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是如何产生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读这本书《决策是如何产生的,APRIMERONDECISIONMAKING》是上学期受到一位哈佛大学老师的影响而读的。那是在成电讲坛上,那位PROFESSOR称他心目中的近代管理大师只有一个:JAMESMARCH。这本书到目前为止,读了前两章,读的很慢,有两个原因,其一就是这本书读起来很吃力,其高度、深度对于我一个未出茅庐的学生来讲,都较难理解;其二是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农历腊月29,现在是正月出8,中间的时间正好是春节。但是,虽说只读了前两章,但是本书的知识点之优,足以促使我先把读到的观点总结下来,总结如下:第一章(有限理性):理性选择理论注重后果的逻辑,但是纯理性选择理论因受到信息限制、偏好不一致等因素影响,受到诸多评判,以使更多的人赞同有限理性(或有界限);有限理性,首先制约它的因素是信息约束,信息之所以造成约束条件,是因为注意力问题、记忆力问题、理解力问题、沟通问题。应对信息约束,通用的方法是用数字来概括和代表现实,以简化比他们希望的要复杂的多的世界,但是作者又同时认为,数字对真实性和个人利益的双向同时追求使参与者和旁观者都会迷惑不解,个体、专家、决策者有很多方法发现真实性,而真实性又恰巧与他们的自身利益相一致。对于决策,其追求结果是最大化还是满意化呢,在更过情况下决策结果追求的是满意化,这就产生了搜寻的问题;由于注意力的分配,若决策失败,决策者经常被指责对注意力管理不善,被指责处理了错误的事情或者在错误的时间处理了正确的事情。与长期问题相比,决策者似乎更关注短期问题,危机似乎总比计划先行一步。失败所引起的搜寻,其原因是业绩和目标二者之间的差距。同样,针对满意化,在成功时,则会产生宽裕。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业绩超过愿望,搜寻减少、宽裕增加,业绩小于愿望,搜寻增加、宽裕减少。这也就是作者在此提出自己认为为什么成功包含失败、失败走向成功的原因。由愿望、业绩、搜寻、宽裕四个变量的综合变化,作者勾化出了“满意化搜寻扩展模型”;本章的最后一个部分,是关于风险和风险承担的。作者认为的风险是用来表示理性选择理论中的剩余方差,在这一部分应注重风险偏好与风险承担二者的不同。在风险评估中,由于个人对不确定性或确定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倾向于忽略或否定,因此,存在风险,另外,世界上有些不确定性是无法降低的,它是世界上各种机制的内在不确定性。风险存在的第二个原因是:信息不完全,决策者总是倾向于夸大他们对环境的控制,过高估计他们行动所造成的影响,而低估包括机会在内的其他因素的影响(赌博是对风险的权衡,而算不上属于决策上的风险承担)。第三个原因是不完全合约,即未能与环境中的关键人物达成理解所造成的。风险产生的第四个原因是社会有效性降低,即信念的社会活力受到了经验和意义模糊性的威胁,也受到了对现实世界大量不同解释的威胁,差异化的过程不断打破一致化的趋势。对于风险承担倾向,作者认为有四个,一是个性特点,即属于风险规避者还是风险倾向者,这也就决定了不同的人为什么会从事不同的职业;二是目标导向,目标包含收益,决策者就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备选方案,而结果包含损失,决策者就倾向选择风险较大的方案。三是作为选择,如:作为试验数量的减少,就增大了任何处于劣势选手赢的概率,这也就是为什么好学生偏好那些随机错误少而差学生偏好那些随机错误多的专业、课程和考试。四是人为可靠度,人为可靠度是指能力、沟通、合作、信任、责任或结构的中断。在组织中,对风险承担的影响有:成功所引致的偏见,如果成功归因于能力,就会低估风险,提高承担风险的水平,反之;估计极端概率的偏见,这也可能称作危机管理;员工的提升,原本依据能力提升员工的程序,实际上却依据员工承担的风险量来提升员工;风险策略,要使能力的不同水平者与不同的风险承担水平相适应,即能力强弱与风险高低相协调。第二章(规则遵循):前面第一章中决策被描述为是经过有意的理性计算而产生的。纯理性和有限理性的共同点是,他们都认为决策是在根据对结果的偏好评估各备选方案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后果逻辑与适当性逻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根据适当性逻辑,行动通过遵循与身份一致的规则而与情境相符。适当性逻辑应注意三个问题,识别问题(处于什么样的决策情境)、身份问题(我是什么样的人或这个组织是什么样的组织)、规则问题(像我这样的人或组织在这样的情境中应如何行动)。但是作为个体的个人,通常面临着多重身份、多重规则的限制。当规则违反时,存在着容忍度的情形。制定规则主要是为了宣扬美德,而不是控制行为,所以社会制度也可能忽略某些作弊行为,这种情况下,人们会达成一些含糊和非正式的协议来接受规则违反。但是当个体为了满足一种规则而必须违反两外一种规则时,或者其他类似情形时,决策者可能因此而受到惩罚。本章的第三个部分,主要讲述规则的发展与变化,规则与环境通过以下几个相互交织的过程彼此相互适应:适应、讨价还价、模仿、选择、学习。把握未来,计划与合约;把握过去,体验式学习,作者在这里用了大量的笔墨来阐述了体验式学习,作者认为,体验式学习是一个循环过程,它是由行动—结果—解释—规则—行动四个因素组成的不断循环的过程。把经验运用到学习中,由回忆经验、解释经验、扩展经验、评估经验组成。作者在这一部分也提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观点,他认为学习通常都是迷信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完全的循环过程,也就是说,过去的行动和环境的回应之家的联系并不存在或者说是模糊的,对已有的规则,对其他决策者对于应该遵循呢哪些正确规则有不同的观点,并且很少有决策者能够注意到几乎每个规则都是有效的。由学习通常的迷信性,作者提出了能力陷阱的说法,这反映了某个规则、技术、策略或实践不断提高的能力干扰了人们用另一种潜在较优的规则、技术、策略或实践来取代他的现象。决策者的相互作用,也对结果产生了复杂的影响,结果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规则适应性相互作用两者是平行的,三个因素说明了这一点:愿望(不仅受决策者自己的业绩影响,还受他人的业绩影响),(规则的)传播繁殖,规则的合法性(受他人受用规则的影响)。对待规则的发展,作者通过环境选择,运用进化的比喻,来说明把握过去。在标准的进化论中,进化需要三个条件:变异、选择、保存。本章的最后一部分,可以说是对第一二章两章所提出的观点进行的一次对比,前者认为决策是根据偏好和结果进行选择的决策,后者是认为根据适当性而遵循规则的决策。但是二者也有着共同点,即都强调理性和推理,且二者相互归属,认为决策是相因而生的选择的理论学家来说,规则是约束条件,来自于更高层次的理性行动;认为决策是规则遵循的理论学家来说,相应而生的选择只是众多可能的规则之一,如果选择是适当的,就会唤起这一规则。Wednesday,February04,2009本书的第一二章的知识是关于个体决策的,而接下来要写的三四章读书总结则是关于多重行动者的决策的,多重行动者的决策理论在个体决策理论进行了综合与扩伸,具体总结如下:第三章,多重行动者:团队和合伙。从单人决策到多人决策,最简单的转换途径就是把所有决策参与者的偏好和身份当做一致,这就意味着一个决策者获益,其他决策者也同样收益。但是依然存在各种需要进行沟通和协调的问题,具有相同偏好的两个决策者可能会因为行动不协调而无法达到最佳效果。从决策论的观点来看,团队实质上等同于单个决策者,团队强调沟通和协调问题等问题,因此也增加了信息成本和不确定性这些概念的相关性。针对团队的决策可以用前两章的知识来分析,故本章的重点内容在于讨论偏好、身份不一致的多重行动者进行决策的问题。大多数多重行动者决策理论都不是团队理论,它们研究的是在偏好和身份不一致时,必须做出决策和必须采取行动的情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并非每个人都能得到他想要的一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份,他们对适当行为的定义也互不相同,互不一致,因此这就产生了多重偏好,多重身份的多重行动决策者(即便参与者的身份和偏好是同时一致的,也不可能在现有环境的约束下同时实现他们的偏好和身份)。不一致的多重行动者的核心假设把决策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通过讨价还价、谈判达成协议等,把最初充满冲突的环境转化成了达成协议的环境,这就形成了团队;第二个阶段,可称之为行政、选择、实施、履行、强制执行等类似名称,采取行动与协议一致,并复合后果性的逻辑和适当性逻辑。个人不一致性的含义有四重:行动(是策略的)、信念、信任和忠诚(很重要并且很稀缺)、注意力。个体不一致性也具有着特有的社会基础,首先,对偏好和身份的错误理解,这其中原因之一是因为人们的感知能力是不同的,并且所感知到的一致性水平取决于不完全的信息;其次,等级制度中不一致性的形成,如经理的职业生涯使人们对自我(偏好和身份)的定义由“往上爬”这一等级制度竞争的特点所形成。又如,在等级制度中,对于等级中的高位置,人们面临着是“加盟”还是“斗争”的问题,为了提升自身的价值,有野心的人选择反对当权派,在此过程中,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偏好和身份,他们学会享受与当权派进行斗争所立刻产生的荣耀(策略的管理偏好和身份是一种相对复杂的博弈)。再如,等级制组织采用授权和部门化等策略来动员各种个体采取相对一直的行动,授权和部门化塑造一致的偏好和身份来服务于组织,但是同时,它们也导致了不一致。(作者在这一部分,也提出了不一致性守恒的观点,尽管社会有很多趋同机制来试图消弱不一致,在组织里的不一致有三个基本的分歧过程,分别如下:第一,身份的差异化,当个体具有自我感的时候,这个自我便于他人不同,虽然他经常模仿他人并套用他人的身份,他也试图表现得与众不同;第二,永不满足的欲望,满足当前愿望的同时也埋下了将来不满意的种子,面对社会上的资源水平和资源分配的波动,人们对愿望进行调整,以把冲突维持在一个相当稳定的水平上;第三,为首位竞争,这里的首位,是指组织里的个体为了相对地位而展开竞争)本章的最后一个部分,其题目是不安分的合伙人,具体内容也就是围绕着不安分这三个字而展开:首先,作者通过囚徒困境的例子,引出:基于偏好的理性选择理论在实践中,受个体身份、规则所限制的影响。虽然博弈论是处理理性行动者之间相互关系而产生的,但是个体若从规则遵循的决策者之间的合伙关系出发,即会产生不同结果。通过囚徒困境,作者让我们注意到合伙者决策所受限制的因素有二,他们是可重复实验与否、个体的不完全理性。其次,作者指出了信息在合伙人决策中的影响,作为策略性的信息(在建立合伙协议中使单纯性大打折扣的信息),那些有能力获得数字并从数字中获益的人会比其他人更清楚地看到数字的重要性,那些无法获得数字的人有足够的智慧认识到自己所处不利的地位,他们经常拒绝把数字当做决策的重要依据,策略性信息的长期动态,应回归单纯和精明,尔虞我诈促进精明的产生,普遍精明又存进单纯的产生;再者,作者提出了如何创造合伙人的一致性:从改变动机角度出发,有威慑理论、合约理论。在合约中,并不是如设计的那么理想化,比如,通常用业绩来衡量合伙人的努力程度或能力高低,但结果也可能是受到了许多不可观察因素的影响,又如,合伙人对将来的预期存在着不完全性问题,再如存在着指标错位的问题(一般来说,绩效标准是预期行为的指标,而不是行为本身的指标,预期行为或可能只是从一个侧面来反映行为本身,举个例子来说,举行考试的老师希望学生学习本课程内容,考试只不过是学习的一项指标,然而学生和其他合伙人常会发现,满足这项指标要比教师真正希望他们做的事情简单的多);对于多次重复的合约,其中发挥作用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声誉,声誉和抵押品的功能一样,因为那些履约可靠度高的人与那些没有此项声誉的人相比,是更有价值的合伙人,所以声誉是一项可贵的个人财产。创造合伙人的一致性,若从调整身份和规则的角度出发,可以进行“选择”,即选择那些身份和规则相一致的合伙人,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对选择的过分依赖,把合伙关系局限在预先规划好的合作框架里,而这种合作框架在遭遇突发情况时容易土崩瓦解,作者所举出的例子就是商业航空小组对机组人员的配置。调整身份规则,也可以通过社会化,还可以通过绕开注意力的方法。第四章:多重行动者:冲突和政治上面一章研究的是合伙人在偏好和身份不一致的情况下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