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图表类型及解题指导厦大附中-----廖建勤地理图表题的地位和作用地理综合图表题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主角。图表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无图(表)不成题,一图(表)带多题。一、平面图仍是地理高考的重点。选择题的要素单一,综合题的要素丰富。空间定位能力的要求下降。判读步骤:①确定地理位置,初步提取有效信息。②利用图例和注记充分提取有效信息。③综合判断,根据题意,系统分析例1(北京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N0100200km图例城镇河、湖沙漠绿洲油田库尔勒塔中轮台库车阿克苏塔克拉玛干沙漠民丰和田喀什(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6分)(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8分)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3)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特点。(7分)(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8分)(5)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7分)答案:(1)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挡。(2)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其次在春季、秋季。(3)方式:管道运输;特点:运输成本较低,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性能高,占地较少。(4)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5)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服务范围依次减小。例2(海南卷)读图,完成(1)~(3)题。(1)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A.南北B.东西C.东北一西南D.西北一东南(2)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3)甲河流域处于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答案:(1)B(2)D(3)A例3(福建卷)图3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7分)(2)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9分)(3)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8分)(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13分)答案:(1)大峡谷身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2)R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工业发展;大部分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较不便;城镇数量少,人口较少;技术水平低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3)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R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中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河口出现断流现象。(4)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海岸线侵蚀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二、统计图根据地理数据资料绘制而成素材来源较为便利种类多样1、柱状图以长条形来表示地理数据的分布判读步骤:①明确横坐标的内容属性(时空、类别);②注意长条形的类别和长度差异;③归纳总结长条形所代表的地理数据的时空变化特点。例1(四川卷)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1)~(2)题。常住人口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口比重(注:数据来源于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2010年8235万8042万0.51%27%0.23%40%(1)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例2(福建卷)下图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地面沉降面积(km2)4000300020001000020-6060-100>100沉降深度(cm)1986年1991年2002年图21(1)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1)沉降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该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加大,过度开采地下水。(2)合理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2、曲(折)线图用线条的升降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判读步骤:①明确横坐标的内容属性(时空等);②分析曲(折)线的形态:递减段表示纵坐标项目与横坐标要素之间呈负相关,递增段表示呈正相关;斜率大的表示变化幅度大,斜率小的则表示变化幅度小;③归纳总结曲(折)线所代表的地理数据的时空变化特点。例1(广东卷)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A.迁入率持续上升B.迁出率持续降低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上海B.安徽C.湖南D.河南例2(福建卷)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图27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0123456789123456789101112月份月雹日(天)(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1)春季。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2)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3、散点图用散布的点来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地理散点图多用来描述数据的空间分布特点判读步骤:①过某点做水平线,读出y轴上的数值;②过某点做垂线,读出x轴上的数值;③比较不同点(可能代表某区域或某时间)x、y值的差异,归纳总结x、y值的分布特征,或由此判断不同点所代表的区域或时间。例1(广东卷)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A.上海、天津B.广东、福建C.海南、贵州D.辽宁、山东(2)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贫乏B.交通设施落后C.煤炭消耗量大D.第三产业发达例2(重庆卷)下图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回答(1)~(3)题。迁入率(%)迁出率(%)012345672681012141618204迁入率=地区迁入人口/地区总人口×100%迁出率=地区迁入人口/地区总人口×100%净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AB迁入率(%)迁出率(%)012345672681012141618204012345672681012141618204迁入率=地区迁入人口/地区总人口×100%迁出率=地区迁入人口/地区总人口×100%净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AB(1)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A.收入水平高B.远离东部C.人口数量少D.经济落后(2)图中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95-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A.棉花B.甜菜C.橡胶D.青稞(3)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4、网格图以网格代表区域。网格中的数字代表某地理要素特征。可能会叠加地形、河流等地理要素。判读步骤:①读出方格中数字的地理含义;②关注不同时期网格图中数字的变化;③有时还要注意网格的实际距离和面积大小。例(安徽卷)图35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1)~(2)题。(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5、雷达图有多条坐标轴用来比较若干数据系列的总体水平判读步骤:①雷达图可能有多个坐标轴,读出每个坐标轴代表的内容;②不同坐标轴的交点即为坐标的原点,距离原点越远,数值越大;③归纳总结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例1(江苏卷)图40为我国某城市建成区示意图,图41为该城市3个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区面积图。读图回答问题。(1)1988年以来,该城市建成区的主要扩展方向为▲、▲、▲,影响其扩展的主要因素有▲。(5分)(2)M区为该城市的重化工园区,其布局理由是▲。(3分)(3)该城市拟在东南方向新建一条高速公路,试分析其原因。▲(2分)(1)东北西南东南河流和铁路(2)位于河流下游;位于城市下风向;交通便利(3)位于城市发展的主要扩展方向之一;有利于加强城市与外部的联系例2(江苏卷)下图为我国各类产品出口额相关数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21世纪初我国各类出口产品中A.资源型产品在我国出口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B.技术型加工产品对我国出口额的贡献率最大C.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世界上的出口竞争力强于技术型加工产品D.资本型加工产品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额比重低于资源型产品(2)21世纪初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有A.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B.农矿产品产量下降C.基础设施投资扩大D.产业结构升级取得显著成效6、三角坐标图图中数据为相对量(比例)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总和必定是100%三边代表三个要素,三个顶点为三个原点判读步骤:①明确每个坐标轴所代表的地理要素;②过某点分别作平行于和原点相交的另一个坐标轴的平行线,找交点并读出数据;③检验所得数据是否正确。例:(江苏卷)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题。(1)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7、金字塔图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条形图类型:①扩张型:下宽上窄②静止型:像清真寺③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判读步骤:与柱状图的判读方法相似。此处主要着眼于金字塔的形态判读。(上海卷)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生的变化。我国1953年、1982年、2000年和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人口金字塔(1)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2)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