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二五”节约能源规划节约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我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为推动全省节约能源工作,缓解能源瓶颈制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006—2020)》和《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我省“十二五”期间节能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的重要依据。一、规划背景“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节能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努力克服“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推进节约能源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十一五”主要成效。1.节能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十一五”末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从2005年的1.6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1.275吨标准煤/万元,累计下降20.3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937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1.996吨标准煤/万元,累计下降32.03%,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2.缓解了能源供需矛盾。通过实施重点领域节能、推进重大节能工程、强化管理和技术节能,能源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全省以年均8.7%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13.7%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时,也为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3.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及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对18个高耗能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实施了关闭淘汰,形成了95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从源头上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积极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4.重点节能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全面推进,568个重点节能示范项目加快建设,企业能源利用水平有效提升。大力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照明产品、高效节能空调推广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大幅提高。5.节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加大重大节能技术研发力度,开展了23项重点节能技术攻关,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00余项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60余项。推广应用节能先进技术,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重点行业能效整体水平大幅提高。6.全民节能意识显著增强。组织开展“节能全民行动”、“节能宣传周”等主题活动,通过展览、讲座等多种形式,在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广泛开展节能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节约能源逐步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二)“十二五”面临形势。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履行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国家要求“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大幅降低单位能耗,并将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作为新的约束性指标,对节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十二五”是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将持续增长,能源资源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在国家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大背景下,“十二五”期间,既要实现我省经济年均增长12%的目标,又要完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的约束性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同时,我省节能工作还存在基础工作薄弱、体制机制不健全、能力建设滞后、监管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节能重点工程的加快实施等,也为我省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节约与开发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着力推进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工程节能,着力建立节约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长效机制,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二)基本原则。1.坚持优化存量与控制增量相结合。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节能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提升存量的能效水平。坚持从源头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新上项目和新增用能产品的能效准入门槛,合理控制能源消费增量。2.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发挥政府推进节能的主导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节能工作。全面推广节约能源市场化机制,落实促进政策,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环境,壮大节能服务产业,建立节能长效机制,发挥市场在推进节能降耗方面的积极作用。3.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以工业、建筑、交通、商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为着力点,抓好节能工作。强化全社会节能意识,做好居民、农业和农村、中小企业等方面的节能工作,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4.坚持结构调整与技术支撑相结合。着力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实现结构节能。着力建立节能技术研发推广体系,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实现技术节能。三、节能目标(一)全省节能目标。“十二五”期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6%,按照2005年价格计算,由2010年的1.27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至2015年的1.071吨标准煤/万元,年均下降3.43%。(二)市(州)节能目标。参照国家节能目标分解原则和方法,综合考虑各市(州)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能源消耗量等因素,确定各市(州)节能目标,分为17%、16%、15%、10%四类。专栏1“十二五”各市(州)节能目标类别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市(州)第一类17攀枝花市、德阳市、绵阳市、内江市、乐山市第二类16成都市、自贡市、泸州市、南充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眉山市、资阳市、凉山州第三类15广元市、遂宁市、雅安市第四类10巴中市、阿坝州、甘孜州四川省“十二五”节能目标区域分区图(三)重点领域节能目标。根据全省重点行业能源消耗现状、节能潜力和国家对部分行业分解目标的情况,确定“十二五”重点领域节能目标。专栏2“十二五”重点领域节能目标重点领域目标(%)责任部门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23.5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建筑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16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其中:公路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8交通运输厅水运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8交通运输厅铁路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8成都铁路局民航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8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商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8商务厅公共机构人均能耗降低16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注:工业领域万元增加值能耗统计口径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四、主要任务积极推进结构优化节能,突出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确保实现全省“十二五”节能目标。(一)推进结构优化节能。1.淘汰落后产能。贯彻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相关政策,继续采取上大压小、等量替代、财政奖励等方式,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快淘汰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轻工等重点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任务。——煤炭行业。重点关闭达不到国家产业政策规定规模和安全标准的矿井等。——电力行业。重点淘汰大电网覆盖范围内的单机容量在10万千瓦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以及设计寿命期满的单机容量20万千瓦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化工行业。重点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小型合成氨装置、石墨阳极隔膜法烧碱、单台炉容量小于12500千伏安的电石炉及开放式电石炉、10万吨/年以下的硫铁矿制酸和硫磺制酸装置。——钢铁行业。逐步淘汰炭化室高度小于4.3米焦炉(3.8米及以上捣固焦炉除外),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200立方米及以下铁合金、铸铁管生产高炉,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和电炉,6300千伏安以下铁合金矿热电炉,3000千伏安以下铁合金半封闭直流电炉和精炼电炉。——有色金属行业。重点淘汰铝自焙电解槽、100千安及以下电解铝预焙槽。淘汰采用烧结锅、烧结盘等炼铅工艺及设备。淘汰采用马弗炉、马槽炉等落后方式炼锌或生产氧化锌工艺装备及鼓风炉、电炉、反射炉炼铜等工艺及设备。——建材行业。重点淘汰立波尔窑、中空窑水泥机械化立窑和球磨机以及日产2000吨以下新型干法窑水泥熟料生产线、综合能耗不达标的水泥粉磨站、平拉工艺平板玻璃生产线等落后工艺设备。——轻工纺织行业。重点淘汰造纸、皮革、酒精、味精、柠檬酸、印染和化纤行业落后产能。2.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落实国家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严格执行钢铁、铁合金、焦化、电解铝、电石、汽车等13个行业准入条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以能源消费增量控制目标审批、核准各地新建项目。落实国家限制高耗能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继续加大差别电价和惩罚电价实施力度。3.大力发展低能耗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培育成重要的支柱性、先导性产业。加快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冶金、化工、建材、纺织、皮革、采掘、建筑等传统产业,明显降低传统产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发展生态农业,降低农业生产对化石能源的依赖。4.推动产业关联布局发展。积极引进和采用循环型新工艺、新技术,打破企业单向式线性生产方式,实现能量梯级利用。按照节能和循环经济理念规划、建设和改造各类产业园区,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加快能源系统的整合,实现能源在园区内不同企业之间和不同产业之间的再利用和再循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加强重点领域节能。1.工业。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以信息化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资源节约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为重点,全面推动工业节能。组织开展能效对标管理,重点对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实行能效对标,明确节能途径,全面推行产品能耗限额管理。加强重点企业节能管理,对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实施分级管理,组织参加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开展全省千户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持续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水平。——电力行业。严把新建火电项目准入关,加快现役机组技术改造,持续降低整体能耗水平。优化电力布局,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实施电网节能技术改造,进一步降低输电线损率。合理制订差别电量计划,推广分布式能源,全额安排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优先安排大型水电、热电联产、资源综合利用机组发电。大力推进替代发电,鼓励高端能源替代低端能源。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扩大节能发电调度试点。——钢铁行业。重点实施钢铁冶炼企业的工序优化和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综合利用,降低铁钢比、球团矿使用比例,提高高炉炼铁喷煤比和高炉炉外精炼比。采用连铸坯热送热装、直接轧制和蓄热式燃烧等技术,推动能源高效回收利用、高效率转换利用和低温余热回收利用。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钢材品种。——有色金属行业。电解铝企业重点推广使用新型导流槽等高效节能技术。铜冶炼企业加快发展铜材料短流程生产技术,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湿法炼铜。锌冶炼企业发展新型湿法工艺、富氧强化焙烧及加压浸出技术,发展大型冶炼装备。——化工行业。引导化工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推广应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加强余热、余气、余能的回收利用。鼓励合成氨生产企业推广应用先进的煤气化和节能高效脱硫脱碳技术。烧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