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中实施经典吟诵教学的实践研究一、研究意义(研究背景、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一)研究背景: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课程总目标中也说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学习经典文化,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厚重文化底蕴、提高个人修养有着重要作用。古诗词文教学也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板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有这样的目标要求:背诵优秀诗文75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2.传承中华文化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民族的魂。文化对个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一个人、一个民族只有深入了解本族文化才谈得上弘扬民族文化。可是近百年、自推行西方科学教育以来,民族文化教育受到冲击。而民族文化核心中的儒家思想诸如“仁义礼智信”、忠孝勤恭俭“等传统美德在一代又一代的人身上慢慢流失,以至于社会道德滑坡问题凸显。2007年,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启动以“亲近经典,承续传统”为主题的“中华诵”(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从2010年起,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决定共同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2010年6月21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将“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战略主题贯彻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将诵读活动打造成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历史文化传承、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近期,国内唯一的一套人教版的国学教材正式发行,教材的实施姚达到四个目的: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深邃的哲学思想、质朴的道德操守、高雅的审美情趣。(二)学术价值1980年,叶圣陶先生指出:“经典训练不限于学校教育的范围而推广到整个社会,是很有必要的。历史不能割断,文化遗产跟当今各条战线上的工作有直接或间接的牵连,所以谁都一样,能够跟经典有所接触总比完全不接触好。”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淀。学习并积累传统经典,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通过吟诵涵咏鉴赏文质兼美的诗文,获得情感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对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深邃的哲学思想、质朴的道德操守、高雅的审美情趣”有重要作用。作为人类文化行为方式的吟诵,是发源于远古时代的十分古老的艺术。是人类为表达、交流感情而发出的、含有意义的声音。吟诵艺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着非常重要和独特的地位。对于古人,吟诵是一种普遍的读书方式,读书人不仅以吟诵的方式欣赏前人的诗词佳作,创作和口头交流诗词作品时也是用吟诵。因而,吟诵艺术对于古典文学的繁荣、发展、传承,曾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今后,对于中华传统经典的传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二)吟诵的研究应用价值:汉字,不仅是形、义结合体,也是声、义结合体,即古诗词文赋的声调、声韵、格律都是可以表示意义和感情色彩的。即所谓的以声传情。古私塾先生就在他们抑扬顿挫、一摇头一俯仰一微笑一蹙眉间将句文的、情感传递给了学童们,而老先生们用的用这种奇妙的读书方法就是吟诵。古时的学童们就在吟诵音调中记忆、背诵、体味和表达着诗词的内容、意蕴、情感。我们的祖先早已明白了“寓乐于教”、“寓美于教”的道理,创造和运用了吟诵这一独特的教学方式,将快乐和美感融入到教育之中。吟诵的教育价值,在儿童启蒙教育中得到尤为显著的体现。如今,我们在学校教育中普遍地重视孩子的学习兴趣,提倡“快乐教育”、“审美教育”等,吟诵艺术的传承,正是通向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途径。二、本项目的研究现状自古以来,我们汉语的诗词文赋,是吟诵的。自古读书皆吟诵。朗诵是90年前从欧洲传进来的。由此上溯三千年,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吟诵着读书的。吟诵不仅仅是诵读方式,它还是创作方式、教育方式、修身方式、养生方式,是汉文化的意义承载方式和传承方式,它是中国式读书法,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系统。20年代西方话剧大为传播。西方的朗诵全面引进中国,建国以后吟诵不再进入课堂。古代的吟诵主要通过教育系统(私塾和公学,前者为主)传承。大陆现代的吟诵几乎没有传承。由于社会环境的问题,最后一代学会了吟诵的先生,普遍没有把吟诵传给他们的学生和儿女。21世纪以来,老一代学者对吟诵的呼吁和研究逐渐稀少,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却开始对吟诵感兴趣,吟诵活动逐渐开展起来。陈少松在南京师范大学开设选修课,已经有十几年,影响很大。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台湾辅仁大学联合成立吟诵诗社。叶嘉莹在南开大学常年传授吟诵。2007年,徐健顺在中央民族大学成立吟诵诗社,近年成立“中华吟诵学会”。笔者就是学会会员之一。中小学语文界很早就开始吟诵教学的探索了。广州的陈琴创“素读经典”教学法,现已经推广到全国。上海的《小学语文》最早组织“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目前已经发展了全国的数百所示范学校。上海的戴建荣实行吟诵朗诵法,也已经在全国推广。目前的“国学热”、“经典诵读热”和“私塾复兴”等现象,给吟诵的传承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在最近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有更多的地方引进了吟诵的形式。这些都说明吟诵是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的,只是这些吟诵大部分还不规范,也缺乏传承。而将吟诵和传统的古诗词文的教学以及常规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机结合、以达到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文的兴趣、积累古诗词文乃至喜欢并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修养性情、怡养品格的目的的成功范例少之又少。本课题研究希望能在上述方面有所突破或能取得成功。三、本项目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拟突破的重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主要创新之处(一)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1.学习内容的筛选研究选准思想内容健康、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价值观,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所帮助和益处的文学作品进行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编排,以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需要。2.吟诵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通过古诗词文的教学,教会学生基本吟诵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吟诵,用吟诵的方法去理解古诗词文,进而形成操作性强的便于推广的经验和做法。3.推广活动方式研究活动是实施有效教育教学的合适方法之一。通过丰富多彩的吟诵活动,提高吟诵学习效率并使之有效推广。4.学校家庭互动研究通过由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家长,让吟诵走进家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而进入社区,产生一定影响,乃至广为传诵。5.吟诵师资培训研究对团队教师及其他愿意加入吟诵教学的教师进行吟诵基础理论、吟诵方法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传帮带。(二)拟突破的重点:1.经典的吟诵内容的筛选编排。2.吟诵的方法及日常吟诵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3.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保持的策略研究。(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经典内容的吟诵和学习应符合儿童语言发展需要,能够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精神生命。2.探索适合吟诵教学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构建基本教学模式。(四)主要的创新之处1.传承性:课程教材是中华传统经典诗文,用经典的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学习方法,来达到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2.愉悦性:将吟诵和传统的古诗词文的教学以及常规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机结合、以达到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文的兴趣、积累古诗词文乃至喜欢并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修养性情、怡养品格的目的的成功范例少之又少。本课题研究希望能在上述方面有所突破或能取得成功以探究出古诗词文教学新方法。四、本项目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计划技术路线、研究方法本课题计划两年完成,对经典古诗词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涵咏以及吟诵作为语文堂教学的方法的实践和探究会同步进行,通过教学课例的实施、研讨以及教学课例的个案分析,以期探究出古诗词文教学的新鲜有效且操作性强的方法。(1)文献法:通过查阅资料,探究课题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性,以指导研究(2)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发放、回收有关课题研究的各种信息以及时调整行动方案。(3)行动研究法:通过不断改进的行动研究,改进现有经典吟诵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经典吟诵的教学模式。(4)个案法:提取教学中的典型个案,进行分析,以阐述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研究计划:1.2012年11月—2013年3月:通过查阅资料,探究课题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性,以指导研究,并确定课题研究计划。2.2013年4月—2014年4月:进行吟诵教学的实验研究,通过举行各类课型的吟诵教学实验活动、并提取教学中的典型个案,进行分析,以阐述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找到有关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3.2014年5月—2014年6月:总结前期工作,调整相关吟诵教学内容,改进吟诵方法,进一步探索实施吟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4.2014年6月—2014年11月:后期研究阶段。对实验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估,完成课题结题。五、负责人前期研究基础。曾近三年来完成哪些重要研究课题,已发表哪些相关成果,相关成果的评价情况(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已收集哪些相关资料;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等科研条件(一)三年来完成的重要研究课题1.主持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经典诵读促进学生读写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2.主持天河区素读经典moodle课程的研究开发3.参加广州市”以经典与艺术教育促进小学德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并获广东省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研究成果评选一等奖(二)发表的相关成果及相关成果的评价情况:课题主持人姚霞晖老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不忘努力学习钻研,以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地指导、改革、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她教孩子们吟唱,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2011年6月下旬,带领学生上了吟诵观摩课《回乡偶书》,得到听课专家和家长们的好评。11月18日,带领学生在“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观摩会上上了吟诵教学观摩课《赠汪伦》,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听课者的高度评价。11月26日,带领学生参加了第五届“中华诵”全国经典研讨会暨羊城古风汇演,学生们的吟唱表演获得观众们的阵阵笑声和掌声。12月5日,又带领学生为中山来的兄弟学校的老师们上了吟诵观摩课《别董大》。她本人的课堂教学也慢慢形成较鲜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特色,并多次受邀到兄弟学校和培训基地进行指导示范或讲学。并积极地笔耕不辍.所纂写的《突出重点写段》发表在《少年作文辅导》98年第11期;《中下生转化之我见》发表在《小学德育》99年第12期;《从群鸟学艺的教学实践话朗读》发表在校刊《耕耘集》;2004年公开发行专著《新课标新作文》(长春出版社2004年7月);2004年主编发行《《小学毕业升学备考新一本全》(未来出版社2005年1月);《经典诵读开路,han实读写基础》发表在《师道》杂志2011年第6期;《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语感》发表在《师道》杂志2011年第11期;《我看国学经典》发表在《中小学德育》2011年第六期;《听起来很美——把吟唱作为一种古诗词教学新方法》发表在《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增刊2卷。其中《浅谈插班生的融合教育》荣获全国第五届教学与管理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2004年参与华南师大附小《课课精练单元精测》及《同步作文》等书的编写。1995年荣获广州市天河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002年、2007年她分别被评为华南师大优秀教师。2012年10月9日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011年到2012年,她先后成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主持人和教研骨干、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对象、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其中,《经典诵读开路,夯实读写基础》、《我看国学经典》、《听起来很美——把吟唱作为一种古诗词教学新方法》等文章在网上多次被引用、转载。(三)已收集的相关资料: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