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5级博士生课程论文(2015-2016学年)姓名:徐羽院系: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课程名称:《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论文题目: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摘要: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力推进器。但受到政治、经济以及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欲望、认识的主观和客观限制性等因素的影响,科学技术具有明显的负面效应。科技的负面性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两个方面。解决措施可以从深入认识科技的两面性、加强立法建设、设立审查机构等方面开展。关键词:科技;负面效应;特征;原因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卓越贡献是毋庸置疑的。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切实地改进了物质生产方式,提高了物质生产效率,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但是在社会后果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具有负面影响。对于长期处于经济和科技落后的地区,一直以来,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更多地集中在科技发展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对于改善民生的贡献,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①。经过多年不顾后果的发展后,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正如河海大学陈阿江教授曾在集中讨论的那样:为什么长时段内太湖流域的生态能够保持平衡,但自改革开放后,水污染逐渐加重,生态失衡问题日益凸显②。此外,现代科技的发展还产生了助长暴力、恐怖袭击、战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加以深刻反思。一、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特征实际上,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特征更多的表现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第一,人与自然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升,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也从盲目崇拜逐渐向人定胜天转变。一方面,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置自然规律于不顾,为了达到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水平等目标肆意妄为,导致人与自然矛盾尖锐化。以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为例,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下垫面土地利用类型中植被覆盖率大为减少,河湖水系衰减严重。由此导致在相同降水条件下,下垫面产流增多,汇流加快,而河网水系的调蓄能力大为减弱,洪涝灾害十分严重;以此同时,科技的发展使得该区域环境问题突出,目前太湖是中国乃至全球水污染最为严重的湖泊之一。环境污染导致生物物种不断灭绝,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导致基金突变和致癌等威胁人类生存在致命问题。另一方面,现代生产技术①张兵:《科技负面效应辨析》,《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②陈阿江:《从外源污染到内生污染-太湖流域水环境恶化的社会文化逻辑》,《学海》2007年第1期。对动力需求旺盛。目前社会运转的基本动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1),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2),水力系统;3),核能。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释放碳化物以及硫化物等众多造成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的有害气体;筑坝技术和水力发电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引起众多生物和环境效应;核能的发展则会导致核战争以及核泄漏事故等问题。第二,人与社会方面。由于人类社会是由许多不同类型的主体构成,虽然他们有共同利益的一面,但又有利益冲突、彼此矛盾的一面。在当今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在运用科学技术加强本国的国力,发达国家面临着怎样运用高科技获取超额利润争夺世界霸主的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实现现代化,赶上富强国家的问题;第三世界国家则面临怎样运用科学技术消除饥饿、贫穷、内战的问题。所有这些目标都是分散的、不集中的,当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区只强调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及全人类的利益时,那么矛盾就会相互摩擦,相互冲突,社会系统就会出现失衡。海湾战争、波黑战争、南北矛盾加剧等问题,无一不是利益冲突的结果。特别是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既得利益,为了维护自己的威慑力量,不顾人类的安宁,大力加强军备方面的科学技术力量,甚至半数以上的科学家在从事制造武器的科学技术活动,其中两次世界大战就是例证。在激烈的军备竞赛中,原子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相继问世。现今的这些武器已足够毁灭地球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一旦这些武器失控,现代科学技术就会成为第一破坏力,资源、环境等人类为可持续发展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成为泡影。当年的核裂变是科学界的一项重大发现,但不幸的是,核裂变研究的成就却使人类生活在核威胁的恐怖之下,这是始料不及的。此外,当人将科学技术作为获取超额利润的工具和手段时,人就会在科学技术创造的巨大利益驱动下失去个性,成为机器的附庸。二、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原因在主观上,绝大多数科学家对于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是建立在正向在出发点基础上的。应当看到,引发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多层面的,既有经济、文化、政治等外在因素,也有源自科技系统本身。因此本文将科技负面效应产生的原因概括为以下几点:(1)政治原因科学技术并不是价值中立的方法和手段,而是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其中,政治因素是制约科学技术价值取向的首要因素。这使得科学技术从一开始就具有政治工具的先验性,使得科学技术政治化;而作为政治化的科学技术又成为某些人取得其社会地位,或达到其现实目的的重要手段。而在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关系中,科学技术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成为其中最基本的两个因子。正如N.T.Vig说过的一句话:“无论我们喜欢与否,都不得不承认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受到政府各种力量的深刻影响……政府作为征税者、投资者、消费者、科学研究的消费者、教育者的种种目的和行动,合起来就成为科学政策,而不论它们是否被尤以如此安排”①。从中国自然科学发展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作为科学研究最主要的投资者,通过对于项目的审批、实验室的投入力度以及成果奖励机制等方法和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科及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以中国南海地区为例,南海周边的东南亚各国为了攫取中国南海地区的油气等自然资源,不顾中国政府的反对和其国内民生问题,坚持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军事高科技;美国为确保其世界霸主地位,军费开支常年居高不下,并将其科技及军事实力作为政治筹码,对中国形成强大的政治压力。目前全球各国均重视科技的发展,并有意按照政治意图引导其发展方向,特别是军事高科技的发展。并导致世界时钟处于高度的紧张和不安中。(2)经济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无论古代、近代还是现代,每一次科学技术的突破都将推动经济的飞速进步。换句话说,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和运用,就没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并且,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大,经济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就越大。这就为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此外,由于人类对于物质的极度贪婪,人们运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发利用自然,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这将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首先,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单纯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选择以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对自然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极大。同时,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讲求最小投入换取最大收益,对于投入量大、见效较慢的长远目标,如环境保护等,视而不见;其次,对于发达国家,在先进科技的驱动下,追求对全球自然的掠夺,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并对生态保护等置之不理。此外,还应该考虑人与人、集团与集团、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立场的对立,同样也是产生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一大经济根源。(3)认识根源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②。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人类本质的依托是社会,人只有处于社会之中才能称之为人。也就是说,人必须与周围的世界建立密切联系,即认识和改造自然。现代人类学的研究表明,与一般低等动物相比,人类的器官、身体构造等方面存在天然缺陷,如没有可以御寒的毛皮以及锐利的攻击器官等。毋庸置疑,人类的这样根植于本性的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探索欲望是科技创新的动力。③同时,认识还受到主观条件的制约。因此,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①李正风:《科学与政治的结合:必然性与复杂性》,《科学学研究》,2006年第6期。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页。③詹颂生:《科技负面效应的内在根源探析》,《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2期。在一定的时空下,人类的认识具有局限性。认识是在对经验的积累和理性加工的过程中发展的。人的知识结构、经验总结等基础的不同,导致会对事物造成扭曲的或者完全错误的。总而言之,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认为正确的事情最终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近代以来,由于人类对科技发展所衍生出的工业产品认识不清,导致一系列环境、伦理等问题。如重工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了技术装备、动力以及原材料,为实现社会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重工业污染物之一的重金属排放,导致水体和土壤产生严重污染。更严重的是该污染物含有剧毒,它们能够深入地下,最终污染地下水,可以进入河流被鱼类吸收,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导致各种癌症、婴儿畸形以及其他疑难杂症等。随着诸多问题的浮现,科学家们方才转移研究视线,寻找原因。又如克隆技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明确表示不支持,或立法禁止,但仍有少数国家积极发展该技术。甚至有中国学者公开表示,从纯粹科学的立场出发,我们也不可能完全禁止该技术的发展。但是该技术的发展以及在人类身上的实验必将出现伦理及社会价值问题。三、避免或减少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措施为了使科学技术活动的道德原则在实际操作层面切实起到对科学技术活动的规范和制约作用,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正视科技的两面性。既然科学技术存在两面性,我们需努力认清每一项科技可以带来的正反效应。努力做到趋利避害,支持正面效应,对负面效应给予客观、清醒的认识。(2)加强法制建设在减少或避免科学技术负面效应方面,仅凭道德的约束力是不够的。社会舆论的评价和谴责对于部分人群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此需要凭借国家的强制力,健全法制建设,加大相关法律的宣传。并对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人员进行严厉的惩戒。实现多种手段齐抓共管,努力实现科学技术的合理运用。(3)设立相关审查机制设立审查机制的目的有二:第一,对相关科学技术活动进行审查和核准;第二,对科学技术活动引发的负面效应进行监督。同时需要保证相关机构评审过程中一直遵循公平公正客观的审查原则。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