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企业精益生产方式及精益化管理的探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常州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2014届)题目_企业精益生产方式及精益化管理的探讨姓名朱新福专业工商企业管理指导教师洪秋妹二○一六年一月I企业精益生产方式及精益化管理的探讨摘要: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攻城略地,制造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作为传统制造业的铁路配件行业的竞争更是日趋白热化。而同时,原材料成本上涨,劳动力价格成本上升,都越来越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于是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引进丰田公司的制胜法宝—精益生产。然而很多公司在引进精益生产方式对现有制造模式进行精益改善的时候,却发现效果不尽人意。于是如何有效的开展精益改善项目已经成为一个现实而重要的课题。精益化管理源于精益生产,它是现代企业新的组织管理方式。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能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扬利抑弊,最大限度地谋求经济效益。本论文主要通过介绍我公司的现状,指出其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推行企业现场的精益生产方式,改善企业生产现场的现状,到达提升生产效率,减少浪费,缩短生产周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关键词:生产现场;效率;浪费;竞争力II摘要.....................................................................Ⅰ目次.....................................................................Ⅱ一、精益生产的概况........................................................1(一)精益生产的历史..................................................1(二)精益生产定义....................................................3(三)精益化管理的特征................................................4二、公司存在的“烧钱”现象................................................5(一)公司因制造不良而“烧钱”........................................5(二)公司因大量库存而“烧钱”........................................5(三)公司因浪费动作而“烧钱”........................................5(四)公司因等待现象而“烧钱”........................................6三、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的必要性..............................................7(一)精益化管理有利于顾客满意最大化..................................7(二)精益化管理有利于企业控制成本....................................7(三)精益化管理有利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7(四)精益化管理展示的是一种企业文化..................................7四、对本公司推进精益生产的实施方案........................................8(一)现场诊断........................................................8(二)改善前的现状分析................................................8(三)制定并落实改善方案..............................................9(四)通过改善后公司获取的部分收益....................................9五、结论..................................................................9参考文献..............................................................11致谢....................................................................12第1页共15页一、精益生产的概况(一)精益生产的历史有一句老话,即“天底下没有什么东西是新的”,肯定是正确的,它也同样适用于生产工艺技术。然而,近年来这些工艺技术的复杂性和应用的水平,在持续发展着。例如精益生产和MRP/ERP批量生产。两者都不是新的或基本的概念,而且每一个概念都已经独立地存在几十年了。这些试探性逼近式的工艺技术,已由生产商使用多年了。在那段时间里,作为改善公司生产效率的解决办法来说,这两者都曾经被误解、不正确地应用或经常被忽略过。任何生产系统的目标是,在尽可能最短的投产时间内,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和尽可能低的成本,向顾客交付质量最高的产品。以前对于这两种生产手段的目标实际上相矛盾的问题,也曾经有过争论。利用这两种管理办法的基本要素,使生产商有了一套确切无误的方法,用来使生产过程达到最佳化,可让公司将管理方法作为一种竞争手段。当19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第一批对生产的挑战之一就是,怎样去管理有着巨大的产品产量的机器。这时机器的产量,远远超过了从事同样工作的一个人的产量。这些早期的机器集中在织布工业中。而对于需要成形和切割的金属产品,仍然需要及其繁重的劳动,这类企业中主要的管理问题,还是工人的生产率。1885年左右,弗雷德烈克·温斯卢·泰勒开始出版他的著作,这些管理问题才第一次得到讨论。泰勒指出,所有工作都应该分解成为一些单独的任务,前提是这些任务可以缩减或消除。他早年的研究集中在单独的动作以及所从事的工作上。泰勒在许多工业应用中开始做证明他的理论,致力于寻求“一条最佳的途径”。这个科学方法的应用,同弗兰克·吉尔勃列斯的时间研究技术结合在一起,最后实现了工业工作中的最高效率。当亨利·福特开始为他的新颖汽车制造大型生产企业时,这些理论更加得到了可信性论证。亨利·福特的装配线生产模式,引起了从单件生产变为大量生产改造。这就有助于创建以规模经济和领域经济为基础的商业市场。后来,围绕功能专业化和劳动的详细分工而设计的庞大的生产组织,由于要满足新的规模经济的需要而发展起来。把固定费用加以分散,尤其是把投资分散到工厂、设备以及生产线的组成上,产品的巨大产量形成了规模经济。这种高效能降低了单件成本。福特还对大量生产和加工过程的消耗问题作出了贡献。这种系统的标志是标准化。这意味着部件、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以及易于生产的标准产品。标准化要求几乎完美的零件互换性。为了实现这一点,福特还在机床和计量系统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些革新使得在一条移动式的装配线上,顺序制造产品更第2页共15页加容易了。到20世纪30年代,福特的标准化产品及其直接计划的控制系统,却被通用汽车公司的营销和组织方面的革新所摈弃。就像福特创造了马车和老汽车时代的历史一样,通用汽车公司的阿尔弗雷德P·斯隆创造了T型汽车的历史。1927年,雪佛兰汽车装用了水泵冷却系统、仪表板上的机油表、可靠的点火系统、脚踏油门加速器和放在车后更加安全和方便的汽油箱。另外,新式的雪佛兰牌汽车还漆成各种颜色!以标准化为基础的福特时代过去了。阿尔弗雷德P·斯隆也曾由于制订了现代管理组织的标准而被称颂。他因多产品组织结构而声名显赫,在这种结构中,每一个主要的运营部门,都可以起独立的市场作用。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阿尔弗雷德P·斯隆接管了通用汽车公司,该公司在那时是一家松散的小轿车和小轿车零件的生产联合体。阿尔弗雷德P·斯隆把这些公司调整得能生产从雪佛兰牌到凯迪拉克牌的五种车型的小轿车。在这种体制下,每一个部门都有他的自己账目,公司的经理是依照资产回笼的指标来评价的。20世纪30年代,生产的要求转向产品品种的多样化。而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期间,生产还是由大量成产的趋势来推动,这股被T型汽车独霸了17年之久的巨大的生产潮流,已不可能再有了。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消费者是越来越多变动着的开车人。从20世纪50年代起,对特别定制的产品的变求,开始固定下来。产品不仅越来越定制化,而且其寿命越来越短。到这时为止,各生产商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劳动生产率上,以得到竞争上的好处。工艺技术革新成为提高生产率的新手段,从而使众多生产商能保持竞争能力。这种工艺技术和生产率,是生产商之间的关键差异。这个阶段标志着机床的切削刀刃、合成磨削和多旋转切削刀刃,尤其是车床和铣床技术改变的到来。这些机床刀具的革新和斯隆投资回笼业绩度量,都是互配合定制的。批量生产方法来到了!在批量生产中,生产量取决于可使机器变得更加有效的条件,而不必是市场所要求的条件。这种集中在规模经济上的批量生产,继续在整个行业内,使生产部门同营销部门对立起来。在今天的一些上产性的公司内,这种冲突仍然是很明显的。批量生产可以在大量制造一种产品时,使机器的生产效率很高。相反地,批量生产在试图制造不相同的混合产品时,就会产生问题。多少才是最佳产量?究竟多少才算是太多?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计算机的商业可用性开始对商业信息处理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计算机出现之前,对于任何一家进行从原材料到制成品的多级生产的生产商来说,物流、库存管理和生产计划,都构成了持续的棘手问题。目前计算机时代可用的库存控制技术方法真是不完美的,但在当时情况下可以采用的方法,也算不错了。第3页共15页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由于计算机功能开始变得更加合算,早期的先驱者们,就开始研发并安装最初利用计算机的MRP系统。最早的先驱者中,包括有约瑟夫·奥尔列茨基、乔治·普洛斯尔和奥列佛W·崴特。从原有的少数几个开始,到1971年之前,这种系统的数目已经增加到150个已装系统之多!自从那时起,在美国生产和库存管理协会的帮助下,配置MRP的生产商数,已接近生产公司的总数。如今,MRP系统已被现代生产商用作生产计划、库存控制、生产现场控制、成本计算和生产能力计划的重要工具了。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60年代在远东地区,尤其是在日本,构想出了一套与众不同的生产模式。领衔这个项目的是丰田汽车公司。丰田宣称成本+利润=销售价格的标准想法是错误的,它认为是利润=销售价格-成本。从这个前提出发,丰田开始创造了一种集中在成本管理上的生产系统。有的成本要被解释成为浪费,而各种各样的浪费,是要被消灭的目标。用来管理计划系统所需数目巨大而墨守成规的企业管理费用的存在,变得有疑问了。作为目标的关键领域是,在制品的库存和安全库存。当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公司正在试图算出最佳的生产批量的大小的时候,丰田却在向单件生产流总能够制造混合多产品的目标工作着。有了可在的单件生产流中,制造混合多产品的能力(混合产品精益生产线)之后,丰田的许多关键目标都达到了,如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和库存,而同时实现了对顾客的快速响应。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这两种生产模式沿着不同的途径发展。一种模式是对MRP系统的计划模式继续改善,而寻求更好的方法来管理批量生产,而另外一种模式则集中在为混合多产品的单件生产流,找到精细调整办法。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针策略所获得的好处就显而易见了。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许多产品市场都开始处于外国生产商的压力之下。向市场推出的产品都是质量更高和价格更低的。消费者来到市场,都希望以较高的质量和较低的价格,作为购买的必要条件。西方的生产商从此开始丧失市场份额了。在别的生产商开始努力寻求更好的办法来竞争的时候,有一些生产商消失了。很多生产商放弃了老的批量生产模式,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