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实用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李斯(?—前208),字通古,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秦朝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千古一相”。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秦统一六国之后,李斯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众议主张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李斯流传于后世的散文有《谏逐客书》《言赵高书》《狱中上书》等。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备受争议的李斯1、王闻其贤,欲见之,非为韩使于秦,因上书说王曰:“今秦地方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赏罚,天下不如.臣昧死愿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计,大王诚听臣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王悦之,未任用.李斯嫉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令早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王后悔,使人赦之,非已死矣。2、秦始皇死后,李斯勾结内官赵高篡改遗诏,迫令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陷害,被腰斩于市。资料链接李斯的“老鼠哲学”李斯原是楚国一个掌管乡间文书的小吏,观察厕所老鼠和粮仓老鼠不同遭遇,悟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的“老鼠哲学”,觉得如果一直待在乡下,即使再有才华,充其量也是一只优秀的厕所老鼠而已,所以他要寻找心目中的“粮仓”。他认为人无所谓能干不能干,聪明才智本来就差不多,富贵与贫贱,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机会和选择环境。于是他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环顾天下,认定只有秦国才是有可能实现荣华富贵的“粮仓”。来到秦国后,经过多年苦心经营,终于得到秦王赏识,当上秦国为其他诸侯国人设立的最高官职“客卿”。1.了解李斯其人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把握文章的思路,概括内容要点。3.学习本文开门见山立论,运用铺陈列举事实说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教学目标谏逐客书写作背景秦国逐客事件是秦国主张政治变革的力量与守旧贵族势力长期斗争的结果,并不是某一单独事件造成的。接二连三的外国间谍活动、客卿把持朝政、宾客辩士势力坐大等事件,对秦国尤其是秦国守旧贵族构成威胁,秦宗室大臣利用这些事件劝说秦王下达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李斯闻讯,就写了这篇《谏逐客书》上奏秦王,力谏秦王不该逐客。秦王看了这篇奏章后,当即收回成命,取消了逐客令,并派人追至骊邑,把离开咸阳不远的李斯请回来,重新予以重任。文意理解•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1、过:①无乃尔是过与②且尔言过矣③是谁之过与•2、求:寻求、寻访。取:取得,这里是获得的意思。•3、西、东:名词作状语,在西边、在东边•取由余于戎,得百里奚于宛:状语后置。于戎取由余,于宛得百里奚•4、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状语后置。于宋迎蹇叔,于晋来丕豹、公孙支。来:招致、招揽。使动,使…来。既来之,则安之。5、产:出产,这里是出生、生长的意思。6、而:表转折,但是。7、并国二十:定语后置,并二十国。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当初穆公寻求贤士,在西边从西戎获得由余,在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并不生在秦国,但是穆公重用他们,吞并二十多个国家,于是称霸西戎。动词,责备形容词,错误的名词,错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1、移风易俗:改变旧的风俗习惯。•2、以:因此。•3、百姓乐用:百姓乐于为用—百姓乐于为(之)用。•4、获:战胜•师:军队。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从而师之;③吾师道也。•5、举:攻克、占领。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6、举地千里:定语后置,举千里地。•7、治:社会安定。•《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占领上千里土地,至今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名词,老师名词意动,以为师名词动用,学习•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1、张仪之计:楚怀王之死。•2、三川:文学常识识记。•3、西并巴、蜀:司马错。•4、西、北、东、西:名词作状语。前三个“在…面”,第四个“向西”。•5、制鄢、郢:屈原之死。•6、事:侍奉。延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7、强:使动,使……变强。这里可以翻译为“加强”。•8、蚕: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取三川地区,在西边兼并巴、蜀两国,在北边收得上郡,在南面攻取汉中,吞并九夷之地,控制鄢、郢之地,在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侍奉秦国,功勋业绩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豪门贵族的势力,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白起之死•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1、以:这里应理解为动词,借助。•2、负:背弃、辜负,这里理解为“辜负”。延伸:臣诚恐欺于王而负赵•3、却:拒绝、推辞、退却。•①相如因持璧却立②李牧连却之③却之不恭•4、内:同“纳”,接纳。•同时,也是使动用法,意为“让…进来”,例: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5、是:代词,这。这是文言文中“是”的固定用法。•6、而:表并列,并且。•这四位君主,都借助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辜负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客卿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得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并且秦国也没有强大的名声了。动词,后退使动,使后退动词,拒绝、推辞•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1、致:罗致,这里可以理解为得到、获得。•2、服:佩戴。延伸: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离骚》•3、树:树立,这里可以理解为架起、陈设。•4、而:表转折,但是;说:同“悦”,喜欢。•5、之:用在主谓之间,消独。•6、可:可以使用。而:表并列,并且。为:被。后两个“为”同义•陛下得到了昆仑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珠、和氏璧,衣服上悬挂着明月珠,佩带着太阿剑,乘坐着名贵的纤离马,树立起以翠羽装饰的凤形旗帜,陈设着蒙着灵鼍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秦国不出产任何一种,但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然后才可以使用,那么这种情况下夜光璧就不会装饰朝廷,犀牛角、象牙制成的器具就不会成为供陛下玩赏的宝物,郑、卫二地的美女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并且众多的骏马也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蜀地出产的丹青颜料也不会被采用。人人都把艾草挂满腰间,却说幽兰是不可佩的东西。•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①就《郑》《卫》,退弹筝而②取《昭》《虞》,若是者何也?•1、娱:使动用法,使……愉悦。•2、说:同“悦”,“说耳目”可以理解为“悦人耳目”。•3、快:使动用法,使……快乐。•4、缶: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5、而①②:表转折,却;就:接近、靠近,这里理解为采用。下文的“取”同此意(如果)用来装饰后宫、充满下陈、让新意娱乐、悦入耳目的一定都要是出产于秦国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用宛珠做的簪子,镶嵌着珠子的耳饰,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娴雅变化而能随俗变化的娇美妖冶的赵国女子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瓮缶来奏乐,弹筝拍腿来应和,唱着乌乌呀呀,能快人耳目的,确实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一带的乐曲,《韶》《虞》《武象》等古乐曲,可算是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的敲击瓮缶的音乐,却取用郑、卫的乐曲,不用秦筝却取用《韶》《虞》等古乐曲,像这样是为什么呢?•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1、快意:形容心情爽快舒适。这里是使动,使人心情爽快舒适。•2、则:表转折,却•3、去:动词使动用法,使之去。为:动词,是。•4、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延伸: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5、所以:表方式,用来。延伸: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夸海内:横跨海内,这里是征服天下的意思。•7、术:方法。延伸: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技艺)•战术、权术、心术技术、艺术、武术、学术、不学无术•只不过因为这些音乐可以让人眼前心情爽快,适合观听罢了。但是如今陛下选用人才却不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不是秦国的就让人离开,是客卿的就要驱逐。既然这样那么这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声色珠玉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普通百姓。这不是能用来征服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1、兵:兵器。延伸: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是以:以是,宾语前置。介词宾语提前被称为宾语前置,“以”译为“因为”动词•3、让:拒绝。成、就:同意,成就。•4、明:彰显,使动用法,使之显。•5、无:不论。延伸: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6、之:消独;所以:表原因。•7、乃:竟然、却。延伸: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今君乃亡赵走燕•8、业:使动用法,使(其他诸侯)成就霸业。•9、裹足:停止不前。•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太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幽深;有志称王的人不拒绝民众,所以能彰显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本国,那样便会一年四季丰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现在却抛弃百姓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去让诸侯成就霸业,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停止不前不入秦国,这就是平时所说的“给敌人提供粮食和武器”啊。•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1、宝:珍爱、珍视。延伸:《韩非子·解老》:吾有三宝,持而宝之。•2、益:帮助。•3、而:表转折,但是。•4、内、外:名词作状语,在内部、在外部。•5、树怨于诸侯:状语后置,于诸侯树怨。•6、得:实现。•(有的)物品虽不出产在秦国,但是值得珍爱的却很多;(有的)贤士虽不出生于秦,但是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帮助对手,在内部造成自己空虚却在外部在诸侯中招致怨恨,(这种情况下)想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实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