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教育心理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D)A、陶行知B、潘菽C、房东岳D、廖世承2.从事新学习时,学习者身心的发展水平对学习的适合性,被称为(B)A、关键期B、学习准备C、最近发展区D、印刻现象3.下列哪项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A)A、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B、学生谐音法记忆单词C、科学家探索新材料D、玩走迷宫游戏4.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A)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5.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该学习理论观点的提出者是(B)A、巴甫洛夫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6.“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C)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D、积极强化7.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D)A、安全需要B、归属需要C、尊重需要D、审美需要8.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B)A、具体内容B、学习过程C、概括D、获得策略知识9.根据认知同化学习论,从例证规则的学习,属于(B)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10.“高原现象”通常发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B)A、初期B、中期C、后期D、各阶段都可能11.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方式来表述、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方式属于采用下列哪种学习策略(C)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监控策略1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份是(D)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逻辑思维D、发散思维13.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A)A、初二年级B、初三年级2C、高一年级D、高二年级14.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A、诊断问题B、克服障碍C、行为矫正D、寻求发展15.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B、分析使能目标C、分析支持性条件D、分析学习结果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16.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和预测作用。17.在科学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中,着重探讨了《人的本性》、《个性差异与测量》和《学习心理》三大问题。18.加涅根据学习结果,提出的学习类型有:言语信息学习、心智技能学习、动作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和态度学习。19.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观,学习中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词清楚地表达新概念的主要特征时,该学生已在其头脑中建立起了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实质性联系。20.通常,动机可引起个体的行为。这是动机的激活(启动)功能之表现。21.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原有认知结构、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者的心向和定势。22.教学中,学生通过“多媒体”来感知事物,这种直观形式属于模象直观。23.从迁移的性质和发生的方向看,倒摄抵制属于逆向负迁移。24.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25.“我们能熟练地操作该知识,但不一定能清楚地说出它”,这讲的是程序性知识。26.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途径)是练习。27.在学习策略的分类中,记忆术属于复述策略。28.根据问题的清晰性分类,研究性学习中涉及的问题多属于结构不良问题。29.根据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一个高智力者,其创造性可能高也可能低。30.态度通常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构成。31.根据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扩关系,学校中的课外兴趣小组属于非正式群体。32.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等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变化的力量统称为群体动力。33.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当学生完成较难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应使其动机强度控制在中等偏低水平。34.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是其教学能力的核心。3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重视和关注课堂的气氛是否活跃,任务是否完成,而对学生个体的表现关注较少。据此该教师现在主要处在成长阶段中的关注情境阶段。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帮助学生建构积极自我意识的措施。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②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③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37.简述迁移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作用。①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②是各类学习的关键环节③对学与教具有重要作用338.简述错误观念的主要性质特点。①广泛性②自发性③顽固性④隐蔽性39.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①预防精神病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②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③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40.简述怎样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③根据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④多提供练习、应用的机会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联系实际谈谈影响学生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①简述态度、品德的含义(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品德,个体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行为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②认知失调③态度定势④道德认知⑤联系实际42.试述在教育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①使任务更有趣②引发认知冲突③合理使用表扬④给予合适的反馈2009年教师资格认定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1.19世纪末.美罔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的学习研究,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A.动物B.人类C.学生D.儿童2.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研究时间也最长的部分是()A.教学过程B.学习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3.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A.认识定义的符号B.熟练的运用定义C.叙述定义的含义D.背诵定义4.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是()提出的。A.皮亚杰B.布鲁纳C.维果茨基D.埃里克森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4A.发展勤奋感B.培养主动性C.形成亲密感D.建立自我同一感6.学乍对自已认知能力的意识属与自我意识中的()A.心理自我B.生理自我C.社会自我D.理想自我7()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表现。A.性别差异B.年龄差异C.种族差异D.水平差异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学习的是()A.杯弓蛇影B.蜜蜂采蜜C.望梅止渴D.近墨者黑9.语文课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A.言语信息学习B.动作技能学习C.智慧技能学习D.认知策略学习10.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掌握了“四边形”的概念。这种学习是()A.连锁学习B.概念学习C.辨别学习D.规则学习11.学习源于对学习内容或结果的兴趣而发的学习动机,属于()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间接的、远景性动机D.直接的、近景性动机12.“闻一知十”属于学习中的()现象。A.定势B.功能固着C.迁移D.创造性1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直觉思维B.形象思维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14.采用两难故事研究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心理学家是()A.柯尔伯格B.皮亚杰C.埃里克森D.班杜拉15.“三个和尚没水喝”表现的是社会心理效应的()A.社会助长B.社会惰化C.群体极化D.从众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填空题栏内。16.教育心理学实验研究法有__________、自然实验研究。17.教师的教学能力可分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学__________和教学监控能力三方面。18.在个体心理的发展阶段中,初中阶段正好处在少年期,高中阶段正好处在__________。19.在影响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中,随年龄增加,__________的影响越来越强。2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21.条件学习有经典条件学习和__________条件学习两类。22.奥苏贝尔认为,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同化主要有三种方式,即__________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23.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具有__________性。24.班杜拉将人们事先对自己是否能成功从事某种任务的估计称之为__________。25.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可因学生的__________而异。26.贾德通过“水下打靶”实验提出了迁移的__________理论。27.在课堂教学中,借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呈现直观材料,这种直观方式属__________直观。28.根据技能的分类,“默读”主要属于__________技能。29.阅读时的“划线”策略,属于认知策略中的__________策略。30.在问题解决中常用的两种一般问题解决策略是:算法式和__________式。31.观察学习和__________学习是品德学习的两种基本形式。32.在个体品德的构成中,道德__________是其品德的核心部分。33.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辅导、__________、心理治疗及普及心理有关知识来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34.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中,群体对每一成员的吸引力被称之为__________。35.学生在课堂表现出的问题行为,一般可分为品德性问题行为和__________问题行为。5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36.简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有:(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2)提供变式。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3)科学地进行比较。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因而,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37.简述动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38.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中自律性的主要表现。.(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2)自我意识增强。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可以说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