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公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只有实现天下为公,彻底铲除私天下带来的社会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光明、百姓得到幸福。这是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谱名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幼名帝象,后化名为中山樵,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民主先行者,也是中华民国建国元勋,死后并在1940年被国民政府奉为国父。“中山”一名字的来历有一段故事。孙文到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日本青年宫崎滔天、平山周十分仰慕孙文,他们决心尽全力帮助孙先生。为了安全,宫崎滔天和平山周提议孙先生改住他们安排的旅馆。于是,孙先生在他们的陪同下,前往旅馆。他们一路经过日比谷公园,又经过中山侯爵府邸,来到了名为“对鹤馆”的旅舍。住宿要填写登记表,就由平山周代笔填写。填到姓名栏时,平山周为难了。当时,孙先生正在流亡之中,不能公开使用真姓实名,平山周急中生智,想起刚才路过的中山侯爵府邸。这“中山”是日本人最常见的姓,正好借来一用。于是,平山周就写下了“中山”二字。有了姓,可是名呢?看着平山周焦急的样子,孙先生接过笔,在登记表上的“中山”后面,写下了一个“樵”字。事后,有人问孙先生,为什么要以“樵”为名。孙先生说:“现在中国到处是榛莽荆棘,我就是披荆斩棘的开山樵夫啊!”就这样,孙文先生在日本就以“中山樵”这个日本姓名进行革命活动。同志们都称他为“中山先生”。“中山先生”这是日本民族常见的称人方式。因为这样称呼习惯了,革命同志也就不再称他为孙文,而是在日本姓“中山”前面另加了中国姓“孙”,称他为“孙中山”。只是在正式的场合,才称孙文或孙逸仙。就这样,一个日本的姓变成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文的另一个名,而且是最常用的名。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在孙中山的推动下,联合在日本东京的其他革命团体,组成中国同盟会。他担任同盟会总理,提出了推翻清朝、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等主张。同盟会组织了多次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朝政府。1911年4月同盟会在广州发动起义,因准备工作不足而失败,壮烈牺牲的72烈士被葬在广州黄花岗。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吹响了推翻清王朝的号角,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当时正是中国农历的辛亥年,所以被称为“辛亥革命”。兴破除“缠足”这一陋习,使广大妇女的身心受到保护.民国时期的服装一方面具有稳定性,民国后期仍有穿清代服装的;另一方面具有变异性,如男子服装出现了从长袍马褂向中山装和西装逐渐过渡的趋向,女子服装出现了日益华丽和普及旗袍的趋向。由于西式建筑的影响,民国时期的住宅进一步明显。不过真正能够建造并住上西式高级住宅的一般只限于城镇中汉族的上层人士,而一般人的住宅条件仍很简陋。居住与服饰、饮食、交通相比,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其变迁的程度要小得多。普通人可以有一套西服,可以品尝若干次西式饮食,也可以乘坐新式电车,但决无能力修筑一所新式住宅。民国初从日本传入人力车,称为“东洋车”或“黄包车”,这是一种用人力拉的两轮车。乘坐黄包车的有旅客、病人、急事赶路者、去戏院看戏者、去酒家赴宴者、走访亲友者、结婚迎亲者或送葬做道场者等。20年代后在城市流行“包车”,主人往往自己买车,专雇车夫。这种“包车”车篷讲究,出入夜市点两盏照明灯,以示炫耀;而且还有脚垫和绒毯,十分引人注目。1925年3月12日上午,中华民国与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孙中山先生,因患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59岁。临终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和平、奋斗、救中国。”孙中山临终遗嘱余至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作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中华民国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孙文三月十一日补签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它还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这期间虽然有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在上海繁华的淮海中路以南,思南路东侧的香山路上,坐落着一幢欧洲乡村式样的小洋房,这就是闻名的上海孙中山故居。这里不像檀香山,它只是孙中山先生革命道路上的一片安静的花园;这里也不像中山陵,它只能留下孙中山先生生前的琐屑与点滴。可是它值得我们纪念。直到很多年以后,我相信我们都会记得当初的点点滴滴。这栋住宅是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捐赠给孙中山的,以支持他的革命活动。中山先生一生都在为着革命奋斗,对于自己的生活却是不在意,若不是别人的捐赠,恐怕连一个安身之所都没有。而就算是这套捐赠来的房子也经常被中山先生屡次作为抵押,为当年粤军筹集军饷。这座建筑就如中山先生的精神一样,将被永远传承下来。没有故事的房子是单纯的建筑物。有故事的房子才算真正有了历史。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