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及《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解读-江苏城市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创新高职办学特色创优人才培养质量——《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及《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解读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四个问题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反思三、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四、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一、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关注的四个问题1.培养对象(生源)的基础和特点?学生基本不适应已经历过的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学科导向、课堂中心”模式)2.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基层和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首先有能力“会做”,“做得更好”同时知道必要的“是什么”,“为什么”3.如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过程学习何种课程?专业和课程建设4.培养保障条件?(师资设施环境经费)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反思现状•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学生抱怨,老师抱怨,企业界抱怨•学生培养效果与企业要求不相符合•企业对有一定工作阅历的求职者更感兴趣反思:人才培养模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何改变?课程必须改革:适应企业的要求,适应学生的特点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反思反思:学科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三段式课程体系的课程分类1、公共基础课2、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3、专业课(专业实践课)•处于基础地位的课程比处于应用地位的课程更为重要体现学科知识的核心和霸权地位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反思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的联系•课程的排列顺序既增加了理论学习的难度,又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理论课程过于集中,理论与实践间隔时间较长•学校努力坚持自己的知识标准,这些知识绝大部分主要为学校学科教学所需,而非为社会职业所需。•虽然进行局部调整,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出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但仍遵循着学科教学思路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反思反思结论:必须全面重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三、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内高等职业教育专家认为:•教高【2006】16号文对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里程碑性的文件•目前进行的改革不是修补和改良,是革命•是一场颠覆性的改革•正处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的突破的前夜意义:•宣告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以提高质量、加强内涵建设为中心的新阶段•是我国高职教育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行动指南和操作规程教高【2006】16号文要点及关键词1.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合作2.育人为本,强化职业道德3.专业改革与建设: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4.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5.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选取、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强调与行业合作开发)6.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7.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教学模式8.工学结合,加大生产性实训比例,强调半年顶岗实习9.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10、重视实践教学管理11.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12.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教育部加强高职教育的主要措施建设100所示范性院校;建设1000门高职“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建设一批生产性实训基地;表彰“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启动新的评估方案,开展评估工作;组织全国性技能大赛。从2004年开始到2008年4月份止,全国高职院校的第一轮评估工作尚未结束,而第一轮评估方案原则上就不再使用。〔2004〕16号文:被评估的对象是高职高专院校,即包含了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而(2008)5号文只提高等职业院校。四、教高〔2008〕5号《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16号文件”“新评估方案”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四、教高〔2008〕5号《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指标体系:1.绩效评价建立在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基础之上2.主要评估指标(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方面)(1)领导作用(2)师资队伍(3)课程建设(4)实践教学(5)特色专业建设(6)教学管理(7)社会评价四、教高〔2008〕5号《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新的评估方案”的关键是“学校内涵建设”“内涵建设”的水平可以概括为“六看”一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宏观设计;二看课程中观设计;三看课程微观教学设计与实施;四看教学团队建设;五看校内教学的环境建设;六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四、教高〔2008〕5号《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宏观设计工学结合——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半年顶岗实习是“硬杠”做中学,做中教校企共同参与真实的工作环境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体现工学结合深度•学习情景设计(二)课程中观设计•完成“学习情景”的教学组织实施设计(1)教学过程设计;(2)教学方法与手段;(3)教学实施环节-场地及教师;(4)课程考核方法(15分钟说课录像)(三)课程微观教学设计与实施•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注重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联系一家企业,学精一门技术结识一批专家,带好一批学生•加大专业教师中企业兼职教师比例(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企业兼职教师讲授)•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表彰一批教学名师(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四)教学团队建设•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与行业企业共建真实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探索组合模式)•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现代信息技术)•提倡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它方为主)•加大生产性实训比例(五)校内教学的环境建设•校企深度融合: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改善实习基地条件。•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及顶岗实习的需要。•加强校外顶岗实习力度(六)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高职专业建设举例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情境,项目主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情境,项目主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框架1.总体思路2.专业定位(产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3.基于工作过程从职业岗位到课程内容的开发步骤4.电子整机产品生产过程与主要工作岗位分析5.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6.从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的归纳7.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构建8.课程体系9.具体实施方法10.实践教学体系11.学习领域描述12.校企合作13.专业师资配置与要求14.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实施中的关注要点总体思路•立足长远,关注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突出应用技术与高新技术的结合,使培养的人才能适应从单纯技能向技能、管理复合型转变,切实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能性”、“应用性”的办学特色。•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社会需求定职业岗位、以职业岗位定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定课程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按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培养“适销对路”人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的电子整机制造行业,具体岗位(人才需求)和能力要求如下:专业定位(产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专业对应的岗位对岗位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1.电子产品软件开发大专以上,能进行单片机程序的开发2.电子产品硬件开发大专以上,能进行电子电路、电路板的开发3.工艺员大专,熟悉产品加工过程,能编写工艺文件,能改进生产工艺、改进工装等。4.销售工程师大专,熟悉产品性能特点、销售渠道和销售方法,具有较强的产品销售能力。5.技术支持工程师大专,懂得产品性能特点,能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进行产品故障分析与处理。6.电子产品维修员大专,会使用仪器工具维修电子产品或返修半成品。7.车间技术员大专,熟悉产品生产工艺要求,懂得产品生产管理、产品质量管理与统计方法。8.品质检验员大专,懂得产品检验要求与流程,能使用检验设备完成产品品质检验任务。9.材料采购与管理员大专,熟悉采购渠道与采购方法,了解元器件材料的性能特点,能完成采购任务及仓储保管任务。10.设备工程师大专以上,有电工证,精通线路及设备电路安装与维修,有工作经验。•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测、维修一线技术工人;•能从事相应技术应用与服务工作的准工艺师、准技师、准现场管理者、工程师助理、营销人员;•能在小型电子企业自主完成一般小型电子产品、协助完成中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和技术推广的开发设计人员。培养目标:掌握电子产品组装工艺、PCB设计与制作技能,能应用单片机与EDA工具开发、设计制作简单电子产品,具有一般电子整机产品的生产、管理、测试、维护、技术服务等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业岗位: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组装(产品装接与设备操作、产品调试、产品维修)、生产工艺技术指导与生产现场管理、产品检验与质量管理工作,以及产品开发、电子产品营销与技术支持、元器件材料采购与外协等工作。电子整机制造产业目前短缺人才:基于工作过程从职业岗位到课程内容的开发步骤学习情境设计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学习领域转换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行动领域归纳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工作任务分析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岗位确定根据社会需求调查确定专业主要职业岗位及岗位群通过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共得到8个职业工作岗位,43个典型工作任务,199项相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构建主要职业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电路与电工技术◆电子技术项目训练◆实用电源技术电子设计与制作◆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PROTEL软件及其应用◆单片机应用技术◆EDA技术◆小型综合电子系统开发(检测技术与应用方向)电子产品调试电子产品维修◆彩电调测与维修◆数字视听技术(数字音视频方向)◆便携式数码产品调测与维修(数字音视频方向)◆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电子产品组装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现场管理电子产品检验与品质管理◆电子产品结构与生产工艺技术◆电子产品检验与质量管理◆电子测量与仪器◆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检测技术与应用方向)8个职业工作岗位43个典型工作任务电子产品营销与技术支持◆电子产品营销课程体系:“以真实电子产品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课程总讲类时授一二三四五六七别数13周13周13周13周017周16周C语言程序设计T5226264工程制图T5226264计算机应用实训T26261w手工焊接与万用表装配实训T26262wPROTEL应用实训T52522w电子产品(收音机)组装实训T52522w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T52522w2080208电子测量与仪器T5226264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T522626452262640#REF!#REF!#REF!#REF!#REF!#REF!#REF!学时数按学期周时数分配职业基本技能课时数小计小计限选小计附表三2008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进程表(部分)考核方式课内实践第一学年第二学年课程代码课程性质课程名称第三学年职业基本技能学习领域必修具体实施方法:•以真实的电子产品作为学生学习、实训的载体,采用边学边练、学做合一的教学手段,将电子产品装、调、修、分析与设计制作的全过程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主要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基本技能与专业综合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手工焊接与万用表装配实训(2周)手工焊接与万用表装配实训(2周)六、实践教学体系第6学期顶岗实习(16周)顶岗实习(16周)上岗实习(17周)上岗实习(17周)第2学期第3学期第1学期第4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