1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一、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1)直接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入超),打开中国市场。(2)危害: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①使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②许多官居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二、林则徐禁烟运动(1)领导人:林则徐(民族英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2)当时清朝皇帝:道光帝;(3)林则徐的禁烟活动:①明察暗访,缉拿烟贩;②英美等国商贩被迫陆续交出鸦片110多万千克。③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三、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直接原因(借口、导火线)---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工业原料;(2)战争期间战死清朝将领:1841年虎门大战,关天培战死;1842年吴淞会战,陈化成力竭牺牲。(3)结果:清政府战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1842年签订)主要内容具体危害影响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赔款2100万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4)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国不再享有独立自主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四、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1843年,英国通过《虎门条约》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1844年,美国与法国通过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时间:1856---1860年(2)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3)侵略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4)借口:亚罗号事件(英国)、马神甫事件(法国)(5)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罪行: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6)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内容:①1858年清政府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②清政府与英、法、美《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③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2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7)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地时间不平等条约名称割占领土范围割占领土面积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1860年1864年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千米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千米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时间、领导人、领导阶级:1851~1864年、洪秀全、农民阶级(2)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3)背景: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和剥削,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激化(4)经过:①开始标志:1851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②初步建立政权:永安封王(永安建制)---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所封诸均受东王节制。③正式建立与清对峙政权: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④定都天京后,颁布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①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②评价:符合农民的利益需求,但是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军事上进入全盛:1853年北伐和西征(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进入全盛。⑤由盛转衰:1856年天京事变⑥挽救措施:重新建立领导核心,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写成《资政新篇》(带有资本主义性质,但未能实行);提拔陈玉成、李秀成负责军事行动,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⑦结果: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5)失败原因:①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②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外国洋枪队)。(6)意义: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7)启示: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器物变革(1)原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外交困,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洋务派)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根本目的)。(2)洋务运动领导阶级、派别、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3)时间、口号: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前期---自强后期---求富。(4)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5)主要内容(主要活动)①以“自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③筹建新式海陆军:陆军--组建新式洋枪队;海军---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新式海军,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④兴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6)结果: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7)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彻底变革封建制度3(8)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国近代经济工业化的开端)(9)评价:①积极意义:在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②局限性: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加上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1894~1895年)★一、甲午中日战争(1)时间:1894~1895年(2)目的(主要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3)主要战役:①丰岛战役----日本不宣而战,清被迫对日宣战;②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平壤陷落;③黄海大战:北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④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孤军迎战,旅顺大屠杀;④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灭;(4)结果:清政府战败,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1895年签订(日本:伊藤博文;中国:李鸿章)主要内容具体危害影响割三地: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赔二亿: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加剧了人民负担开商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设工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标志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二、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1、契机:(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2、表现: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国家势力范围租借地德国山东胶州湾俄国整个北方强租旅顺、大连英国长江流域威海卫、香港新界法国广西、广东、云南广州湾日本福建美国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第6课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制度变革,变法图强,(1)变法背景: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危机加剧。(2)变法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3)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支持皇帝---光绪帝;(4)性质: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5)变法序幕---公车上书:①时间:1895年。②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加剧。③上书内容:请求拒和、迁都、变法。④上书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⑤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4(6)变法准备: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注意: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7)正式变法---戊戌变法(百日维新)①开始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②时间:1898年6月~9月,共103天,因此历史上称“百日维新”;③变法内容: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裁撤冗官冗员(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有利于资产阶级维新人士参政;文化: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军事:裁剪绿营,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抵抗外来侵略。(8)变法结果: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逮捕和杀害维新人士(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变法失败。(9)变法失败原因:①主观原因: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原因);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又没有自己的军队;②客观原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实力强大。(10)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1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一、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反帝爱国运动(1)背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传教士活动猖獗。(2)目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3)斗争方式: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罪行、捣毁教堂、拆毁铁路、砍断电线等。(4)发展: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5)口号:扶清灭洋(6)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7)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根本原因:列强希望进一步瓜分中国;(2)直接原因(目的):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3)侵华国家:俄、德、法、美、日、奥、意、英(饿的话每日熬一鹰);(4)统帅:西摩尔(英)--瓦德西(德)(5)侵华路线:攻陷大沽炮台——攻陷天津(天津保卫战:聂士成壮烈殉国)——攻占北京,洗劫北京。注意:外国侵略者曾两次攻占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逃往承德避暑山庄;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往西安。(6)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义和团的反帝斗争:廊坊狙击战(胜利);(7)结果:清政府战败,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内容具体危害影响经济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做担保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军事拆毁东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控制,失去军事自主权5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