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应链管理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工程系蒋佳E_mail:jiang_jia67@163.comTel:13001800108SUPPLYCHAINMANAGEMENTSUPPLYSCM2SCM课程性质总体定位——现代管理课程、物流管理学SCM:是管理学发展到今天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现代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高级管理手段。SCM: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程和必须掌握的技能;是非管理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理念。SCM:是管理领域和管理视野拓宽后(90’S)的全新管理理念。方法理念文化3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供应链管理》马士华,林勇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供应链管理》王耀球,施先亮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供应链设计与管理——概念、战略与案例研究》,季建华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与运营》,森尼尔•乔普瑞,彼得•梅因德尔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4SCM教学内容供应链概述:供应链的概念、结构、特征、类型、产生背景以及流程分析。供应链管理概述: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涵、内容、意义以及业务外包、扩展企业、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的构建(管理战略):供应链管理战略的概念、战略匹配、战略拓展以及供应链运营的驱动要素。供应链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的基本概念;委托—代理理论;合作关系的形成及制约要素;合适的合作伙伴选择途径。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BPR)5供应链物流管理物流的概念,发展沿革;物流的功能要素,以及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征,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比较,供应链下的运输、库存及网络设计问题。供应链管理方法1.快速反应(QR);2.有效客户反应(ECR);3.协同规划、预测与连续补货(CPFR)供应链绩效评价(简介)SCM教学内容6第一章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市场竞争特征第一节21世纪企业面临环境的主要特征第二节21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第三节新的竞争环境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第四节供应链管理模式及其特点第五节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战略7全球竞争环境的变化“3C”1.Customer: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Competition: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3.Change: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总结8第一节21世纪企业面临环境的主要特征1.信息爆炸的压力2.技术进步加速、产品更新换代的间隔缩短3.高新技术广泛应用4.市场和劳务竞争国际化5.产品研制和开发难度越来越大6.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愈发凸显7.全球性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8.用户的要求越来越苛刻9总结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使整个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经济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受到其他众多国家的影响。无论是本国以外的销售还是本国以外的资本参与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特别是面对本轮全球经济危机,经济全球化态势更为明显,且竞争格局变化突出。(源于局势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共同作用)机遇与挑战10第二节21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质量、成本、时间是企业历来关注的三大领域,而今赋予了全新的内涵:1.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2.产品品种数量飞速膨胀3.对订单响应周期的要求越来越高4.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11补充:企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进一步满足顾客需求的压力(上帝的诱惑)平衡售前、售后服务和运作成本的压力(成本的压力)企业内部变革面临更多压力(改革的“阵痛”)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降低库存水平(成本)——产品品种数飞速膨胀缩短交货期—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近于“苛刻”)----60年代:COST/70年代:QUALITY/80年代:TIME提供定制化服务产品和服务——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巴碧娃娃---玛泰尔)压力挑战SCM12第三节新的竞争环境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1.传统管理模式2.促进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的内在因素3.管理模式的发展4.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产生与发展5.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131、传统管理模式传统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9)(1)市场环境特征:以规模化需求和区域性的卖方市场为主(2)生产方式特征: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刚性、专用流水线(3)管理组织特征:多级递阶控制的组织结构,管理跨度小、层次多(牛鞭效应)续14传统管理模式(续)(4)管理思想和管理制度特征:集权式,以追求稳定和控制为主(5)竞争模式:以规模求效益(6)资本的高投入和教育、科技的低投入特征:大规模生产需要大量土地和设备因而忽视…(7)劳动的特点:简单重复劳动(8)信息特征和系统特征:静态、开环、相对封闭的刚性系统(9)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与企业的关系特征:以企业为中心,企业间是纯粹的竞争关系(和谐?)15最大限度地掌握市场分额牢牢控制用于生产和经营的各种资源“高度自制”的策略囊括了几乎所有零部件的加工、装配活动分销、零售环节也纳入业务范围之内“大而全”、“小而全”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VerticalIntegration)总体特征:“大而全”、“小而全”(VerticalIntegration)总结弊端?161.增加企业投资负担(事必躬亲)2.承担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刚性、单一)3.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通用/福特/克莱斯勒:70%/50%/30%--多440美圆/600美圆)4.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对手(四面出击、四面楚歌)5.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过度依赖、连锁反应)6.电子商务集约化对于节省交易费用的潜力不能发挥出来(封闭---信息不对称)(表里不一)——电子商务在中国,理想状态下应节省76.59%的交易费用,但实际情况,中国电子商务只能节省11.61%的交易费用如何应变?2、促进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的内在因素173、管理模式的发展(一)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的设计以某一个企业的资源利用为核心,资源的概念仅限于本企业.相应的典型管理模式(手段):成组技术(GroupTechnology,GT)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MS)(FMC)减少零件变化(VarietyReductionProgram,VRP)即:趋于标准化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CIMS)SCM18关于GT、FMS、VRP&CIMS成组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由米特罗凡诺夫首先提出。当时称为成组工艺,目的是解决零件品种多、批量小带来的问题,他把结构、工艺路线相似的零件构成一个零件组,在零件组中选择一个典型的零件,并根据典型零件选择配套的设备和工艺装备,通过扩大零件组的“组批量”来降低单件小批量生产的成本。经过德、美、英、日等国许多学者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后又与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生产管理、产品设计、资源配置等结合起来,将成组的概念扩展至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及生产管理整个系统,发展成为成组技术。SCM19柔性制造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企业中应用的不断加深,首先由英国人创造了柔性制造单元(FMC)就是在成组技术的基础上引入计算机控制和管理,提高了加工的自动化和柔性,从而进一步发展了成组技术的概念和应用,进一步地在FMC中又增加了计算机控制和调度功能,通过计算机可以实现24小时的连续生产,实现了不停机转换零件品种和批量,同时加工中心之间通过AGV小车或传送带运输零件,人们称此为柔性制造系统(FMS)。FMS实现了柔性生产流水作业,使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取得了类似大量流水生产的效果,推行甚广。关于GT、FMS、VRP&CIMS20减少零件变化: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系统方法。源于模块化设计,但方法和技术具有系统性。它运用统计方法,区分产品中的不变部分和变动部分,是变动部分尽可能减少,它研究各种成组技术,如:基本部分加附加部分的方式、公共模块的组合方式及各种基本模块的组合方式等,以简化设计。关于GT、FMS、VRP&CIMS2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由美国的约瑟夫.哈林顿博士在1974年首次提出的。基本观点:1.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即从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制作、经营管理到售后服务的全部生产活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紧密连接,统一考虑。2.整个生产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数据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最终形成的产品可以被视为数据的物质体现。CIM是信息技术和生产技术的综合运用,目的在于更快、更好、更省地制造市场需要的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反应能力,它包含了一个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是生产的高度柔性自动化,比传统的加工自动化范围大得多。是信息系统在整个企业范围内的集成,是生产组织的一种哲理、思想和方法,当一个企业运用CIM哲理组织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时,就构成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关于GT、FMS、VRP&CIMS22关于GT、FMS、VRP&CIMSCIMS系统运行环境的集成信息的集成应用功能的集成技术的集成人和组织的集成23智者分析上述方法的共同点:1.以一个企业的资源为主,只考虑本企业制造资源的安排问题.2.对企业间的合作没有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有时甚至视合作为不得已的办法.狭隘24管理模式的转变(续)(二)基于扩展企业的管理模式(虚拟企业)背景: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意识到只有抢回在制造业上的优势,才能保持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但因其与日文化及社会背景的差异而无法实现日的精细生产方式。敏捷制造(AgileManufacturing,AM)面对全球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采用可以快速重构的生产单元构成的扁平组织结构,以充分自治的、分布式的协同工作代替金字塔式的多层管理结构,注重发挥人的创造性,变企业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为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共赢(WIN-WIN)关系。特点:强调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开放、共享和集成。变25建立在最佳生产系统平台上的供应链制造资源计划(MRP)•推动式系统•物料订货以可分配需求为基础•消除安全库存和周转库存•依赖于相关订货计划和可靠的预测•通过变动对供应商需求实现柔性20世纪80年代准时生产制(JIT)•拉动式系统•来自最终用户的固定需求量•生产能力与需求匹配•固定的生产协作单位•柔性的制造系统•相似产品范围很小•经济生产批量很小•供应商提前期很短精细生产和精细供应•消除浪费•库存和在制品占用最小•成本在供应链上透明•多技能员工•减少工件排队•调整转换时间很短•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每一阶段连续改进供应链•快速反应•供应具有柔性•顾客化定制生产•与最终需求同步生产•受控的供应链过程•合作伙伴间的能力是集成的•全面应用电子商务•并行的产品开发20世纪90年代21世纪26“大而全、小而全”“分散网络化制造”“封闭式”“开放式”的设计、开发与生产(联合的味道…)----供应链管理思想形成的现实背景从“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转化VerticalIntegrationHorizontalIntegration理论呢?27补充:供应链管理产生的理论背景波特“价值链”理论基本内容:1.每一个企业的价值链都是由以独特方式联结在一起的九种基本的活动类别构成。2.价值活动可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3.基本活动是涉及产品的物质创造及其销售,转移给买方和售后服务的各种活动。4.辅助活动是辅助基本活动并通过提供外购投入、技术、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各种公司范围的职能以相互支持。28企业的基本价值链(图示)29“价值链”理论的启示(3)(1)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很难认清其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在设计、生产、营销、渠道等过程及辅助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相互分离的活动。在分析企业的集中优势,即找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时,必须通过对企业的价值链的每一环进行分析,以了解企业在大环境和产业中的地位及优势何在。只有这样,才能有明确的方向和重点制定企业的战略决策。30(2)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的集成程度对企业的竞争优势起着关键的作用。1.协调一致的价值链,将支持企业在相关行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