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三角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这三种成分构成了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完美式爱情等七种类型。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所有的爱情体验都是由激情、亲密和承诺三大要素所构成的,激情指一种情绪上的着迷,个人外表的和内在的魅力是影响激情的重要因素。亲密指的是两个人心理上互相喜欢的感觉,包括对爱人的赞赏、照顾爱人的愿望、自我的展露和内心的沟通。承诺主要指个人内心或口头对爱的预期,是爱情中最理性的成份。亲密是“温暖”的,激情是“热烈”的,而承诺是“冷静”的。亲密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情感性投入。是两人之间感觉亲近,温馨的一种体验。简单说来,就是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温暖的感觉体验。亲密包含10个基本要素:(1).渴望促进被爱者的幸福。爱方主动照顾被爱方并入力促进他/她的幸福。一方面可能以自己的幸福为代价去促进另一方的幸福——但是也期望对方在必要时同样会这样做。(2).跟被爱者在一起时感到幸福。爱方喜欢跟自己的情侣在一起。(3).当他们在一起做事情时,他们都感到十分愉快,并留下美好记忆,对这些美好时光的记忆能成为艰难时刻的慰藉和力量。而且,共同分享的美好时光会涌流到互爱关系中并使之更加美好。(4).尊重对方。情人必须非常看重和尊重对方。尽管情人可能意识到对方的弱点,却不能因此而减少自己对对方的整体尊重。在艰难时刻能够依靠对方。在患难时刻爱方仍感到对方跟自己站在一起。在危急时刻,爱方能够呼唤对方并能指望对方跟自己同舟共济。(5).跟被爱方互相理解。情侣应互相理解。他们知道各自的优缺点并对对方的感情和情绪心领神会,懂得以相应的方式互相作出反应。(6).与被爱方分享自我和自己的占有物。爱方应乐意奉献自己、自己的时间以及自己的东西给被爱方。虽然不必所有的东西都成为共有财产,但双方在需要时应分享他们的财务,最重要的是分享他们的自我。(7).从被爱方接受感情上的支持。爱方能从被爱方得到鼓舞和支持,感到精神焕发,特别是在身处逆境时尤其应该这样。当你感到似乎一切都在跟你作对,但你意识到只有一件事不会出问题——你的配偶始终跟你站在一起。这时你就知道你们的关系具有这一因素。(8).给被爱方以感情上的支持。在逆境下,爱方应与被爱方在精神上息息相通,并给予感情上的支持。(9).跟被爱方亲切沟通。爱方能够跟被爱方进行深层次和坦诚的沟通,分享内心深处的感情。当你为自己所做的某件事感到困窘为难时,你仍能推心置腹地跟被爱方交谈,这时你所经历的就是这种沟通。(10).珍重被爱方。爱方要充分感到对方在共同生活中的重要性。当你认识到你的配偶比你所有的物质财富都更为重要时,就知道你对被爱方具有这种珍重和珍爱。激情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动机性卷入。激情是一种“强烈地渴望跟对方结合的状态”。通俗地说,就是见了对方,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和对方相处,有一种兴奋的体验。性的需要,是引起激情的主导形式,其它自尊、照顾、归属、支配、服从也是唤醒激情体验的源泉。激情的发展大致经历3个阶段:①由于意识控制减弱,身体的变化和表情动作越来越失去控制,细微的动作由于高度紧张而发生紊乱。人的行为服从于所体验着的情感。②人失去意志的监督,发生不可控制的动作和失去理智的行为,这些动作在事后回想起来会感到羞耻和后悔。③出现在激情爆发之后,此时会出现平静和某种疲劳的现象,严重时会出现精力衰竭,对一切事物都抱着不关心的态度,有时还会精神萎靡,即所谓激情休克。激情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的激情能激励人们克服艰险,攻克难关;消极的激情常常对正常活动具有抑制的作用或引起冲动行为。具有正确的思想认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强意志的人能控制自己消极的激情。承诺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认识性(认知性)的决定与忠守。承诺由两方面组成:短期的和长期的。(1).短期方面就是要做出爱不爱一个人的决定。(2).长期方面则是作出维护这一爱情关系的承诺,包括对爱情的忠诚,责任心。也就是结婚誓词里说到的“我愿意!”,是一种患难与共、至死不渝的承诺。两者不一定同时具备。比如决定爱一个人,但是不一定愿意承担责任,或者给出承诺;又或者决定一辈子只爱他/她,但不一定会说出口。激情、亲密和承诺这三大要素组成了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完美式爱情等七种类型。喜欢式爱情:只有亲密,在一起感觉很舒服,但是觉得缺少激情,也不一定愿意厮守终生。没有激情和承诺,如友谊。显然,友谊并不是爱情,喜欢并不等于爱情。不过友谊还是有可能发展成爱情的,尽管有人因为恋爱不成连友谊都丢了。迷恋式爱情:只有激情体验。认为对方有强烈吸引力,除此之外,对对方了解不多,也没有想过将来。只有激情,没有亲密和承诺,如初恋。第一次的恋爱总是充满了激情,却少了成熟与稳重,是一种受到本能牵引和导向的青涩爱情。空洞式爱情:只有承诺。缺乏亲密和激情,如纯粹的为了结婚的爱情。此类“爱情”看上去丰满,却缺少必要的内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浪漫式爱情:有亲密关系和激情体验,没有承诺。这种“爱情”崇尚过程,不在乎结果。伴侣式爱情:有亲密关系和承诺,缺乏激情。跟空洞式“爱情”差不多,没有激情的爱情还能叫爱情吗?这里指的是四平八稳的婚姻,只有权利、义务却没有感觉。愚蠢式爱情:只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关系。没有亲密的激情顶多是生理上的冲动,而没有亲密的承诺不过是空头支票。完美爱情:同时具备三要素,包含激情、承诺和亲密。只有在这一类型中我们才能看到爱情的庐山真面目。斯滕伯格很聪明,在这些爱情前面都加了一个“式”字,因为在他看来,前面列举的六种都只是类爱情或非爱情,在本质上并不是爱情,只有第七种才是爱情,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类爱情和非爱情的情形实在太多,以致把具备三要素的爱情基本当作是一种超现实的理想状态。另外一种类型叫做无爱:就是亲密、激情、承诺三个因素都不具备。爱情三角形理论虽然非常形象的揭示了复杂的爱情关系,但现实中的爱情往往牵涉到不止一个三角形,于是他又提出了多重三角形原理,包括现实中的三角形和理想中的三角形;自己的三角形和对方的三角形;自己知觉到的三角形与对方知觉到的三角形。就中国文化背景下运用爱情三角理论也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暗含的维度的差异和同一要素的不同维度归属。当然,这并不妨碍借用爱情三角理论进行生活中的一般思考。激情、亲密和承诺共同构成了爱情,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称其为爱情,正如三点确立一个平面,缺少任何一个点,这个唯一的平面就不存在。斯滕伯格之所以把具备三个基本要素的爱情称为完美式爱情,是因为建立一段稳定、持续的爱情需要。恋爱双方耗尽毕生的精力去培育、呵护,那是一项贯穿人生的浩大工程。然而,具备三个要素并不意味着爱情就成为现实,爱情需要更多的努力来调节这三者的关系。爱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难怪有人认为爱是一种能力,并非天生就有,需要不断的锻炼和实践才能培养出来。爱是一种能力,被爱也是一种能力,而且还需要成为一种艺术。在这个连爱情都需要能力才能支撑的时代,艺术地谈一场真正的恋爱谈何容易!从这三个构成要素来看,要找到并享受真正的恋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许多人以为他们正在谈恋爱,但他们不知道那并不是爱情,充其量只是还没成熟的类爱情或者非爱情。由於那么多大龄青年面临找对象的困难,单身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很大程度上是对理想爱情近乎顽固的执着。他们是爱情最后的信徒和守候者,为真爱不惜配上自己的黄金年代。或许,在某些人看来,这是执迷不悟,但对他们而言,爱情绝对是苛刻的,而不是凑合的,更不是随便的。爱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没有能力的勇气,有心无力。虽然如此,芸芸众生并不是等具备了这三要素以后才开始谈恋爱。理想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一回事。因为在这三个要素里面,除了激情之外,亲密和承诺的实现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转化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是激情,要维护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人们常常忽视了这一点。或许,我们与爱情还有一段永远无法克服的距离,爱情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不断迫近的目标和不断改变的体验。这可能有点残酷,但如果事实如此,我们是否还有勇气去爱和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