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知识(四)主讲:孙伟祥电话:18919460039QQ:358595658327527940政治经济学常识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政治经济学常识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体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政治经济学常识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它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经济基础: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常识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社会分工:是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政治经济学常识价值:是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它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抽象劳动: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政治经济学常识个别劳动时间:是生产某种商品的各个商品生产者各自花费的劳动时间。社会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个别价值: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形成的价值量。劳动熟练程度:是指劳动经验的丰富程度和劳动技术水平的高低程度。劳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劳动消耗的程度。简单劳动:是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政治经济学常识劳动生产率:指劳动的生产效率或能力。通常由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所耗费的时间来表示。社会劳动:是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提供给社会的,构成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其劳动具有社会性质。私人劳动:是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按照自己私人的利益和要求所进行的,其劳动具有私人性质。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政治经济学常识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数量的规律。铸币:是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金属货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代表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政治经济学常识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现象。价值规律: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规律。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配置的—种方式,它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政治经济学常识市场机制:是市场的各种要素,包括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又共同发挥功能的有机联系。价格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变动与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而发挥作用的机制。供求机制:是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竞争机制:是市场竞争与价格、供求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市场调节:是指市场机制的调节,即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最终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政治经济学常识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在进行生产劳动时运用的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即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形成过程既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又是物化劳动即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转移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政治经济学常识必要劳动时间:是雇佣工人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剩余劳动时间:是雇佣工人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或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它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其公式为m‘=m/v.绝对剩余价值:是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政治经济学常识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指个别资本家由于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获得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计时工资:是按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计件工资:是按工人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或所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的工资。社会再生产:是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简单再生产:是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扩大原有生产规模的再生产。政治经济学常识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不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或者说,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政治经济学常识相对过剩人口:相对于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需要来说,劳动力的供应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相对的过剩的人口,即失业人口。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是揭示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同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的规律在资产阶级一端积累;与此同时,贫困在无产阶级一端积累。资本原始积累: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初期,用暴力手段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过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政治经济学常识产业资本:是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是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货币资本: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它是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它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它是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它的职能是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资本方式结合起来,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剩余价值。政治经济学常识商品资本:是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它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它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资本周转:是产业资本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资本循环过程。资本周转时间:是产业资本的一个循环周期所经历的时间,它是产业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资本周转次数:是在一定时间内资本所经历的周转的次数。生产时间:是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内的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流通时间:是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政治经济学常识劳动时间: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某种产品的时间。非劳动时间:是生产资料已进入直接生产领域,但尚未与劳动力相结合的时间。固定资本: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重要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流通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中的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的总称。固定资本折旧:是指固定资本按照其磨损程度而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价值,必须在产品销售以后作为折旧基金提取并积累起来,以便在固定资本价值全部转移完毕时,用于固定资本的实物更新。政治经济学常识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与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态是由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构成相适应,社会生产可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第二部类是消费资料的生产。经济危机:又称经济衰退。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以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危机。固定资本更新:是以厂房、机器、设备等物质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由于磨损或其他因而用新的物质形式来替换。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是从一次经济危机爆发到下一次经济危机爆发所经历的时期。政治经济学常识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当剩余价值不是表现为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利润形态。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它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用公式表示:P'=m/(c+v)。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社会预付资本总额。平均利润:是一定量预付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所获的利润。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政治经济学常识生产价格:是由商品的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超额利润:是超过平均利润的利润,它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商业资本: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职能资本,它是从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职能资本形式。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来源于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政治经济学常识企业利润:是在存在利息的情况下,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的总称,它在数量上等于平均利润和利息的差额。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资本主义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的企业,它是借款人和贷款人的信用中介,也是资本家相互之间的支付中介。银行资本:是银行资本家为经营银行业务获取利润而投下的自有资本以及通过吸收存款而借入的资本。股票:是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股息:是股票持有者根据股票的票面额从企业利润中分得的收入。股东:是股份公司的股票持有者。政治经济学常识股份有限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所设立的企业法人组织,企业以其经营的法人财产为限、股东以其投资额为限,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