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黄益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主讲:黄益苏中南大学体育部龙狮文化系列讲座第二讲龙与文学艺术龙的神话,穿透了中国远古历史,伴随着中国历史传说中的始祖盘古、女娲及其子孙们一路走来。这个想象中的灵物,又给我们在文学艺术方面留下了些什么呢?这个在中华大地上神圣地生活了数万年的“龙”,是否真正“子虚乌有”,没有一点痕迹呢?尽管龙在生物界是“子虚乌有”的,但即便是一个凭想象虚构出来的艺术图像,一件美术作品,它能存在这样长的时间,本身就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因此,我们来探讨一下龙对文学艺术的影响,也是必要的。一、古代文献描述的龙1《尚书》《尚书》中有“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之说。2《管子·水地篇》《管子·水地篇》云:“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如蚕躅,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渊。”3《说文解字》许慎《说文解字》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这都是说龙的习性和本领的。4《易经》《易经》是六艺之原、群经之首,六十四卦的乾卦以“龙”说明伟大而亨通的德性。龙为首,为阳,为万物之代表。龙跃在渊,飞在天,乾道乃革。“龙”因易学而深入人心,受到炎黄子孙的崇仰。5《三国演义》三国时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把龙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提了出来,增强了龙的神秘感。据《三国演义》载,“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腾云吐雾,小则隐迹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6《湧幢小品》《湧幢小品》卷卅一云:“鹿角、牛耳、驼首、兔目、蛇头、蜃腹、鱼鳞、虎掌、鹰爪、龙之状也。”这就是说,龙的形象是马首蛇身,遍体鳞甲,龙是飞禽、走兽,水族的精华和综合体。7《墨子·非攻》《墨子·非攻》中还载有:“三苗大乱”而“龙生于庙”的记述。“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龙生于庙,犬哭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振(震)。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下之瑞令,以征有苗。四电诱祗,有神人面鸟身,若瑾以侍,搤矢有苗之祚。苗师大乱,后乃遂几(衰)。”记述中三苗出现的情况很像是一次自然灾变。像日育出、雨血、夏冰,都属于异常天候,“地坼及泉”显然是指地震。我们知道,在地震等自然灾变前夕,动物的生态行为会出现异常,像龙(很可能是鳄一类的爬行动物)离开水域出现于庙堂、狗大声嚎叫,都是自然灾变前比较典型的动物前兆。这种龙现于世预示灾祸的记述倒有些符合现代科学知识。8《论衡·感虚篇》《论衡·感虚篇》据史书记载,汉建初五年(80年)“有八黄龙见于泉陵”《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王充认为这是典型的龙示土德的现象。“湘水去泉陵城七里,水上聚石曰燕室丘,临水有侠山,其下岩唫,水深不测。二黄龙见,长出十六丈,身大于马,举头顾望,状如图中画龙,燕室丘民皆观见之。去龙可数十步,又见状如驹马,小大凡六,出水遨戏陵上,盖二龙之子也。并二龙为八,出移一时乃入。……鲁人公孙臣,孝文时言土德,其符黄龙当见.其后,黄龙见于成纪。成纪之远,犹零陵也。孝武、孝宣时,黄龙皆出。黄龙比出,于兹为四,汉竟土德也。”王充认为;“黄为止色,位在中央,故轩辕德优,以黄为号。皇帝宽惠,德侔黄帝,故龙色黄,示德不异。东方曰仁,龙,东方之兽也,皇帝圣仁,故仁瑞见。”(《论衡·验符篇》)文中对“八龙”的描述具体而生动,不像是完全出于杜撰,那么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呢?泉陵大龙“身大于马”,可见“长出十六丈”当指的是龙身与尾相加的长度,这说明泉陵龙的身躯与尾部有明显的界限,只是龙的总长度被夸大了而已;“出水邀戏陵上”,说明该龙是一种两栖动物。9《尔雅·翼·释龙》南宋罗愿《尔雅·翼·释龙》中说:“龙者,鳞虫之长……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嘎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龙能在水中游、云中飞、陆上行、能呼风唤雨、行云播雾、司掌旱涝。这是说龙的地位及其相貌、体态、气势,也就是龙在现代人心中的一种定型。二、龙的典故1、画龙点睛——南梁画家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条白龙不点睛。人常说点睛会飞天,有人不信,为其中两条龙点了眼睛,立刻雷电交加,被点睛之龙活灵活现,破壁升天。(《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2、叶公好龙——西汉沈诸梁被封为叶,故人称叶公,叶公的日常生活用品与屋室构件装饰都雕刻龙纹,但当真龙降临其家时,叶公却被吓死了。3、魏征斩龙——泾河龙王与术士袁守诚打赌,竟故意违了玉帝敕旨,未按时降雨,犯了天条,被魏征斩首。(《明·吴承恩·西游记》)4、张羽煮海——张羽于潮州石佛寺读书,邂逅东海龙王女,相约八月中秋至龙宫求婚,只见白浪涛天人海无路,巧遇华山仙姑悯其痴情,指点迷津煮沸海水,龙王不得已引张羽入龙宫,有情人终成眷属。(《元·李好古·张生煮海》)5、乘龙快婿——春秋时代秦穆公费尽心思为女弄玉物色足以匹配的如意郎君,某日弄玉梦见一少年骑凤吹箫,秦穆公乃派人寻找吹箫少年,得知吹箫少年叫萧史。秦穆公非常欣赏萧史的才华。萧史和弄玉婚后幸福美满。因萧史是天上神仙,不能长留人间,于是萧史乘龙,弄玉乘凤,双双飞上天去。6、龙凤呈样——舜帝时期,朝廷广为求贤辅政,倡导礼仪,改善风俗,命夔为乐官谱曲制乐.夔谱“九招”呈献,舜帝召集群臣亲自演奏。一招群星灿烂,二招云霞迭起,三招百鸟齐鸣,四招百兽率舞……当弹至九招时,只见金龙彩凤腾云驾雾而来。从未见过如此灵禽瑞兽的舜帝,请教在旁的老臣苍舒,苍舒说这是龙凤呈祥,龙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凤来,国运昌隆、万民福安。以后龙凤呈样就成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象征。7、悟空闹龙宫——孙悟空到水晶宫向龙王借兵器,获得金箍棒等法宝。(《明·吴承恩·西游记》)8、哪叱闹东海——哪叱东海战龙王三太子,抽龙筋,龙王敖光跪地求饶。(《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二回陈塘关哪叱出世》)9、柳毅救龙女——唐朝书生柳毅赶考应试,途经泾阳搭救受其大君及公婆虐待的洞庭龙女,龙女为感恩而与之结为夫妻。(《元·李朝威·柳毅传》)10、鲤鱼跃龙门——龙门山在河界东,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太平广记·三秦记》)三、古代神话龙作为文学艺术题材,有着悠久的历史,产生过在当时、在文化史以及社会科学方面具有很大影响的一大批文艺作品。这一点,是有书为证的。以龙为题材的文艺作品,追根溯源,是中国文学的根——古代神话。在公元前的古籍如《山海经》、《左传》、《国语》、《楚辞》、《吕氏春秋》、《穆天子传》等中,就已记录了中国著名的古典神话。如《山海经》中,就已有伏羲、女娲、炎帝、黄帝、颛顼、烛龙、黄龙、帝喾、尧、舜、鲧、禹等等,这些或“感龙而生”,或“人首龙(蛇)身”,或“乘龙”、“豢龙”者,其身世均与龙有关。我国古代神话,不仅记载早,品种多,而且不少古老神话至今仍然流传于民间,如女娲、盘古、伏羲、炎帝、黄帝、大禹等,还在民间传说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许多龙神话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一方面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继续被神化而为宗教所利用,产生了对龙的信仰和崇拜;另一方面又向着民间发展,接近百姓,百姓对其产生依恋并为百姓利用。龙与人的交往增加,而且逐步世俗化、人性化。如晋朝干宝的《搜神记》中,关于龙(蛇)的作品就有三十多篇,其中有与人通婚的,如《河伯招婿》及佚文之二十七、二十八等,有为龙治病的,如《孙登治龙病》—有关于祭祀的,如《九蛇绕柱》等等。四、文学作品1、《柳毅传》在关于龙的文学作品中,文学价值较高的要数唐人李朝威的传奇小说《柳毅传》。洞庭龙女远嫁泾阳龙君,受到虐待,幸遇落第书生柳毅途经泾河,出于同情,他仗义为龙女传书至洞庭龙宫,由叔父钱塘君将龙女救出。龙女对柳产生爱慕之心,经过许多周折,最后二人终成美满婚姻。这是我国龙文化中第一部文学价值较高的作品。故事富于想象,浪漫色彩非常浓,情节离奇曲折,富于戏剧性,语言优美洗炼,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如柳毅的正直磊落,龙女的端庄美丽、一往情深,钱塘君的刚直暴烈,都跃然纸上。这篇作品在唐朝广为流传,宋朝苏州又附会出柳毅井、柳毅桥等,对后世的戏曲影响很大。据此改编为剧本的有元代尚仲贤的《柳毅传书》,明代黄惟楫的《龙绡记》、许自昌的《橘浦记》,清代李渔的《蜃中楼》等。在当代,许多剧种都有这个剧目。196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还拍摄了彩色越剧片《柳毅传书》。2、《张生煮海》元代李好古的杂剧《张生煮海》,写的是秀才张羽与东海龙王之女琼莲相爱,相约结为夫妇,受到龙王的阻挠,张羽得到仙姑的帮助,用银锅在沙门岛煮海水,使大海沸腾,制服了龙王,终于与琼莲结为夫妇。剧本表现了男女青年对爱情和幸福的大胆追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元杂剧中人神恋爱题材中比较好的一部。3、《西游记》在明代,号称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长篇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都有与龙有关的篇章。《西游记》中孙悟空那驱魔打鬼的如意金箍棒是从东海龙宫老龙王那儿借来的:唐僧去西域取经,万里之行的坐骑白龙马,是西海龙王敖闰的玉龙三太子变的。由此看来,西天取经的功业中,这虚幻的龙界还有一份不朽的贡献。《封神演义》中“哪吒闹海”写哪吒和龙王斗争的故事,很曲折生动,表现了他的纯朴和反抗精神。五、绘画艺术1、蚌塑龙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来看,表现龙的也很多。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蚌塑龙,是距今6400年前的美术作品。它于1987年出土于河南省濮阳西水坡,身长1.78米,构图成熟,形象生动。2、摆塑龙1994年10月,从辽宁阜新查海又出土了一条用红褐色石块摆的巨龙,身长19.7米,身宽约2米。据专家分析,这是一条古老的龙,因为查海遗址距今大约7000余年。在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楚墓中的帛画《人物夔凤图》上,画有夔龙。1973年在长沙子弹库墓中发现的《人物御龙图》,取材于黄帝乘龙上天的故事,龙首高昂,身体平伏,其尾高翘,像一条船,龙身下有一条鲤鱼,上方有舆盖。同时在长沙马王堆出土了一幅“T”形帛画,长205厘米,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画分上、中、下三层,全画从上到下,由龙蛇蟠曲,—把三层联系为一个整体。3《升仙图》从壁画来看,龙形象也不少,如河南洛阳发现的西汉时卜千秋夫妇墓的《升仙图》中就有青龙。至于古代宫殿、寺庙中龙的雕塑、壁画,更是难以计数。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由梁白泉先生主编的《国宝大观》一书中,在15大类560件国家级文物中,不论是玉陶、瓷、青铜、金银、木漆等器皿,还是绘画、铭刻、砖雕、织绣、文具等,有龙形象的约占1/10,可见龙形象之多。为节省篇幅,这里就不一一记述了。由此可见,龙对文学艺术创作是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思考题:1、许慎《说文解字》是怎样说龙的?2、“鲤鱼跃龙门”的故事说明了什么?3、选读一本有关龙的文学作品?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