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从人与自然关系审视解放自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从人与自然关系审视解放自然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依赖越来越小,摆脱并控制自然的能力日益增强。但是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曾发出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随着自然人化过程的深入展开,当荒野的边界逐渐后退、生态问题纷至沓来之时,生态危机不期而至,人类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考察生态问题,反省人类的生态理性,探索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审视如何解放自然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达到人与自然的共同解放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解放自然,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1.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问题直至目前仍有人没有彻底搞清楚,现代科技的发展势头较之近代科技更加迅猛,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更加广泛。现代科技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物质文明程度,而且对人类精神文明产生深刻的影响,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但我们也看到,现代科技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导致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人类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毁坏,构成了人与自然的矛盾。这一矛盾是现代科技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发的。1.1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源马克思主义超越旧唯物主义之处在于,以劳动为中介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把劳动看作是旨在从自然索取必要产品和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从而找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逻辑联系。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换句话说,人与自然为劳动所中介。从猿到人变化过程,即直立行走、手的发展、人脑形成、语言产生、工具的发明与使用等,揭示了劳动不仅作为人与自然相联系的纽带,而且还是人与自然相矛盾的实践根源[1]。1.2人与自然的矛盾前提人与自然的矛盾前提是劳动,作为独立于自然界的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显然,单靠自然界还不足以使猿转变为人,还需要人特有的活动,即劳动。恩格斯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通过劳动,人从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的动物,演化成为通过它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并支配自然界的人,从而使人走上了与猿相分离的不归之路。人的这种特有能力,归根到底是人从劳动中不断积累获得的,并通过它进一步划清与动物的界限,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埋下了伏笔。1.3人与自然相矛盾的中介人与自然相矛盾的中介是劳动,人通过劳动,一方面,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并获取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显而易见,人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等物质资料,无疑均来自于自然界。对此,马克思指出,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恩格斯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另一方面,改造自然并在自然界身上打上人的印记。人的劳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具有绝然的差别。恩格斯说,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它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2]。2.人与自然矛盾的特征2.1人与自然的矛盾具有永恒性事物与环境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只不过不同的事物其矛盾的状态和方式各不相同而已。自然事物与环境之间矛盾的调整和平衡是通过自然自身内在的机制和力量实现的。如食草动物的过度繁衍会使草原牧草枯竭、土壤沙化、气候异常、生态环境恶化,但这种局部性的生态失衡一旦出现自然界的自然选择机制就会自动启动,动物要么迁徙到别的地方,要么就地接受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进而达到种群与资源之间新的平衡。这样的事情在自然的进化过程中不知发生过多少次,而且现在也时有发生,今后还会继续发生。与动物所不同的是,人类不仅能自觉地意识到自身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主动地调节和化解矛盾但这是又一个无限的矛盾链条,旧的矛盾刚刚解决,新的矛盾又随之产生,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所以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焦点和核心并不是矛盾的有无,而是矛盾的形式、程度、调节和化解。2.2人与自然的矛盾的阶段性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不和谐是人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首先遇到并一直在试图解决的问题。这个过程从时序上看可分为自然界统治人-人在反抗中主体力量逐渐增强并基本与自然力达到平衡,人的力量超常发展打破了平衡致使地球贫病交加,面对自然生态危机人积极反思和应对这样四个阶段。目前我们正处在第四阶段上。从人与自然矛盾演化的实际进程看,人的主体性的缘起和发展一开始本是人为了应对来自自然界的强大压力而不得不选择的生存之道,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是人类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但人的主体性是一种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强大力量,它一经被激发出来并不加限制就会利害并存非人能控,当代的科学技术及其工业文明就是前车之鉴,其正面贡献出人意料,其反向破坏力也令人触目惊心。这说明,对处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人类来说,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就是在未来的实践中科学认识和合理使用自己的本质力量,使其真正发挥趋利避害的创价功能。2.3人与自然的矛盾的可调节性人与自然虽存在矛盾,但从二者血肉相连的依存关系上看,彼此的相通和相同点远远大于相克和不同点,存在着调和、化解的深厚基础和现实可能。人从自然中来,受自然界恩泽,其生存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界,是名副其实的自然之子;自然界是人的衣食父母和生存家园,是人的无机的身体,是人的意识和实践创造力得以表现的深厚基础和宽广平台。矛盾则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中由于人的行为不当才引发的局部性问题,并完全可以通过人的努力加以解决。这就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人与自然矛盾关系的理论前提和方法论基础,也是我们未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应该紧紧抓住的重要契合点[3]。3.如何解放自然3.1尊重自然解放自然可以表述为“消除浪费性的生产和对环境的破坏”,这决不意味着回归原始主义和拒斥现代科学技术。对“解放自然”的理解应该回溯到对控制自然的重新诠释并赋予其崭新意义,这有赖于“伦理的或道德的发展,而不是科学和技术的革新”。换言之,实现“自然的解放”离不开自然观念的变革。之所以由控制自然向尊重自然转变根源于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复杂交融性,人类应该并能够同时而不是渐次处理这两方面问题。尝试超越目前的观念定位,意味着鼓励个体改变自己的满足方式,并尊重非人类自然的“独立性”。也就是说不仅要将其视为人类需求满足的源泉,还要将其作为需求满足的目的。3.2从科技理性向生态理性转变科技理性启始于近代科技革命,其理性的胚芽早就孕育于观念理性的母体之中。人的主体性地位的确立,唤醒人自由自觉的个性,以“自身”作为衡量“万物的尺度”去探索、发掘自然的奥秘。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观察与实证的思维方式、精确而量化的描述风格和机械论的宇宙图式意味着科技理性的诞生。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终将科学理性送上发展的巅峰。概言之,以人本中心主义为内在精神、以无限度论为价值取向、以人类物质无限幸福论为追求目标的科学理性描摹了一条人类幸福之路,那就是将自然作为财富的创造之源,通过技术征服与改造世界,从而创造无尽财富和无穷价值的利益攫取之路。科技理性向生态理性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对科学技术的抛弃。从控制到解放的转换关涉人类对自我本性的逐步理解和自我约束,作为合理观念的解放只能作用于“意识的活动”,而不能应用于“全体自然”,因此,应当把控制自然的任务理解为控制人的欲望的非理性和破坏性因素。这种努力的结果必然是自然和人性的双重解放,即人类在自由和平之下尽情享受共同拥有的丰富的智慧之果[4]。3.3关注自然的需求在对环境的利用上,人类自恃为自然的主宰,致力于实现各种生产和消费目标,但对这些行为作用在其它生命形态上的影响却无动于衷,最极端的形式就是那种以人类对物质需求的无尽欲望为信条的社会行为完全将非人类自然视作满足人们欲望的工具。其结果是,人们越来越不关心自己需求的特性,需求与需求的满足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模糊,人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高集约度的市场布局下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如果持续下去,这种工业集中化、能源密集型的商品生产就有可能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退化问题。因为社会和政治秩序会与经济的持续增长“挂钩”,迫使人们采取具有更高环境风险的复杂生产过程来确保经济增长。也许地球生物圈的确存在一些容忍底线,可我们现在还不清楚这些底线是什么,要命的是现在那些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体系正在试探这些底线[5]。如果任由情况继续下去,直到达到或越过这些底线时再停止,将是极其不明智的,所以避免发生这些不利后果就应该秉持明智自利原则处理人与非人类自然的关系。总而言之,人是矛盾的产物,即想控制自然,一方面也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不断遭受祸害。但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必须直面和切实处理好的重要课题。只有在我们不断的探索解放我们人类自身的同时也不断的探索解放自然之道,才能使矛盾逐渐缓和和化解,最终达至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参考文献[1]王西华,生态文明与自然解放[J].岭南学刊,2010(9):112-116.[2]莫放春,马尔库塞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学论述.国外理论动态[J],2009(6):104-109.[3]颜超,自然的解放:法兰克福学派生态思想的探索及启示.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J],2013(2):79-83.[4]邹晓芟,现代科技视野下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长春理工大学学报[J],2008(1):5-8.[5]翁礼成,陶雪琴,人与自然的矛盾根源与和解之路.学术论坛[J],2010(12):5-8.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