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教育中的奖惩我认为奖惩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手段,是一门艺术,所以很重要。在中小学里,除了表扬、批评之外,奖励、惩罚就是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如果运用不当,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总体上来说,有三种看法,他们的分岐点在于是否赞成奖惩。第一种,有的人认为奖惩是很需要的,它在中小学的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奖励学生会让学生更积极,而惩罚学生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加以改正。第二种,一些人反对奖惩,认为奖惩对孩子不好,例如奖励会让孩子过于骄傲,惩罚会对孩子的心理带来伤害。第三种,他们赞成奖励,但反对惩罚。他们认为奖励学生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鼓动。但惩罚会让孩子丧失勇气,不再变得努力。有的孩子在受到惩罚后,还会离家出走,甚至是轻生。第三种是普遍认可的,由于各种原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师越来越不敢批评学生了。面对奖与惩,他们都会选择奖励,避免惩罚,导致现在的孩子一直在顺境中成长,以后遇到一点挫折也受不了。不过现在也有一些教育者的思想改变了,支持第一种的人多了起来,他们认为奖励和惩罚是都需要的。有个专家指出:一味的赏识是“温柔杀手”。他认为教育不能没有惩罚,奖励和惩罚一样也不能少。“赏识教育”不能包治百病,一味赏识也许最终会模糊孩子的认识和思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晓云也说:“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应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虚伪的、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我就是支持第三个想法,的确,在中小学的教育中,奖励和惩罚是都要有的,只有欣赏、奖励是不好的。现在的老师往往是过于直白表扬学生聪明,我觉得如果过于强调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潜能,孩子反而会让这个潜能永远成为潜能,他不愿意尝试着去使之成为现实。这让我想起了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一个故事,全班学生在一起搭积木,有两个学生很聪明,搭成了不倒并且很好看的积木,老师夸奖了他们,并让其他同学来看,之后,他们就会一直欣赏这个搭好的积木,却不想再接再厉搭一个更好的积木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老师的赞赏、同学们的夸奖,反而让他们有了一种压力,他们盼望着保持这种良好的感觉,怕接下来的尝试会失败。所以,老师应换一种方式夸奖他们,不让这种赏识成为教育的灾难。还有的老师对犯错误的学生也一味的宽容,我觉得这些举动不但激励不了学习不好的学生,也不经意间伤害了学习优秀的学生,会让有些好学生觉得学的好不好都没关系,反正老师都不批评。所以,我觉得学生犯了错时,老师还是要对学生进行批评的。当然,批评要慎用,更不是体罚,老师可以让孩子在委婉地批评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让我想起了原美国总统里根小时候的一个故事。里根小时候踢足球,把别人家玻璃踢碎了,玻璃很贵,要赔很多钱,他爸没有批评指责他,而是说可以先借给他钱,但说好要一年之内还完,后来里根卖报纸、打工,终于过了很长时间,他把钱挣了回来并还给了他爸爸。我觉得他爸爸的做法很好,他爸爸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惩罚了里根,并让让里根记住每个人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教师应该大胆的使用惩罚教育。这是有根据的,在教育心理学课上,我们就学过“负强化”,意思就是对于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撤销或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者条件,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所以,惩罚也是很重要的。日本学者小原国芳说:“必须用惩罚来充实教育。惩罚不是杀人,而是救人,使人新生,使人复活。”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指出,“如果学校中没有惩罚,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保障。所以,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当然,惩罚可以,但体罚是不行的。老师可以有些其他的惩罚,例如教室不整洁,可以罚那些打扰卫生的人再扫一周,背不出古诗的人让他们下课来老师面前再背一次,直到背好为止。这些惩罚可以很好的让学生记住自己的责任及学习任务。10月27日,教育基础部负责人表示,教师正当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迁就的做法。这说明了人的观念在改变,开始意识到没有惩罚的教育算不上完整的教育。总之,我支持教育中奖励和惩罚都有,也希望更多的人意识到这样的做法对学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