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与演讲•授课时间: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授课目的:通过《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才和演讲水平。•授课方式:利用课堂教学时机,培养学生口才与演讲水平;在讲授演讲与口才基本理论基础上,播放一些经典演讲视频,然后对其进行介绍分析,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优秀演讲者的表达技巧,从而开阔学生视野。通过举行一些专题演讲会和辩论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多练习、多实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使其能运用在以后的求职和工作中。授课目录•绪论篇•语言篇•表达篇•技巧篇•应用篇•文字篇•绪论篇:第一讲《口才、口语、演讲》;•语言篇:第二讲《口语与语音》,第三讲《态势语言》;•表达篇:第四讲《叙述与描述》,第五讲《说理与抒情》;•技巧篇:第六讲《幽默》,第七讲《模糊》,第八讲《委婉与诡辩》,第九讲《发问与倾听》;应用篇:第十讲《拜访、接待、劝慰、道歉》,第十一讲《拒绝与应对、赞美与批评》,第十二讲《文明礼貌用语》,第十三讲《会话》,第十四讲《命题演讲》,第十五讲《即席演讲》,第十六讲《辩论》,第十七讲《求职》;•文字篇:第十八讲《讲稿写作》。•共六篇十八讲。一、我国口才学、演讲学的历史概貌•(一)远古时期的口语交际活动•1、口语交际:“钻燧取火,教人熟食”、“天下水多,教人以渔”、“天下兽多,教人以猎”等。一个“教”字看出古时的口语交际活动。•2、文献记载:予念我先神后之劳而先,予丕克羞尔,用怀而然。失于政,陈于兹,高后丕乃崇降罪疾,曰:“何虐朕民?”……(《尚书·盘庚中》)公元14世纪。•3、总结:丰富多彩、技巧性、早于“荷马史诗”1000多年。一、我国口才学、演讲学的历史概貌•(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2、这一时期的演讲特点:•(1)诸子百家的施教口才•《论语》《孟子》“雅言”•(2)“纵横短长之说”•苏秦张仪•(3)“形名家”或“辩者”的诡辩口才•“两可论”•3、总结:我国口才学、演讲学、辩学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一、我国口才学、演讲学的历史概貌•(三)封建社会的重写轻说•一、尚文轻说之风盛行。•刘知几《史通·言语》•二、不重视口才之原因:•1、封建主义的桎梏•2、纸笔的出现,提供了以写代说的便利•3,古老的农业经济,也是我国不重视口才的重要基础。一、我国口才学、演讲学的历史概貌•(四)“五四”运动前后的演讲新会•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产生了一系列的激烈争论。•是否西学、反对三纲五常、反对八股文等。•进步代表: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革命派:孙中山、邹容、黄兴、秋瑾等。•我国演讲事业第二高峰。•一、我国口才学、演讲学的历史概貌•(五)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演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演讲学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演讲与辩论的真正价值被扭曲,理论研究停滞不前。•1978年后,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口才学、演讲学迎来了全面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正在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和重大成就。二、西方演讲学简述•演讲的概念: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出现于《荷马史诗》。演讲具有三大功能:一、为人释物、解惑、明理;二、激发、鼓舞情绪斗志;三、给人愉悦。•西方演讲史第一个高峰: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主要作品:《腓力庇克》、《俄吕提阿克》、《论王权》、《金冠辩》•相关研究:“演讲术”奠基人拉科克科,写出第一本演讲学专著。•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提出说话原则与要求。•亚里士多德《修辞学》奠定演讲学理论基础。•古罗马演讲高潮:公元前2世纪开始。•著名演讲家:革拉古兄弟、加图、安东尼、克拉苏斯、西塞罗等。•西塞罗《反对客提林》、《论演讲术》。继德摩西尼之后最杰出演说家。•昆体良《论演讲家的教育》、《演讲术原理》等。•中古期:停滞不前•文艺复兴“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呐喊:“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阿伯拉罕·林肯《在歇底斯堡国家公墓的演讲》。•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列宁“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第一讲口才、口语、演讲三、口才学、演讲学的现状及展望•二战期间,西方三大战略武器:美元、舌头、原子弹。•口才对于成功至关重要。•发展现状:西方:更广泛、更实用。(美)戴维·卡耐基《有效演讲术》。建立演讲系、演讲专业。•中国:80年代以来,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种演讲风靡全国,各种教材应运而生。四、口才与口语•(一)口语与标准口语•口语就是说话时使用的语言。也称自然语言,由声音和意义两部分组成。在言语交际中,口语与书面语相对应。现有口语,后有书面语。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书面语又对口语起规范作用。口语是口说耳听,以声音表情达意,传播信息;书面语是手写眼看,以文字符号表情达意,传播信息。口语结构较松散,书面语较规范严密。口语转瞬即逝,不具有存留性;书面语笔写纸载,长久保留。•(二)口才及其标准1,思维敏捷,反应迅速2,立意明确,内容集中3,条理分明,逻辑严密4,语势连贯,跌宕起伏5,用语规范,贴切易懂6,适切语境,话语得体7,生动优美,诙谐幽默8,委婉含蓄,蕴藉深邃9,把握时机,灵活善变10,言语和谐,语气适宜五、口才与演讲•(一)演讲需要口才•演讲的成功与否,决定的不是演讲这种体式,而是演讲者自身具备的口才。这种口才,主要体现在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的各种恰当的口语表达中,包括思想见地、道德评判、社会见闻、审美情趣、情感体验等。这些口语表达,自然真实,声情并茂,使人感动,使人信奉,进而感奋起来,化为行动;同时还有说有演,跌宕起伏,机巧多变,令人爱看爱听,在审美中获得愉悦。•演讲五要素:演讲者、听众、内容、载体(有声语言、无声语言)、时境(时间与环境)。1,演讲者只能是以社会活动的成员出现在听众面前,而且只能表现自我立场、观点、态度等。2,听众是特定对象。3,作为言语活动,语言和手势动作必不可少。4,话题来自社会生活,与听众直接相关或亟待解决。5,在特定时间与环境下完成。演讲具有艺术性:听觉美和视觉美。演讲技巧及内容带来的愉悦感。综上所述,演讲是演讲者在特定的现实环境中,运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针对现实社会中某一问题或围绕一个中心,面对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情感,从而影响和感召听众的一种现实信息交流活动,属于实用艺术的范畴。(二)演讲是实用艺术第二讲口语与语音•一、语音标准•二、语意准确•三、轻重适度•四、停连适合•五、快慢得当•六、语调变化有致•七、语气交错相宜•八、情感表达适度一、语音标准•(一)吐字清晰,字正腔圆。•(二)调节气息,科学发声。•(三)克服口头禅,纠正口吃。二、语意准确•语音表达的意义一定要非常清楚、准确。语言中一些语音相同或相近而语意不同的词语,可能会给听众带来误解。•因此,在口语表达时要尽量避免使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譬如:“这次参加征兵体检的同志全部合格”。三、轻重适度•重音与轻音是相对而言的,没有轻音也就无所谓重音。•确定重音,首先要准确理解说话或演讲的内容,确定应该强调的词语。•重音的运用并不一定就是加强音量,也可以用延长音节、适当停顿、变换音色、或重音轻说等方法来突出应该强调的内容。四、停连适合•停顿是体现语言节奏和意义不可缺少的表达手段。•恰当处理停顿,语言会显得参差错落、间歇有序,语音层次分明。•停顿的方式一般分为生理停顿、结构停顿和强调停顿。五、快慢得当•说话的快慢缓急是构成节奏的重要因素。说话的快慢同个人的风格、心理状态、演讲内容、语言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和语言的轻重、停顿也密切相关。•语言快慢是相对而言的,是对立统一的。说话或演讲,要从实际内容出发,根据情节的发展,感情的变化来确定演讲或说话的快慢。要做到快慢得体,缓急适合,快而不乱,慢而不滞,使语言极富节奏变化。六、语调变化有秩•语调的基本单位是句调,表示一个句子的高低升降变化。语调一般可分为高升调、平直调、抑降调、曲折调四类。•高声调,语调由低逐步升高,语势呈上升趋势。常用于呼唤、号召、惊疑等情感较为激昂的句子。•平直调,语调平直舒缓,没有太明显的高低升降变化。多用于一般的叙述、说明句,表示庄重、严肃、悲痛、冷漠等感情色彩。•曲折调,语调呈先降后升或先升后降的语势,一般表示含蓄、反诘、夸张等情感。•语调是说话或演讲时的重要手段,与语音的高低、强弱、轻重、快慢、停顿等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七、语气交错相宜•语气是语调、语势的综合形式,是一种艺术创作。•爱则“气徐生柔”;憎则“声硬气足”;悲则“气缓声沉”;喜则“声高气满”;急则“气短声促”;怒则“气粗声重”。•各种感情是交错叠套的,呈现出语气的多样复杂性。八、情感表达适度•口语表达,特别是演讲,除了要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之外,还要淋漓尽致地抒发情感,吸引观众,让听众的感情随着演讲的行进而起伏跌宕,时而紧张严肃,时而轻松愉快。要做到这一点,演讲者就必须具有驾驭语言的技艺与技巧,要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语言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如借鉴其他表演艺术中的摹声、气音、颤音、拖腔等表现手法。•摹声:是模拟一种声音,主要是对象声词和人物语言的模拟。•颤音:表示某种激动或愤怒情绪时,声音往往有些发颤。•拖腔:是有意识地将音阶中的韵头、韵腹、韵尾说得层次分明,使声音漫长、委婉以此来表示迟疑、支吾、回忆、惊讶、强调等情感。第三讲态势语言•态势语言是人类三大语言之一。它和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一道,共同构建起神圣的语言殿堂。•态势语言是人类独有的语言态势。•一,态势语言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二,态势语言的类型及其功能。一、态势语言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一)强调作用:为突出意思的重要性,辅之以眼神或手势等,加强听众印象。•(二)补充作用:口语表述中,有的意思虽然表述清楚,但意犹未尽,于是便用手势等态势语言加以补充,完善口语表达的不足。•(三)替代作用:口语表达的某一时段,有时会暂停讲话,而以态势语言替代后续的内容。•(四)审美作用:态势语言不仅是思想者思想情感的外化,同时也是演讲者风采风度的展示。二态势语言的类型及其功能•(一)面部表情:面部表情通常是指眼睛、眉毛、嘴巴、面部肌肉及其综合运动所反映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信息。•(二)身势动作:人的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器官,都有表情达意的功能,包括头部颈部肩部胸部腹部腰部四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联互联互动互补的协调的运动形态。•(三)空间距离: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经常利用相对位置作为信号来传递一定的信息,利用界域来表达一定的情感,这就是我们态势语言所讲的空间距离。•(四)服饰:服饰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语言,对自身、对他人都会产生影响。(一)面部表情•1、眼神的运用:•“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泰戈尔•眼神的运用包括注视的时间、注视的角度、注视的部位、注视的方式、注视的变化等个方面。•注视的方式有直视、凝视、环视等,每种注视的效果各不相同。(一)面部表情•2、笑容•笑容,即人们欢乐愉快时所呈现出来的面部表情。在言语交际中,他不但是内容的显示屏,也是交际者之间的润滑剂。展示笑容,可以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打破交际障碍,为心灵沟通创造有利条件。•笑容包括三类:(1)微笑。程度浅显,是一种自得其乐、知心会意、亲善友好的表示。•(2)大笑。程度较深,常伴随“哈哈哈”的笑声,表示十分开心、十分快乐等。•(3)狂笑。程度最深。笑声响亮并伴随前俯后仰的动作,表示狂喜和极度快乐。演讲时忌讳。•此外,还有假笑、冷笑等。(一)面部表情•3、面容•所谓面容,是在情感的驱动下,面部肌肉的运动和面部器官,如眉、嘴、鼻、耳的互动所显示出的综合表情。常见如下:•反省与沉思:眼睛盯视某一方向,皱眉,伴有呼吸急促、肌肉紧张等反应。•悲哀与痛苦:面孔拉长,面部肌肉松弛,两侧面皮自然垂落,眼、睑、嘴了无生气,眉头紧促。•怨恨与愤怒:面部发红或发紫,呼吸急促,青筋暴起,鼻孔打开且发抖,双唇紧闭,眼睛瞪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