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01口腔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一、口腔损伤临床表现(1)口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炎症反应、溃疡形成,患者主诉口腔疼痛,颌下可触及淋巴结肿大。漱口液温度或浓度不当,造成口腔黏膜灼伤。在口腔擦洗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动作粗暴,裸露的止血钳尖端碰伤口腔黏膜及牙龈,特别是肿瘤患者放疗期,口腔有感染及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容易引起口腔黏膜及牙龈的损伤为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使用开口器协助张口方法不正确或力量不当,造成患者口腔、牙龈或口腔黏膜损伤。病因1病因2病因3发生原因二、吸入性肺炎多发生于意识障碍的患者,口腔护理的清洁液、口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误入气道,是吸入性肺炎的主要原因。321已出现肺炎的患者,根据病情选择的抗生素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并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采取对症处理。口腔护理所用棉球要拧干水分,不可过湿;神志不清患者不可漱口,以防误吸。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辅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切记将头偏向一侧,防止漱口液流入呼吸道。预防及处理窒息有义齿的患者,操作前末将义齿取出,操作时义齿脱落,造成窒息。为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因患者不配合造成擦洗棉球松脱,掉入气管,导致窒息。医护人员为神志不清或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由于粗心大意,将棉球遗留在口腔,导致窒息。原因1原因2原因302鼻饲技术操作并发症二、胃食管反流、误吸胃食管反流是胃内食物经贲门、食道、口腔流出的现象,为最危险的并发症,不仅影响营养供给,还可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鼻饲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呛咳、气喘、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咳出或经气管出鼻饲液。吸入性肺炎患者还可出现体温升高、咳嗽,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水泡音。胸部拍片有渗出性病灶或肺不张。在鼻饲前进行,以免胃受到机械性刺激导致食物反流引起误吸。预防及处理鼻饲前抽吸胃液力量要适当。2牢固固定胃管,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可遵医嘱适当使用镇静剂。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预防性使用抑酸药物,鼻饲时间不宜过长。1五、胃潴留腹胀,胃潴留量大于150ml时可抽吸出潴留液,严重者可引起胃食管返流。临床表现针头部位弯曲变形或针体折断在患者体内,注射无法继续进行。临床表现04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操作者心情紧张、技术不熟练,表现为:进针角度不准确—--将血管壁刺破;针头刺入深度不合适—--过浅,针头斜面未全部进入血管;过深,针头穿透对侧血管壁;穿刺后固定不当---针头从血管内脱出。患者不配合,操作时躁动不安;血管条件差,常见有血管细、弹性差、血管充盈度欠佳等一、静脉穿刺失败操作者技术不熟练,穿刺失败;患者躁动、针头从血管脱出;患者原发病原因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药物的酸碱度、渗透性、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以及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均可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高而致药液外渗。局部感染及处理、化学因素引起的静脉炎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强。反复穿刺对血管造成的物理性损伤、药液中不溶性微粒对血管的刺激、输液量、输液速度、液体温度以及液体所产生的压力也是影响药液外渗的因素原因1原因2原因3原因4二、药液外渗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慎重选择穿刺部位,根据血管条件选择穿刺针头。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针头,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尽早发现药液外渗情况,以免引起严重后果。一旦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给药,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刺。根据渗出药液理化性质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理疗、局部封闭,给予药物拮抗剂等。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1234如上述处理无效,组织已发生坏死,应手术将坏死组织清除,以免增加干扰机会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以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长期输液者制定保护血管的计划,合理更换注射部位,延长血管使用时间。一旦发生静脉炎,即应停止在此处静脉给药,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对症治疗。伴有全身感染者,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及处理患者突发胸闷、胸骨后压痛、眩晕、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听诊心前区可听到挤压海绵似的声音,如空气量少,到达毛细血管时发生堵塞,则损害较小,如空气栓子大,患者可因严重缺氧而立即死亡。临床表现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保存液或输血用具被致热源污染,输血后即可引起发热反应原因1多次输血的患者,血液中可产生白细胞凝集素和血小板凝集素,再次输血时,对所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作用,产生凝集,发生免疫反应,引起发热原因2发生原因临床表现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突然出现头部剧烈胀痛,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唇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查体可见患者端坐呼吸,双侧颈静脉怒张,双肺湿罗音。输血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大量血液,有效循环血量剧增,心脏负荷过重,引起急性左心衰竭,多见于心功能不全者、老年人和婴幼儿。三、急性肺水肿06血标本采集法操作并发症穿刺部位皮下淤血,局部肿胀,患者感觉穿刺部位疼痛。临床表现抽血完毕后在穿刺部位以指腹压棉签不少于5分钟,凝血机制障碍者应适当延长按压时间。1如选择在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抽血,建议让患者脱下衣袖进行操作,防止衣袖过紧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皮下出血。2提高穿刺者操作技术,禁止反复回针3如果出现皮下血肿,早期应冷敷,用冷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三天后再热敷,改善血液循环,加快皮下出血的吸收。4预防及处理07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临床表现氧中毒主要表现在肺部的变化,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氧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一般情况下连续吸纯氧6小时后,患者即可出现胸骨后灼热感、咳嗽、恶心呕吐、烦燥不安、面色苍白等;吸氧超过24小时后,肺活量可减少;吸纯氧1~4天后可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个别患者可出现视力或精神障碍。胸部×线可见两侧呈对称性弥漫分布在的小斑点、浸润阴影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和时间,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氧流量,尽量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给氧。1严格掌握给氧指征,选择恰当的给氧方式。3给氧过程中加强巡视,认真观察氧疗效果;向患者宣传用氧安全,告诫患者切勿自行调节氧流量。预防及处理通过鼻导管给氧时插管过深,氧气误进入食管。发生原因四、腹胀预防及处理发生原因临床表现瞬间大流量、高气压氧气冲入肺内,造成肺组织损伤。多见于未调节好给氧流量即连接鼻导管进行吸氧,或吸氧过程中不断开鼻导管即调节流量。患者突然呛咳、咳嗽、严重者可造成气胸。五、肺组织损伤预防及处理在给患者吸氧时,一定先调节好氧流量再把吸氧管的鼻塞放至患者的鼻腔,吸氧过程中如需改变氧流量,也务必把吸氧管脱开后再调节。雾化吸入过程中患者突发呼吸困难、胸闷、憋气、口唇发绀、不能平卧、伴烦躁、大汗。临床表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雾化时选择合适的体位,一般取半坐卧位,以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严重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做雾化吸入时应严格控制雾化量和时间根据病情调节雾化吸入的时间,避免长时间持续雾化,雾化过程中应持续吸氧,防止血氧分压降低。预防及处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患者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时,大量超声雾化不仅影响正常的氧气进入,也不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加重了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超声雾化时吸入的气体中氧含量低,长时间雾化可导致缺氧;雾化液的刺激引起气管支气管痉挛,也可导致缺氧的发生。大量雾滴短时间内冲入气道,使气道阻力增加,呼吸末气道内成正压,,二氧化碳排出受阻,造成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二、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原因123雾化过程中患者主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不适,表现为呼吸急促、浅快、口唇粘膜发绀、心率加快,血气结果显示氧分压下降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02超声雾化时保证氧供应,最好使用氧气雾化吸入装置;雾化液的温度以接近代体温为宜,防止吸入低温气体引起呼吸道痉挛。婴幼儿的喉及气管组织尚未发育成熟,呼吸道的缓冲作用相对较小,对其进行雾化时雾量要小,最好使用面罩。01预防及处理发生原因患者对雾化药物过敏可引起哮喘发作;原有哮喘的患者吸入低温气体后诱发支气管痉挛也可导致哮喘发作;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做超声雾化时,因雾化气体含氧量低,缺氧而诱发病情加重。雾化吸入过程中或停止雾化的短时间内,患者出现哮喘发作,或原有哮喘程度加重,表现为喘息、呼吸困难等。三、哮喘发作加重预防及处理2预防及处理1发作哮喘后应立即停止雾化,给予氧气吸入,采取合适体位,保持气道通畅。缺氧严重者,行气管插管,实施人工通气治疗。哮喘患者根据病情调节雾化量的大小和雾化时间的长短,避免长时间大气量雾化;雾化液的温度尽量接近体温,以降低低温气体对气道的刺激,以免引发气道痉挛09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根据缺氧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差别,轻者表现为呼吸、脉搏加快,血压升高,严重者出现发绀,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心跳减弱,甚至呼吸心跳停止临床表现每次吸痰时间不可过长,一般不超过15秒;两次吸痰应间隔1-2分钟,吸痰前、后应吸入纯氧或高流量氧1-2分钟。1吸痰时如患者有剧烈咳嗽,应暂停吸痰,避免再次刺激,待咳嗽结束后再继续吸痰。2选择合适粗细的吸痰管,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好负压,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动脉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3发生低氧血症者,立即加大氧流量或给予面罩加压吸氧,迅速纠正缺氧状态,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4预防及处理二、呼吸道粘膜损伤吸痰时操作不当,如动作粗暴、反复插管、吸引时间过长、负压过大等均可导致粘膜损伤。吸痰管质量差,质地较硬、粗糙也易导致呼吸道粘膜损伤患者烦躁不安,插管吸痰时不配合;呼吸道粘膜有炎性渗出,粘膜相对脆弱,吸痰时均易引起粘膜损伤。发生原因呼吸道粘膜损伤后患者感觉胸骨后疼痛,痰中带血,出血量根据损伤程度不同而不同,纤维支气管镜下可见受损处粘膜糜烂、充血,渗出和出血。临床表现ABC进行吸痰操作时动作轻柔,不要用力过猛,禁止反复插吸痰管,每次吸痰时间不可过长,一般不超过15秒;负压要适宜,禁止带负压。对于烦躁不安、不合作的患者,吸痰前给镇静剂,可防止误伤呼吸道粘膜。选择型号适宜,质地优良的吸痰管预防及处理10静脉置管技术操作并发症01020304操作者技术不熟练,定位或穿刺方法不正确,短时间内在一个穿刺点重复多次穿刺造成血管壁破裂,形成血肿。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或凝血机制功能障碍者,在穿刺和拔管过程中易形成血肿。穿刺时用力过大,针头穿破血管壁,导致血液外漏,形成血肿。误穿动脉而又未恰当止血。一、血肿原因穿刺部位隆起,如位置表浅则皮肤可呈青紫色,一般不会引起大出血。临床表现预防及处理穿刺针进入血管后,根据回血情况确认所进入静脉血管后,方可置入扩张器。置管过程中如导引钢丝放置不顺利,应慢慢旋转穿刺针,调整体位和进针方向后再轻轻插入,防止血管损伤,形成血肿。对于形成的血肿,视其大小选择处理方法,小的血肿无需处理,大的血肿早期可用冷敷促进止血,48小时后再热敷以促进淤血吸收。严格掌握置管适应症,对于凝血机制障碍、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慎重穿刺并延长止血按压时间。操作者要有娴熟的穿刺技术熟悉穿刺部位的解剖特点,准确定位,防止盲目乱穿出现血肿;禁止在一个穿刺点反复穿刺,1234感染轻者只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重者可有全身表现:头痛、寒颤、高热、白细胞计数升高、核左移等,血细菌培养可呈阳性反应。临床表现预防及处理(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穿刺时认真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所用物品保持无菌并在使用期限之内。(2)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按时换药,定时更换输液器具。(3)对于抵抗力低的患者,可给予丙种球蛋白、氨基酸等营养液,以提高机体抵抗力。(4)尽量避免长期置管,一般情况下一个部位置管最长不超过10天。(5)置管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如找不到解释发热的其他原因,应首先考虑置管感染,此时应拔出导管并剪下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与进入空气的量和进入速度有关,轻者可无临床表现;进入空气量大者可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心前区听诊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音;进入空气特别大者,可由于空气栓子阻塞肺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气体交换发生障碍,引起机体严重缺氧而立即死亡。3原因12输液结束后未按规定用肝素封管或方法错误,导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