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中国大学教育的价值系列全集中国大学教育的价值(之一)——重塑私营部门作者:黄亚生,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斯隆商学院国际管理教授,《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Capit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一书作者。人们总是将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快速膨胀与大学毕业生惨淡的营生相联系,中国的大学教育至少是不完整的,严重的说,甚至是误导性的。1998年,中国大学共录取了约100万名大学生,而到了2008年,这一数字已经攀升至600万以上。事实证明,中国在1998年的招生规模是恰当的,而随后的扩招超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企业吸收了很多大学毕业生,但大多数“知识生产”由科研机构承担,而后者仅需要很少的员工。中国大学教育的供需问题更多的取决于需求方,尽管国外分析师不断吹捧中国的发展,但中国经济的驱动力仍来源于手工劳动、低成本以及低利润的制造业。尽管目前中国在以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速度进行知识生产,但绝大多数的知识生产仍由科研机构以及学术机构承担,而不是企业。知识生产是一个精英化的过程,它只需要极少数的工人。因此,中国无法吸纳如此多的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的另一条就业出路是政府机构,但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的官僚机构。鉴于政府目前的规模已如此庞大,它似乎很难再腾出更多的工作岗位。事实上,数以百计,乃至数以千计的大学毕业生正在竞争一个公务员岗位。中国的企业部门也是吸收大学毕业生的巨大市场。尽管中国在科研上投入大笔资金,但大多数投资都流向政府赞助的科研机构,而不是企业。部分企业不得不同时应对金融、营销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着“秃顶”现象——他们拥有很多工人,但管理人员却很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很多中国企业事实上还只停留在工厂阶段,他们得到出口合同以及规格详单,然后便按照要求开始生产。这种企业根本无需自行展开营销及产品开发。最后,服务业相当于中国经济的阿基里斯之踵。中国的服务业十分弱小,考虑到GDP增速,它的发展相比于印度、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国家十分缓慢。事实上,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使得中国更像中东地区的产油国,而不是一个正常的经济体。中国企业部门管理方面的落后以及服务业规模狭小的原因十分复杂,但这些私营企业仍不得不面对扭曲的金融监管体制。相比于私营部门的落后,中国的大学生人数显得过多,除非中国展开大胆改革,否则这些大学生改变命运的机会有限。中国大学教育的价值(之二)——教育程度与工作机会的悖论作者:章家敦,曾出版《TheComingCollapseofChina》,福布斯网站专栏作家。在中国,一张大学文凭纸重要吗?如果你想到温州应聘挖粪工的话,它确实能派上用场。温州是中国浙江省的富饶之地,该市今年招募八名大学毕业生填补挖粪工的空缺,超过1100名大学生应聘这一岗位。由此看来,翘课去像农民工一样打工实在是一个明智的职业选择。参军也是如此。很久以前,参军对于大学生们来说一点吸引力也没有。但情况早已发生了变化,在2009年,120,000名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这一数字是2008年的三倍,2006年的12倍。参军入伍、收集粪便,这样的工作开始对大学生们产生了吸引力,因为他们在其它领域能够接触到的有前途的机会不多。最近以来,大学生们甚至开始垂涎于诸如家政、奶妈这样的工作。尽管专家们指出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工资会逐渐上涨,但农民工以及蓝领工人的收入前景似乎更为可观。原因何在?中国此前考虑不周的人口政策导致劳动人口数量大爆炸似的增长,但那代人现在很多都已经退休了。随着工人退休,中国的劳动人口规模将急剧萎缩。中国自2004年以来便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而一大批工人又很快即将离岗退休。中国人口统计学家认为,这批工人的退休时间大约在2013年至2016年间。农民工以及蓝领工人的工资上涨由此就变得不难理解,工人数量的急剧下滑,低端收入群体的工资就将以更快的速度上涨。在过去10年,中国的大学生数量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根据供需法则,低端收入群体的工资将上涨,而大学生群体的收入将下滑。部分人士指出,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将向高端方向转向,低端制造业将流向越南以及孟加拉国等国家。诚然,外包贸易的转移将成为弥补劳动力短缺的途径,但效果有限。外资企业将撤出中国——他们将失去优良的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大型供应商网络——但这只有在工人工资大规模上涨,而且没有上限的上涨的时候才会发生。近期,蓝领工人的工资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中国大学教育的价值(之一)——重塑私营部门作者:黄亚生,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斯隆商学院国际管理教授,《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Capit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一书作者。人们总是将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快速膨胀与大学毕业生惨淡的营生相联系,中国的大学教育至少是不完整的,严重的说,甚至是误导性的。1998年,中国大学共录取了约100万名大学生,而到了2008年,这一数字已经攀升至600万以上。事实证明,中国在1998年的招生规模是恰当的,而随后的扩招超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企业吸收了很多大学毕业生,但大多数“知识生产”由科研机构承担,而后者仅需要很少的员工。中国大学教育的供需问题更多的取决于需求方,尽管国外分析师不断吹捧中国的发展,但中国经济的驱动力仍来源于手工劳动、低成本以及低利润的制造业。尽管目前中国在以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速度进行知识生产,但绝大多数的知识生产仍由科研机构以及学术机构承担,而不是企业。知识生产是一个精英化的过程,它只需要极少数的工人。因此,中国无法吸纳如此多的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的另一条就业出路是政府机构,但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的官僚机构。鉴于政府目前的规模已如此庞大,它似乎很难再腾出更多的工作岗位。事实上,数以百计,乃至数以千计的大学毕业生正在竞争一个公务员岗位。中国的企业部门也是吸收大学毕业生的巨大市场。尽管中国在科研上投入大笔资金,但大多数投资都流向政府赞助的科研机构,而不是企业。部分企业不得不同时应对金融、营销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着“秃顶”现象——他们拥有很多工人,但管理人员却很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很多中国企业事实上还只停留在工厂阶段,他们得到出口合同以及规格详单,然后便按照要求开始生产。这种企业根本无需自行展开营销及产品开发。最后,服务业相当于中国经济的阿基里斯之踵。中国的服务业十分弱小,考虑到GDP增速,它的发展相比于印度、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国家十分缓慢。事实上,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使得中国更像中东地区的产油国,而不是一个正常的经济体。中国企业部门管理方面的落后以及服务业规模狭小的原因十分复杂,但这些私营企业仍不得不面对扭曲的金融监管体制。相比于私营部门的落后,中国的大学生人数显得过多,除非中国展开大胆改革,否则这些大学生改变命运的机会有限。中国大学教育的价值(之二)——教育程度与工作机会的悖论作者:章家敦,曾出版《TheComingCollapseofChina》,福布斯网站专栏作家。在中国,一张大学文凭纸重要吗?如果你想到温州应聘挖粪工的话,它确实能派上用场。温州是中国浙江省的富饶之地,该市今年招募八名大学毕业生填补挖粪工的空缺,超过1100名大学生应聘这一岗位。由此看来,翘课去像农民工一样打工实在是一个明智的职业选择。参军也是如此。很久以前,参军对于大学生们来说一点吸引力也没有。但情况早已发生了变化,在2009年,120,000名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这一数字是2008年的三倍,2006年的12倍。参军入伍、收集粪便,这样的工作开始对大学生们产生了吸引力,因为他们在其它领域能够接触到的有前途的机会不多。最近以来,大学生们甚至开始垂涎于诸如家政、奶妈这样的工作。尽管专家们指出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工资会逐渐上涨,但农民工以及蓝领工人的收入前景似乎更为可观。原因何在?中国此前考虑不周的人口政策导致劳动人口数量大爆炸似的增长,但那代人现在很多都已经退休了。随着工人退休,中国的劳动人口规模将急剧萎缩。中国自2004年以来便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而一大批工人又很快即将离岗退休。中国人口统计学家认为,这批工人的退休时间大约在2013年至2016年间。农民工以及蓝领工人的工资上涨由此就变得不难理解,工人数量的急剧下滑,低端收入群体的工资就将以更快的速度上涨。在过去10年,中国的大学生数量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根据供需法则,低端收入群体的工资将上涨,而大学生群体的收入将下滑。部分人士指出,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将向高端方向转向,低端制造业将流向越南以及孟加拉国等国家。诚然,外包贸易的转移将成为弥补劳动力短缺的途径,但效果有限。外资企业将撤出中国——他们将失去优良的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大型供应商网络——但这只有在工人工资大规模上涨,而且没有上限的上涨的时候才会发生。近期,蓝领工人的工资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今年8月,我和我妻子在深圳龙海富士康工厂外与两名小贩攀谈了起来,他们在街边补上一张毯子来摆放他们的商品。其中一人说:“这里面的工人很有钱。”而他们则很穷——他们指的是在街道上摆摊的另外两个人,他们这一星期没卖出多少东西。这两人一个是来自四川省石油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另外一个以前希望成为一名工程师。他们说摆摊是他们找到的最好的工作了。中国大学教育的价值之三——高分低能的悖论作者:赵勇,密歇根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著有《CatchingUporLeadingtheWay:AmericanEducationintheAgeofGlobalization》一书。中国教育面临着一个尴尬的悖论。一方面,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一份起码比农民工收入要高得多的体面工作。另一方面,即便企业愿意开出更高的薪水,但是他们往往发现找不到合格的员工。跨国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就面临着这一窘境。根据上海美国商会对美国企业的调查,37%的受访企业表示挖掘人才是他们摆在他们面前最大的经营难题。《麦肯锡季刊》的一份调查指出,44%的中国企业高管认为人才短缺是他们实现走出去战略的最大障碍。我对此的解释是:这是由应试教育环境造成的。中国曾经创造了用于遴选官员的科举考试制度,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创造,因为它使社会各阶层的人才不论出身背景,都拥有了进入统治阶层的机会。因此,通过科举制度,中国得以营造一个巨大的知识分子阶层。但这种制度逐渐变了味,因为它逐渐演化成一种死记硬背孔夫子经典的考试。科举早已被废除,但它的影响现在以高考的形式仍然在荼毒着当今中国。一场考试就足以决定学生能否进入大学深造以及上什么样的大学。高考具有一考定终身的影响,因而它成为了整个教育交响曲的指挥棒。学生、家长、老师、学校领导乃至地方政府官员都致力于取得一个好成绩。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学生们便被免除了其它任何负担,或者被剥夺了做其它事情的权利,以便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取得好成绩。结果是,中国的大学毕业生通常能够取得很高的成绩,但个人能力很弱。那些擅长升学考试的人特别注重书本知识,但当他们毕业时,他们发现老板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考试成绩。这就是为什么在麦肯锡的另一份调查中发现,仅有不到10%的中国大学毕业生能够胜任在外企的工作。中国的教育者们深刻意识到了高考制度的弊端,他们已经在淡化考试的重要性上作出尝试。但寻找另一种能够考核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指标需要时间,特别是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中国大学教育的价值(之四)——大学体系的等级化中国大学教育的价值之三——高分低能的悖论作者:赵勇,密歇根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著有《CatchingUporLeadingtheWay:AmericanEducationintheAgeofGlobalization》一书。中国教育面临着一个尴尬的悖论。一方面,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一份起码比农民工收入要高得多的体面工作。另一方面,即便企业愿意开出更高的薪水,但是他们往往发现找不到合格的员工。跨国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就面临着这一窘境。根据上海美国商会对美国企业的调查,37%的受访企业表示挖掘人才是他们摆在他们面前最大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