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隋唐史讲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國古代史·隋唐史講稿【教學安排:一、本課考核成績比例:參與討論20%,完成作業30%,期末考試50%二、作業題(選做其一):1、仿呂叔湘《〈資治通鑒〉標點斠例》(收在《呂叔湘語文論集》,商務印書館,1983年),讀:⑴《資治通鑒·隋唐紀》或⑵《新唐書》志,作《某書某紀/志標點/點校疑誤舉例十類》;2、仿陳垣《晉長沙王乂卒年考》(載《中國史研究》1979年1期)或《陳垣史源學雜文》,讀:⑴[清]趙翼《廿二史劄記》或⑵[清]全祖望《鮚埼亭集》,作《某某文考釋》或《書某某文後》之類。三、討論在下半學期舉行,題目及組織安排將提前一周通知。】第一節隋·統一國家的再建。隋末農民大起義一、隋的建立。統一國家的再建1、楊隋代周及其歷史文化評價西元581年,楊堅廢周靜帝自立,這一行動得到了漢族官僚的支援。楊堅本是周宣帝天元大皇后楊麗華的父親,西元580年宣帝死,漢族官僚劉昉、鄭譯等即矯詔以楊堅輔政1。楊堅執掌政權以後,相繼討平了相州總管尉遲迥、鄖州總管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等人的反叛,盡誅宇文氏宗室諸王,翦滅宇文氏勢力,僅九月餘,便攘奪了北周皇位。楊堅在北周爲隨國公,於是定國號爲“隋”,楊堅即隋文帝(581-604)。《資治通鑒》卷175,陳宣帝太建十三年(581)春二月條“禪位於隋”句胡注略雲:“隋主本襲封隨公,故國號曰隨。以周、齊不遑寧處,故去‘(chuo4)’作‘隋’,以‘’訓走故也。”2關於楊堅以隋代周,不同于魏晉南北朝時代那些短命王朝的更替,有必要放到經過長期的政治分裂、民族融合和文化整合,中華民族、中國社會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這樣一個大的歷史背景下來觀察。南北朝後期,儘管全國尚未實現政治統一,但各地對統一文化的認同感卻日趨增強。例如,北朝自魏孝文帝改制以後,中原文化發達3,雖然後來東、西魏分裂,但“文化之正統仍在山東,遙與江左南朝並爲衣冠禮樂之所萃”4;而西魏權臣宇文泰則“別採取一系統之漢族文化,以籠絡其部下之漢族,而是種1见[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卷174,中华书局点校本(以下引《通鉴》均为此本),1982年,页5408-9。2《通鉴》,5433页。3如[北魏]杨衒之《洛阳伽兰记》卷二,城东景宁寺条略云:“孝义里东即是洛阳小市,北有车骑将军张景仁宅。景仁,会稽山阴人也。景明(500-503)年初,从萧宝夤归化,拜羽林监,赐宅城南归正里,民间号为吴人坊,南来投化者多居其内。近伊洛二水,任其习御。里三千余家,自立巷市,所卖口味,多是水族,时人谓为鱼鳖市也。景仁住此以为耻,遂徙居孝义里焉。时朝廷方欲招怀荒服,待吴儿甚厚,褰裳渡于江者,皆居不次之位。景仁无汗马之劳,高官通显。永安二年(529),萧衍遣主书陈庆之送北海(王)入洛阳,僭帝位。庆之为侍中。北海寻伏诛。其庆之还奔萧衍,为司州刺史,钦重北人,特异于常。朱异怪而问之,曰:‘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则。如登泰山者卑培塿,涉江海者小湘、沅。北人安可不重?’庆之因此羽仪服式,悉如魏法。江表士庶,竞相模楷,褒衣博带,被及秣陵。”(范祥雍校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17-9页)4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华书局,1977年,43页。2漢化又須有異于高氏治下洛陽鄴都及蕭氏治下建康江陵承襲之漢魏晉之二系統”5,“此新途徑即就其割據之土依附古昔,稱爲漢化發源之地(魏孝文之遷都洛陽,意亦如此,惟不及宇文泰之徹底,故仍不忘南侵也),不復以山東江左爲漢化之中心也”,史家陳寅恪稱之爲“關中本位政策”6。〖所以,所謂“關隴本位政策”,實際是一種自樹正統的形鮮卑、實漢化政策〗宇文泰以這種政策“融合其所割據關隴區域內之鮮卑六鎮民族,及其他胡漢土著之人爲一不可分離之集團,非獨物質上應處同一利害之環境,及精神上亦必具同出一淵源之信仰,同受一文化之薰習”7,陳寅恪先生名之爲“關隴集團”。北周、隋、唐三代皇室均出此同一集團8。現將周、隋、唐三代皇室姻親關系列表如下(參《康橋中國隋唐史》表4改):楊忠宇文泰獨孤信李虎||—————||——|———————||||||=======|=====||=======|======|=====||楊堅=七女宇文毓=長女宇文邕四女=李宇文氏=竇毅(紇豆陵氏)(隋文帝)(周明帝)(武帝)|(襄陽長公主)|||||||—————|||||楊廣長女=宇文贇[yu]李淵=竇氏(隋煬帝)(楊麗華)(宣帝)(唐高祖)(太穆皇后)||宇文衍(靜帝)由上表可見,唐高祖李淵與隋煬帝楊廣爲姨表兄弟,其妻與周宣帝宇文贇(yu)爲姑表兄妹;而周宣帝又是隋煬帝的親姐夫。無怪乎《康橋中國隋唐史》的作者認爲,周、隋、唐三代的改朝換代,其實只是政權在同一集團的不同家族間易手罷了。據陳寅恪先生研究,“隋唐兩朝繼承宇文氏之遺業,仍舊實行‘關中本位政策’”9,此意從文化史觀的角度講,就是隋唐兩代在南北朝民族融合與文化整合的歷史進程上繼續向前推進。所以陳先生稱“隋唐[爲]統一混合之文化”10,並說唐朝“繼南北朝正統”11。如他所言:“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興,蓋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啓,擴大恢張,5《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126-7页。6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5页。7《唐代政治史述论稿》,15页。8《唐代政治史述论稿》,16、48-9页。并请参[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中译本)第一章导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4页。9《唐代政治史述论稿》,16页。不同的意见参黄永年《对宇文周和关陇集团的再认识》,载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文化的馈赠——汉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史学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62-8页。10《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19页。11参《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1、141页。陈寅恪先生以为:“隋唐之制度虽极广博纷复,然究析其因素,不出三源:一曰(北)魏、(北)齐,二曰梁、陈,三曰(西)魏、周”,而“三源之中,此(西)魏、周之源远不如其他二源之重要。”(同前引书,1-2页)近年对此的补正意见,见阎步克《隋代阶官制度的变化——兼论唐代阶官体系上承北周》(提要),同上引《文化的馈赠》,326-8页。3遂能別創空前之世局。”12隋唐時代中華文明之所以超邁往古而繁榮昌盛,就因爲它並不僅僅繼承了前此數百年的中原文化遺産,而且還是與周邊衆多民族融合、多種文化整合的結果,甚至還吸納攝取了許多外來文明的成果13。隋文帝楊堅著籍弘農楊氏14,協助他修治國政的謀臣主要有蘇威、高熲。蘇威系出武功蘇氏,爲關隴漢人世家15;高熲自言渤海蓨人,爲入關的山東武人16。他們都屬於“關隴集團”內與北鎮武將合作的漢人豪族。隋文帝楊堅掌握政權以後,頒佈過兩道重要的政令:(一)取消西魏、北周功臣所賜的鮮卑姓氏;(二)廢除北周“六官”制度,複行魏晉官制。第一道政令是在楊堅討平尉遲迥等人叛亂、翦滅宇文氏諸王以後,頒佈于周靜帝大象二年(580)十二月癸亥,已是其受禪稱帝的前夕17。第二道政令則頒佈于隋文帝即位的當天18。這說明,北周後期,關隴漢人期望打破北鎮武將集團的壟斷,爭取更高的政治地位。周宣帝暴崩,權利真空,漢人豪族便發揮力量,共同擁戴與漢人關係密切的外戚楊堅,建立以關隴漢人豪族爲本位的隋朝新政權。新政權是以繼承漢人傳統政治、文化自居,力求打破以武將爲主體的北周政治體制,於是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而隋朝政權就在這個基礎上,向大一統進展。19下面我們就來講講“隋初政治經濟措施”。2、隋初政治經濟措施中國文物典章至隋有一大變,這是不爭之事實。但是如陳寅恪先生所言:“李唐傳世將三百年,而楊隋享國爲日至短,兩朝之典章制度傳授因襲幾無不同,故可視爲一體,並舉合論”20;加之有關資料也以唐代爲完備,故制度內容我們到唐代再詳細講,這裏先交代一些變化情況:1)制定律令史家陳寅恪先生在其名作《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敘論篇指出:“隋唐之制度雖極廣博紛複,然究析其因素,不出三源:一曰(北)魏、(北)齊,二曰梁、陳,三曰(西)魏、周。所謂(北)魏、(北)齊之源者,凡江左承襲漢、魏、西晉之禮樂政刑典章文物,自東晉至南齊其間所發展變遷,而爲北魏孝文帝及其子孫模仿採用,傳至北齊成一大結集者是也。其在舊史往往以‘漢魏’制度12见氏撰《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收入氏著《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303页。我认为,陈先生的这一说法和他的下述观点是一致的:“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见氏撰《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同前引《金明馆丛稿二编》,252页。)13参张广达《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和晚清的中西文化冲突》,载《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3期,38页。14杨隋、李唐先世郡望均因宇文泰施行“关中本位政策”而被改易,参《唐代政治史述论稿》,15-6页。15参[唐]李延寿撰《北史》卷63《苏绰传》附子威传,中华书局标点本(以下引正史均为此本),1983年,2229-50页。并请参《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16-20页。16《北史》卷72《高颎传》称其“自言渤海蓨人也。其先因官北边,没于辽左”(2487页)。谭其骧先生认为其族属可能出于高句丽,见缪钺《东魏北齐政治上汉人与鲜卑之冲突》附记,收入缪著《读史存稿》,三联书店,1982年,93页。17见《通鉴》卷174,5430-1页。18见《通鉴》卷175,陈宣帝太建十三年(581),“二月甲寅隋王始受相国、百揆、九锡”条,5432-3页。19张伟国《关陇武将与周隋政权》,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年,124-5页。20《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1页。4目之,實則其流變所及,不止限於漢魏,而東晉南朝前半期俱包括在內。舊史又或以‘山東’目之者,則以山東之地指北齊言,凡北齊承襲元魏所採用東晉南朝前半期之文物制度皆屬於此範圍也。又西晉永嘉之亂,中原魏晉以降之文化轉移保存於涼州一隅,至北魏取涼州,而河西文化遂輸入于魏,其後北魏孝文、宣武兩代所制定之典章制度遂深受其影響,故此(北)魏、(北)齊之源其中亦有河西之一派。所謂梁陳之源者,凡梁代繼承創作陳氏因襲無改之制度,迄爲楊隋統一中國吸收採用,而傳之于李唐者,易言之,即南朝後半期內其文物制度之變遷發展乃王肅等輸入之所不及,故魏孝文及其子孫未能採用,而北齊之一大結集中遂無此因素者也。舊史所稱之‘梁制’實可兼該陳制,蓋陳之繼梁,其典章制度多因仍不改,其事舊史言之詳矣。所謂(西)魏、周之源者,凡西魏、北周之創作有異于山東及江左之舊制,或陰爲六鎮鮮卑之野俗,或遠承魏、(西)晉之遺風,若就地域言之,乃關隴區內保存之舊時漢族文化,以適應鮮卑六鎮勢力之環境,而産生之混合品。所有舊史中關隴之新創設及依託周官諸制度皆屬此類”21。這是隋唐制度繼承前代的大致情況。〖至於三源何者爲主,陳寅恪先生與錢穆等人頗不同,近年研究可參閻步克《樂師與史官:傳統政治文化與政治制度論集》,三聯書店,2001年,491及515頁以下。〗《隋書》卷25《刑法志》略雲:“高祖既受周禪,開皇元年乃詔尚書左仆射高熲等更定新律奏上之,多采後齊之制而頗有損益。三年,又敕蘇威、牛弘更定新律,自是刑綱簡要,疏而不失。”開皇三年修改頒佈的新律就叫《開皇律》,與此同時還制定了《開皇令》。關於隋唐制度中律令格式的內容和重要性,乃至其在東亞文化圈的影響,我們將在講唐代制度時一併講述。這裏值得一提的是,《開皇律》中有“戶婚律”(具體內容可以參考《唐律疏議》卷12-14《戶婚律》),其中對立戶、婚姻等問題做了規定,這些規定直接關係到均田令的實施。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開皇令》中有關於“三省六部制”的規定,具體情況可以從唐代制度及唐人和後世學者的論述、考據中推知其梗概(如日本仁井田升《唐令拾遺》第二篇爲“三師三公台

1 / 8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