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物质滥用和依赖2012.12.5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物质滥用的心理社会学理论第三节常见的物质滥用与依赖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一)精神活性物质:指能够影响人类心境、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导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可导致依赖综合征和其他精神障碍,如中毒、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及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1.麻醉药品:阿片类(吗啡,可待因,海洛因,杜冷丁等)、可卡因类(可卡因,古柯叶等)、大麻类(大麻制品等)2.精神药物:镇静催眠药及抗焦虑药(苯巴比妥等)、中枢兴奋药(咖啡因等)、致幻剂(LSD等)3.其他依赖性药物:酒精、药草、挥发性有机溶剂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二)依赖(dependence)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可导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依赖分为躯体依赖(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躯体依赖—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戒断症状。心理依赖—表现出所谓的渴求状态。第一节概述(三)滥用——是一种适应不良方式,反复使用药物导致明显的不良后果。(四)耐受性——是指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增加使用的药物量才能获得所需的效果。(五)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第一节概述二、物质滥用的原因分析(一)生物学因素(二)心理因素(三)社会因素生物学因素1.脑“报偿”系统从生理心理学的“快乐中枢”理论去解释物质滥用的成因。认为兴奋性药物可以刺激产生中枢报偿作用,而镇静性药物则可以阻断惩罚系统的兴奋作用。具体作用机制可能是药物对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产生调节作用。2.代谢速度代谢速度不同→耐受性不同→依赖的易感性不同3.遗传因素心理因素1.物质滥用的初始原因一般是以下几种:接受暗示、顺从、模仿和逆反心理。在这几种原因当中,都包含着好奇心的因素。2.研究与调查表明,突发事件是使用麻醉品的原始理由,其目的是为了缓解内心冲突、紧张和压抑。个体的精神创伤越大,就越可能形成物质滥用。3.物质滥用还可能与人格特征有关。反社会人格者出现物质滥用的可能性较大,并且可能在形成物质依赖之后加剧这种人格障碍。4.精神活性物质具有明显的正性强化和强烈的负性强化社会因素1.可获得性:是否方便易得。2.家庭因素:家庭矛盾,单亲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人吸毒或有犯罪行为。3.同伴影响:同伴间是否有人服用精神活性物质,同伴之间的压力、规则等。4.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某些文化背景下,一些可成瘾的精神活性物质的获得是合法的,或者服用精神活性物质是社会习俗所允许的。心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家庭理论条件反射和学习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失范理论创伤性损失与移民1.条件反射理论2.单纯学习理论3.内驱力理论4.同伴群体学习理论分化联系论对分离的恐惧非行亚文化论滥用者与家人的联系家庭结构物质滥用的心理社会学理论条件反射理论1.药物可以使动物形成条件反射2.解释药物依赖及复发的问题3.特定情境再次出现,会诱发先前的条件反射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单纯学习理论1.原发性强化作用(正性强化)→继发性强化2.负性强化→继发性负性强化内驱力理论药物可以对快感中枢进行刺激,产生快感,逐渐使个体对药物产生渴求,即产生“获得性内驱力”。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同伴群体学习理论1.基本假设为同伴群体对那些符合其规范的行为给予奖赏,从而使其中的每个个体接受群体的规范和准则。2.好奇心及博取同伴接纳和赞许的愿望驱使个体使用药物,使得个体不仅体验到生理、心理上的快感,也体验到了社交的快乐,用药行为便受到了强化,易于再发生。精神分析理论1.性满足的替代品。2.依赖药物可产生双重情绪作用:减轻痛苦或产生欣快感。3.Savitt认为物质滥用的根本原因在于“阴盛阳衰”的家庭。另外滥用者不能忍受”延迟的满足“。4.物质滥用与自我功能受损有关。这类人未学会正常的适应性防御机制,一旦遭遇挫折和冲突他们便会用药,因为用药可以使他们产生问题已经解决的假象。心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家认为,令人感到失望、困惑和矛盾的社会状况及社会关系;社会上处于劣势的人群所感受到的”疏离感“等都是导致物质滥用的重要原因。第二节物质滥用的心理社会学理论(一)失范论指一种反常的社会状态,即在危机到来时社会的凝聚力变弱,人们丧失了明确的行为和道德规范。此时人们会出现各种偏常行为,滥用药物是其中一种。(二)分化联系理论该理论认为,违法犯罪是习得性行为,这种学习主要发生在个人亲密接触的人群中,与人际联系的强度、频度及持续时间有关。物质滥用问题中同理。(三)犯罪亚文化指社会中一些违法犯罪少年集团独特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特点:易惹麻烦、粗鲁、精明、易激动、相信命运、自行其事。社会学理论家庭理论(一)创伤性损失或移民:文化差异,如何适应新环境家庭中有人早亡(二)对分离的恐惧:滥用者依赖性较强(三)滥用者与家庭的联系:滥用者与家人联系较为紧密(四)家庭结构:一方情感过度卷入,一方情感疏远第二节物质滥用的心理社会学理论第三节常见的物质滥用与依赖一、烟草滥用与依赖据最新的WHO数据表明,全世界烟民已达10亿,而中国有3.5亿烟民。烟草每年导致将近600万人死亡。戒烟是整个控烟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帮助吸烟者戒烟的策略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烟草的滥用和依赖(一)尼古丁(烟碱)的药理作用1.尼古丁对神经系统具有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2.人对尼古丁的依赖主要是精神依赖,烟草滥用会引起一定的尼古丁耐受性,戒烟时会出现轻度戒断症状。(二)吸烟的危害1.二手烟2.躯体疾病(三)吸烟问题的处理1.政府立法;提高公众意识2.行为和认知的治疗(四)吸烟的预防包括两方面的工作:预防复吸和预防新烟民的产生烟草的滥用和依赖二、酒精滥用和依赖酒精依赖的特点1.精神依赖性2.耐受性3.对饮酒行为失去控制4.躯体依赖性5.出现各种并发症第三节常见的物质滥用与依赖酒精滥用和依赖酒精的神经药理学作用酒精对脑组织是影响较大,其作用是对高级神经功能的抑制。酒精滥用和依赖酒精中毒的病因学解释1.遗传与生物学因素酒精依赖者的个体存在遗传上的易感性可能与内分泌腺有关重度酗酒的孕妇对其胎儿的影响酒精滥用和依赖2.心理因素(1)精神分析学家认为酒精滥用行为可视为个体抑制功能的释放,使受压抑的各种心理冲突得以表现。(2)人格特征:抑郁倾向的个体(3)行为主义中的学习理论认为,酒精依赖者的酗酒行为是在不断正性强化中形成的行为习惯,并逐渐固定成难以矫正的依赖行为酒精滥用和依赖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酒精滥用和依赖的形成有诱导和促发的作用。4.不良刺激的作用急性创伤性生活事件或持续的心理创伤后为解除焦虑与抑郁的心理状态而形成酒精滥用和依赖。酒精滥用和依赖(四)酒精依赖的治疗、康复和预防1.治疗和康复可分为三个阶段:脱毒,戒酒,康复,必要时可给予一些药物对戒断综合征进行控制。2.家庭治疗越来越重要。3.自助组织(匿名戒酒会)4.预防措施:从酒的角度:酒类的价格和税收,酒类广告和销售的控制;从人的角度:进行健康教育三、阿片类药物的滥用与依赖阿片的使用一方面在医疗中具有镇静、止咳作用,另一方面成为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毒性最强,危害最大的神经活性物质之一。第三节常见的物质滥用与依赖阿片类药物滥用和依赖(一)阿片的药理作用阿片对神经、精神、呼吸、心血管、胃肠道和支气管平滑肌都有显著的毒理作用,同时能使呕吐中枢兴奋,产生缩瞳作用,并且会导致很强的戒断反应和耐受性。另外阿片类药物还能作用于边缘系统,使人产生蒋烈的快感。阿片类药物滥用和依赖(二)阿片类物质滥用的成因1.生物学原因2.社会心理原因阿片依赖的心理因素有以下三种:逃避现实、寻求刺激、避免戒断反应的痛苦。阿片类药物滥用和依赖(三)治疗1.脱毒治疗:通过躯体治疗减轻戒断症状,预防由于突然停药可能引起的躯体健康问题的过程。包括:替代治疗,非替代治疗,中草药针灸治疗和其他治疗手段。2.防止复吸和心理社会干预:包括阿片类阻滞剂的服用和心理社会治疗方法(认知-行为治疗,复吸预防法,行为疗法,群体治疗,家庭治疗)。四、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的滥用和依赖(一)苯丙胺类药物的药理作用苯丙胺类兴奋剂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和致欣快作用。第三节常见的物质滥用与依赖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滥用和依赖(二)治疗1.在突然停吸后不会出现严重的躯体戒断症状,所以在生理治疗方面,只需对症处理。2.心理社会干预方法(1)认知治疗(2)行为治疗(3)集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