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原理复习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学原理复习提纲1、什么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特点是什么?15形象思维: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形象、情感以及联想和想象,通过事物的个别特性去把握一般规律从而创造出艺术美的思维方式。特点:1)始终伴随着形象,是通过“象”来构成思维流程的,也就是所谓神与物游eg.思乡(具体的家乡的景、人)2)始终伴随着情感,情感化思维(悲伤之情不断强化)3)始终不离开想象和联想(情托于物时象的转换)2、文学内在构成的双重特性?241)无功利与功利的矛盾统一文学是为人而存在的,有目的性,但它是符合人类发展的功利,是大功利,超越现实的功用性。2)感性的“象”体系与理性的“意”内蕴的对立和统一象越感性、鲜明、独特,越可以传达理性深沉普遍的意;反之……理趣不可脱离感性形象,必须融合。若脱节,则堕入“玄言诗”,理过其辞,寡淡无味。3)认识和评价的对立统一文学作品要求在提示生活规律的同时又要对它进行评价。认识和评价本来是互相排斥的,认识的科学往往要排除主体的主观色彩。文学的评价是以情感判断方式实现的,同时鲜明的立场会加强文学现象世界的真实性。4)实践和精神的双重活动文学是一种精神性存在,不是单纯的技巧游戏;有强烈的个体性质,不能用统一模式进行限制。单纯的精神性的东西是不可传递的,需要以现实物质实践活动为载体。3、文学语言的特征,结合具体语境举例说明。351)语表的具体性。即它所显示的是某种曾经或者可能以物象状态存在的具体现象《江雪》给人的是水墨画式的雪景视觉感。感觉的唤起使文学有了基本的价值和存在理由,促使接受心理产生接纳外物的心理动势。2)语里的多义性。即在语表的具体性中潜藏着抽象思维难以穷尽的多种意义《江雪》既使人感觉到诗人因为仕途失意、知音渺无人生险恶而产生的寂寞孤独悲凉,又可触及诗人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倔强勇敢和高风亮节。这是语言在作者操作下所具备的容纳机制决定的。3)两者综合而为文学语言的意象性,它作为文学语言的根本特点,显示了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的区别。这集中表现在“语境”中,通过语境设置,文学语言被作家的意念强化、陌生化。对语言进行突出变形使得日常语言变成文学语言,唤醒人们对生活的新鲜感觉。《江雪》并非让人让人了解雪的形象,而是展示在这雪地独钓的孤独与高洁。4、文学形象的特点401)间接性。接受这必须经由语言声音符号的理解、想象在大脑中转化为“象”。《硕人》中虽然讲到“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十分具体,但仍然无法完全将形象完整呈现。读者要利用语表感性构建想象空间。优秀的文学形象必须是有效地拓开间接性空间但又不会使之失去必要支点的形象,正确处理虚实关系,以产生更鲜活和引人注目的形象。2)个别性、具体性和生动性,即文学形象有着鲜活的存在状态。作家只能描写个别的具体的事物,不可能写普遍的抽象的事物。而只要是成功的描写,都会具有活的灵魂。文学作品的内涵是通过语言符号与现实世界对应起来的,现实的象的个别性决定文学形象一定是鲜活的存在,同时,象地广泛性又使得文学形象具有多样性。比如《红楼梦》中的人物。3)强烈的艺术概括性。体现出深刻的思想性和广泛的普遍性,包涵着一个丰富的意义体系。不借助任何概念都可以感受到形象的审美普遍性。优秀的形象具有更为深刻的思想内蕴和更为广泛的普遍意义,共性和个性有机结合。4)审美性。文学通过语言造就感性的“象”来体现合于现实规律和人类目的的理性思考,文学语言本身有形式美感。5)总的说来,共性和个性有机结合,并且通过具有形式美以为的语言形式展示出来,实现了合规律和合目的的审美判断,那么一个优秀形象便产生了。它既是典型人物,又是“类”和其他意义的象征。5、文学对生活客体的超越的体现1)作家对生活材料有选择的权利和选择的可能。作家会选择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生活和适宜他所喜爱的文学形式表现的生活。这是一个逐步限定和深化的过程。作家的主观条件使得生活材料有了主体的个性,一旦这种生活材料以作品的形式出现时,便实现了对生活客体的超越。这是现象体现本质,现实映照理想的前提和基础。比如《红楼梦》2)形象的构成使生活材料的客观性发生根本改变,一定程度上成为主观创作的意念的承载物。(生活客体在艺术创造中发生变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巧妙利用了“愁易生白发”的客观性,通过夸张表现,削弱了这种客观性,使得融合主体的主观意念成为其主要功能。3)审美理想的表达使生活的平常性得到提升(作家审美理想对生活的提升)。审美理想是追求善与美、抗争自身狭隘,对世界有广泛关照的理想。6、文学对象的制约因素881)文学本体因素的制约。文学本体的内在规定性使客体世界中丰富的生活现象称为题材的可能性减小:①、客体现象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或强烈的形式感。这是由文学的存在方式决定的。②、客体现象必须能够或者有利于揭示生活的某种本质。③、客体现象必须与人或者人的活动发生关联,并且有合于主体创造需要的适应性,具备文化约定俗成的表现性,即事物的第三性质。④、客体现象必须具备适应文学文本样式和语言表现的特征2)创作主体的基本条件限制着生活现象成为题材的可能性(郁达夫、新感觉派)这主要包括社会理性、审美情趣、文学修养,技巧技能等。3)社会生活的客观制约①、政治:比如魏晋文学之繁荣与曹氏父子重文有关。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工农兵题材成为文学生存的闹市区。②、经济:作家创作氛围自给和豢养,自给作家的创作非生存之道,豢养作家将创作视为生存之道。如今,文人逐渐走向文学的市场化,经济形成杠杆。③、时尚:使作家关注某些题材,甚至形成不必要的文学禁区众多的限制因素使得文学体裁的选择失去了自由,这对于文学创作来说甚至是悲剧性的。7、如何理解题材决定论和题材无差别轮的两种看法901)题材决定论核心:题材的价值和作用具有惕然的等差,它的大小、轻重等可以决定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文学创作中必须注意题材的选择,必须选择那些足以体现巨大价值、具有积极意义,因而也可以使作品获得同样价值与意义的题材来表现。①、导致在题材选择上的整体化的主体暴力,厚此薄彼,形成禁区②、为外在力量的介入提供方便,使文学失去自我③、忽视文学的创造色彩,为平庸创造提供借口,最终是对文学个性与丰富性的巨大削弱2)题材无差别论:所有题材作为构成作品的基本元素,其作用和意义都是等值的,并无轻重大小之分,因而也无法决定作品意义的大小,对于文学创作来说,重要的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①、对题材决定论的泛滥又制约作用,有利于激发文学主体创造性,使创作重心由生活客体移向主体②、带来题材选择的另一种形式的随意性和单一化,与题材决定论殊途同归。③、导致文学创作的失范,丧失价值判断标准,仅仅跟着感觉走。纯个人化甚至纯生物化的东西成了表现的主要对象。④、最终“无差别”极可能带来文学价值的巨大差别甚至失落。8、作家的能力1121)审美感受能力(生活感受力)。文学创作根植于身后的甚或基础。要作家不但能感受生活,能对生活进行设身处地地体验,而且还要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这种审美感受能力的外在标志是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内在指向是针对事物的审美属性(事物第三属性),在感受方式上具有天然的想象色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思想开掘能力。主体自身必须具有思想能力和思想高度,实现文学对生活的评价和再造功能。同时,他的思想必须具备进步性。现今的人文意识,敏锐的思辨能力是作家对生活原生状态进行审美判断的基础,使文学一向的构建上永远具有创造价值,强化生活的丰富性,使文学获得更为辽阔的表现领域。3)创作技巧技能(艺术技巧能力)。是包含了更多的悟性与灵性的主体能力,最能看出作家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奥秘,主要包括:①、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由这种想象力决定的虚构与变形能力②、情感驾驭能力、感情提升能力以及释放方式③、娴熟的文学表现能力(艺术表现力),使得作家获得自由回旋、自由处置的空洞条件。9、叙事文学中的人物是如何设定的?1671)人物网络定位。基本原则是必须使人物之间的联系既复杂又清晰。由一个居于轴心的人物,其余卫星一样环绕它们运动。他们与中心人物的关系都须基于“自然生成”的原则,把人物设计旨意隐藏到生活自然状态中。2)人物性格定型。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设计时,在人物原型的个人经历和原有个性以及生活本身的逻辑的基础上,作家依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表义需要对人物进行性格定型。发掘这种性格中与众不同且意味深远的地方,使其获得个性,成为鲜明、醒目和令人难以忘怀的文本存在。3)人物存在方式。人物性格必须在具体的时空中养成,具体体现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①、空间:i.环境为人物提供立足之地,并促成人物的性格个性,使其活动显出意义,对人物活动及其性格的形成发展起决定作用,同时人物又对环境起反作用。(文学更重于环境对人的约束乃至毁灭,这种由环境造成的悲剧范式是对生活的又一次超越)ii.在叙事文学中,环境设置极为重要。在具体文本中,环境因为服务于人物而具有了自身的独立性,甚至可以成为独立的形象出现。②、时间:人物性格的发展、环境的推移变化是在内在的时间长度中实现的。在叙事文本中,时间的延续体现为时间的运动过程。按物理时间叙事促成了故事,但会使人物平庸化按内部时间(心理时间)叙事促成了情节,即促成强化了因果关系的生活时间的叙述,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所以要把情节和人物性格相联系,打破无力时间不可逆转的顺序,恰当地设计叙述者、预设听众以及时间安排等问题,求得叙事文本的合理建构,最终使人物形象如鱼成活于水一样成活与文本之中。10、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169立足于人物身上性格因素的多少,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巴人物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韦勒克和沃伦又将两者分别称为“静态人物”和“动态人物”。1)扁平人物(静态人物):是性格单一缺少变化的人物,其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这种人物形象远离生活,但寄寓了现实生活中人对永恒的渴望。人们用这种人物的俄执著来填补人生无常世事宜变的缺憾感。2)圆形人物(动态人物):是充满了变化和多种性格因素的人物,在文本中,其性格一直在不断变化,形成一个动态的过程。充满生活趣味,是生活复杂性的写照,更接近生活,又真实感,并且它们在不断变化中使人获得新奇感。3)两者并无优劣等差。只能说,站在文学发展的角度,扁平人物带有更多的古典色彩;对生活本真状态和人格个性的重视使得圆形人物在现当代文学中占有了重要地位,暗含着文学的一种现实态度。11、意境1741)在中国古典文论中,意境指称抒情文学特别是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是与物境、情境相并列的,即境界。至王国维用“二元质”的思想来解说,着眼于主客观二分而又再行结合的方法来解决艺术创造的基本问题。2)现今,意境是指通过形象化的艺术描写,实现了主观之意与客观之境的交融从而能够把读者引入到一个想象空间的简洁凝炼的抒情文学形象。其特征:①、在一个较小的语言范围内实现主客观和谐统一,即情景交融,意与境浑,意境融彻。②、是呈现于读者面前的凝炼鲜明的“象”具有强烈的扩张能力,足以引发读者的想象和玩味,产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构成:意境构成的关键在于情与景谐,主客观融彻统一。包括情感内涵、表达方式两方面。表达方式:①、直接抒情:即情感的直接表达。它往往是情感按捺不住不吐不快的结果,感情鲜明,但有可能直白浅露。在文学创作中,直接抒情有其运动的价值:a)一方面,文学的抒情本性可以容纳主体的感情宣泄b)另一方面,情感与表象密切相关,故虽然直接抒情中一般没有物、境,但也包含了丰富的感性特征,并且在抒情中不断强化对象的形象特征。c)此外,直接抒情还以真诚(普适性、超个人性)使读者获得相类似的感情,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关键是精心挑选物象并进行必要的加工、变形。物象成为情感的直接存在物,而不是单纯的载体。情既是物,物即是情。13、创作个性191作家在其先天的性格与气质基础上经由其生活实践历程逐渐形成的关于创作的立场观点、情感思想、审美趣味、写作技能、语言运动等独特性,在创作中它表现为一种综合形态。但是,文本是创造的产物,有加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