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201402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高新农业食用菌生产项目建设单位(盖章):江苏省天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报日期:2014年2月江苏省环境保护厅项目名称:高新农业食用菌生产项目文件类型:报告表法人代表:彭松(法人章)编制单位:宿迁市清源环境科学研究有限公司(公章)地址:宿迁市新区平安大道68号电话:0527-84363206传真:0527-84363225邮政编码:223800电子信箱:sqhks@126.com高新农业食用菌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140210)委托单位:江苏省天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评价单位:宿迁市清源环境科学研究有限公司国环评证乙字第1915号项目负责人:刘鑫技术审核:张小海审定:高方述项目组成员:姓名环评工程师登记号或环评上岗证书号承担工作内容本人签名刘鑫环评岗证字第B19150080400第1,2,3,4,5,6,7,8,9,10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和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5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高新农业食用菌生产项目建设单位江苏省天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许杰联系人张研研建设地点宿城区罗圩乡罗陈路(三胡村)南侧联系电话15189053088传真84650985邮政编码223800立项审批部门宿城区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2012042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A0121蔬菜的种植占地面积(平方米)33335绿化面积(平方米)约10000总投资(万元)73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11环保投资占投资比例1.5%评价经费(元)预期投产日期原辅材料(包括名称、用量)及主要设施规格、数量(包括锅炉、发电机):主要原辅材料及用量,见表1;设备清单见第2节工程概况表1主要原辅材料消耗量原辅材料名称年用量名称年用量玉米芯190吨棉籽壳60吨木屑190吨麸皮190吨水及能源消耗量名称消耗量名称消耗量水(吨/年)5000燃油(吨/年)-----------电(度/年)12万燃气(标立方米/年)-----------燃煤(吨/年)-----------生物质燃料(吨/年)350废水(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排水量及排放去向:无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对外排放。锅炉除尘系统废水产生量约2521.19t/a,经中和沉淀处理后回用;生活污水产生量约600t/a;餐饮废水产生量约540t/a;餐饮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起排入化粪池进行沤肥,定期由附近农户抽取施肥。放射性同位素和伴有电磁辐射的设施的使用情况:无62、建设工程概况2.1企业地理位置及周边情况江苏省天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新农业食用菌生产年产白色金针菇8000吨项目位于宿城区罗圩乡三胡村。其北侧是罗陈公路,路北是居民区;南侧是农田;东侧是农田;西侧是居民区,具体见后附图3。2.2工程内容及规模江苏省天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为7300万元,用于新建厂房和购买生产设备及原料。项目运行后年产8000吨金针菇,所需的原料为一般农产食用作物加工品,完全由当地采购,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成品销售全国各地。项目总占地面积33335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有一栋办公楼、1~4号车间等(具体见附图2项目平面图)。其它:工作制度:300日/年,1班/日,8小时/班;劳动定员:50人。生产加工项目主要原材料及用量:玉米芯190t、木屑190t、棉籽壳60t、麸皮190t。项目组成及工程经济技术指标分见表1~表2:表1主要设备清单设备名称数量(台套)设备名称数量(台套)搅拌机3灭菌锅14t/h生物质锅炉1装袋机2制冷机84表2主体工程及产品工程名称产品名称产品规格设计能力年运行天数金针菇生产线金针菇成品包装8000吨300表3公用及辅助工程建筑名称设计能力备注贮运工程成品仓库150m2----公用工程供电12万度/年所在地供电所统一供给给水8000吨/年罗圩乡供给绿化10000m2绿化率30%7环保工程废气处理35米排气筒1个水膜除尘器-废水处理化粪池、中和沉淀池-2.3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新建项目,无原有污染。83、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3.1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3.1.1地形地貌罗圩乡位于宿城区南部,宿城区基地位于平原地区,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总体起伏不大,用地属于适宜建设用地,高程20m左右,潜水位小于1m,地基承载力16吨/平方米。宿迁市位于郯城—营口地震区内的郯城—庐江断裂带上。郯城—庐江断裂带是我国东部的一条巨型的活动断裂带,呈北东走向纵贯宿迁全境,沿断裂带历史上曾发生过数次7级以上的地震,是一条强震构造带,对宿迁市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影响很大。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在基地范围内未发现有地质断裂带分布。考虑到地震断裂带的影响,在进行各项具体建设时,必须做详细的地震地质勘探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开发建设行为。3.1.2气象气候状况宿城区绝大部分地势平坦,为黄淮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900.6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ES风,平均风速为2.9m/s,多年平均气温14.2℃。无霜期长,常年平均无霜期为230天。一般冬季在冷空气的控制下,以干燥、寒冷、晴天天气为主,盛行偏北风;夏季常在低气压的控制下,温度高、湿度大,会出现大暴雨,盛行东南风。其主要气象特征参数见表3-1。表2-1区域气象特征参数表气象要素数值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4.2年平均最高气温(℃)26.8年平均最低气温(℃)-.5极端最低气温(℃)-23.4极端最高气温(℃)40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4最大相对湿度(%)89最小相对湿度(%)49降水量最大降雨量(mm)1647.1最小降雨量(mm)573.9多年平均降雨量mm)910.6霜无霜期(d)208日照总时多年平均数日照总时(h)2291.6风平均风速(m/s)2.9最大风速(m/s)7.22.1.3水系水文宿城区罗圩乡主要河流有民便河。民便河穿过自西北向东南蜿蜒而过,最终入洪泽9湖(成子湖),其河水常年无航运功能,除汛期外无地表径流,仅具引水、排水、灌溉功能。水域面积85.15公顷。3.1.4自然资源概况宿城区内原为城乡农村农业用地。已处于人类开发活动范围内,无原始植被生长和珍贵野生动物活动,属于受人类活动干预下的农村生态系统,区域生态系统敏感程度较低。目前主要生长着一些杂草和农作物。植被以杨类占优势的温暖带落叶林为主,85%以上,其它树种有刺槐、中国槐、臭椿、柳、榆、桑、泡桐等;南方亚热带树种有山杨、刺楸等;果树有李、桃、杏、苹果、梨、枣、葡萄等;灌木有紫穗槐、野蔷薇、山胡椒等;长绿灌木有小叶女贞、刚竹、淡竹、紫竹等;藤本植物有木通、爬山虎、南蛇藤等;草本有狗尾草、蒲公英、苍耳等。农田的植被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山芋、花生等作物。3.2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3.2.1历史简况、行政区划、人口密度宿城区历史悠久,据可考文字记载,已有3000多年历史。始为远古东夷族首领少昊活动地域。春秋时为犹国、钟吾国一部分,后又相继为吴、楚国属地。秦时在此设下相县,属泗水郡。汉魏时属临淮郡、下邳郡。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于下相县东南置宿预县,治所在犹古城(今宿城区郑楼镇古黄河北岸)。南北朝时又多次撤并、复设。公元550年,废下相县,其辖地归宿预县。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为避代宗李豫名讳,改宿预县为宿迁县。唐、宋、元、明、清时,宿迁的境域均有变动,隶属关系也多次变更,先后属泗州郡、下邳郡、淮安府、徐州府。辛亥革命时,废州府制,宿迁直属江苏省公署。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后,属淮阴行政督察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宿迁城周边建立宿迁县、宿北县、泗宿县、睢宿县和运河特区5个县级民主政权。1945年8月,中共泗宿县委和县总队接管宿迁县城,在县城及近郊设立宿迁市。1949年5月,撤销泗宿县和宿迁县,泗宿县部分地区和宿迁市并归宿迁县,隶属淮阴地区。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宿迁县属淮阴市。1987年12月5日,国务院批准宿迁县改为宿迁市(县级),仍属淮阴市所辖。宿城区是1996年9月伴随地级宿迁市组建而设立的行政区域。组建时辖一镇四乡一场;2000年5月区划调整后辖一镇一乡四个街道;2004年3月区划调整,辖14个乡镇、4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宿迁市委、市政府推进中心城市“一核多极”发展,(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发[2004]28号通知),2011年4月29日洋河新城挂牌成立,10洋河镇划入洋河新城。罗圩乡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罗圩乡地处城区约25公里处。东与洋河镇接壤,西与龙河镇毗邻,南与陈集镇交界,北与埠子镇相连。乡域面积49平方公里,辖黄庄、马元、葛罗、平楼、秦祠、罗圩、古路、古西、三胡、郭庙、武圩、长庄、塘圩、联伍等14个行政村,14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4万人,耕地面积3.8万亩,乡政府驻地罗圩村。罗圩乡东依徐盐高速公路,西傍宿靳高速公路,境内罗陈路横贯东西,乡村水泥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素有“建筑之乡”、“针织之乡”、“草编之乡”、“棉花之乡”、“文化之乡”之称。3.2.2经济结构、工农业发展概况2011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跻身苏北区级发展前列,“三年跃升前五、五年冲刺三甲”的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坚持“深入前沿一线,落实到底到位”的工作作风,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全区经济稳步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总量快速提升。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1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15亿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2.73亿元,同比增长1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4.22亿元,同比增长13.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0.75:51.25:38.00调整为9.8:50.1:40.1,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0.2%,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财政税收较快增长。2011年全区实现财政收入34.95亿元,同口径增长39.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5.86亿元,同口径增长36.5%;基金预算收入5.82亿元,同口径增长30.3%;中央级收入13.27亿元,同口径增长46.7%,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86%。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改善。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19元,同比增长16.9%,农民人均纯收入8361元,同比增长19.5%。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634元,同比增长24.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75元,同比增长18.9%。列入统计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4027元,同比增长37.9%。招商引资硕果累累。2011年全区共完成亿元以上工业开工项目18个,亿元以上竣工项目11个,固定资产到位引资额44.36亿元。全部引资额中,工业引资额37.39亿元,占到位引资额的84.3%,一、三产引资额6.97亿元,占到位引资额的15.7%全面小康建设成效斐然。据初步统计,全区四大类18项25个小康监测指标,有21个指标达到省定小康标准,比上年增加5个;有3个指标达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