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核心点一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区域位置:东北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东面、北面、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接壤。东北区所处的纬度位置较高,其最北端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东北区的区位优势是:位于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东面、北面、西面与朝鲜、俄罗斯、蒙古接壤,东隔日本海、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南濒渤海并与华北地区相连接。特点影响气候条件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量300~1000毫米,且集中于夏季,雨热同季①制约着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生产季节;②可满足一年一熟;③易受低温冷害影响地形、土壤条件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东北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①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②该地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条件是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开发晚,人口密度低①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经济格局②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机遇③使农业经营规模远高于全国水平;有利于绿色农业、大农业的发展核心点二农业布局特点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农业生产类型主要有耕作业、林业及畜牧业。下列是对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比较,主要从分布区、农作物种类及分布考虑,如表所示。农业区主要分布区主要农作物名称分布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玉米很普遍,由南向北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由南向北逐渐增多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森林区大、小兴安岭鹿茸、人参长白山区苹果、梨延边柞蚕茧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苹果辽南畜牧业产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三河牛、三河马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东北红牛松嫩平原西部东北地区为什么能够发展水稻种植业?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和东部山区河谷盆地,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光、热、水以及土壤条件能够种植水稻。因此,这一地区为东北地区主要的水稻产区。但是,在东北的其他地区,随着纬度的升高,积温逐渐减少,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仍可通过培育优良品种、改进种植技术等措施,使水稻种植向北扩展到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核心点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东北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具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特点表现原因(条件)影响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建立国营农场100多个,拥有大重型拖拉机2万多台,联合收割机7000多台,使用大型机械进行机械化生产,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尤其是大型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人口稀少,土地肥沃,地形平坦,集中连片,耕地面积广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商品率高地区专业化生产就作物品种来说,水稻和小麦(春小麦为主)是本区的重要细粮作物,水稻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松嫩平原玉米分布较集中,已经形成了我国著名的“玉米带”建立在地理条件内部分异的基础上是农业科技进步,商品生产发展,生产地域分工高度发展的结果思维拓展地区专业化生产:也叫分区专业化生产,是根据国家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发展各种商品生产基地或集中产区。它在发达国家较为普遍,尤其在美国。美国农业分区专业化,一方面,表现为个别农业部门和个别农产品在地区分布上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在各地区农业部门结构中,主要专业化部门的比重很大。核心点二农业的发展方向1.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如图)2.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及重点:农业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发展的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思维拓展东北地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图1和图2,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3题。2.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双选)()A.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B.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C.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D.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3.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双选)A.水土资源丰富B.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C.水资源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D.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BCCD读区域图,完成1、2题。1.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2.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A.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多DD.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2007年)表,回答7~9题。7.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是()A.上海B.黑龙江C.吉林D.浙江8.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少但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肥沃B.水热充足C.地形平坦D.机械化水平高9.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面向市场,强化商品粮基地的建设B.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C.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D.积极开发宜农荒地BBD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核心点一改革开放前沿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珠江三角洲由西江、北江、东江冲积而成,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亚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指我国广东省政府提出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共9个地级市。2.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处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方面,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3.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4.良好的区位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这样的区位条件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5.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投资、引商、引资,为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核心点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1990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1)第一阶段特征及成因1979~1990年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发挥当地的优惠政策、廉价土地、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和服务设施优势,吸引外资,引进生产设备、技术指导以及原料、配件、图样,进行加工、组装,发展工业生产。(2)第二阶段特征及成因1990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抓住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机遇,进行产业升级,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使之成为主导产业。(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作用一方面,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另一方面,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思维拓展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核心点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出现的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核心点二解决问题的对策1.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因此,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在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因而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另外,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逐步趋同,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逐步减弱。因此,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城市群。3.加强规划与管理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都制定了发展规划,同时加强了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对于外来人口加强管理,一方面要求企业依法办理招工备案手续,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对私招滥雇的企业加大查处力度;另一方面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通过规划与治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思维拓展珠江三角洲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通过引进外资和技术,经济发展特别是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新兴工业城市深圳、珠海尤为突出。本区域工业结构以轻型为主,电子、服装、食品、玩具等工业发达。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本区域将主要发展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经济,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比重将上升,某些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将得到发展。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的港珠澳大桥是一个集路、桥、岛、隧为一体的工程,是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港珠澳大桥对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材料二((2)简述“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3)打造“珠三角”地区城市群过程中可能带来哪些问题?(4)说明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促进“珠三角”工业化、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二条即可)区位优势:位置优越,临近港澳及东南亚地区;交通便利,铁路、高速公路、海运和航空等形成综合运输网络;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人才丰富;著名侨乡、改革开放的前沿,便于吸引外资,资金充足;国家给予政策优惠。存在的主要问题: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石漠化等);城市环境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差等社会问题。①缩短港珠澳之间的交通,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物流业发展;②带动“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③加强内部联系,扩大交流;④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加速区域开发。1.珠江三角洲地区优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A.良好的区位条件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选C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