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社会原因(1)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3)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2、主要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1)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1)政治:核心是“仁”含义:仁者爱人道德: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政治:以德治民(民本思想);“克己复礼”(2)教育:举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推动“学在民间”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1)孟子(孟轲,亚圣)的思想:1)“仁政”思想2)“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3)“性善说”,以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2)荀子(荀况)的思想:1)“仁义”、“王道”;2)“君舟民水”;3)“性恶论”,以礼乐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仁者爱人仁政仁义、王道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儒儒学学境境遇遇春春秋秋::应应运运而而生生战战国国::蔚蔚然然大大宗宗秦秦朝朝::遭遭打打击击西西汉汉初初期期::逐逐渐渐复复苏苏三、道家和法家(一)道家:1、春秋晚期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老子》(《道德经》)(1)世界万物本原是“道”(核心)(2)“无为”思想--顺其自然1)人生:清静无为,知足寡欲2)社会关系:小国寡民3)政治:“无为而治”(3)朴素辩证法思想2、战国时期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观点,把世间的事物都看成是相对的;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1)君主要以法治国(2)利用权术驾驭大臣(3)以绝对权势震慑臣民。(核心)作用: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从“无为”到“有为”1、汉初,吸取道家“无为而治”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背景:社会经济破坏严重。内容:轻徭薄赋等影响: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强盛2、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背景(威胁西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社会稳定因素)(1)诸侯国势力膨胀(统治阶级内部矛盾)(2)土地兼并(阶级矛盾)(3)匈奴为患(民族矛盾)汉汉武武帝帝的的““贤贤良良对对策策””,,使得一批知识分子得以通过应对而步入政府官员的行列,封建国家获得了所需要的能臣干吏。二二、、董董仲仲舒舒的的新新儒儒学学思思想想1、著作:《天人三策》《春秋繁露》2、主要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儒学体系。33、、董董仲仲舒舒新新儒儒学学((大大一一统统思思想想))(1)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加强君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3)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三三、、儒儒学学成成为为正正统统思思想想((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1、根本: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2、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3、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4、教育: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评价新儒学积极1、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2、促进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的发展;3、塑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消极1、有浓厚的唯心主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2、思想专制,容易扼杀民族创造力;3、“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不利于科学思想的发展。第3课宋明理学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1)儒、佛、道相互影响和发展;(2)北魏孝文帝大兴儒学,儒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3、唐朝三教并行政策:尊道、礼佛、崇儒为什么说儒学面临严重挑战?――(1)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的传播;(3)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二、程朱理学1、理学兴起的背景:(1)五代十国的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理学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2)宋朝经济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引人注目,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3)儒学面临挑战,儒学家复兴儒学,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2、特点: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完成了儒学理论化、思辨化过程。3、代表:北宋:程颢、程颐(“二程”),南宋:朱熹4、理学思想(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核心)(2)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三纲纲五五常常””。。(3)“格物致知”的认识论。5、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著述:《四四书书章章句句集集注注》思想:天天理理就就是是三三纲纲五五常常,,强强调调““存存天天理理,,灭灭人人欲欲””,,格格物物致致知知评价:程程朱朱理理学学成成为为南南宋宋后后长长期期居居于于统统治治地地位位的的官官方方哲哲学学,,有有力力地地维维护护了了封封建建专专制制统统治治。。影影响响远远及及日日本本朝朝鲜鲜以以至至欧欧洲洲。。三、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2、思想(1)“心即理”,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2)反省内心,“致良知”,“知行合一”(认识论)宋明理学的影响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等。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相同点1、内容(1)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2)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2、影响(1)有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2)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3)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认识(1)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2)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心即理”。2、把握“理”的途径:(1)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2)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社社会会背背景景----封封建建社社会会走走向向衰衰落落11、、政政治治::君君主主专专制制空空前前强强化化,,封封建建制制度度腐腐朽朽。。22、、经经济济::工工商商业业发发展展,,资资本本主主义义萌萌芽芽缓缓慢慢发发展展..((根根源源))33、、文文化化::八八股股取取士士,,宋宋明明理理学学日日益益僵僵化化,,三三纲纲五五常常扼扼杀杀人人性性。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李贽的性格特征:“离经叛道”2、李贽的进步思想(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2)抨击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等封建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3、评价: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其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二、三大进步思想家11、、代代表表作作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2、进步思想主张(分析思想产生的原因)(1)政治: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黄宗羲,针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腐败、暴政)(2)经济: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顾炎武,针对重农抑商,八股取士脱离实际)(3)思想:唯物、辩证法思想。(王夫之,针对陆王心学)3、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对传统儒学继承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11、、明明清清之之际际的的资资本本主主义义萌萌芽芽较较为为脆脆弱弱,,使使早早期期民民主主思思想想的的产产生生、、发发展展缺缺乏乏强强有有力力的的物物质质基基础础。。22、、高高度度强强化化的的专专制制中中央央集集权权制制度度的的压压制制使使早早期期民民主主思思想想未未能能形形成成理理论论思思想想体体系系33、、中中国国传传统统文文化化的的束束缚缚和和影影响响。。中国古代的治国思想(1)儒家推崇以德治民,实行“仁政”,给农民土地、生产时间,减轻赋税和刑罚,是一种民本思想。(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应时势和民心。(4)西汉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5)宋明理学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人的伦理道德为主体的理论体系,用伦理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前5-前4世纪)一、人是万物的尺度1、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背景(1)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繁荣,文化迅速发展;(2)民主政治达到顶峰;(3)人的地位的提高(民主政治制度和每个公民参与政治意识的加强,使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2、智者学派(1)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2)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3)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4)评价:1)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2)制度、法律、道德约束力是相对的,忽视道德。二、“美德即知识”1、苏格拉底的思想(1)产生背景: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2)雅典世风日下,道德沦丧。(2)目的:重建道德价值观,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3)思想: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2)“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认识自己,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4)评价:1)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2)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的异同相同:(1)都关注人,肯定人的价值。(2)重视道德、知识和教育。不同:(1)内容: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体现民本思想;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体现人文主义思想。(2)目的和影响: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强调尊卑,压制人的个性发展。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和责任,突显人的自由、平等,有利于个性发展。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1、柏拉图:《理想国》根据智慧和品德而非按照出身分工;鼓励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亚里斯多德:是古代希腊最博学的人。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1)促进古希腊文化科学的发展;(2)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1、原因和条件(1)位置:意大利处于地中海航运中心(2)政治: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工商业城市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3)经济:生产力发展,商品市场形成2、影响:新兴资产阶级形成,他们要求思想变革。二、文艺复兴(14、15、16世纪)1、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兴起?(1)经济: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形成资产阶级。(2)政治:天主教会束缚人和人性,阻碍资本主义发展。(3)文化:意大利拥有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2、实质:表面上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实质是欧洲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兴起。3、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宗教蒙昧主义以神为中心禁欲和来世等级观念蒙昧主义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现世的享受自由平等理性和科学4、重要成就(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