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teacherzjnucn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08年8月:武义英语教师培训IntegrationofCultureintoEnglishTeachingat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文化导入2008年8月:武义英语教师培训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文化导入1.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文化导入的内容3.文化导入的教学原则、方法及课堂教学策略4.英语教师的素质和角色转换1.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两者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早在1921年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就在其著作《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Sapir,1921)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植根于语言,因而学习语言时不可忽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到英国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表述内容,二者密不可分。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1.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2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同步性互补性兼容性1.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2.1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同步性所谓同步性,一方面指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是同步进行的,在外语教学的同时进行文化教学;另一方面还指文化学得和习得机制与语言学得和习得机制是协调一致的,即我们在学得和习得了外语的同时,也学得和习得了该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当然,先决条件必须是在语言教学的同时也进行相应的文化教学,正如盛炎(1990)指出的那样,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形成一种自我疆界”,“学习第二文化的目的就在于超越这种自我疆界,或者说扩展这种自我疆界,消除两种文化接触时所产生的障碍,使自己处于目的语国家人们的位置和思路上,达到移情的理想境界,这就获得了第二个新的自我认同。”1.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2.2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互补性所谓互补性,是指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互为条件、互为补充的。从互为条件上看,离开语言教学,文化教学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就会成为无米之炊,无本之木。而脱离文化教学的语言教学便会出现“营养缺乏症”,显得“瘦弱”而“乏力”,教学内容枯燥而无法激发学生应有的学习兴趣;从能力培养上看,仅传授语言知识而不进行相应文化知识的教学,培养的学生充其量只拥有语言能力,而难以具备真正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相互机制看,语言教学是文化教学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而文化教学又能反作用于语言教学,拓展语言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有效提高语言教学的质量。1.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2.3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兼容性从教育理念上讲,所谓兼容性,是指教学过程的实施和教学目的的达成必须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其达到“有机化合”的效果。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外语教学不结合所学语言的文化是一种不完全或残缺的教学,只有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合二为一,或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之中,才是现代意义上的完全的外语教学。另外,从语言与文化水乳交融的固有的内在关系看,兼容是一种必然,人为地割裂则违背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本质,也背离语言教学之规律。语言是“符号的文化”,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文化则是包括符号文化在内的“人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既相互兼容,又相互制约,不可分离。李润新(1994)用化学公式形象比喻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相互兼容关系:语言+文化+教师(催化剂)=语言交际能力(有机化合物)。诚然,我们认为公式中“有机化合物”改为“化合物”更确切,我们也不赞同“语言交际能力”的提法,而认为使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才是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1.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3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要语言学习需要文化底蕴的支撑有利于对本族文化的自我认识1.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3.1文化导入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要如今发达的信息技术将全球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大大缩短了,使不同国家的人们开始了频繁的全球性交往,经济、贸易、科技、教育、医学、农业、环境保护、能源等各个方面。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愈加密切,这必然涉及到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我们不得不和一些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外民族人们交流,因此,跨文化交际显得日益重要。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只有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识,才能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根据话题、场景、文化背景使用得体的英语,才能理解英语所蕴藏、承载的社会文化。可见,文化意识的培养能让人的语言能力更有效地转化为交际能力。1.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3.2语言学习需要文化底蕴的支撑语言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通常能反映出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及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文化因素。可见,文化是语言的基础,学习英语这门语言的同时就应该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深层次的理解,用英语进行思维,理解在英语文化背景中生活的人,这样才能无障碍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十分有必要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同时,也为学习和适应英美文化,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有助于学生运用英语,拓宽知识面。1.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3.3有利于对本族文化的自我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不仅能让他们理解英美文化,更得体地运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还有助于学生将本族母语文化与英美文化进行比较,重新审视母语文化。这一全新的自我认识,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本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因而增长民族自豪感,力图将本族文化发扬光大;同时通过比较,也能让学生尊重和吸纳英美文化的精华,使两种不同的文化能够沟通、融合。另外,两种文化之比较还有助于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尊重外族文化的宽广胸怀。1.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4新课标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使新世纪的每一位高中毕业生都具有基本的英语语言素养,也就是具备共同的语言能力基础,使他们不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具有终身学习所必备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这一共同的语言能力基础应该成为普通高中教育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所创设的平台和机会。同时,高中课程还应在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使他们能够按照个人的能力、潜力、特长与志趣,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和长远发展的目标来学习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选择,从而使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具有体现基础性学习、扩展性学习、提高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特点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和表现提供机会和条件。1.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4.1新设计,新思路新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从小学、初中、高中教学通盘考虑,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分为九个级别,保证各学段课程的有机衔接。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六年级结束时,达到新标准二级,第五级为九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要求,第八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如下图所示:九级八级←高考的要求七级←普通高中毕业要求六级五级←初中毕业时的要求四级三级←小学毕业时的要求二级一级1.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4.2新的课程目标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此次课改的重点是一改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趋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标准增加了情感因素、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发展能力,提到了教育成功的核心。1.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4.3新的教学模式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应该形成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应该形成一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1.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4.4新的评价机制新的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全面和完整,不但没有忽视结果性评价,而且着重形成性评价。新标准认为,评价应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考试检测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评价机制应包括对课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测,对教师教学的检测等。1.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4.5新的词汇要求新标准加强了对词汇的要求,高中阶段从原来的1800~2000个增加到33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优秀的要达到4500~5000个词汇。词汇量掌握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高低,词汇量过低不但无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使学生由于可利用单词太少而难以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增加对词汇量的要求,势在必然。从近几年高考来看,不掌握3000~4000词汇很难应付。可见高考试题已向着新标准的方向发展。1.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4.6新的阅读要求词汇量的加大,必然对阅读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课外阅读量,在高中毕业时,要求达到36万词以上。10年级和11年级(即高一,高二)分别达到20万和30万词以上。即相当于每天要求学生读五篇阅读文章。对阅读的质量也提高了,新标准要求高中毕业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七—九级中的词汇和阅读要求:级别词汇阅读七级2400—2500/300—40023万词以上八级3300/400—50030万词以上九级4500和一定数量习惯用语没有具体的量化1.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5目前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教师认识的局限教材内容的局限考试制度的局限1.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5.1教师认识的局限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对文化意识重要性的认识非常重要。然而在教学实际中,大多数教师都没有深刻地意识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自己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能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考上大学,只要高考不考的内容就不重要。至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些是学生上大学以后需要提高的,目前最重要的是牢固地掌握语言知识,在考试中得高分。由于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认识的不足,使得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会涉及文化方面的内容,这种教学行为也影响到了学生,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忽略文化差异,造成学生文化意识淡薄。1.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5.2教材内容的局限长期以来,我国中学阶段的英语教材的内容偏重单词和语法,教师只须按部就班地给学生讲解课文意思、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基本不涉及文化意识的相关内容。实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后,教材有了较大变化,加入了不少训练口语、交际的对话内容,较为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只是增加了表层的交际内容,仍然没有全面地、系统地、真实地反应出我国和英语国家在文化方面的真正差异,勿庸置疑,这样的教学是不利于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1.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5.3考试制度的局限平时的英语教学之所以会忽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文化意识没有被划入考试范围。从理论角度而言,基本上所有教师都能认识到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