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FAO/中国渔业统计研讨会材料之一1中国渔业数据收集系统回顾1.前言(FAO完成)2.中国渔业概况2.1概述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南部,东南两面临海,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面积辽阔,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港湾众多、岛屿密布。中国是世界上内陆水域最多的国家之一,水面类型齐全,分布广泛,流域面积在1000多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著名的有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120多个,还有数万座大中型水库、数亿亩稻田和低洼盐碱荒地。中国国土、海域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各种鱼类达2500多种,其中,海洋鱼类1700多种,淡水鱼类800多种,虾、蟹、贝、头足类和藻类等水生经济动植物多达数千种。中国还拥有白暨豚、中华白海豚、中华鲟、白鲟和江豚等世界上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渔业资源,为发展渔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目前,中国渔业已成为一个集养殖、捕捞、加工、流通等相关产业以及科研、教育、管理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2.2沿海地区的地理特征中国邻近诸海的地理特征,渤海、黄海、东海自西向东南倾斜,形成陆地向大海延伸;南海则是较为封闭且深度较大的海盆,海底地形变化复杂。各海区几乎全系半封闭的陆缘海,这就形成了中国海洋第二届FAO/中国渔业统计研讨会材料之一2渔业主要资源种类的区域特征明显缺乏世界种,也就是资源具有相当的独立性,或者封闭性;中国海域从南海最南端到渤海的最北部,共跨越37个纬度、三个气候带,因此,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的区系组成既复杂而又多样,热带、亚热带和南温带的各种成分兼收并蓄;而近海大陆架极为宽阔,是世界上最宽的大陆架海区之一,渤海、黄海整个位于大陆架上。由于大陆架区域宽阔,各海区平均深度较小,而沿岸江河径流倾注入海,带来了大量丰富的营养物质,为海洋渔业资源的生长、肥育和繁殖提供了优越的场所。它们的繁殖场所几乎全在上述范围内,这为我们控制掌握其自然资源数量的变动,进行人工增殖以及渔业管理都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2.3行政区划中国现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其中海洋渔业分布在11个省市自治区,沿黄渤海有3省1市(辽宁、河北、山东、天津市),沿东海有3省1市(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市),沿南海有2省1区(广东、海南、广西区);内陆渔业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如湖北、江苏、广东、安徽、江西、湖南、浙江、四川等省。2.4种族、文化及渔业群落传统。渔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现有的56个民族中,绝大多数都有生产或消费水产品的传统习惯,渔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且影响深远。传统渔民主要分布在沿海及内陆的江河湖泊地区,以渔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创造了传统的渔文化节日,形成了沿袭世代的渔业生产模式。第二届FAO/中国渔业统计研讨会材料之一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渔业结构调整,传统的捕捞渔民逐步向水产养殖业和其它产业转移。3.渔业生产结构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合理利用和修复水生生物自然资源,中国政府确立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对传统产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改变了过去以捕捞为主的生产模式,充分利用内陆水域和沿海荒水、荒滩,发展水产养殖业,持续保持水产品的有效供给,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近海渔业资源的压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渔业发展之路。使中国渔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迅速提高,水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水产品供应明显改善,渔民收入稳步提高,2005年全国水产品产量达5102万吨。在世界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的渔业依靠发展养殖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势头。中国渔业的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从淡水捕捞、海洋捕捞为主,逐渐发展成为淡水养殖、海水养殖、淡水捕捞、海洋捕捞为一体并各有侧重的渔业产业;内陆渔业生产区域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逐渐扩展到华中、华北、东北,以至西北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海洋捕捞业作业范围,从传统的沿岸渔业为主,逐渐扩展到整个黄渤海、东海和南海海域,而且起步发展过洋和大洋性远洋渔业。3.1海洋捕捞渔业海洋捕捞业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渔业,随着捕捞装备与捕捞技术的发展和渔业自然资源的变迁,传统的捕捞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得到稳步发展;上世纪80年代得到高速发展;第二届FAO/中国渔业统计研讨会材料之一4上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积极引导捕捞渔民有效利用和保护渔业资源,开始控制捕捞渔业规模,限制捕捞能力的过度增长。1999年起捕捞产量基本稳定,2002年农业部颁布了《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积极引导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有计划减少捕捞渔船的数量和缩减实际捕捞能力。截止到2004年11月,全国总计拆解渔船7850艘,转产转业渔民约4万人,培训转产渔民2.2万人。2003年11月,农业部又发布了《关于2003—2010年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实施意见》,确定海洋捕捞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全国海洋捕捞渔船的船数要从2002年底的22.2万艘压缩到2010年的19.2万艘,减船3万艘,功率从1269.6万千瓦减少到1142.6万千瓦,减少127万千瓦,年均减3750艘、15.9万千瓦。所有海域都实行伏季休渔制度,各海区休渔时间和禁止的作业方式各有不同,但所有海域定置作业休渔时间每年不少于两个月,具体时间由各省自定。3.1.1远洋渔业中国的远洋渔业起步晚,自1985年从过洋渔业开始,适度开发大洋渔业。生产区域遍布世界30多个国家专属经济区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由于配额管理的限制,捕捞船队规模不大,产量不高,多数远洋捕捞渔业渔船从事过洋性捕捞渔业。目前主要生产品种为鱿鱼、竹荚鱼、乌贼、鲳鱼、大黄鱼、小黄鱼、章鱼、鲅鱼、海鳗、鲷、白姑鱼、金枪鱼、虾类等。第二届FAO/中国渔业统计研讨会材料之一5大洋性远洋捕捞渔业的主要作业方式为鱿钓渔业和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远洋渔业捕捞产量占约占全国海洋渔业捕捞总产量的8%。渔船数量:2122艘(2005年)卸鱼地点和主要市场:约65%的远洋渔业产品运回国内消费(大连、烟台、舟山、上海、广州),其余在当地销售。管理措施:遵循国际公约、双边或多边协议;2003年6月1日起实行农业部《远洋渔业管理规定》3.1.2黄渤海区捕捞渔业黄渤海海区是地处温带、半封闭型海域,是多种鱼虾贝类的产卵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是中国重要的海珍品养殖区和传统的沿海捕捞作业渔场。目前主要生产品种为鯷鱼、远东沙丁鱼、梭鱼、鲅鱼、鲳鱼、小黄鱼、大黄鱼、梅童鱼、玉筋鱼、鲻鱼、带鱼、毛虾、对虾、虾蛄、梭子蟹、乌贼、鱿鱼、章鱼、海蛰等。主要捕捞方式为拖网、刺网、张网作业和钓业。该海区海洋渔业捕捞产量约占全国海洋渔业总产量的31%。渔船数量:实行属地化管理,2005年58952艘(包括远洋渔船)卸鱼地点和主要市场:大连、营口、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启东,以及辽宁、河北、天津、山东等省市沿海渔港和水产品交易市场。管理措施:实行生物栖息地保护区、增殖放流和伏季休渔期制度(渤海休渔期为每年6月16日至9月1日,禁止除网目尺寸90毫米第二届FAO/中国渔业统计研讨会材料之一6以上的单层流刺网和钓钩外的其他所有作业类型;北纬35度以北的黄海海域,休渔时间6月16日至9月1日,禁止所有拖网和帆张网作业)。3.1.3东海区捕捞渔业东海海域历来是中国海洋渔业主产区,其中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近海渔场,历史上盛产被称为“四大鱼产”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目前主要捕捞品种为带鱼、鳓鱼、马鲛鱼、海鳗、鲐鱼、鲳鱼、小黄鱼、石斑鱼、梭子蟹、虾类和头足类等40余种。近几年来由于渔业自然资源的持续衰退和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相继生效,可利用渔场范围缩小,捕捞产量呈下降趋势,但是仍占中国海洋捕捞产量的1/3以上。主要捕捞方式为拖网、围网、刺网、张网作业和钓业。该海区海洋渔业捕捞产量占全国海洋渔业总产量的35%。渔船数量:实行属地化管理,2005年75865艘(包括远洋渔业)卸鱼地点和主要市场:启东、上海、舟山、宁波、象山、温州、宁德、连江、福州、厦门,以及江苏、浙江、福建省沿海渔港和水产品交易市场。管理措施:实行主要经济鱼类栖息地保护区和伏季休渔期制度(休渔期为每年6月16日到9月16日,禁止拖网、帆张网作业;6月16日到7月16日禁止虾拖网作业;北纬26度30分以南的东海海域休渔期为每年6月1日到8月1日,禁止拖网、帆张网作业)。3.1.4南海区捕捞渔业第二届FAO/中国渔业统计研讨会材料之一7南海海域地处热带、亚热带区域,水域广阔、鱼类品种多、渔场分散。目前主要生产品种为海鳗、鳓鱼、远东沙丁鱼、鯡鱼、石斑鱼、鲷鱼、蓝圆鯵、白姑鱼、鮸鱼、大黄鱼、带鱼、方头鱼、金线鱼、梭鱼、鲐鱼、鲳鱼、马面鱼、毛虾、对虾、梭子蟹、乌贼、鱿鱼、章鱼、藻类等。主要捕捞方式为拖网、围网、刺网、张网作业和钓业。该海区海洋渔业捕捞产量占全国海洋渔业总产量的26%。渔船数量:实行属地化管理,2005年79315艘(包括远洋渔业)卸鱼地点和主要市场:厦门、汕头、深圳、广州、珠海、湛江、北海、海口、三亚,以及福建、广东、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渔港和水产品交易市场。管理措施:实行伏季休渔期制度(休渔期为每年6月1日到8月1日,禁止除刺网、钓业和笼捕外的其它所有作业类型)3.2内陆捕捞渔业中国幅员辽阔,河流、湖泊、水库众多,淡水捕捞渔业规模较大。主要分布在全国除北京以外的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捕捞渔业规模较大的地区主要有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等省份。2005年,全国从事内陆捕捞的渔业劳动力有67万人,捕捞的品种主要分为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龟鳖等五大类。作业水域主要为全国境内的江河、大中型湖泊和水库。由于各类工程(水利建设、道路建设)设施、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内陆捕捞渔业虽然在解放初期有过一段快速发展时期,但是第二届FAO/中国渔业统计研讨会材料之一8上世纪60年代以后,经历了衰退与稳定发展时期,多数捕捞渔业渔民已经转向内陆水产养殖业。近几年来,经过保护与恢复,内陆捕捞渔业逐步趋于稳定。内陆捕捞产量约占内陆渔业总产量的11%、占全国渔业总产量的5%。3.2.1江河捕捞渔业渔获量分布:江河捕捞渔业作业主要集中在中国境内的大中型河流,如长江、珠江、松花江等等,尤其是长江及其支流自然资源年捕捞产量占全国江河自然资源捕捞产量的70%以上;捕捞的品种主要以鱼类和甲壳类为主,长江盛产青鱼、草鱼、鲢、鳙(简称“四大家鱼”)、鲤、鲫、鲶、黄颡鱼、长吻鮠、鳗鲡等多种经济鱼类。捕捞方法与使用的渔船:从事江河捕捞渔业中的渔船大部分为功率在44千瓦左右的机动船,仅有一小部分为功率在45-440千瓦之间的渔船。有专门从事淡水捕捞的船队,也有个体捕捞渔民。卸鱼地点和主要市场:卸鱼地点主要分布在江河沿岸自然形成的渔港或码头以及人工渔港。主要市场为沿岸的水产品交易市场。3.2.2湖泊捕捞渔业渔获量分布: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湖泊众多的省份,如江苏、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等省,国内其它各省也有部分产量。作业区域主要是大中型的湖泊。湖泊捕捞渔业的品种主要为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和其它类。捕捞方法与使用的渔船:从事湖泊捕捞渔业中的渔船基本为功率在44千瓦以下的机动船和非机动船(木船)。第二届FAO/中国渔业统计研讨会材料之一9卸鱼地点和主要市场:卸鱼地点主要分布在湖泊沿岸自然形成的渔港或码头以及人工渔港。主要市场为沿岸的水产品交易市场,一般大型湖泊都有专门的鱼贩上船收购渔获物。3.2.3水库捕捞渔业渔获量分布:水库捕捞渔业分布较广,国内所有大中型水库均有作业。水库捕捞渔业的品种主要为鱼类。捕捞方法与使用的渔船:从事水库捕捞渔业中的渔船基本为功率在44千瓦以下的机动船和非机动船(木船),作业方式与湖泊类似。卸鱼地点和主要市场:卸鱼地点主要分布在水库沿岸指定的码头以及人工渔港。主要市场为沿岸的水产品交易市场。3.2.4淡水捕捞业的管理措施。现行的管理措施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的渔业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以及各大型湖泊水库管理条例;管理机构主要有中国渔政渔港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