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论文:浅谈杜十娘与茶花女艺术形象之比较[大][中][小]【摘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怒”为文眼,《茶花女》则以“悲”为主线,两部作品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两个被迫害,被侮辱的女子形象。杜十娘与茶花女在地域上远隔千里,在时间上相距200多年,是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肤色、不同性格、不同语言、却有着相同悲剧命运的7艺术形象。本文分四部分:一、相同而各自不幸的命运;二、相同的牺牲不同的斗争精神;三、同为爱情牺牲,表现出独立人格和顽强个性;四、作品的局限。【关键词】悲剧命运斗争精神独立人格局限冯梦龙几百年前以短篇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而名扬天下,时至今日,杜十娘仍然打动千千万万个读者。而小仲马也因一部中篇小说《茶花女》风靡了整个世界。两位女性都美丽绝伦,纯洁善良,风华正茂,向往真正的爱情和幸福。她们都憎恨自己所处的环境,都渴望逃出火坑,过上一种真正充满自由、平等、欢乐的生活。在如何实现自己这一理想追求的问题上,她们不谋而合地走上了依靠爱情力量而努力奋斗的道路。所不同的是十娘聪明能干,勇敢坚定,有远见、有胆识,而茶花女则更多的是自我牺牲和忍耐,缺乏十娘那种为了追求爱情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机智的斗争精神。虽然二位最终都是为情身亡,但十娘却充满了怒气,轰轰烈烈,投江而去,好不悲壮。而茶花女则抑郁成疾,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人间,充满悲情。杜十娘是东方京城教坊的名姬,原名“杜薇,排行第十,故院中都成为杜十娘”。她“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青山,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单氏文君,唇似樱桃。”十分姿色,能歌善舞。当时流传着“座中若有杜十娘,斗箸之量饮千斛”的佳话。茶花女,原名玛格丽特,因酷爱茶花,发上常戴一朵白色茶花,所以被称为茶花女。她就像茶花一样洁白、美丽,“在一张艳若桃李的鹅蛋脸上,嵌着两只黑眼睛,黛眉弯弯,活像画就一半,……鼻子细巧、挺秀,充满灵气……”她那充满活力的青春,非凡的美貌,超人的聪明,成了西方巴黎的一个“一年花费10万法郎的高等风尘女子”。一相同而各自不幸的命运两位女子有着相同而各自不幸的命运。十娘13岁时,为生活所迫,被爹娘卖入妓院。七年之中受尽了欺凌毒打,百般折磨,深感妓女是生活在痛苦环境中最痛苦的人。茶花女本是一个贫穷、纯洁的农村姑娘,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到巴黎谋生,不幸沦为妓女。她们都深知自己只不过是贵族王孙的玩物,都面临时刻被抛弃的危险境地,值得庆幸的是命运同样使她们都遇到了令自己倾心相爱的男子。所不同的是十娘的情郎经不起世态炎凉的考验,背弃了自己,而茶花女的心上人却误解了自己,由此导致了二人各自不同的悲剧命运。十娘的情郎李甲是官宦大家的公子哥,又是国子监的太学生,青春年少,风流俊俏,一表人才。二人一见钟情,并且山盟海誓、朝欢暮乐,终日相随,如夫妻一般。十娘从此不再接客,就是官宦巨室只求一见,她也一概谢绝。而茶花女的心上人阿芒也是贵族子弟,青春年少,风流倜傥。二人也同样一见钟情,不顾利害得失而倾心相爱。并且离开了喧闹繁华的巴黎,来到朴素无华的郊外乡村,甚至又打算远离法国,到意大利去生活。当别人带来老公爵的警告劝她离开阿芒时,她毫不含糊道:“我决不离开阿芒……。”由此可见,两位女子都有为真正的爱情专一的执着。她们都一心一意向往真正的爱情和幸福的决心令人感动,也令她们的情郎和心上人为名花归己而骄傲。二相同的牺牲不同的斗争精神两位不幸的女子都很纯朴善良,善解人意,有着类似相同的牺牲精神。所不同的是十娘有远见、有胆识,而茶花女更多的是自我牺牲和忍耐,缺乏十娘那种聪明机智的斗争精神。十娘这朵名花真心实意地落在了李甲的“花柳情怀”,当鸨母逐客之机,她抓准时机,先以赎金为饵,再以激将之法,又以“人财两空”逼其就范。为了爱情,真可谓煞费苦心。尽管她爱上了李甲,并给予千般柔情,万般体贴,也要一再考验,而把百宝箱秘密深深地隐藏。她一定要李甲奔走亲措赎身银子,为的是试探他对爱情的忠诚和勇气。十娘的热情、主动,对照李甲的冷漠、被动。李甲的怯懦无能,一筹莫展,又反衬出十娘的多思善谋、精明能干,因而也就更令人感到,十娘为爱情所做的一切努力是何等可贵。她的爱情,热情中渗透了冷静,冷静中充满了警觉,警觉中体现了智慧。十娘善解人意,替李甲着想,劝他父子关系稳定后再接她回家,而他却辜负了十娘的一片真情,矛盾重重之下,将十娘转卖给了富商孙富。茶花女为了能和阿芒在乡村过简朴、幸福的生活,瞒着阿芒变卖了自己的马屁,开司米披肩,典当了自己的首饰,尽力还清债务来维持生活。正当二人沉浸于幸福之际,封建道德的化身——阿芒的父亲,认为这种结合有辱门第,影响了儿子的前程,劝告茶花女答应离开自己的儿子。而她也明明知道,答应了这个要求就意味着自己重新陷入火坑,毁灭自己的爱情、幸福和前途。为了父亲遗传给阿芒“可尊敬的姓氏”,不“投下污点的影子”,她情愿做出自我牺牲,默默地离开了心上人,重新去过自己厌弃的、非人的卖笑生活。她不得不强扮作见异思迁的女子,她在日记中写道:“我曾一度享受过你的爱情,这个姑娘一生中仅有的幸福时刻就是你给她的,她现在希望他们的生命早点结束。”在这里,我们分明感受到一颗时时忍受煎熬的心灵的颤抖,同时也道出了玛格丽特高尚的境界。然而阿芒却误解她离开的原因,万般鄙视她,仇恨她,折磨她,并多次寻找机会报复她。她反而以沉默容忍的态度,用“不带轻视的态度,不带蔑视的威严来回答”心上人的攻击,生前始终没有向心上人吐露真情,坚毅地忍受着邪恶社会造成的人生痛苦。而是在最后的日记中真实的做了表白:“如果你看到了这些日记后能够对过去的事情有所谅解的话,那么对我来说就得到了永恒的安慰。”到这里,仿佛一朵纯洁的茶花在滴血,在凋零,而玛格丽特的灵魂却得到了涅盘。三同为爱情牺牲,表现出独立人格和顽强个性二位女性都是为爱情牺牲了自己,一个是默默地为心上人牺牲自己,一个是在被情郎抛弃后,轰轰烈烈在悲愤中牺牲了自己,并且表现了自己独一无二、顶天立地的独立人格和顽强个性。妓女生活不允许有真正的爱情,而作者却不约而同地让他们的女主人都获得了爱情。自然就把她们置身于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或者跳出火坑,或者放弃爱情,此外,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妓女是不会轻易爱人的,而一旦爱了,就那么热烈、深沉、执着。爱情对于她们实在太珍贵了,就像奴隶得到了自由,盲人见到了光明。因为爱情使她们意识到自己处境的可悲,唤醒了她们的良知,是她们看到了前途和归宿,并产生了争取自由的愿望与行动。作者在这里共同写出了妓女的斗争,共同赋予了她们叛逆的性格,并寄托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和热烈的讴歌,反映了作者世界观中的进步倾向。然而她们终于没有摆脱苦难的命运,她们爱的却都是有产阶级的子弟,而有产阶级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只允许他们的子弟缔结权衡利害关系的婚姻,他们要求的是经济上、政治上的门当户对,与一般平民百姓联姻尚且不能允许,更何况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妓女呢?从这一点上,妓女爱上富家子弟,本身就是悲剧的开始。茶花女的悲剧,就是由于阿芒的父亲直接出面干涉而酿成,在杜十娘的悲剧中,虽然直接原因是李甲的负心,而内在原因还是因为他的行为不为他做布政的父亲所容。“悲剧因为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杜十娘、茶花女的悲剧,都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这不仅在于作者展示了她们的悲惨命运,从而引起读者的同情和惋惜,更在于作者发掘了她们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人格。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纯洁,而又十分刚强的女子,她对李甲爱的很深,也要求李甲用同等的爱对待自己。她储藏百宝,却始终不露,为了考验李甲,不让他对自己的爱情带上金钱的色彩,然而残酷的现实打破了她对爱情的梦想,李甲在不敢归家而钱财将尽的情况下,为了个人的私利,终于动念把十娘转卖给孙富。尽管他在告诉十娘这个念头时“泪如雨下”,但十娘并没有被几滴眼泪所迷惑,而是表现出了宁可玉碎,不为瓦全。一个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出现了,这是小说的高潮。只见十娘“冷笑一声”,“明早快快应承了他,不可错过机会”。这种冷笑,这种嘲讽,所积蓄的感情力量,比哀声恸哭,比大叫大骂,都更沉着,更悲愤,更撕肝裂胆,也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短短的几句话,在讽刺之中蕴含着愤怒与绝望,一针见血戳穿了李甲虚情假意背后的卑鄙动机,十娘对李甲的一腔热情顿时化为冰水,她不愿借助金钱的力量再去挽回这已被玷污了的爱情,也不愿意对她已经厌恶憎恨的人流露丝毫的悲伤,而是表现了对李甲最大的蔑视和反抗。“怒沉”是高潮中的高潮。你看:当这场丑恶的现金交易在两条船上进行的时候,十娘在极度悲愤下盛装打扮,“香风拂拂”,珠光宝气,光彩照人,灿若桃花,胜似新娘。在众目睽睽之下,十娘向李甲亮出她那五光十色价值连城的百宝箱,把一件件奇珍异宝“尽投入大江中”。面对爱情的叛徒与敌人嬉笑怒骂,对李甲万般嘲笑,句句击中要害,对孙富强烈怒斥,声声痛快淋漓!最后一语破的,穷究“怒”的根源:“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这个“恨”字,如一把利剑刺穿了李甲丑恶的灵魂,一腔“怒”火,恰似一道闪电,照亮了小说的悲剧主题。十娘怀抱藏在百宝箱中的全部美德和对爱情的理想追求,怒“向江心一跳”之中,迸射出眩人眼目的光华,这一“跳”,跳出了爱情的纯真、高洁、人的尊严,跳出了一个至善至美的古代女子的光辉形象,表现了十娘视死如归的精神和破釜沉舟的决心,让这个典型的悲剧性格升华到最高境界。死是十娘惟一的出路,是十娘价值与尊严的复活,是十娘悲剧形象的自我塑造,是十娘人格的升华。而茶花女抑郁成疾,卧床不起,终于含恨而去,她临终前写给阿芒的几封信,使阿芒真相大白,悔恨万分。深深打动了读者,也从中显示了茶花女那纯真、善良的心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四作品的局限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尽管有着现实主义精神,但仍带着某些浪漫色彩,其中有积极精神,也有消极因素。相比之下,《茶花女》是更严格、更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品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当时社会对妓女的摧残,毫无粉饰地展示了茶花女的悲惨命运,其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表现得更明确、更深刻、更强烈,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优势”。然而作品却不能指出妓女解放的出路,全书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缺乏鼓舞人心的力量,又表现出批判现实主义的局限性。在这一点上,杜十娘的形象比茶花女更具有理想的光辉。总之,她们是东西方妓女艺术形象中的璀璨明珠,在世界艺术画廊中珠联璧合,相互辉映。她们的一生都是饱受迫害和侮辱的一生,她们的不幸遭遇也是无数被压迫女性的缩影,她们以满身的污泥,满身的创伤,扯下了封建道德、虚伪社会的灰色帷幕。参考文献[1][法]小仲马着,[中]王振孙译,《茶花女》,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3月第2次印刷.马小光.杜十娘与茶花女.名作欣赏.2005年第4期.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本十二卷.海南出版社.1995年5月第3次印刷.王宁.《中外文化与文论》.中国比较文学国际背景、研究现状及走向未来.http://.zzu.edu.cn/ces/show.aspx?id=269&cid=20.2005年6月30日.冯梦龙.《古今小说》序.上海古籍出版社.作者:未知来源:网络跨文明的比较文学,应当是积极寻求不同文明的双方都感兴趣的中介,或者寻求一个共同存在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在平等的对话中进行讨论。《茶花女》①写就的时候,法国资本主义社会体制已经逐渐成熟,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②诞生的时候,明代社会尽管商品经济开始新兴,但整个社会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