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编号:XJZC-CX01~30受控状态:受控版本号:B/0凯虹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依据ISO9001-2015、ISO14001-2015、GB/T28001-2011编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ProcedureforControlofquality、environment、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编制:刘文军、王洪亮审核:孙鹤膝批准:和访华2017-01-15发布2017-01-15实施凯虹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更改状况一览表文件编号XJZC-CX-2017版次第B版受控状态受控分发号编制会签批准生效日期换版修改记录通知单号换版、修改说明修改人修订状态/日期0102目录序号文件编号文件名称页次1XJZC-CX-01《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控制程序》42XJZC-CX-02《风险与机遇控制程序》73XJZC-CX-03《组织变更管理控制程序》134XJZC-CX-04《公司知识控制程序》175XJZC-CX-05《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更新控制程序》206XJZC-CX-06《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更新控制程序》267XJZC-CX-07《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298XJZC-CX-08《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控制程序》329XJZC-CX-09《文件控制程序》3410XJZC-CX-10《记录控制程序》3811XJZC-CX-11《内部审核控制程序》4112XJZC-CX-1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4413XJZC-CX-13《人力资源控制程序》4714XJZC-CX-14《设备管理及工艺装备控制程序》5115XJZC-CX-15《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5516XJZC-CX-16《产品实现策划控制程序》5817XJZC-CX-17《产品要求的确定及评审程序》6018XJZC-CX-18《顾客满意与顾客沟通控制程序》6419XJZC-CX-19《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6720XJZC-CX-20《采购控制程序》7021XJZC-CX-21《生产过程的控制程序》7622XJZC-CX-22《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7923XJZC-CX-23《产品防护控制程序》8224XJZC-CX-2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8525XJZC-CX-25《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8926XJZC-CX-26《信息交流控制程序》9227XJZC-CX-27《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9428XJZC-CX-28《事故、事件处理控制程序》9629XJZC-CX-29《过程与绩效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10230XJZC-CX-30《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10631XJZC-CX-3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108文件编号:XJZC-CX01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控制程序1、目的为保证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和机会;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2、范围适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与过程。3、职责3.1行政部: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3.2总经理: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3.3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3.4质量部:负责技术风险分析、质量风险分析。3.5营销总部:负责市场风险分析。3.6财务部:负责经营风险分析。3.7财务部:负责财务风险分析。3.8其他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4、程序4.1组织环境管理4.1.1在建立与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4.1.2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1)行政部: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过程能力等),外部(地理位置、现存污染、法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2)质量部:内部(产品质量、人员能力、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社会和经济环境等)。3)营销总部:内部(产品交付能力、资金筹备、技术水平、人员能力等),外部(行业市场趋势、同行竞争力、有关的法律法规等)。4)采购部:内部(资金能力、采购人员能力等),外部(法律、原材料价格、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5)管理者代表:内部(战略、知识、人员能力、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6)生产部分析与环境影响有关的环境:a)与气候、空气质量、水质量、土地使用、现存污染、自然资源的可获得性、生物多样性等相关的、可能影响组织目的或受组织环境因素影响的环境状况;b)外部的文化、社会、政治、法律、监管、财务、技术、经济、自然以及竞争环境,包括国际的、国内的、区域的和地方的;c)组织内部特征或条件,例如:其活动、产品和服务、战略方向、文化与能力(即:人员、知识、过程、体系)。D)所确定的内外部问题可能给组织或环境管理体系带来风险和机遇,执行《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控制程序》。4.1.3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组织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表》上,提交管理者代表进行汇总整理。4.1.4内外部环境要素监测与更新: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另外各部门在获得内外内外部环境要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知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组织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表》进行修订。4.2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管理4.2.1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与评估: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顾客、所有者、组织中的成员、供应商、银行、工会、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或行业协会。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1)管理者代表:所有者、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2)采购部:供应商、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3)营销总部:顾客、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4)行政部:员工代表、附近企业及居民、银行、工会、社会团体。4.2.2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表》上,提交管理者代表进行汇总整理。4.2.3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监测与更新: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审。4.2.4各部门在获得内外部环境要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知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表》进行修订。4.3每次管理评审前,管理者代表汇总企业内外部环境要素情况及相关方的期望与要求的相关资料,并提交管理评审。5相关文件:《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控制程序》6记录表单:6.1风险与机遇评估分析表6.2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表文件编号:XJZC-CX02风险和机遇控制程序1、目的为识别风险和机遇并建立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准则,形成风险和机遇管理机制,增强抗风险能力,并按周期组织评审。2、适用范围在公司管理体系活动中需应对的风险和机遇管理,包括:a.订单过程、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b.产品的设计开发、变更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c.外部供方评审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d.生产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e.贮运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f.动力、设备和工装夹具的维护和保养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g.检验和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h.合格标识、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i.工艺变更及材料变更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j.车间及设备搬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k.财务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l.法律标准执行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3、职责3.1公司副总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人员培训、信息获取等。负责风险评价准则的确定,并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3.2行政部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负责按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监督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及措施的有效性。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各过程的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措施的执行,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3.4营销部负责收集产品售后的风险信息、销售市场竞争性风险与机会。3.5采购部负责收集物料采购的风险信息、采购市场竞争性风险与机会。4、内容4.1风险和机遇管理策划为全面识别和应对各部门在产品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各部门应建立识别和应对的方法,确认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并将评估的结果记录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在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过程中,责任部门应对可能存在风险的车间、生产过程和人员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的筛选识别,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风险:a.对产品适用的法律法规、客户要求的变更造成的风险;b.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c.设备设施对产品质量造成的风险;d.产品交付后的风险;4.2建立风险/机遇管理团队4.2.1建立分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风险识别活动的开展应是一次团体的活动,各部门在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过程中应通过集思广益和有效的分析判断下进行的,在此之前应建立一个“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常务副总经理应通过授权,赋予该“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以下的职责:a.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分析和评估;b.制定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并落实执行;c.编制风险管理计划;d.组织实施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验证。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中,常务副总经理应指派一名人员作为该小组的组长,负责规划和安排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的控制。4.2.2风险管理团队人员的任职要求为确保参与风险和机遇识别和评估的人员,其人员资质符合要求,能够胜任并且参与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制定应对相应的应对措施,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人员应具备以下的能力:a.熟悉其所在部门的所有流程;b.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c.熟悉本标准的要求,并依据本标准内容策划风险分析和评估。4.3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进行评价,其评价的要求应依据本程序所规定的评价准则进行评价确认,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的确认用以确定风险系数,之后根据风险系数确定对风险应采取的措施。4.3.1风险的严重程度评价准则风险严重度用于评价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根据对潜在风险的评估量化,若潜在风险发生后,其会导致的各方面的影响以及危害程度,以下包括但不限于风险产生后会导致的危害:a.法律法规、产品及客户要求;b.风险发生时导致的人身伤害;c.财产损失的多少;d.是否会导致停工/停产;e.对企业形象的损害程度。注:在对风险进行严重程度判定时,推荐扩大分析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层面,以便于更有效的对潜在的风险采取措施,以达到减少或部分消除风险乃至完全消除的目的。为便于识别风险所带来的危害程度,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风险严重度分为以下五类:a.非常严重,b.严重,c.较严重,d.一般,e.轻微。下表为依据定义的风险影响和影响程度的多少进行量化,在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时,下表作为评价风险严重度的准则:严重程度描述严重等级法律法规、产品及其他要求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万元)停工/停产企业形象非常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国际/国家标准、客户标准死亡、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等财产损失≥10不可恢复重大国际、国内影响5严重省内标准、行业标准受伤需要停工疗养,且停工时间≥3个月10<财产损失≥5需较长时间调整后才可恢复省内、行业影响4较严重地区标准受伤需要停工疗养,且停工时间<3个月5<财产损失≥0.5间歇性恢复地区性影响3一般企业标准轻微受伤,包扎即可财产损失<0.5可短时恢复企业及周边范围2轻微不违反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不影响1严重度判定过程中,当多个因素的判定其严重程度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严重度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