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罗中心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检测方案为了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过程、学生学习表现结果的检测和调控,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切实加强对我校教学质量的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构建系统、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检测体系,以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教学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既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使教学过程成为不断反馈、不断调节、不断改进的动态过程,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检测,使教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质量观,走内涵发展的路子,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实现“聚焦高效课堂,关注有效教学”;推动学校加强管理,改进教学,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克服教学管理的简单化,形成全面的质量观,过程化的质量观,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把质量评价与检测作为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管理针对性和科学性水平的有效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检测原则:1、导向性原则:体现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2、全面性原则:既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的检测,又包括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检测;既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又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全程性的跟踪检测。3、针对性和指导性相结合的原则:检测要结合学校教学现状和新课改的新要求,引导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效益。三、检测内容(一)教师教学过程的检测1、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要高度重视和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努力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1)学校建立健全集体备课领导小组,分年级学科备课组,负责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每个年级备课组由一名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的教师任备课组长,制定具体的集体备课活动计划,建立活动记录;集体备课时间为每周二下午第四节。学科教研室主任负责到各备课组督促检查操作实施情况。(2)集体备课实行签到制,由备课组长负责本组人员的考勤,分管学科教研室主任督查。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无故不得缺席或请假,如有特殊情况要提前一天向学科主任请假,教师的出勤情况记入本学期的教师业务考核,并同结构工资挂钩。(3)备课组要在学期初做好集体备课的计划安排,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内容、定形式、定主讲人、定参加活动人;“三有”:有固定地点、有组长主持、有分管领导,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保证备课组活动取得实效。(4)单元集体备课严格按照“个人初备——集中辅导——集体讨论——修改完善——个人备课”的步骤进行。单元备课的主要内容是:单元教材简要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单元测试后改进教与学的措施。课时备课的主要形式是“个体——集体——个体”,重点是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学法学生,制定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突出集体备课的创新性、开放性,忌搞形式走过场。(5)课时集体备课的具体操作。个人备课出思路。每位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科、学段的具体要求,提前一周研究下周的教学内容,钻研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知识结构,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新的教学理念设计出本课的教学思路,要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知识点间过渡,解决重点的措施,突破难点的方法,知识与能力形成过程的步骤,学法指导的运用上多着力。集体备课通思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主讲人就教学思路作框架式说明,其他教师结合自己的备课思路提出看法与意见,进行认真研讨,确定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思路。备课组要有专人负责记录每位教师的发言内容,教研组定时检查备课组的活动记录及教师参与研讨的情况。二次备课创思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特色、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及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勾、圈、点、划,增、删、调、改进行二次备课。二次备课内容不得少于原教案内容的1/3。观摩导课研思路。对于个别难处理的课题,在课时教案制定出来以后,由一名教师提前上课供备课组成员观摩研讨来验证集体备课形成的统一思路是否可行,为同一类课题或课型的教学思路提供范例。先导课后要组织简单的再讨论,以完善集体备课。(6)备课组长应做好备课组的资料收集整理、教案打印分发、活动记录等工作,学科主任对各备课组活动应起到指导督促作用,并做好集体备课开展情况记录。集体备课的活动记录、集体备课教案等资料要及时存档。(7)学校教学质量检测办公室分阶段评比优秀备课组、优秀案例、教学反思,并把评比结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评估和聘用教师的重要依据。2、上课(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高标准、严要求,要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使学生活泼高效地学习,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受益。学校成立课堂教学质量检测小组,进行随机听课,听后进行随堂测试,并检查教师的教学进度、教案或讲学稿进行即时反馈,反馈要更多地发现教师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帮助教师更快提高教学水平。要求每位教师积极践行“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注重教学策略,有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放飞学生思维,有生成性的探究活动,有学生学习方法、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使课堂成为“高效课堂”。教研室主任及学科组长每两周对所包教研组教师听一遍,校班子成员每天分组下班听课不少于一节。每学期教师上课情况,由年级组评价和学科教研室打分,各占50%。3、作业布置、批改与讲评(包括双休日作业)(10分),按检查情况分等计分。各任课教师按《教学规范》和教学计划的规定布置作业,保证作业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控制数量,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提倡布置选择性、分层次作业,做到全批全改,并有鼓励性评语和有较详细的批改记录。做到及时讲评者得满分,文科知识积累为主,理科错题记录及习题精选为主。双休日积极布置创新性和拓展性课外作业。双休日作业以年级组为单位,由年级主任进行统计汇总,做好评估。(音、体、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讲评得分,依照训练课外兴趣小组情况计分)。具体计分办法:期中、期末:一等8—10分,二等5—7分,三等4分及以下;(二)学生学习(成长)过程检测1、综合表现评定:根据市区教育局相关精神,评定内容分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行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六个方面。综合表现评价结果由综合表现评定和综合性评语两部分组成。综合性评语主要对学生综合表现内容的五个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技能。综合性评语要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任课教师评价的基础上,由班主任撰写。综合表现评定:各班根据学生综合表现评定内容的五个方面,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将其具体化,力求科学性和可行性。综合表现评定结果为优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四个等级。①三年来曾被评为市级以上三好生、优干的可直接评定为优。②对不合格等级的评定要特别慎重,并要附加说明理由,对有违法行为或受到学校纪律处分未撤销的学生可评为不合格。班级要将该学生材料和评定结果报校评定领导小组复核认定,才能确定评定结果。③各班可根据德育考核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活动、学习能力、情感健康、公益活动等有关表现,确定学生综合表现评定等级。④评价实证材料。各班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生提交的实证材料作为评价依据,内容包括:学科成绩、代表作品、作业或证书复印件、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的有关记录和证明、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表彰、获奖文件或证书等真实性材料。学生成长档案材料是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学生成长档案记录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建,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学生三年成长情况。2、测评等级:主要是对能够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测评项目包括:道德品德(规范行为,文明礼貌),公民素养(尊纪守法),审美与表现(音乐、美术等)、运动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等),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与品质),交流与合作(在活动与操作中表现的素质)等六类。3、评定要求:各班级要对学生、家长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学生所有与综合素质测评有关的书面材料要按照学校工作安排及时上交。各班级、各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和时间完成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工作,并按要求书面上报测评中碰到的问题。及时做好相关资料整理、数据分析、案例收集和经验总结等工作。任何班级、教师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学生平时成绩和评价结果。4、学校评价领导小组评定依据:根据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定三项评定进行综合评定。3、评定程序:(1)各班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的教师评定小组(2)以班级为单位,宣传学习评定方案及操作方法。(3)按照《综合素质测评表》中内容组织学生自评。每个同学对其它同学(包括自己)进行评定。班委对所有参评学生评定等级进行统计,按规定比例分别综合评定为A、B、C、D四个等级。(4)各班级评定组长(班主任)填写“综合性评语”。(5)学校评定领导小组对评定结果进行审核。查看学生各评测点的具体打分情况,然后根据各项评定等级所占权重对每个学生进行总评。如认为评定结果有明显偏差,可启动复评程序(三)教学效果的监控1、日常教学质量的随堂抽测根据各学科、各年级、各课节的具体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每节课的具体抽测内容,由学校教学质量检测机构的成员不定期到各班进行随堂听课,课后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抽测,并准确、合理的分析抽测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做出有效调控。2、学校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即在期中、期末通过对全校各学科进行检测,以各学科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学习情况和各学科、各班级教学质量的提高幅度为评价的内容开展相应评价。四、检测方式学校建立教师、教研组、教导处三级检测网络,教师以自我检测和随堂监控为主,随教学过程进行而进行;教研组以抽查教案或讲学稿、作业、和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检测为主的检查方式,以及进行单项能力检测,发挥其导向作用;教导处侧重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进行检测,随机进行随堂听课,课后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抽测,并准确合理地分析抽测结果,及时指导反馈,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做出有效调控。重点进行质量分析,质量反馈结果(在校内网上开辟“教学质量检测”栏目进行通报),对动态指数进行纵横向分析比较,发挥其激励、改进功能,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业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严格实行校长、教研组、教导主任随机听课制度,从中把握课改的走向,感受课堂教学的变化,了解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倾听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积极发现教师的潜力和创造性。听课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指导功能,还要积极发掘教师的潜力和创造精神,进而把它变成驱动学校教育发展的内在力量。五、学校检测机制:1、集中检测:(1)除每学期根据区教育教学质量检测中心安排,做好相关集中(随机)检测工作外,组织好期中质量检测,并做好质量分析与数据呈报工作。(2)期初、期中、期末分别按区教育教学质量检测中心统一要求,开展校内教学全方位督查和每学期教师评价工作,及时上报督查、评价结果。2、随机检测:主要由校长、校班子成员通过推门听课、说课、评课、抽查教案、作业批改、个人研修(教学反思),进行家长、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校内检测工作。六、检测标准(一)学生学业(习)质量标准年级标准一二三四五优秀率%6055504540良好率%3535303535及格率%9090858580学困生率%55555注:检测科目为《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所有学科。(二)、工作常规考核奖励从工作质量奖励中拿出30%作为教学常规考核奖励.工作常规落实质量,由师德考核分数、级部考核分数、学生和家长及教职工评价、教师专业发展四个板块构成。为每人设置了100分,分别为:师德考核占20分,学科教研室主任考核占60分,学生、家长5分,教师专业发展积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