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的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环境条件是指茶树有机体的代谢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发生影响的生态条件。主要指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及土壤条件。气温光照雨量和湿度当昼夜平均气温稳定在10度以上茶芽开始萌动逐渐伸展。生长季节,月平均气温应在18度以上为宜,最适气温20—27度。生长适宜的年有效积温在4000度以上。如果当平均气温高于35度持续数日,又伴有旱情,枝梢呈枯萎状。返回光照对于茶树的影响,主要是光的强度和性质,茶树有耐荫的特性,喜弱光照射和漫射光。从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分析,光波较短的蓝紫光部分最多,而漫射光主要是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所以茶树在漫射光条件下生长好是有依据的。返回茶树适宜的降雨量在年平均1000—2000mm,生长季节的月降雨量在100mm以上,相对湿度一般以80—90%为佳。土壤相对含水量以70—80%为宜。这样的雨量和湿度最适宜茶树生长。返回坡度小于30度,海拔1500米以下。我国名茶大多产于高山大川。“高山出好茶”的根据除了高山多云雾外,因温差大,漫射光多,日照时间短,湿度大,芽叶持嫩性较强,有利于提高茶叶香气,有好的滋味和嫩度。但这也是各种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并不是山越高越好,事实上平地也有产好茶的。土壤是茶叶生产的基础。茶树生长的优劣和茶叶产量的高低与土壤条件的好坏密切相关。调查浙江省一些亩产干茶500斤以上的丰产茶园,这些茶园土壤的共同特点是:有效土层深厚,表土层(耕作层)比较松软肥厚,心土层稍紧而不坚实,土质不过粘过砂,既能通气透水,又能保水蓄肥,水分和养分含量较多,土温也相对稳定,也就是作为土壤肥力四因素的水、肥、气、势比较丰富协调。其具体表现为:土层有效土层厚度在1米以上,中间无硬实层出现,表土层厚度在25厘米以上。地下水位很低。a)土质,砂壤土至粘壤土,或夹杂少量砾石。b)结构性,表土层多为粒状、团块状结构。心土层多为块状结构。c)松紧度,表土层(10-15厘米处)容得1.00-1.40克/厘米3,孔隙率50-60%。心土层(35-40厘米处)容重1.30-1.50克/立方厘米,孔隙率45-50%。d)酸度和养分状况,酸度(PH)4.5-5.5。整个行间表土层于十月到十一月间的养分含量不低于以下数值:有机质1.5-2.0%全氮(N)0.10-0.13%,有效氮(碱解N)100-150毫克/公斤,速效磷(稀盐酸浸提P2O5)10-20毫克/公斤,速效钾(醋酸铵浸提K2O)80-150毫克/公斤。上述这些土壤条件中,土层、土质和具有酸性是最为基本的,凡是具备了这三个条件的茶园土壤,就有可能通过施肥、耕作等各种土壤管理措施,使其结构性改善,孔隙率增大,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增多,水分和空气状况良好,从而成为能够实现丰产的土壤。因此,在生产上,首先要在建立茶园之前大力做好土地的基本建设。如果土地资源丰富,就要选择有效土层深厚、土质砂粘适中、酸性、比较肥沃的土地来建立茶园。如果条件较并非,只能在土薄石头多、高低不平的山坡地上建立茶园,这就要平整土地,筑坎修梯,深耕加泥,增厚土层。并且还要在种茶的时候,对种植沟进行深耕,换入表层肥土和施入多量有机肥料作底肥,以熟化种植沟土壤。其次,在种茶之后,经常采取多种措施,对茶树行间土壤进行熟化管理,使之形成一个松软肥厚的耕作层,并且也间接改良心土层。群众的实践经验表示,新建茶园一般只要经过8-10年的持续努力,茶叶亩产500斤以上所需要的土壤环境是完全能够创立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