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①客观性原则:按现象的本来面貌加以考察,必须实事求是②发展性原则:要把心理现象看作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③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实际出发进行研究,还要发挥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④教育性原则:在研究试验过程中应对被试产生积极的影响,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3.简述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在一定条件下的表情、动作、言语、行为的变化,并按时间顺序做出详尽的记录。②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③调查法:当需要研究那些无法从外部直接观察到的人们内隐的心理活动时,通过搜集资料,进行数据分析,间接了解和研究心理活动规律④行为研究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4.简述多元智能理论。①语言智能: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②数理逻辑智能:有效的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③空间智能:准确感知视觉空间的才能④身体运动智能: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变事物的能力⑤音乐智能: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⑥人际交往智能:能够有效的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和与人交往的能力⑦内省智能:指认识自己并据此作出适当行为的能力⑧自然观察者智能: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辨识和分类的能力5.简述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①效果律: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反应之后的效果支配②练习律:由使用律和失用律组成。使用律指一个已形成的刺激反应联结,若加以练习应用,则联结增强;失用律指若不给予使用,联结就会减弱。③准备律:个体是否会对刺激做出反应,或者说是否会发生刺激反应的联结,与个体事先是否处于准备状态有关。6.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①支架式教学:可以利用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首先为学习者构建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的教学方法②情景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为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情景教学③探究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④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论,相互补充和修正,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7.简述成就动机理论在教学中的体现。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是激励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两种相反倾向的部分组成,一种是力求成功,另一种是避免失败。在教育教学中,对力求成功者,教师应通过给予他们更多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创设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发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应安排竞争少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分时要尽量放宽,还应避免当中指责或批评他们。8.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①成败经验:个体自身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②对他人的观察:人们观察他人而获得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形成也有巨大作用③言语劝说: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在形成效能判断方面的效果是脆弱的,劝说对那些在直接经验或替代性经验的基础上相信自己能力的人影响最大④情绪和心理状态9.简述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内容。(1)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认知结构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广义的说,它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的说,它是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2)认知结构的主要变量及其对学习迁移的影响:①可利用性及其作用:在认识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②可辨别性及其作用:新的潜在有意义的学习任务与同化它的原有的观念系统的可以辨别的程度.③稳定性与清晰性及其作用: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10.简述工作记忆的认知过程。不重要认知过程主要包括复述、组块和编码。复述分为保持性复述和精细复述;组块就是将信息组成更大的有意义的信息片段;编码是将输入信息与长时记忆中已有的概念和思想相联系以便新的学习材料能更好掌握的认知过程11.简述工作记忆的教育含义。很重要①必须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用于复述②由于工作记忆容量有限,每天给学生呈现的信息不能过多③教授学生一些更有效的记忆策略来更好地组织信息④形成适当的程序性知识表征也有利于克服工作记忆容量有限的问题⑤鼓励学生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提升工作记忆效能12.简述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点。不太重要①操作定向:学习者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动作程序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过程②操作模仿:学习者通过观察,对示范的动作技能进行实际操作仿效③操作整合: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成分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成一个整体固定下来,成为定性的一体化动作④操作熟练:各个动作环节与各种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彼此协调起来构成一个连贯的稳定的动作系统13.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一般重要①准确的示范与讲解②必要而适当地练习③充分而有效的反馈④建立稳定清晰的运动感知14.简述练习时间与练习成绩的关系。①在练习初期,动作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②在练习中期,联系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叫做“高原现象”③在动作技能随着练习而提升的总的发展趋势下,存在着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起伏现象④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存在个别差异15.简述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①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提高练习成绩的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②练习方法不当,一时无法突破困难③意志品质差④可能正在进行潜在学习,其成绩未显现出来16.简述如何培养元认知?①提高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②丰富元认知知识和体验③加强元认知操作的指导④创设反馈的条件与机会17.简述学习策略的训练模式。①程序化训练模式: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将他们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②完型训练模式: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③交互训练模式:教师与学生轮流承担教的角色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④合作学习模式:一般是两个学生一组,各自承担不同角色18.简述品德与道德的区别。①品德与道德所属的范畴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而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②品德与道德所反映的内容不同:道德反映的内容比品德反映的内容广阔的多,也概括的多③品德与道德产生的需要不同:道德的产生是社会需要,品德的产生是个体需要19.简述品德与道德的联系。①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②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③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有一定的反作用20.简述班杜拉的社会(观察)学习理论。重要班杜拉认为,对新的社会行为的学习更有效的方式是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的学习。观察学习分为:①注意过程:观察学习的方式和数量都由注意过程筛选和确定②保持过程:要使榜样行为对学习着的行为发生影响,学习者还必须记住榜样的行为③动作再现过程:将记忆中的动作观念转换为行为,这是观察学习的中心环节④动机过程:贯穿于观察学习的始终,它引起和维持着人的观察学习活动21.如何树立良好的榜样?①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②榜样本身的特点与观察者越相似,越容易引起人们的观察学习③榜样示范的行为对于学习者来讲要具有可行性④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⑤榜样的行为要感人22.简述影响儿童品德发展的外部因素。不重要家庭环境教育的影响、学校环境教育的影响、社会因素的影响、同伴群体。23.简述影响儿童品德发展(形成)的内部因素。①认知失调:人在多数情况下对某件事的态度,其认知成分与对行为成分的认知是一致的,不需要改变。假如两者出现了不一致,这时人的认知就失去了协调,产生了不舒服或紧张的心理状态②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的经历而对勉励的人或事具有某种说不出多大理由而较执着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心倾向③道德认知:品德的发展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24.简述印象形成中的若干效应。①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作判断;近因效应则是指最后得到的信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较强作用的现象。作为教师,需要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教师对学生的印象来看,教师一旦对学生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就有可能影响对学生日后的客观评价。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克服首因效应的消极影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同时,由于近因效应的影响,教师还应综合考虑学生的一贯表现②晕轮效应:指他人的某种品质或特征非常突出,给人以清晰鲜明的印象,以致掩盖了对他的其他品质和特征的判断。教师要全面看待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避免晕轮效应的消极作用③刻板印象:指社会对某一对象有一种固定的看法。这就是对一群人的动机或特征加以概括,然后把同一特征归属于群体的每一个成员,而不管群体成员的实际差异。教师要防止对学生形成偏见就要注意调查研究,获得比较充分的信息,完全有可能比较正确的认识一个学生。一旦形成了偏见,我们就应努力消除投射效应:指一个人由于自己的需要和情绪倾向,而将自己的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的现象。教师要避免以自己的想法替代学生的想法,避免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揣度学生,避免以自己的理解力、接受力来要求学生等,教师应该注意避免投射效应的消极作用25.26.简述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①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职业观念②应付压力:在压力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人们如何应付压力决定了适应的结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③社会支持:在压力的情境下,那些受到来自伴侣、朋友或家庭成员较高心理或物理支持的人,比受到较少支持的人身心更为健康④专家的处理:指个体在无能力解决自己心理问题时,求助心理专家进行咨询、诊断与治疗的过程⑤教师的休闲27.简述主观题的特点。教师在评分时,要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判断,给出不同量的分值,而不仅仅依据其答案的正确与否给满分或零分28.简述有效教师自编测验的特征。①信度:指测验的可靠性,几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②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③区分度: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29.简述非测验评价技术。①档案袋评价: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请学生持续一段时间主动收集、组织与反思学习成果的档案,以评价其努力、进步、成长的状态②观察:行为检查单、逸事纪录、等级评价量表③情感评价:态度目标、价值目标30.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①道德认知表现出从具体逐渐过渡到抽象,从片面逐渐过渡到全面②道德行为表现出从衣服逐渐过渡到自觉、从模仿逐渐过渡到习惯③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31.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①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表现在发展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的结构更为完善②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