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强化财务管理与控制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档资源★★★摘要:在对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及核心竞争力会计产生的必然性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就核心竞争力的确认以及我国企业如何建立核心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关键词:企业;管理理念;核心竞争力;财务管理与控制121世纪的企业管理理念的八个变化1.1企业管理工作重点从产品组合管理转向技术组合管理传****略管理十分注重产品组合管理,并提出了许多很有影响力的分析模型,然而这些分析遗漏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它忽视了支持这些产品组合后面的企业技术组合状况,而不断创新的技术组合将给企业的产品组合赋予持续性的活力。通过这些技术的整合、充实、完善和创新,培育出自己的核心技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1.2企业价值链管理从垂直多元化发展转向对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把握传统管理理论提倡垂直多元化发展战略,垂直一体化虽然属于相关多元化,但也存在一些致命性的制约和弊端,如资产专用性问题(更多资金因专用被锁定而失去弹性)等。最严重的莫过于导致“大而全”的企业病,拖垮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与传统管理理论强调的全方位控制产业价值链不同,它突出强调的是:企业必须成为产业价值链某一环节,这样企业就能把握竞争的主动权,确保自己在行业中的强者地位。1.3最终竞争优势从追求规模经济效益转向培育持续性竞争优势传统管理学的规模经济理论即是把企业做大。而建造大规模企业需要大投入,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足够大的市场份额来支持这样大的规模是很难以解决的问题。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首先要“做强”,而不应该是“做大”。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取得独特的竞争优势,保持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获取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回报,这是一种“核心竞争力经济效益”。1.4实力与风险的关系从争取分散企业风险转向努力增强企业实力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应对风险要从消极被动转向积极主动,只有强化企业自身的素质,才能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企业要努力把核心业务做大、做强,加快对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的培育,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1.5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从重视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性转向强化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传统管理观念强调企业战略对环境的适应性,侧重从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切入,将竞争分析的注意力重点放在企业的外部环境上,因此,市场结构分析成为企业制定竞争战略的主要依据。核心竞争力理论是企业素质管理理论阶段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对于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说,企业内部条件比其所面对的外部条件更具决定性影响。核心竞争力观念强调将竞争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到企业自身上来,以培育企业核心性的竞争能力为主方向,以确保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长盛不衰。1.6企业竞争焦点从争夺最终产品市场占有率转向争夺核心性中间产品市场份额传统管理观念是,企业应将自己独家生产的最优秀的关键性中间产品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以此来确保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主动权。而核心竞争力的观念是,只要企业生产的关键性中间产品具备有核心竞争力的独具性质,企业就应该鼓励竞争对手采用本企业的关键性中间产品作为他们的生产部件,并使他们逐步形成对本企业所提供的关键性中间产品的依赖性。1.7企业管理范围重点从注重做好全面管理转向注重集中做好关键环节的管理传统的企业管理注重管理的全面性,要求企业做好经营管理方方面面的工作。但事实上不可能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情都能做得很好。企业经济学的本质就是研究如何优化配置稀缺战略资源,争取有限的投入得到最大产出。核心竞争力理论提倡集中的原则,它强调企业要把自己的物力、人力、财力投向企业的经营管理关键环节上去,而对非关键的环节仅要求做到合格,达到正常运转状态即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集中使用资源、精力和时间,创造关键环节上的绝对优势,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1.8从横向多元化扩张转向业务归核化发展横向多元化与上下游一体化发展不同,它是向其他非相关的事业域延伸的另一种发展战略。然而,许多研究与现实证明,企业横向多元化经营战略是风险性最大的一种发展战略。当企业迈进一个自己不熟悉的事业域时,尤其是新事业域要求企业所应具备的关键性能力与企业现有能力不相吻合时,企业就会失去自身优势,变得十分被动,难免遭致失败。核心竞争力观念提倡企业经营业务归核化,因此,企业在考虑选择多元化战略的新事业域时,必须准确判断该领域(行业)所要求的关键性能力是否能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匹配。2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具有重大意义(1)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迎接国际挑战的迫切需要。从世界范围看,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逐渐出现了财务导向的趋势。而我国当前企业的管理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国企业管理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尽快以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为重点,全面提高自身的理财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在企业管理上的差距,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2)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落实企业负责人法律责任的必然选择。新的《会计法》中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单位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这一法律责任的关键是应抓住两点:一靠自己加强学习,掌握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二靠建立起一套完善、严密的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制度和机制,用制度和机制来保证企业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3)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内在要求。现代企业制度最显著的特征,是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但是,由于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追求的目标不完全一致,部分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利用种种手段损害所有者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4)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企业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企业改革形势的发展,原来以成本控制为中心的传统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各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需要进行管理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以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体系取代传统的个人决策模式,实行分级授权、科学决策,提高决策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实力。3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进一步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1)实现内部财务控制和管理信息化。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赋予了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新的内涵。我们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应当紧紧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借鉴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先进经验,使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全面实现信息化。(2)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经营中的风险无处不在,大批企业的衰退都是缘于财务风险的控制不当。因此,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加强风险预警和识别,及时评估、预防、控制和分散财务风险,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力求化解财务风险或实现损失最小化。(3)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并在科学合理的效绩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奖惩机制。为保证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要设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将业绩考核评价情况及时反馈给奖惩决策的执行部门,作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4)理顺财务组织结构。企业对各项经济活动控制的好坏,关键取决于其组织是否有效。企业组织结构既是发展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内部条件和财务战略,决定其适宜的组织体制,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减少内部摩擦和降低组织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5)强化全面预算的硬约束机制。好的企业预算制度,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产生的管理效益,是检验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鉴于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执行的强制约束性和奖惩激励机制,实施后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管理层次,增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发展和效益的提高。(6)关于建立核心竞争力会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会计就是企业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运用会计的独特方法,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控制的活动。核心竞争力会计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决策和企业管理者重视和强化对核心竞争力的管理。鉴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建立核心竞争力会计体系并对核心竞争力进行识别、确认、计量和报告已经势在必行。我国企业应尽快建立核心竞争力会计,确立核心竞争力会计的认识和观念。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对核心竞争力的会计核算。综上所述,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促进管理素质和层次的全面提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迎接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竞争的挑战,已经成为新形势下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经之路。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