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水文地质编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矿区水文地质编录一、钻孔号:二、钻孔位置:(坐标、高程)三、钻孔类型:(地质孔、抽水试验孔)四、钻孔深度:五、开也直径:六、终孔直径:七、变径及其深度:八、换层深度:九:单层厚度:十、钻机型号:十一、取样方法及深度:十二、岩心采取率:十三、施工起止时间:十四、水温:十五、气温:十六、24小时水位观测:十七、简易水文观测:1、冲洗液消耗量。2、钻孔涌水量。3、钻具自动下落、孔壁坍塌、掉块、沉沙和气体逸出。4、岩心描述和岩心采取率计算。岩心编录:一、岩心编录程序1、抄录班报表的回次进尺、施工方法(钻探方法、扩孔孔径、变径及其深度)及有关水文地质现象记载。2、校正回次的位置及填写岩心标签。3、整理岩心检查上下顺序,校正岩心长度。4、鉴定岩性,确定分层位置,填写分层标签,并分层了代表鉴定样及分析样品(注明取样深度)。5、终孔后,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将岩心按顺序装箱保存。二、岩心描述的顺序及内容1、基岩描述内容大致为:定名、颜色、结构、矿物成份、岩心破碎情况(岩心形状)岩心采取率、节理、裂隙和岩溶的发育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断层擦痕、断层泥及其充填物、风化程度、化石、层与层的相互关系及其层理性质等2、松散岩层的描述内容大致为:定名、颜色、湿度、成分(粒度成分及其百分含量)、磨圆度、分选性、结核、包裹体、结构层的相互关系及层理特征、胶结程度及胶结类型、化石等。三、含水层的判断:钻进中一般依据以下几点来判断含水岩层:1、岩心破碎、裂隙发育、岩石矿物颗粒或裂隙面有水蚀、氧化锈斑、溶蚀孔洞及次生矿物的吸附和沉淀现象的孔段。2、钻进中涌水或严重漏水及水位的突然升降的孔段。3、钻进中坍塌、掉块现象严重或钻具突然陷落、冲洗液大量漏失的孔段。4、岩心采取率低、进尺相对加快的孔段。钻孔六项指标:岩心采取率、校正孔深、测量孔斜、简易水文观测、原始记录、封孔。简易水文观测:一、地下水文观测1、一般情况下,不同的含水层或含水带的水位通常是不一致的,但当在同一钻孔揭露了下面的同的含水层或含水带地,孔内水位会突然发生明显变化。在钻进过程中有步骤地测定地下不位,对于发现新的含水层和推测孔内水文地质情况是非常必要的。2、设置一个固定的基准点,作观测起算和换算标高用。3、若发现新的含水层或含水带时,应停止钻进,并一定要进行清洗钻孔和消除水压的影响,直到测得稳定水位。4、采用泥浆钻进时,应同时测量泥浆的比重和稠度。水文地质孔:5、当要求取得各主要含水层的自然水位资料,以作为抽水试验的设计降深依据时,则必须隔离不同的含水层及进行换浆洗孔,分层观测水位。(并且对相应的同一含水层的水位都必须是同一时间观测)只有进行严格止水和彻底洗孔后,才能测得不同含水层准确的自然水位。6、水温随深度的变化(热异常)对于不同的含水层应分别测定其水温,同时测量气温。(对比分析)二、冲洗液消耗量的测定(说明岩层透水性的大小,也可间接推测含水层埋藏位置和其岩性变化)1、钻进中冲洗液大量消耗:(1)可能是揭露到透水性很好的含水层或透水通道;(2)可能遇到透水性很强的干岩层;要测得冲洗液的消耗量,孔内混合自然水位必须低于孔口。2、冲洗液的循环量增多,说明新揭露的含水层(带)的水位(水头)至少高于该含水层(带)以至孔口。3、冲洗液的性质主要是指颜色、稠度、比重、含砂量,它们的改变是由于冲洗液(清水或泥浆)一般由水泵或泥浆泵送至孔底再返回孔口。(1)孔底被揭露的是砂砾含水层,则返回孔口的冲洗液含砂量增加,稠度变小。(2)孔底揭露红色地层地,则冲洗液的颜色会加红。(3)孔底揭露的是粘土层时,则冲洗液稠度会增大,而消耗极微。冲洗液消耗量的计算方法:冲洗液消耗量=冲洗液的原储存量+增添量-现在储存量备注:冲洗液循环系统不得漏失,务必防止雨水及地表水的流入,应经常清挖出其中的沉淀物。三、钻孔涌水的观测(对涌水钻孔,必要时可进行涌水量试验)在钻进过程中,孔口突然发生涌水现象,是孔底揭露了高水头的承压含水层出现自流的结果。应立即停钻,记录发生涌水的孔深及下管的深度,并进行下述几项测定:1、稳定水位(或水头)及测定水温当自流水的压力水头不大时,可将孔口套管接长,在水位自然稳定后,从孔口地在算起记录水头高度并测定和记录水温和气温。如果压力水头很大接管困难时,可封上孔口,装上压力表,待压力稳定后,测定压力值,度换算成水头值。2、自流涌水量测定(1)在涌水量不大的情况下,可用容积法,即直接将管口接近水箱容器,读数计算测定。(2)中等涌水量时,可径导流槽让水通过堰板测定。(3)涌水量很大时,量测有困难,可测定高出孔口的喷出高度和孔径或出水管内径,用下列公式计算:f<5mQ=11d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d-孔口内径(dm)f>5mQ=11d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f-喷出高度(dm)Q-钻孔涌水量(l/s)四、钻具自动下落,孔壁坍塌、掉块、沉砂和气体逸出和观察(均应记录其起止深度)1、钻具在钻进过程中发生钻具突然自动下落,多是由于揭露到较大而未被充填或松散、柔质物部分充填的裂隙或溶洞。从下落幅度的大小可以测出裂隙或溶洞的顺孔空间高度,应及时准确记录钻具自动下落的起止深度。并以操作者的感觉和冲洗液返回孔口所见的颜色变化以及岩心的变化特征来判断空洞中有无充填物及其性质,同时要测好水位和冲洗液消耗量。2、孔壁坍塌和掉块的出现,多是由于岩层很破碎,或是含粘性土及砂土类,或因干燥的粘性土在浸水后发生崩解所致。孔壁坍塌时,就注意观察和记录发生的起止时间和部位及其动态。为杜绝和防止坍塌掉快的发生,要保证泥浆的质量及其正常循环。3、钻孔的沉砂是指钻进揭露流动砂层时,出现大量涌砂不止的现象严重时会发生埋钻事故,使钻进工作无法继续进行,应及时测量涌砂部位及涌砂量,并作妥善处理。4、当钻进到有机物含量很高的地层时,从钻口返出的冲洗液中常有连续“冒泡“的现象,说明有气体逸出,要特别注意防范可燃性气体的失火或有毒气体导致人身中毒。备注:终孔后应测量孔深。裂隙水——指赋存并运移于坚硬基岩裂隙中的地下水。坚硬基岩在应力作用下产生各种裂隙,成岩过程中形成成岩裂隙,经历构造变动产生构造裂隙、风化作用可形成风化裂隙。与孔隙水相比,裂隙水表现出更强烈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基岩的裂隙率比较低,裂隙在岩层中所能占有的赋存空间很有限,这一有限的空间在岩层中分布很不均匀,并且裂隙通道在空间上的展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裂隙岩层一般并不形成具有统一水力联系,水量分布均匀的含水层,而通常由部分裂隙在岩层中某些局部范围内连通构成若干带状或脉状裂隙含水系统。岩层中各裂隙含水系统内部具有统一的水力联系,水位受该系统最低出露点控制,系统之间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水力联系,各有自己的补给范围、排泄点及动态特征。其水量的大小取决于自身的规模。规模大的系统补给范围广、水量丰富、动态稳定;规模小的系统储存与补给有限,水量小而动态不稳定。按介质中空隙成因,裂隙水可分为成岩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其空间分布和规模、水流特性存在一定差异。一、成岩裂隙水沉积岩及深成岩浆岩的成岩裂隙为闭合的,含水意义不大。陆地喷发的玄武岩成岩裂隙最为发育。岩浆冷凝收缩时,由于内部张力作用产生垂直于冷凝面的六方柱状节理及层面节理,该内成岩裂隙大多张开,密集均匀,连通性良好,常构成储水丰富、导水通畅的层状裂隙含水系统。另外,玄武岩喷发时,上部因冷凝作用常形成孔洞发育层,孔洞之间连通性较好,使玄武岩富水性更强,玄武岩成岩裂隙发育程度因层因地而异;致密块状、裂隙不发育的玄武岩层通常也构成隔水层。另外,玄武岩喷发一般呈现多期性,各层玄武岩层之间常沉积有粘性土层或砂砾石层,分别构成隔水层和含水层。岩脉及侵入岩接触带,张开裂隙发育,常形成近乎垂直的带状裂隙含水系统,侵入岩冷凝收缩以及岩浆运动产生应力,熔岩流冷凝时,形成喷气孔道;或表层凝固,下部熔岩流走而形成熔岩孔洞或管道。熔岩孔洞或管道的直径有的可达数米,往往水时可观。二、风化裂隙水地表岩石在温度变化和水、空气、生物等风化营力作用下形成风化裂隙,常在成岩、构造裂隙的基础上进一步发育,形成密集均匀,无明显方向性、连通性良好的裂隙网络。风化营力决定着风化裂隙呈壳状包裹于地表,一般厚度为几米至几十米,未风化的母岩构成隔水底板,一般为潜水含水系统,局部可为承压水。风化裂隙的发育受岩性、气候及地形的控制。多种矿物组成的粗粒结晶岩,风化裂隙往往发育,而单一稳定矿物岩石不易风化,泥质岩石虽易风化,但裂隙易被土质充填;干燥而温差大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导水的风化裂隙,而热气候区以化学风化为主,往往下部半风化带较富水;地形较平缓、剥蚀及堆积作用弱的地区,有利于风化壳的发育与保存,如汇水条件好,可形成较好的风化裂隙含水层,但正常情况下,风化壳规模相当有限,水量亦有限。水流切割及人工开挖可形成缷荷裂隙,使透水性增强。风化裂隙的特点:1、裂隙延伸短而弯曲,裂隙面曲折而不光滑,分支较多;2、裂隙分布较密集,无固定方向,呈不规则网状相互连接;3、裂隙发育程度向深处逐渐减弱,深度一般在10~50m不等;4、风化带上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但裂隙多被泥质充填;5、裂隙一般是导水的,但导水能力不强;6、条件适宜时形成层状含水层,富水性一般;7、花岗岩、片麻岩中往往更易发育风化裂隙。三、构造裂隙水构造裂隙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岩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是所有裂隙成因类型中最常见、分布范围最广、与各种水文工程地质问题关系最为密切的类型,为裂隙水研究的主要对象。构造裂隙水具有强烈的非均匀性、各向异性和随机性等。构造裂隙的张开宽度、延伸长度、密度及导水性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岩石性质(如岩性、单层厚度、相邻岩层的组合等)的影响。塑性岩石如页岩、泥岩、凝灰岩、千枚岩等常形成闭合乃至隐蔽的裂隙,其裂隙密度往往很大,但张开性差,延伸不远,缺少“有效裂隙”,多构成相对隔水层。脆性岩石如致密石灰岩、岩浆岩、钙质胶结砂岩等,其构造裂隙一般比较稀疏,但张开性好、延伸远,具有较好的导水性。沉积岩中裂隙发育情况,与其胶结物成分及颗粒的粒度有一定的关系,钙质胶结呈脆性,泥质胶结呈塑性。构造裂隙的特点是具有明显而又比较稳定的方向性。这种方向性主要由构造应力场控制,不同岩层在同一构造应力下形成的裂隙通常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方向。按构造裂隙与地层走向的关系可分为纵裂隙、横裂隙、斜裂隙、层面裂隙及顺层裂隙。纵裂隙的走向与岩层层面一致,其延伸方向往往是岩层导水能力最大的方向。横裂隙一般是张开的,张开程度大但延伸不远。斜裂隙为剪应力形成的,实际上包括两组共轭剪节理。层面裂隙的疏密对其他裂隙的长短、疏密和均匀程度存在较大的影响,其多少取决于岩层的单层厚度,单层越薄,层面裂隙越密集。裂隙水富集规律:应力集中的部位,裂隙往往较发育,岩层透水性也好;同一裂隙含水层中,背部轴部常较两翼富水;倾斜岩层较平缓,岩层富水;夹于塑性岩层中的薄层脆性岩层,往往发育密集而均匀的张开裂隙,易含水;断导带附近住住格外富水。裂隙岩层的透水性通常随深度增大而减弱。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