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说流程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学段目标内容标准编写特点内容结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编排体例知识整合知识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解决问题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含着信息。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标准图形与几何三年级上册数与代数量与计量能够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会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会进行相应的加法、乘法估算和验算。建立“倍”的概念;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比较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米和千米、吨和千克的进率。认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体会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下数字在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中的作用,初步学会用数字进行编码。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它的意义。三年级上册六、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究,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素材。编写特点一、细致改进计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二、改进概念教学的编排,让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五、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改进估算的编排,突出估算的作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量与计量”教学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加强对估测能力的培养。一、细致改进计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一、细致改进计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二、改进概念教学的编排,让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表内乘、除法三、改进估算的编排,突出估算的作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估算起点后移万以内数的认识四、“量与计量”教学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加强对估测能力的培养。五、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究,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素材。激发兴趣的主题图(整体感知、提出问题)促进思考的例题(促进理解、解决问题)可操作性方法的演示(归纳概括、得出结论)多层次的练习(深化理解、拓展应用)内容结构万以内的加法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倍的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分、秒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数字编码知识整合——数的计算一年级二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除法、有余数除法混合运算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后续知识多位数乘、除法分数、小数乘除法等2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知识整合——时、分、秒一年级上册二年级上册认识半时,知道1时=60分会读写几时几分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简单经过时间的计算后续知识年、月、日认识整时知识整合——图形与几何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观察组合物体形状长方形和正方形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角的初步认识一、二年级三年级上册后续学习教学建议1、数与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2、图形与几何: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量与计量: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设计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4、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注重基本思路的展示和模型思想的建立。课堂表现评价建议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学生自学与合作探究过程,这个过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时,学生根据课前小研究先自学,再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巡视参与时,随时根据学生的表现通过手势、眼神、表情和语言等方式适时鼓励。这样鼓励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然后结合整体的学习过程从“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得出结论和大胆汇报”几个方面按优、良、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进行自评、互评、师评。每周统计一次,期末总评。这种形式的呈现既体现了定量的评价,又体现了定性的评价。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宗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要结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进行点评,如,评价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等。有效的评价能开启学生心灵,让智慧的火花更加灿烂夺目,进而引起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知识只有掌握的扎实,才能应用的准确,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会知识的情况采用了“评比+评语”的方式,从作业和测评两方面进行评价。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和每次测评的结果分优、良、合格三个方面进行评比,同时,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写上赏识激励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新的学习动力。知识掌握应用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延伸教材资源利用现实生活资源捕捉意外资源拓展学科资源汲取文化资源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数学是神秘的学科。做为数学教师,让我们带领着孩子们一起走进生活,去探索数学的奥秘,一起去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