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材解析与教法建议“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本章知识的地位与作用自然地理规律人类活动状况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必修Ⅱ(宏观、基础)必修Ⅲ(典型案例)选修Ⅵ(具体、深化)必修Ⅰ必修Ⅱ对立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的主要途径解决措施概念类型表现成因主要环境问题概念核心思想追求目标基本内涵控制人口规模转变发展模式合理利用资源公众参与我国控制人口规模的具体策略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及后果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土地、森林、水、海洋等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及措施协调人地关系的四对基本关系二、教学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3.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责任。(知道环境问题的类型)(认识人地关系的发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形成正确的环境观)三、教学基本策略1.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与运用。(注重案例的选择与分析)2.关注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理解教学。(落实知识与技能)3.关注现实,从地理视角分析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实例。(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四、案例教学法•地理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利用地理案例(geographicalcase)作为教学工具的教育方法(themethodsofpedagogy),它是理论与实践间的桥梁。•高中新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开展研究性学习,明确提出采用案例教学。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新教材人文地理部分更适应这教学法的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案例(case)即个案、实例、个例、事例,案例的选材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1、地理案例的选编原则•(1)真实性•地理案例素材必须要从实际中来,真实、生动。如果是教师自己编写的,也须符合客观实际。真实性原则是案例教学的一大特色,若这一原则没把握好,案例教学也就是没意义了。•(2)典型性•地理案例要精练、典型。选择的案例不能多,只要选择少数高质量、典型的案例即可,“信手拈来”的案例,地理意义和教学价值均难以符合要求。同时,案例必须反映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要能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和地理原理。•(3)乡土性•这是地理案例所具有的特性。取选学生身边发生的地理素材作为案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容易开展讨论分析,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生活的情感。例如:家乡环境问题、家乡城区交通等。•(4)时效性•即地理案例选材要适时、有新闻性。地理案例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适应地理教学的改革和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要密切联系新闻时事。•(5)系统性•地理案例应针对所讲主题、地理原理及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来编写,而且所选取的案例应该相互联系,分层次地有序地编排。•(6)趣味性•一个有趣的地理案例首先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共鸣,先入为主,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实性:清洁生产是一种综合性、预防性的环境管理战略,其目的就是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业产品和服务以及它们所需要的生产、分配和服务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具体地说: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料,削减所有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最终处理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典型性:绿色奥运与北京垃圾在十多年前,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水头镇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又有“中国皮都”之称。制革业带给水头人财富和荣耀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水污染问题,鳌江水由清澈变得乌黑,并散发着浓浓的恶臭,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的降低,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2003年8月,水头镇制革基地被列入全国十大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同年9月,又被浙江省列为浙江九大严重污染环境案件之一。政府干预和公众参与2003年11月,平阳县委、县政府召开会议并出台了《关于实施水头制革基地改造的意见》等文件,合并小制革厂,污水必须统一处理,实现达标排放的要求。虽然政府采取很多的措施,建造了污水处理厂,但是污染根本没有得到根治,水还是那样的臭,污水处理厂排出来的水还是跟原来的一样,有些人甚至看到他们晚上偷偷的排放没有处理过的水。尤其到晚上臭味很浓,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百姓生活,也严重影响当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焦点访谈:水污染案件引起的思考乡土性:2006年1月15日下午6时,水头制革基地全面停产整治,水头162家制革企业3000只转鼓全部停止运转,从政府部门到当地群众,都认定这是“中国皮都”的“最后一战”。皮厂老板郑怀生说:“水头现在这样子,不要说我们的生产一直受限,就是正常生活也受很大影响。”刚上任的水头镇镇长也说:“GDP先放在一边,也要先抓水头的环境整治,因为环境这张‘皮’不存,百姓生活就没有保障”。温州晚报从“保卫水头”看环境之战时效性:如“十一五”规划:“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系统性: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循环经济的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原则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再利用原则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长度;资源化原则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绿色GDP是指现行GDP总量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的保护服务费用后剩下的部分,即“绿色GDP”=GDP总量-(环境资源成本十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真实财富的变化和资源环境状况,可以促使决策部门和公众观念的变化。趣味性:资源短缺控制人口规模100不堪重负2、问题设计策略•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课前要精心设计。设计应当考虑的以下问题:①所提问题与哪些知识要求相关?②所提问题与哪些已学知识相联系?③从学生现有能力基础看,学生回答所提问题有无太大困难?是否需要降低难度或将问题分解开来?④所提问题主要对学生哪一方面的学科能力提出了要求?……这样经过多方面综合考虑设计出的问题,才可能有效地在讨论、分析案例问题的过程中获取内化了的知识,增进才干,使原有的知识、能力得以提高和整合。•分组讨论:1、假如我是一个制革厂厂长,假如我是水头镇镇长,假如我是鳌江两岸人民,假如我是……,我对水头污染环境案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动?•2、传统制革生产流程是:猪皮和化工原料、产品、废水排放,请谈谈传统生产模式存在哪些弊端?应该如何转变生产模式?•3、讨论:投入那么多的资金和技术建造了污水处理厂,但是为什么有些制革厂却不用呢?到底该如何防治水污染?ABCD讨论:观看下列资料,请你谈谈我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人口规模?我国人口问题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什么影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和水资源分别是世界人均的1/3和1/4;●我国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城市以大气、水体、垃圾、噪声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农村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在扩大。●2005年1月7日中国大陆第13亿个人在北京降生;●我国每年出生人口超过2000万,净增人口1000万左右;措施:计划生育;提倡少生优生;提倡晚婚晚育为了海水澄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3、分析讨论地理案例•据“案”析“理”即根据案例分析地理规律是案例教学的最高目标,推导规律包括学生分析、归纳和教师引导。•(1)讨论组织形式•学生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活动的主体,就分析讨论的组织方式而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以下几种形式进行。•①个人思考。•②小组讨论。有些案例内容复杂,涉及的地理现象、规律和原理容量大,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研讨习惯和合作精神。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问题解决途径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赤潮”过度捕捞滥伐森林,森林覆盖率下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退耕还草,防治土地荒漠化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禁止滥捕,实行休渔制度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分组讨论:下列是我国在自然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对比分析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与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目标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追求产值、利润增长以及物质财富增加)生态、经济、社会共同持续发展(发展要以改善、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增长方式粗放式(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集约式(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消费模式提倡高消费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消费环境意识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本身价值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环境控制先污染,后治理清洁生产、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调控手段依靠市场经济自由调控强调人的宏观管理调控发展的时间尺度本代人的利益是最大需求同代人、代际之间的公平性原则及持续性原则发展的空间尺度从区域(自身)利益出发,封闭式、掠夺式或转嫁方式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性原则,从全球利益出发的共同性原则4、分组方法•在案例教学法实践中尝试了两种方法:一是教师分组法,就是教师事先将全班56个同学以每8个人为一小组分成7个小组进行讨论。这一方法能使绝大部分同学正常进行讨论,但也有不少的同学当看客。二是自行组合法,由教师事先定出组长和小组规模,然后由学生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组。这样有利于沟通融洽的同学在一起讨论,能促使有效地沟通和讨论,实践证明这种分组法是有效的。•目前的普通高中学校,每班规模为56个人,以每组8个人,共同可分成7小组。关于小组讨论的座位形式,通过传统课堂案例教学的实践,觉得下面一种座位形式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讲台5、注意问题•小组讨论实质涉及到学生的管理、人际关系、心理等内容,因此组织小组讨论要注意管理。学生要随时摘记讨论过程中,大家对此案例所提出的各种问题、观点或要点;仔细聆听每位组员的想法;尊重每位组员的想法;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包容与你不同的意见与想法;踊跃参与讨论;当你有疑问时就提出问题;不要制止他人的言论;保持讨论的焦点防止跑题等。•有些案例及其所反映的规律具有开放性特点,甚至结论不唯一,可以通过分组辩论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发表并论证自己的观点,在辩论过程中去伪存真,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速度、表达能力、竞争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6、学生总结发言•这一环节主要针对分小组讨论这一种案例学习形式,也是最能体现学生讨论效果的环节。采用的方法可有两种:一是代表发言。由每个讨论小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讲述本组对案例的理解、分析、判断和论证过程,说明解决地理问题的实施方案和步骤,并做出实施效果的分析。这种方法要花大量时间,假设每小组发言5分钟,7小组就要35分钟,可见这种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是很难开展的。二是集中发言。由7小组中的一个小组代表来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提出质疑。然后,组织全体同学进行分析、讨论、评价,对于非确定型的决策问题,同学间往往存在着意见分歧,结论很难统一。所以,这一过程达到了案例教学的高潮,大家为了某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也在争论中提高了对问题的分析、判断、决策的能力。7、教师总结地理案例•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总结,教师对地理案例讨论结果不应简单做结论,而只就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地理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及讨论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其深入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1)纲要型总结。根据学生讨论、归纳的结果,结合教材内容,教师绘出知识网络图、表,引导学生抓住知识间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2)强调型总结。对贯穿整节课的关键性内容进行强调,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3)提高型总结。对学生已得出的结论进行加工、提炼,适当拔高,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得到进一步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