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联网监控系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为什么要用机房联网监控系统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普及,目前,政府和企事单位的业务工作已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的计算机管理,许多单位都建筑专用的计算机网络机房。管辖较多属下单位的机房分布较散,机房管理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机房均采用管理人员巡查或24小时值班,这样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不能准确高效的实时监测环境设备,不能及时发现故障、排除故障,单位主管部门及有关领导,也不能及时掌握机房的日常管理情况。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对机房设备加强监控和管理,实施机房联网监控系统,提高机房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现机房设备集中管理;实现管理的智能化和联网化,实现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实时化,实现报警信息处理的自动化,是很有必要的。实施机房联网监控系统后,可带来明显的管理、经济和社会效益:1.提升机房的管理水平,提高单位的管理形象;2.对分布在各地的多个机房实现集中监控和管理;实现机房24小时无人值守,节省人员财力;3.及时预见和分析设备故障,及时发现、排除设备故障;4.有效降低设备损坏情况的发生,减少维修的时间和费用,降低运营成本;5.对出入机房的人员实现科学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增强机房的安全防范;6.实现主管领导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或是在外地随时浏览各个机房的日常情况。总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建立实施机房联网监控系统后,可以提高管理水平,节约管理成本,提高机房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管理及经营业务的正常开展。嵌入式系统和传统工控机系统比较机房监控需求嵌入式系统传统工控机系统环境(温湿度、电量、状态等监测)一体设计,隨插即用,將需要监控点的传感器接上即可。符合大型机房监控需求、扩充性佳。采用PLC设计,各厂牌相容性不佳、扩充不易。功能性往往因地制宜,工控机组态软件修改,受制于厂商,並不适用于IT行业使用。C/S构架和B/S架构的比较C/SC/S结构,即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是大家熟知的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早期的软件系统多以此作为首选设计标准。服务器通常采用高性能的PC、工作站或小型机,并采用大型数据库系统,如Oracle、Sybase、Informix或SQLServer。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视频监控网络视频服务器,与所有监控点整合並有互动,达到全面监控的实质目的。工控机DVR系统品牌众多。目前厂商无法有效解決监控图像和窄带传输的整合。网络Internet浏览器界面单一IP对外,嵌入式系统稳定性佳,具Internet设备所有标准。各系统需外接Ethernet转换模块组,每一系统一个IP,对MIS人员管理是一大负担。系统级Web软件单一Web界面系统软件,专为IT行业所需设计,一键安裝,数据可提供与SQL等大型Database连接。量身定做,价格不一。与以上各系统皆不相容。工控机组态软件整合极为困難,並无法提供数据库以供连接。安装架设所有接点集中与本机安装便利,软件安裝也是可以自己一键安裝。需由以上厂商分別安裝不同组态系統,整合测试为几天工程,软件厂商再测试将花费更多时间。远程维护将嵌入式监控设备上架后设定IP后经过Internet,总部即可远程监控。一般不可能,系统费用高。费用监控用工作站使用普通PC价格低,单一价格评估,整体报价容易,审核方便。建设成本、维护成本和扩容成本都低。监控用工作站使用专门的工控机价格高,整合所有分布系统时因地制宜,评估报价不易,组态系统价格高,建设成本、维护成本和扩容成本都高。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采用Intranet技术,适用于局域网环境可连接用户数有限,当用户数量增多时,性能会明显下降客户端都要安装应用程序系统扩展维护复杂、代码可重用性差、开发费用较低,开发周期较短只适用于局域网。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办公和分布式办公越来越普及,这需要我们的系统具有扩展性。这种方式远程访问需要专门的技术,同时要对系统进行专门的设计来处理分布式的数据。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首先涉及到安装的工作量,其次任何一台电脑出问题,如病毒、硬件损坏,都需要进行安装或维护。特别是有很多分部或专卖店的情况,不是工作量的问题,而是路程的问题。还有,系统软件升级时,每一台客户机需要重新安装,其维护和升级成本非常高。对客户端的操作系统一般也会有限制。可能适应于Win98,但不能用于win2000或WindowsXP。或者不适用于微软新的操作系统等等,更不用说Linux、Unix等。B/S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Browser),如NetscapeNavigator或InternetExplorer,服务器安装Oracle、Sybase、Informix或SQLServer等数据库。浏览器通过WebServer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用户界面完全通过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3-tier结构。B/S结构,主要是利用了不断成熟的浏览器技术,结合浏览器的多种Script语言(VBScript、JavaScript…)和ActiveX技术,用通用浏览器就实现了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随着Windows98/Windows2000将浏览器技术植入操作系统内部,这种结构更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B/S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客户端零维护。系统的扩展非常容易,只要能上网,再由系统管理员分配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使用了。甚至可以在线申请,通过公司内部的安全认证(如CA证书)后,不需要人的参与,系统可以自动分配给用户一个账号进入系统。/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适用于广域网环境/支持更多的客户。可根据访问量动态配置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以保证系统性能。/客户端只需标准的浏览器/采用面向对象技术,代码可重用性好/系统扩展维护简单/开发费用较高,开发周期较长浅谈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应用和发展本文通过纵览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的发展历程,概要总结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基本组网的主要技术,突出分析了目前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应用水平和系统稳定性与告警过滤两方面性能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在B接口、A接口、数据挖掘和科学规划方面的发展方向。一、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的定位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是一个网络化的集成系统,各局站的动力设备及环境运行数据通过传输网络集中到监控中心,并进行存储、处理,实时呈现运行数据和告警数据。以“四遥”为手段,通信企业可以全面撤销局站有人值守,变被动的抢修模式为主动的预防性维护模式,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二、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背景1、通信企业竞争和发展的需要随着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通信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网络质量是通信企业的生命线”,网络质量领先是通信企业的绝对竞争优势,稳定的动力设备和优良的机房环境是保障网络质量领先的必要条件。为了提高运行质量保障能力和运维管理低成本运作能力,通信企业必须建设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2、动力维护工作特点决定动力设备预防性维护、应急供电抢修、机房环境维护等都是劳动密集型工作,传统的“有人值守+断电抢修”维护模式,执行效率低、资源耗费大,难以适应动力维护工作发展的要求。“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维护体制必须向集中化、精细化转变,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适时而生。三、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可行性1、动力设备的可靠性提高随着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相控整流电源已经全面升级为模块化高频开关电源,防酸隔爆电池也换代为密封阀控蓄电池,自动化油机发电机组、机房空调等应用趋于成熟,设备可靠性高、故障率低为实施无人值守、集中监控提供了基础条件。2、动力设备智能性完善设备的监控单元能够对设备本身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智能管理、自动撤投。标准的监控接口和规范的智能协议为实施集中监控提供了便利条件。3、工控技术、数据库技术成熟工控技术、数据采集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数据库技术的成熟应用,为集中监控提供了技术保障。4、众多监控厂家的积极参与众多具有雄厚技术实力的监控厂家积极投入,为集中监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四、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技术标准1996年,邮电部发布的《通信电源和空调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要求(暂行规定)》【YDN023-1996】,是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第一个行业标准,为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2005年,信息产业部发布的《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YD/T1363-2005】,总结了近十年的建设和应用经验,内容丰富、要求明确。该标准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系统技术要求代替了原《暂行规定》,同时修订和明确了若干定义和术语,增加了监控系统的功能结构和物理结构以及相应接口的定义,修订了监控系统的组成及组网的要求,补充了监控对象及内容,补充了通用管理功能和系统各级功能部分,补充了监控系统硬件和软件要求;第3部分是由原附录《通信协议》修改后的前端智能设备协议部分;第2部分互联协议和第4部分测试方法是新增部分。五、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主要技术1、系统组成简介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由采集子系统、传输子系统、软件子系统组成,采集子系统完成底端数据的采集,传输子系统将底端采集到的数据传送到监控中心,软件子系统完成系统设置、数据处理、告警产生、数据存储、系统功能等。被监控对象按功能分为动力和环境两大类,动力类包括高压配电、低压配电、UPS、油机、电源、电池组、空调等,环境类包括、门禁、烟感、温度、湿度等。被监控对象按采集方式分为智能设备和非智能设备两大类,智能设备本身具有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并带有智能接口,可以与上位机通信;非智能设备本身不具备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需要增加传感器、变送器和采集器来完成数据采集和上报。2、数据采集技术在采集子系统中,被监控信号的测量至关重要,被监控信号按照特性可以分为模拟量和开关量。1)模拟量采集技术模拟量是指随时间连续变化的量,对于这些信号的测量,需采用模/数(A/D,Analogue/Digital)转换设备将模拟量变成数字量后才能适合计算机采集。智能设备的模拟量信号由监控单元完成采集,而非智能设备的模拟量信号需要增加数据采集器、传感器、变送器等来完成采集,将非电量信号转换为适合采集器输入特性的电量信号。2)开关量采集技术开关量是指不连续变化的、具有确定的几种状态的量,最典型的是仅有“0”和“1”两种状态的开关量。非智能设备的开关量信号采集也需要增加开关量传感器和采集器。3、数据传输技术1)E1中继传输技术E1中继线路上传输2M的码流,有信道化E1和非信道化E1两种资源。信道化E1(CE1)定义了帧结构,每帧32个时(TS0~TS31),其中TS0用于同步,TS16用于信令,其余用于传输数据,每个时隙的带宽为2M/32=64K。在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中,2M的某一个时隙可以用于基站与端局监控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整个2M也可以用于LSC与CSC之间的大数据量的传输;在基站2M的某时隙传送数据时,需要在基站配置2M抽时隙设备,在LSC中心通过交换机做半永久连接或增加DXC数据收敛设备,传输监控数据。2M传输具有传输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的特点。目前中国移动的大部分基站动力环境监控均采用这种传输模式。2)IP(MDCN)传输技术局站动力环境监控的串行数据,通过传输设备转换为IP数据包,并通过以太网口接入到已经建好的MDCN网络中,LSC的端局监控主机接入MDCN网就可以采集到各局站的动力环境监控数据。CSC与LSC之间也可以用MDCN来传输监控数据。MDCN网的特点是前期必须已经建成网络,后期上监控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