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竞争分析》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产业竞争分析》是一门研究企业的产业竞争环境与企业相互作用的竞争策略的课程,它将提供产业竞争分析的基本概念与分析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正确地分析其所处的竞争环境并选择有效的竞争策略。该课程的理论与方法论基础是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制度经济学以及竞争战略理论。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博弈论这一分析工具去分析现实中的产业竞争环境与政府的管制政策、以及特定产业中的企业策略行为。二、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ppt投影;音像资料。2、网上交流与答疑:为学生的课余学习提供指导。3、实例分析与讨论:中国经济中的实际案例为主,部分采用发达国家的经济案例。第一章导论:产业与产业竞争(4课时)产业是相互竞争的一组企业的集合。在产业的内部,企业之间是相互竞争的,本课程分析的不是产业之间的关系,而是特定产业内部的竞争关系。产业竞争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市场经济的中国,该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成熟,不正当竞争现象比较普遍,对不正当竞争的指责,会导致正当的竞争受牵连,市场的发育可能受到拖延。对产业内竞争的合理性应该有正确的判断。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全面的产业竞争分析的基础上。第二章产业竞争分析模式与方法(4课时)对产业竞争的分析,有多种方法。最有名的是迈克尔-泼特的五种力量分析;在产业组织领域,常用的是SCP分析。近十年来,由于博弈论的盛行,在产业竞争分析中,博弈论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另外,制度经济学的方法也可以在此得到部分应用。第三章企业决策的基础:成本与利润(4课时)产业竞争是企业行为的结果,本章分析企业行为的经济依据。假定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组织,同时它追求成本最小化。企业的竞争决策总是建立在对成本和利润的分析基础上的。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利润不是会计利润,而是经济利润;成本不是历史成本,而是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是最重要的决策变量,在实际应用中,增量成本分析(利润贡献分析)具有实用价值。利润最大化决策的依据,总收益最大化的决策依据。第四章市场结构分析(4课时)市场结构是指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同的产业,市场结构会有差异,有时这种差异会非常巨大。造成市场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规模经济和进退壁垒。对市场结构的衡量可以用一系列的指标:HI指数、勒那指数、集中系数等等。第五章价格竞争分析(4课时)产业竞争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本章介绍价格竞争。成本加成定价似乎与利润最大化原则有冲突,实际上两者是一致的。价格歧视是一种常见的价格竞争手段,有时剥夺消费者剩余,有时会起到排挤竞争者的效果。掠夺性定价是对现有竞争对手的排挤行为,主要特征是价格低于自身的平均可变成本。阻止进入定价是针对新进入者的价格战,目的是将竞争者阻止在市场之外。第六章非价格竞争分析(4课时)非价格竞争手段种类繁多。本章介绍研究与开发(R&D)、广告竞争与质量竞争、串谋行为、纵向控制、并购与战略联盟等非价格竞争手段并分析其影响。第七章串谋、并购与战略联盟(4课时)串谋有公开串谋与隐蔽串谋之分。卡特尔是公开串谋的重要形式,价格领导制是隐蔽串谋的重要形式。识破隐蔽串谋是经济学的研究目的之一。并购是企业的战略举措之一。横向并购会削弱产业竞争。纵向并购可能是降低交易费用的手段,但有时也可能是一种排挤竞争对手的手段。混合并购的目的通常是降低经营风险,但多元化经营往往加大风险。战略联盟是企业之间合作的一种常见形式,战略联盟一般对产业竞争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第八章纵向市场关系与价格歧视第九章纵向市场关系是指产业链上下环节之间的关系,其中工商关系是最重要的纵向市场关系。供货商经常要求经销商维持转售价格、并限制销售区域,而经销商则常有串货的冲动。大零售商对供货商常常收取“通道费”,形成工商冲突。价格歧视是指对不同的交易对象收取不同的价格的行为。大企业对销量大的经销商给予年终返利,大零售商在收取小供货商的“通道费”的同时不敢对大制造商收取同样的费用。这样的行为对竞争通常会产生负面影响。第十章政企关系与产业竞争(4课时)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政企关系有原则性区别。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对非国有企业产生不利影响。按市场经济原则处理政企关系。“小政府、大社会”模式,关键是政府转变经济管理方式。政府应该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由此应该在反垄断、收入调节、产业政策等方面有所作为,最终目的是提高产业竞争的效率。三、教材和参考书目录(一)教材:——刘易斯-卡布罗:《产业组织导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2月版(二)参考书:——(美)潘卡基-格玛沃特:《产业竞争博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3——多纳德-海,德里克-莫瑞斯:《产业经济学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现代产业组织》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沃尔特-亚当斯等:《美国产业结构(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