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从14——17世纪社会转型的角度,比较中国和西欧发展的历程,理解落后就要挨打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自主学习,扎实掌握土地制度演变过程以及“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的概念,学会多角度分析经济政策颁布的原因及其影响的方法,提高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探讨土地所有制演变、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学习目标甲骨文中的“田”字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1).内容:——土地公有制2).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2、奴隶社会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1)、概念:2)、性质:3)、实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一切土地属于国王4)、瓦解: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的土地制度.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是什么?①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出现了许多私田,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贡赋;②周王室衰微,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④各国的税制改革——根本原因——直接原因③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趋于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3.封建社会1)春秋时期垦荒私有、化公为私2)鲁国初税亩:前594年实际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3)战国各国改革,正式承认土地私有——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封建土地所有制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种形式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1、土地兼并含义: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方式:抵押、买卖、赏赐、强占根源: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准许买卖结果:实质: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影响:贫富分化→激化矛盾→危害统治目的:实行均田制(北魏隋唐)按人丁和田亩纳税(明朝)不能真正阻止兼并(原因?)2、统治阶级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防止社会矛盾激化;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巩固统治措施:1.时间:(1)开始实行:(2)发展完善:(3)瓦解:北魏隋唐前期唐中后期2.土地来源: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农民3.受田者的封建义务:北魏——交纳租税、服兵役和徭役隋唐——交纳租税、推迟服役年龄,甚至可以纳绢代役4.性质:封建的土地国有制5.作用: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使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6.瓦解原因: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之安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明朝晚期,很多农民因生计困难,迫于无奈把土地卖掉。当时民间的土地买卖一般由卖方委托中介人寻找买方,三方一起议定价格,写成合约,三方签字画押,合约即可生效。明朝的“鱼鳞图册”是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国古代有哪些主要的土地制度?如何认识土地制度的变革与调整?主要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有制)(2)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实质上属于国王私有,这样的土地制度称为井田制(国有制)(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主要形式有土地国有制、地主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而封建土地国有制度中的典型土地制度是屯田制和均田制认识:(1)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而土地制度的调整又促进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2)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3)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意味着社会的转型(一)从重商到抑商商周:鼓励商业战国:抑商政策出台(二)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演变: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发展的治国理财思想,是由战国商鞅首倡,并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的经济思想和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2、重农抑商政策实施原因:1).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核心,能提供生存的基本保障,稳定的赋税收入,保证政府财政来源2).重农可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便于加强控制,有利社会稳定3).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物价,危害封建统治4).“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小农经济);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3、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演变(实施):1).战国时期开始实行,特别是商鞅首倡“重本轻末”的治国理财思想,以后历朝统治者沿袭。2).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抑制富商大贾。包括: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3).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继续实行专卖制度。4).各朝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贱商令)。5).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发展。4、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2).明清时期:弊大于利。这一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加剧了土地兼并,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1).在封建社会初期(明清以前):利大于弊。对农业、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说重视农业是正确的。①经济上:促进农业的发展,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稳定。思考: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封建社会前期:积极作用为主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为主5、中国古代工商业管理的特点(严格)①制定相关法律,严格管理。②实施官营制度,独占专利,限制民营工商业发展。③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重税。1、《管子·治国》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2、《商君书·垦令》①“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不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②“利出于地,则民尽力;名出于战,则民致死。”③“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④“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1、洪武十四年(1381)还规定:“农民之家止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穿绢布。如农民家但有一人为商贾,亦不许穿绸纱。”2、政府制定贬黜商人的政治社会地位的政策法令,包括不准商人人仕、限制商人的生活水平,把商业看成“奸伪之业”,把商人看成末等之民。专卖制度古称禁榷制度。禁,乃禁止之意;榷,为独木桥。汉唐之人在注说西汉榷酒之事时作了很好的解释:“如淳曰:‘榷音较。’应劭曰:‘县官自酤榷卖酒,小民不复得酤也。’韦昭曰:‘以木渡水曰榷。谓禁民酤酿,独官开置,如道路设木为榷,独取利也。’师古曰:‘榷者,步渡桥。《尔雅》谓之石杠,今之略徇是也。禁闭其事,总利人官,而下无由以得,有若渡水之榷,因立名焉’。”禁榷,就是禁止私人经营,由官府垄断,利出一孔,犹如过独木桥,舍此而别无它途。在唐宋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专卖制度得到恢复和实施。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第五琦恢复盐的专卖。到文宗太和九年,茶叶由税茶改为榷茶,唐王朝又对茶叶实行专卖。宋代,宋王朝一立国,就禁榷茶、盐。同时,专卖制度的专卖范围不断扩大。中唐以前,国家专卖的商品,始终局限于盐、铁、酒三种;中唐以后,除这三种之外,纳入专卖的还有茶叶、矾、醋,以及从海外贸易中得到的海外贸易品如香药、犀象等。(一)海禁政策1.含义: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自出海贸易,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的经济政策。2.实施:明初:“海禁”(民间)明中后期:开放“海禁”,允许民间贸易清初:“海禁”(禁止官民)(二)闭关锁国政策3.实质:海禁政策实质上是闭关锁国政策1.含义:清代严格限制官民对外交往,对外贸易只准在“公行”中进行的经济政策。严格限制绝对禁止2.原因:直接: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根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客观: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清朝时期的广州商馆区清朝时期广州十三行,是唯一准许与外商打交道的商行。1793年,英国为了建立与中国的通商关系,派马戛尔尼访华。乾隆帝十分高兴地接见了马戛尔尼,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员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至于英国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的回答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从而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3.影响:从短期看:实现了自我保护,具有民族自卫性质从长期看:这一政策助长了统治阶级妄自尊大的心理,自诩天朝上国,盲目排外,不思进取,保守愚昧;妨碍了我国开拓海外市场,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止了中国和外界的交流,使中国不能够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文化,使中国落后于西方。4.“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1)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2)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而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比较:“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异同名称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不同点时间封建社会初期出现,并贯穿封建社会始终明代中期出现,到清朝进一步加强目的促进农业发展,稳固封建统治基础抵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作用在封建社会前期和王朝初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末期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但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导致中国的落后相同点都是封建统治者实行的经济政策;都重视农业、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都导致了近代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下降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时间:明朝中后期2、地点:江南纺织行业3、标志(依据):“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出现明代的手工工场明代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方,如苏州等地,出现了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富裕机户,购买织机,雇佣机工进行生产。——必修P25清代已经出现较成熟的手工工场。除纺织业以外,景德镇的制瓷业、云南的冶铜业……也都出现了类似的新的生产关系。——必修二P25•4、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1)出现在少数地区、少数部门;微弱、稀疏。•(2)发展缓慢,发展水平低。•(3)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4、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具体原因:•生产资金不足;•国内外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不足;•国家政策不利;•科学技术落后;•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始终未能突破萌芽状态的因素?•(1)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2)具体原因•①生产资金不足: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收入吸引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②国内市场狭小: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农民极度贫困,无力购买商品,造成国内市场狭窄。•③国际市场缺乏:海禁以及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④自由劳动力不足:小农经济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⑤国家政策不利:“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工商业的发展。•⑥科学技术落后:受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不能与生产方式直接挂钩。•“资本主义萌芽”的几个误区•(1)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2)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对中国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四性”认识(1)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生产关系,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趋势。但在商品生产中不起决定作用,对整个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