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高三科目:历史授课人:课题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第2课时考纲要求1、辛亥革命;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维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重点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中心发言人李兴万难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教具多媒体等课型复习课课时安排6课时教法点拨引导等学法合作探究等个人主页教学过程一、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概况:明治维新后,日本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于1894~1895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各界民众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救亡图存的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概况: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英、法、美、日、俄、德、奥、意八个帝国主义国家于1900~1901年发动了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1.义和团运动(1)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剧。(2)斗争: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在天津、北京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阻击侵略者。(3)口号:“扶清灭洋”,具有抗击侵略的爱国性与对先进文明的排他性。2.辛亥革命(1)条件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2②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③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年,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④实践:各地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2)过程①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清朝统治土崩瓦解。②建立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③制定约法: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④革命失败: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3)意义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②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三、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商办企业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大。2.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背景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②“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特点:地域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部门不平衡(轻工业发展迅速);短暂。(3)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奠定了基础。四、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西方思想不断传入;民族危机的加深。(2)内容: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倡西学。(3)特点:将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利用进化论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4)意义①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②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背景3①民族危机的加深。②戊戌变法等救亡运动的失败。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提出时间:1905年。(3)内容: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平均地权”。(4)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未明确提出反帝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3.新文化运动(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进—步发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3)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特点①主要目的是维护民主共和和培养新时代的青年。②把救亡图存与思想改造相结合。③认识到从“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的探索。④从学习西方文明转向学习苏俄。(5)意义①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6)局限性①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②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五、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辛亥革命时期: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交通事业的进步: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通讯工具的变迁: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大众传媒的变迁: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影视事业的发展: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1.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在华势力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提示:(1)英国独霸:鸦片战争以来,英国长期处于优势地位。(2)列强纷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俄国、德国、美国在华势力迅速增长,形成列强联合瓜分中国的格局。(3)美日争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列强在华势力削弱,美日势力迅速增长,矛盾日渐加剧。(4)美国独霸:抗日战争以后,日本战败,美国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2.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甲午中日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什么?提示:中华民族尚未觉醒,民众没有充分发动起来,清政府单纯依靠李鸿章的嫡系部队与日军作战,清政府内部矛盾重重。3.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请指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提示:(1)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2)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环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春天的出现。(3)思想上,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生活上,“断发易服”,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的近代化。教后反思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