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稿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儿科医生小儿推拿的临床应用第一章小儿推拿概述第三章小儿推拿常用穴位第四章小儿常见疾病之腹泻治疗第二章小儿推拿常用手法第五章小儿推拿常见问题解答1.2小儿推拿适应症与禁忌症小儿推拿适应症1小儿推拿禁忌症231.3小儿推拿的临床应用概述小儿推拿常用介质小儿推拿特点2小儿推拿操作要求31小儿推拿的历史与发展1小儿推拿的概念21.1什么是小儿推拿1小儿推拿概述1.1什么是小儿推拿小儿推拿的历史与发展唐.孙思邈《千金药方》:首次小儿保健推拿医学文献记载“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避风寒。”宋.《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按摩的作用已由温通闭塞发展到按摩具有解表发汗的作用。明.小儿推拿兴旺发达时期:太医院-按摩科形成独特的小儿推拿体系。《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清.小儿推拿临床应用广泛:《小儿推拿广义》--黄峰入洞、苍龙摆尾、二龙戏珠。《小儿推拿辑要》、《推拿易知》等。新中国.小儿推拿呈蓬勃发展趋势:《实用小儿推拿学》、《小儿推拿学》90年代.青岛医学院用胃苗记仪和试管对比法观察胃在推脾土、加上内运八卦穴前后胃液对蛋白质消化的分解情况,证明推拿能促进胃的运动和消化功能1.1什么是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是在明清时期形成独特体系的一门临床医学,又称小儿按摩,是推拿疗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卫气营血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通经络,和营卫,行气血,以调整机体的偏盛偏衰,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达到治疗和防病的目的。本疗法适用于0~12岁的小儿,但以3岁以内小儿推拿效果较好,3个月以内的婴儿效果更好。小儿推拿的概念1.2小儿推拿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腹泻、疳积、腹痛、腹胀、脱肛、呕吐、便秘、暑温、麻疹、佝偻病(五迟、五软)、口疮、牙痛、遗尿、尿闭、夜啼、惊风、痿证(小儿麻痹后遗症、臂丛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脑瘫等)、肌性斜颈、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斜视等)、桡骨小头半脱位、髋关节半脱位等。小儿推拿的适应症1.2小儿推拿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天花、胎毒及一切疮疡疾患。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疾患。癌症。脓毒血症。正在出血的局部。骨折、脱位及扭伤等症的急性期。急性传染病的传染期。传染性及溃疡性皮肤病。烫伤局部。危重病症一定在抢救脱离危险期后,方可配合推拿治疗。小儿推拿的禁忌症1.3小儿推拿的临床应用概述推拿常用介质是指在推拿施术穴位的皮肤涂敷不同剂型的滑润剂。介质有滑润保护皮肤的作用,同时兼有协同手法治病的作用。常用介质:温开水、葱水(汁)、姜水(汁)、薄荷水、鸡蛋清、凡士林、甘油、麻油、酒精、冬青油(膏)、滑石粉、按摩油、红花油及一切护肤营养油(膏)等。小儿推拿常用介质1.3小儿推拿的临床应用概述小儿推拿手法特点手法基本特点:轻柔深透,平稳着实;手法的操作特点:强调手法的治疗量及补泻。故小儿推拿非常重视手法的次数(时间)、疗程、强度(轻重)、频率(速度)及方向等因素。一般讲,推拿的时间、疗程及强度可体现治疗量,而强度、频率及方向体现补泻;手法的治疗特点:由于小儿病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儿易外感时邪,内易伤饮食及病易化热,故临床上常用解表,清热和消导等手法。1.3小儿推拿的临床应用概述先操作四肢部穴位→胸腹部穴位→腰背部穴位→头面部穴位。先作轻手法,后作重手法。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儿年龄的大小,每个具体手法在按摩次数(或时间)上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说,年龄大、病情重的,按摩次数多,时间长;以揉、摩、推等法为长而次数多。选用上肢部穴位治疗时,只在一侧操作即可,多取左上肢;选用下肢部穴位治疗时,需双侧均操作。小儿推拿操作要求2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常用手法挂图2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小儿推拿的手法有很多种,并且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本文着重介绍以下9种手法。小儿推拿常用手法2.1推法2.2揉法2.3按法2.4摩法2.5掐法2.6捏法2.7运法2.8捣法2.9拿法2.1推法推法为小儿最常用手法之一,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手法频率较快为200~300次/分。直推时,向心方向直推为补法;离心方向直推为泻法;来回直推为平补平泻(调)法。分推法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以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面自穴位中点向两旁分向推动(←·→),或作“↙·↘”形推动直推法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推法旋推法1.拇指直推2.食、中指直推2.2揉法以中指或拇指端,或掌根,或大鱼际吸定于一定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称揉法,亦可分别称为指揉法,掌根揉法,鱼际揉法。中指揉法拇指揉法掌根揉法鱼际揉法2.2揉法【手法要求】手法频率为200~250次/分。揉动时手要吸住皮肤,带动皮下组织随揉而滑动,不可在皮肤上擦。【临床应用】揉法为小儿常用手法之一,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单手操作时,逆时针方揉动为补法;顺时针方向揉动为泻法。双穴双手操作时,向里旋动为补法;单穴向外旋动为泻法。2.3按法【手法要求】按时轻重适度,要垂直逐渐向下用力。【临床应用】按法多与揉法配合使用,称按揉法,其含义有二,一为向下按的同时揉之;二为按与揉交替进行。按法的强度与补泻有关,重按为泻法;轻按为补法。以中指或拇指面,或掌根在一定的穴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称按法,分称指按法、掌按法。中指按法、拇指按法掌按法2.4摩法【手法要求】手法频率为100~150次/分。指摩时要指实掌虚;掌摩时要全手掌接触皮肤。【临床应用】本法多用于胸腹部位。操作时,逆时针方向及慢速摩动为补法;顺时针方向及快速摩动为泻法。以全手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面附着于一定的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称摩法。四指摩法、掌摩法2.5掐法以拇指甲重刺穴位,称掐法。操作时切忌掐破皮肤,宜其他各法操作完毕后施用。本法为强刺激手法,多用于急救。2.6捏法【操作方法】方法一:用屈曲的食指中节桡侧在后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向前捻动。方法二:用拇指桡侧在后顶住皮肤,食、中二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住皮肤,双手交替向前捏动。【手法要求】提拿皮肤多少及用力大小适中,捻动向前时,应作直线运动。【临床应用】第一种捏法刺激量小,适用于3岁以下的小儿;第二种捏法刺激量大,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2.7运法以拇指或中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及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手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频率为80~120次/分。2.8捣法以中指端或屈曲的食指第二指间关节在一定的穴位上作有节律的叩击,称捣法【手法要求】手法节律要均匀,频率为90~100次/分。快而重的捣有兴奋作用;慢而轻的捣有抑制作用。【临床应用】本法刺激较强,宜于其他手法结束时进行。2.9拿法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在一定穴位上反复相对用力作一松一紧的提拿动作。手法动作要缓和连贯,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本法刺激较强,宜于其他手法结束时进行。3小儿推拿常用穴位1胸腹部穴位23.2穴位分类及名称3.1穴位特点上肢部穴位4腰背部穴位3头面部穴位下肢部穴位53.1穴位特点特点一:小儿推拿除了运用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外,本身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而且还具有“线”状及“面”状。特点二:相当多穴位都聚结在两手,正所谓“小儿百脉汇于两掌”。3.2穴位分类及名称头面部穴位攒竹(天门)两眉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眉弓(坎宫)两眉头至眉梢成两横线。太阳两眉后凹陷中。耳后高骨(高骨)两耳后,乳突后缘与后发际交界处。【临床应用】推攒竹、推眉弓、揉太阳、揉耳后高骨为小儿治外感常用四大手法,常配合使用。3.2穴位分类及名称头面部穴位【迎香】两鼻翼外缘,鼻唇沟凹陷中。按揉法多用于治疗感冒发烧;黄蜂入洞法多用于治疗鼻炎【囟门(信风,囟会)】前发际正中点直上2寸。推及揉法多用于治疗神志方面病;摩法多治疗久泻,脱肛,遗尿等虚证。【百会】头顶前后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本穴为安神定惊首选穴位之一,常与捣小天心,掐十宣等合用。【风池】颈后枕骨下缘,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起始部中间凹陷中。本穴发汗作用较强,如再配掐二扇门则发汗作用更强。【天柱骨】颈后,后发际中点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本穴降逆止呕作用明显,常与揉中脘配合使用。3.2穴位分类及名称胸腹部穴位【天突】胸骨切迹上缘,凹陷正中。治疗咽喉肿痛时,用捏挤法,如配以捏挤大椎,效果更好。【膻中】胸骨正中,两乳头联线中点。本穴为气之会穴,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首选穴。【乳根】乳头直下2分。该穴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多与揉乳旁,推揉膻中,揉天突等合用。【乳旁】乳头旁开2分。本穴常与膻中,乳根等穴配用,治疗呼吸系统诸病。【胁肋】从两腋下两胁至天枢处。本穴专消有形之邪,为消积要穴,常与摩腹配用。本法消导之力较峻烈,故虚弱的小儿慎用。3.2穴位分类及名称胸腹部穴位【中脘】肚脐直上4寸。本穴为治疗消化系统病证常用穴,多与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等穴配合使用;向下推中脘,多用于恶心呕吐,可与推天柱骨合用。【腹】腹部。本穴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效穴,为治泻四大手法之一,故常与其他三法(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配合治疗腹泻;本穴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为保健四大手法之一,可以单穴使用,亦可以与其他三法(补脾经,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脐(神阙)】肚脐。【天枢】脐旁2寸。【丹田】脐下2.5寸。在本穴上作一指禅推法为近期的用法,多用于年龄较大的小儿,治疗遗尿时,用一指禅推法,效果较明显。【肚角】脐下2寸,旁开2寸处。肚角是止腹痛的要穴,拿肚角刺激量较强,不可多拿。本穴常与摩腹,掐揉一窝风合用以治疗腹痛;治疗便秘时,常与推下七节骨,摩腹合用。3.2穴位分类及名称腰背部穴位【肩井】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拿肩井多于治疗结束时运用,作为结束手法,称总收法;治疗感冒发热时,常与拿风池,小儿治外感四大手法合用。【大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凹陷中。本穴退热作用较强。捏挤法刺激量较强,多用于治疗热病重证。【肺俞】第三胸椎下,旁开1.5寸。本穴有补肺气的作用,故多用于治疗肺系虚证,也可与其他具有清宣肺气作用的穴位合用,以治疗肺系实证。【脾俞】第十一胸椎下,旁开1.5寸。本穴用于治疗中焦脾胃失调引起的诸证,常与捏脊,摩腹,按揉足三里等法合用。3.2穴位分类及名称腰背部穴位【肾俞】第二腰椎下,旁开1.5寸。本穴有明显的补肾功用,常与揉丹田,捏脊,补肾经等合用,治疗小儿先天发育不足,大病及久病以后体虚等。【脊柱】背部,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捏脊是治疗小儿消化系统诸病的首选法,其主要有调和脾胃功能的作用。【七节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末端成一直线。推上七节骨为治泻四大手法之一,故常与其他三法(摩腹,揉脐,揉龟尾)合用治疗腹泻。用本法治疗便秘、食积时,常与摩腹,退六腑,按弦走搓摩等合用。【龟尾】尾椎骨末端。本穴作用比较平和,重在调和。用本法治疗便秘时,常配以推下七节骨,摩腹,拿肚角等法。3.2穴位分类及名称上肢部穴位3.2穴位分类及名称【脾经】拇指桡侧缘从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本穴为治疗小儿脾胃功能失调最常用手法之一,常与摩腹,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等合用。【肝经】食指末节罗纹面。本穴主要用于治疗热性病及神志异常方面的病,常与清心经,揉百会,清小肠,捣小天心,清天河水等合用。【心经】中指末节罗纹面。【肺经】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诸病。【肾经】小指末节罗纹面。本法常与补脾经,捏脊,揉二人上马合用。【大肠】食指桡侧缘,从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本穴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小肠】小指尺侧缘,从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肾顶】小指顶端。本穴为治疗汗证效穴,常与补肺经,补肾经,补脾经合用。【肾纹】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本穴为治目疾要穴,常与清肝经,清天河水,推六腑等合用。【四横纹】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本穴是治疗疳积的要穴。上肢部穴位3.2穴位分类及名称【小横纹】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