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资源★★★摘要: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文构建二维模型对这种联系进行了解剖分析,归纳总结了技术知识管理的各项内容,以及它们对企业市场综合能力的促进作用,揭示了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关键词:技术知识管理、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一、引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科技对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高科技产品市场变化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竞争激烈,高科技企业必须对市场快速灵活反应,持续技术创新,在战略、研发、制造、营销和服务能力上取得综合竞争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技术知识管理对提高这一竞争优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解剖分析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如何对核心竞争力产生促进作用便显得十分必要。二、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本质联系哈佛商学院教授DorotnyLeonard-Barton(1992)认为公司竞争力应定义为识别和提供优势的知识体系,它有四种尺度: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物理的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和规范。[1]知识具有“波粒二相性”,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物理的技术系统是作为实体的知识,自然产生了知识的获取选择、转移吸收、整合创新、扩散共享、学习积累、技术标准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管理系统、价值和规范这些组织活动是作为过程的知识,则衍生出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信息系统的运用等管理活动很好地发挥知识的作用。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正是这两个纬度的知识活动相互交叉、渗透、协调和融合的结果,形成有别于其他企业难以被模仿的技术竞争优势,并在企业的决策、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领域全面发挥作用,比竞争对手更创新、更优质、更廉价地开展这些重要的战略活动来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三、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分析如“技术知识管理对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机理模型”(图1)所示,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市场综合能力,市场综合能力主要源于企业技术能力,而技术能力的提高与企业技术知识管理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是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1、技术活动高科技企业技术活动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价值创造的源泉和保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知识的获取和选择,即企业收集、评估、筛选对企业有用的技术知识。知识的收集途径包括企业内部积累和外部引入两种形式。内部积累知识指企业员工长期从工作实践中总结积累知识技能和经验。外部引入知识指企业从客户、消费者和竞争对手处,从技术颁布者和专家处,通过知识联盟、购并企业、合作合资企业和许可证贸易,以及反向工程等途径获得知识。对收集到的知识企业要进行评估筛选,根据市场需要、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发展前景、企业本身的技术能力状况以及成本效益核算选择合适的技术,并将这些知识储存起来以备创新工作中使用,或储存在信息系统中供员工查询分享,或通过员工学习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储存在员工的头脑中。技术的获取和选择使企业与外部市场环境紧密相联,及时捕捉对企业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并转化为企业技术能力,有利于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和前景,领先对手技术创新,率先开发潜在客户,获得超额利润。二是技术知识的转移和吸收。高科技企业常常与相关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建立知识联盟,或围绕企业自身的核心知识与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就某些互补性技术进行合作开发建立水平联盟;或与供应商、用户建立紧密联系合作建立垂直联盟;或综合垂直、水平联盟的优势,整合企业内外研究开发力量进行技术合作,建立全方位的动态知识网络——创新网络[2]。高科技企业通过知识联盟向合作方学习,不仅学习合作方的新技术和市场诀窍,还要将技术诀窍内部化为企业的内部能力;不仅学习合作方显性知识还学习能力方面的隐性知识;不仅通过学习提高技术,还要学习管理经验,缩小文化差异,真正消化吸收合作方的技术能力。建立知识联盟使高科技企业借助外部技术资源来增加企业核心知识,实现技术互补、专业分工和信息共享。技术的引入增强了技术实力,专业分工和信息共享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创新能力。三是技术知识的整合和创新。产品开发与创新有三个基本要素:分工专业化、内部合作集成化和外部需求集成化。各部门在产品研发中有明确的分工,研发部门、制造部门、营销部门人员共同组成整合小组,选择研发技术,交流知识经验,使不同层面的知识交叉整合,产生新的创意,形成完整的研发、制造、营销流程和方案,调动起各方面员工的知识经验排除故障和解决问题。必要时整合小组还邀请用户参加整合小组,并对用户进行技术培训。对于全球或地区间技术整合,高科技企业常常建立整合国家和地区之间技术的中心,地点靠近当地科技优势群集处或靠近大市场和生产地,选择当地杰出科学家或总部优秀的科技管理者担任负责人,以便快速获取当地的新技术或尽快实现新产品商品化[3]。产品创新成功后,高科技企业常常将单项技术创新发展为技术创新体系,不断使技术升级,同时构建产品平台,持续开发出平台产品的衍生产品填补平台周围的缺口,以防止竞争对手入侵[4]。技术整合与创新使高科技企业可以集中技术、生产、市场等多方面知识和建议,完善产品性能,增强产品对市场的适应性,提高创新成功率。各部门共同制定研发方案,使创新工作在研发、生产、营销各部门得以顺利开展,员工主动协作配合,提高了创新效率。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可有效摆脱竞争者的追随,长期保持技术领先地位,获得高市场份额和高额利润。四是技术知识的扩散和共享。该活动通过正式扩散机制和非正式扩散机制来完成。正式扩散机制指借助信息技术对知识编码化、结构化,以及通过正式的培训学习机制实现显性知识的扩散;非正式扩散机制指通过“干中学”和人际沟通网实现隐性知识的扩散。网络和交流利于人们信任合作和分享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企业常通过愿景目标驱动、工作环境营造、信息技术的采用,业务流程的简化等方法营造起“Ba”[5],促进知识的扩散和共享。在知识的扩散和共享中,难免遇到一些障碍,如独享障碍、原创癖好障碍、认知障碍、表达障碍、组织障碍等。企业可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清除这些障碍,如组织结构扁平化,配备专职知识管理人员,建立培训机制,建设学习型团队,完善利于知识共享和创新的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等,让这些管理活动渗透到知识活动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上发挥作用。技术知识的扩散和共享,将个人知识转化为集体知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外部知识转化为内部知识,提高了员工技术水平,增强了员工整体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知识被重复使用的次数增加,研发成本降低,创新效率提高。五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随时监测项目开发过程,并在每一阶段展开评估,从实践中学习总结知识和经验。在新产品进入用户市场实验后,企业根据用户意见反馈不断改进技术,直到产品逐渐成熟。此外,企业还通过反求工程和高标定位等方式向技术领先者学习,学习领先者采用何种新技术,如何研发、制造、吸引客户、产品测试、评估取样、信息反馈等。企业一边学习,一边将总结的知识经验积累起来备以后创新使用。一方面将企业的知识分类标准化,进行静态的知识的储备和维持;另一方面收集市场信号,引进吸收外部知识,与现有的知识重构和运用,实现知识创新,进行动态的知识积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使企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了新产品,提高了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在不断地技术学习积累中,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不断上新台阶。六是技术标准管理。高科技企业的技术标准包括企业的内部标准和行业标准两个方面。企业内部标准指将研发产品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和模块,并确定各子项目和模块的功能,物理结构的接口方式与规格,能量传输和信息传递的输入输出要求、方法或格式等,各研制小组遵循这些要求独立从事研制,创造性地开发各自项目和模块,最后统一集成、调试、检验和完善。产品定型后这些刚性的技术固定下来形成企业内部标准。这种情况扩展到多个企业共同生产一种产品,就会逐步形成“行业标准”。[6]产品各部件的规格标准由技术领先的企业或行业中主要企业制定,其他企业必须遵循。技术标准管理使高科技企业在灵活柔性的组织结构下保持有序运行,保证了技术兼容和产品质量。此外,行业标准是高科技企业取得市场份额和超额利润的法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领先企业的产品或技术一旦成为行业标准,将取得“一招先,吃遍天”的优势地位。七是知识产权保护。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主要有:专利保护、核心技术保密、纵向整合包含关键技术或提供技术线索的企业或机构、通过股权等形式稳定技术骨干、[7]建立知识产权检查制度、制定保密规定、设定知识网络访问权限、进行知识产权知识培训等。知识产权保护使高科技企业保持对手难以模仿的独特的技术、工艺等竞争优势,在一段时间内获得超额利润。迅速积累的资本使研发资金得以追加,企业规模得到扩大,企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更多相关文档·企业产权、产权制度创新与结构演变(8779字)·军工科研院所的企业化转制:困境与对策(7288字)·民营企业进入国防产业的理论探讨(9625字)·中国企业产权改革的理论失误(7081字)·国企治理之下级监督与监管机构改革探究(4571字)·国企治理新论:下级监督与监管机构改革(4325字)·国企产权制度改革问题(5759字)·职工治理为主是我国国企改革和公司治理成功的唯一途径(12424字)·关于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理论的研究(6533字)·试谈矛盾分析方法在“中小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不应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应用(8436字)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Email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收藏到书签里:Email:hxdoc@126.com站长统计隆⒑?nbsp;三前面我们已经从产权效率的角度,讨论了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市场基础及其功能。并试图证明,现代公司制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与发展,主要涉及到两个十分重要的非市场因素,即企业与政府。前者决定了企业克服市场障碍的意愿、要求和特定的资产类型。后者则包括了政府对创新的激励和产权变迁的制度性供给。这里还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司制企业的出现与发展是其对市场的“替代”的过程。而在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或地区,企业产权结构的变迁,则主要表现为企业对主要政府经济功能的“替代”。虽然从表面上看,企业对市场的“替代”与企业对主要政府经济功能的“替代”有很大不同,但从实现“替代”需要有一个相对成熟的企业组织结构,以便使其组织成本能明显低于市场交易费用或政府干预成本来看,二者并无根本的差异。所以,转型期内的企业产权结构变动,实质上是企业动员资源能力与政府动员资源能力互为消涨的过程,此消彼涨,构成了企业与政府的动态边界。显然,在政府仍然对推动经济发展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条件下,构筑企业与政府动态边界较为可行的办法,就是按照“经济增长共享的原则”来构造政府与企业行为的现实合理空间。我国社会经济仍处于投资推动发展阶段。今后资本的使用效率及其收益分配,是决定政府与企业能否真正实现“经济增长共享”的关键。现在我国企业所使用的资本除外资外,主要包括国有资本和民有资本两大部份。在民有资本积累不足的情况下,国有资本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占有较大比重,并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也是长期所有制结构形成的必然结果。但是,国有资本在现实生活中占有较大比重,并不意味着国营经济也必须占有相应的比重。同样,国有资本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也不一定要由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来体现。现在,除了已被正式确认的国有资本可以按照混合所有制的方式来经营外,国有资本的国有国营或国有民营,民有资本的民有民营或民有国营,都是不同资本所有者对其资本实现形式的选择。问题在于,企业财产所有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分离,为不同资本的所有者选择不同的资本经营方式提供了可能。由此也为重塑政府与企业的经济增长共享关系留足了空间。根据这一认识,我们认为,今后对于国有资本的运行,能否建立以经济绩效为基础的相机租金激励措施是解决实际操作问题的关键。相机租金与“政治租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