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诗人拜伦说过:幸福的年代,谁会拒绝再体验一次童年生活。匆匆走过童年的我们请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童年:我拥有的童年(形容词)1走进《童年》松溪三中林宏灿2走近作者高尔基,前苏联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列宁称其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3高尔基(1868-1936)幼年丧父,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他只上过三年学,11岁就走向社会,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在与命运的争斗中它深入俄国社会的最底层,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从而丰富了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走近作者4走近作品(主要作品)高尔基积极投身誉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1906年写成了长篇小说《母亲》。被列宁称赞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5走近作品(主要作品)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写出了他最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3-10岁、11岁以后及青年时期)《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6走近《童年》《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在意大利卡普里岛的寓所做客,高尔基多次提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列宁建议高尔基把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一切都写出来。因此,高尔基就是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原型。7《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走近《童年》8欣赏影片结合影片,请分别说说每个场景中,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场景一:场景二:场景三:场景四:场景五:9作品主要塑造了两大类人物形象:一类以外公为代表的自私残暴的人;一类是以外婆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情节,并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例:从哪个情节中,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1、阿廖沙----(阿列克赛)2、外祖父----(卡什林)3、外祖母----(伊凡诺芙娜)走近人物(主要人物)10走近人物(阿廖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情节,并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例:从哪个情节中,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11走近人物(阿廖沙)3岁丧父,与母亲一起寄人篱下阿廖沙敢于反抗毒打他的外祖父阿廖沙叱骂丧心病狂的舅舅同情小茨冈、格里戈里阿廖沙拿起小刀保护母亲免受继父虐待阿廖沙奋不顾身地抢救落井的邻家小少爷替外祖母报仇把酒馆女人锁在地窖阿廖沙和穷孩子结伙捡破烂帮助家庭维持生计12走近人物(阿廖沙)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可爱、弱小、倔强、执着的阿廖沙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13走近人物(外祖父)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情节,并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例:从哪个情节中,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14因阿廖沙染坏一匹布,被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为了钱与妻子分开过。在伏尔加河当过纤夫。教阿廖沙写字、讲年轻时创业的故事。走近人物(外祖父)15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吝啬、贪婪、专横、残暴。走近人物(外祖父)16走近人物(外祖母)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情节,并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例:从哪个情节中,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17外祖母在父亲死后对我和母亲的照顾;收养小茨冈;为每个人祈祷;讲怜悯穷人、歌颂正义的故事;教导我不要报复别人;打走欺负外乡人的五个小市民;帮助乞讨的格里戈里;与外祖父分家后该她出钱做饭时就做得很好;火灾中抢出硫酸盐,有序指挥救火;能织精美的花边补贴家用我挣来的钱默默流;外祖母在船上欣赏两岸景色;用诗一样的语言讲故事;充满激情地跳舞、唱歌。走近人物(外祖母)18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走近人物(外祖母)19________(人物名)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__________》、《__________》。《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________,善良乐观的__________,自私残暴的________,贪婪恶毒的__________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童年》中塑造了________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_______________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内容回顾20作者在小说中真实地记述了自己童年的苦难历程。反映了当时俄国旧社会小市民阶层的风俗人情。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俄罗斯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市民习气,鞭挞了小市民的罪恶灵魂。作者提出了要把唤醒民众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和权利。同时作者在书中也让人看到新的一代人如何在旧的基地上破土而出,并且显示了他们强大的生命力。它唤起人们对光明生活必然取代黑暗生活的希望。走近《童年》(主题思想)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