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风险管理[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8章流动性风险管理2第8章流动性风险管理本章内容安排:–第一节流动性风险概述–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第三节流动性风险的衡量–第四节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方法第一节流动性风险概述3第一节流动性风险概述•第一节内容安排:–一、流动性概念–二、流动性风险的概念–三、银行保持适当流动性的职能–四、流动性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一节流动性风险概述4第一节流动性风险概述•一、流动性概念–1、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以适当的价格获取可用资金的能力。银行获得流动性的途经有很多,如果资产能以较少的价格损失迅速地转变为所需现金,那么这种资产就具有该动性;如果一家银行能够以同类银行支付的可比利率借到资金,那么该负债也具有流动性。一般而言,小银行筹措现金的能力有限,主要依靠短期资产满足流动性需要。相反,大银行主要不是通过资产,而是通过负债获取为满足流动性所需要的资金。相应地流动性风险,或者说流动性不足的风险就是指商业银行在遇到存款挤提或贷款需要增加时,不能迅速地从市场上获得流动性资金而使银行的信誉和筹资能力受到损失的风险。第一节流动性风险概述5第一节流动性风险概述•一、流动性概念:流动性VS清偿能力–从法律上讲,清偿能力是指银行的资产大于负债,即资本为正值,换句话说,只要银行有足够的时间,完全可以将资产变现,清偿所有的负债。–可现实中上门提款的储户往往不会给银行变现的机会,当挤提出现时更是一分钟都等不了,这时就全靠银行在流动性上的功力了,即能够随时满足所有提款或还款以及客户信用需求的能力。不难看出,流动性与清偿能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银行,虽然资产总价值大于、甚至远远大于负债总价值,在法律上具有充分的清偿能力;但只要是流动性不足,应付不了挤提,那么除了关门歇业之外,恐怕也就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了。反过来,有的银行虽然资产价值远低于实际负债价值,这可能是由于证券、房地产贷款损失或是其它别的什么原因,但只要能保持大量的流动性资金、仍可满足公众的提款要求,则往往能够渡过难关,转危为安。第一节流动性风险概述6第一节流动性风险概述二、流动性风险的概念–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对流动性风险定义为: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的可靠性,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赢利水平。在极端情况下,流动性不足会造成银行的清偿问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资产的流动性,主要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前提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资产变现能力越强,所付成本越低,则流动性越强;其二是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筹资的能力越强,所付的成本越低,流动性越强。银行的流动性一旦出现不确定性,则会产生流动性风险。第一节流动性风险概述7第一节流动性风险概述•三、银行保持适当流动性的职能•银行保持流动性的具体职能:–1、银行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可以保证其债权人得到偿付–2、银行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就有能力兑现对客户的贷款承诺–3、银行保持适当的流动性还可以使银行抓住任何有利可图的机会,扩展其资产规模,又可使银行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出售其流动性资产,避免资本亏损。第一节流动性风险概述8第一节流动性风险概述•四、流动性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1)资产负债结构。由于“短借长贷”的资产负债结构引起到期日缺口,而银行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在极少情况下能够正好弥补因支付负债而引致的现金流出,从而产生流动性问题。–(2)央行货币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的流动风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如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受到控制,由于整个社会货币数量和信用总量的减少,资金呈紧张趋势,存款数量减少,挤兑的可能性增加,贷款需求增高,同时商业银行无法筹集到足够资金满足客户需求,从而造成流动性风险。第一节流动性风险概述9第一节流动性风险概述•四、流动性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3)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由于金融市场包括存款市场、贷款市场、票据贴现市场、证券市场等,其发育程度直接关系商业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和主动取得负债的能力,从而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大小。–(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发生往往打乱商业银行资金的运用计划,引发流动性危机。第一节流动性风险概述10第一节流动性风险概述•四、流动性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5)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利率变化会影响银行流动资产的变现价值和增加外部筹资成本,利率预期的上升与下降均会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影响。–(6)银行信用。银行的信用主要取决于净资产状况、稳定的收入、向外披露信息质量和政府的保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居高不下,之所以未发生流动性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信用。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11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本节内容安排:–一、资产管理理论(TheAssetManagement)–二、负债管理理论(TheLiabilityManagement)–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Asset-LiabilityManagement)–四、资产负债表内外统一管理理论(InBalance-SheetandOffBalance-SheetManagement)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12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一、资产管理理论(TheAssetManagement)–1、商业贷款理论–2、转换理论–3、预期收入理论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13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一、资产管理理论(TheAssetManagement)–(一)资产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资产管理理论是商业银行早期的经营理论,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广泛流行。资产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首先,从商业银行自身来看,在其早期的业务中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吸收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的数量则有限。活期存款的不稳定性,迫使银行家们必须将注意力集中于资产管理方面,特别是如何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以应付客户的提款。可见,早期的商业银行主要是求生存,而不是求发展,这是资产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的主观原因;其次,从外部条件来看,在商业银行早期,工商企业贷款需求比较单一,数量也有限,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这就使商业银行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去努力增加资金来源,扩大盈利,而只需进行资产结构的合理安排,以满足客户贷款和提款的要求。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14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一、资产管理理论(TheAssetManagement)–(二)资产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资产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商业银行将经营管理的重点放在资产方面,通过资产结构的适当安排,实现经营方针(“三性”方针)的要求。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15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一、资产管理理论(TheAssetManagement)–(三)资产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商业贷款理论•商业贷款理论认为:银行的资金来源于客户的存款,而这些存款是要经常提取的。如果存款人在需要资金时无法从银行提出自己的存款,那么银行只能倒闭。因此,为了应付存款人难以预料的提款,银行只能将资金短期使用,而不能发放长期贷款或进行长期投资。因此,在这种贷款中,一般采取票据贴现的方式。因为票据本身是购买商品和流通商品的证据,它具有自偿性。•这种理论强调,办理短期贷款一定要以真实交易作基础,要用真实的商业票据为凭证作抵押,这样在企业不能还款时,可以处理抵押品、保证资金安全。在此,人们又称这种理论为“真实票据论”。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16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一、资产管理理论(TheAssetManagement)–(三)资产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商业贷款理论•这个理论的主要缺点是:将银行的业务限制在狭义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内,对于大量的有偿还能力的贷款不予考虑。对于提款人的假设过于绝对化,就一般情况来讲,存款人总是一面提款,也一面存款,总有一部分资金留在银行不取,而这部分资金就是可以长期使用的资金,不需要保持太大的流动性。事实上,真实票据的自偿性不那么如人意,即使在经济情况好转的情况下也有相当的票据不能自偿。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17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一、资产管理理论(TheAssetManagement)–(三)资产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2、转换理论•可转换理论认为,银行的贷款不能仅仅依赖于短期和自偿性,只要银行的资产在存款人提现时能随时转换为现金,维持银行的流动性,就是安全的,这样的资产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不论是否具有自偿性,都可以持有。保持银行资金流动性的最好办法是购买那些需款时可以立即出售的资产,只要银行持有能随时在市场上变现并不受损失的资产,它的流动性就有较大的保证。•缺点明显:其运用依赖于发达的证券市场和充足的短期证券。同时,还要看市场特点,在发生经济危机时,证券抛售量往往大大超过证券购买量,就难以保证流动性。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18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一、资产管理理论(TheAssetManagement)–(三)资产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3、预期收入理论–预期收入理是一种关于资产选择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贷款并不能自动清偿,贷款的清偿依赖于借款者同第三者交易时获得的收入。简而言之,贷款是靠借款者将来的或预期的收入偿还。–因此,贷款安全性和流动性取决于借款者的预期收入,如果一项贷款的将来收入或预期收入有保证(如按日、季分期付款),即使期限较长,由于安全性和流动性有保证,银行仍然可以接受。反之,如果一项贷款的预期收入不可靠,即使期限较短,银行也不应当发放。–根据这种理论,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发放短期贷款,经营易于转让的证券,而且还可以发放长期设备贷款,还可发放非生产性消费者贷款,只要借款人的预期收入可靠,还款来源有保证即可。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19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一、资产管理理论(TheAssetManagement)–(四)资产管理理论的评价–以上三种资产管理理论反映了商业银行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经营管理的特点,在保证银行资产流动性方面而各有侧重。商业贷款理论,主要通过短期放款来保证银行资产有流动性;转换理论,是在金融市场得到一定发展,金融资产交易成为普遍的条件下,通过金融资产的转换来保证流动性;而预期收入理论,则主要是从贷款和投资的清偿条件来考虑资产安全和流动性的。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20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二、负债管理理论(TheLiabilityManagement)(一)负债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1、金融工具的创新。随着负债理论的发展,西方商业银行传统的主动型负债方式向中央银行借款和同业拆借得到了很大完善,同时,随着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又开始向欧洲货币市场借款,此后,又开始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和“回购协议”等借款形式,扩大了资金来源。2、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兴起,压缩传统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因此银行不得不采取新的方式筹集资金和管理业务。3、金融管制的影响。通货膨胀开始困扰各国经济,普遍受到政府利率管制的商业银行,都感到吸收资金能力衰弱,寻求资金、扩大负债成为当时银行的第一需求,使负债理论得以兴起。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21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二、负债管理理论(TheLiabilityManagement)(二)负债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负债管理理论主张商业银行将管理重点放在负债业务方面,通过寻找新的资金来源,来实现经营方针的要求。负债管理理论认为,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调整资产结构获得,而且可以通过调整负债结构提供。换言之,银行可以用积极出售债务的方式,即主动负债,从各种不同的来源渠道借入资金来提供流动性。只要银行的借款市场扩大,它的流动性就有一定保证。这就没有必要在资产方保持大量高流动性资产,而应将它们投入高盈利的贷款和投资中,在必要时甚至可以通过借款来支持贷款规模的扩大。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22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二、负债管理理论(TheLiabilityManagement)–(三)负债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