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苏仙区乡镇垃圾集中收集转运体系可行性研究报告1湖南省建筑设计院结论概要经过深入分析和认真研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出如下结论:(1)实施郴州市苏仙区乡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是完善苏仙区市政基础设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保障乡镇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改善苏仙区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2)本可研垃圾收运系统工程服务范围包括苏仙区周边乡镇:栖凤渡镇、五里牌镇、许家洞镇、桥口镇、望仙镇、坳上镇、良田镇、马头岭乡。(3)本可研设计年限近期为2020年,建设规模340t/d;远期为2030年,建设规模510t/d。(4)本可研乡镇垃圾收运系统遵循“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县)处置”的处理模式,通过设置行车式收集站以及垂直压缩式转运站,最终,在马头岭焚烧厂建成前(2015年底建成),运至郴州到窝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最终处置,在焚烧厂建成后(2015年底建成),运至马头岭焚烧厂进行最终处置。(5)本可研按照行政区划分栖凤渡镇、五里牌镇、许家洞镇、桥口镇、望仙镇、坳上镇、良田镇、马头岭乡8个生活垃圾收集区。分别在栖凤渡镇、五里牌镇、许家洞镇、桥口镇、望仙镇、坳上镇、良田镇镇区新建压缩式转运站及行车式收集站,在马头岭乡仅新建收集站。从而形成完善的收运系统总体布局。(6)本项目包含前端收集系统和后端的转运系统,总投资共计5162.46万元。其中,收集系统投资估算2371.96万元,转运站系统工程总投资2790.50万元。(7)郴州市苏仙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条件良好,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工程效益显著。郴州市苏仙区乡镇垃圾集中收集转运体系可行性研究报告2湖南省建筑设计院1概述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郴州市苏仙区乡镇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工程。1.1.2项目地点郴州市苏仙区。1.1.3建设单位郴州市苏仙区城镇管理局。1.1.4可研编制单位湖南省建筑设计院。1.1.5项目性质新建工程。1.1.6项目类别市政工程。1.2编制目的在充分调查研究、评价预测和收集整理必要的勘测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郴州市苏仙区栖凤渡镇总体规划(2013-2030)》、《郴州市苏仙区五里牌镇总体规划(2010-2030)》、《郴州市苏仙区许家洞镇总体规划(2013-2030)》、《郴州市苏仙区桥口镇总体规划(2012-2030)》、《郴州市苏仙区望仙镇总体规划(2012-2030)》、《郴州市苏仙区坳上镇总体规划(2011-2030)》、《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总体规划(2011-2030)》、《郴州市苏仙区马头岭乡总体规划(2013-2030)》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达到如下目的:(1)论证苏仙区乡镇生活垃圾收集及转运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对项目有关的主要因素:如垃圾产量进行论证,对苏仙区各乡镇生活垃圾转运方式、工艺方案及投资估算等工程方案的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及实施可行性进行多方案的综合性研究、分析比较和论证。(3)在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推荐建设方案,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郴州市苏仙区乡镇垃圾集中收集转运体系可行性研究报告3湖南省建筑设计院1.3编制依据和基础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2、《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院令第101号1992);3、《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建城【2010】61号);4、《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57号2007.7);5、《郴州市苏仙区栖凤渡镇总体规划(2013-2030)》;6、《郴州市苏仙区五里牌镇总体规划(2010-2030)》;7、《郴州市苏仙区许家洞镇总体规划(2013-2030)》;8、《郴州市苏仙区桥口镇总体规划(2012-2030)》;9、《郴州市苏仙区望仙镇总体规划(2012-2030)》;10、《郴州市苏仙区坳上镇总体规划(2011-2030)》;11、《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总体规划(2011-2030)》;12、《郴州市苏仙区马头岭乡总体规划(2013-2030)》;13、郴州市苏仙区城镇管理局提供的与编制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关的基础资料。1.4采用的主要标准和规范1、《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2、《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17-2009);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4、《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7、《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9[124]);8、《生活垃圾收集站建设标准》(建标154-2011);9、《生活垃圾收集站技术规程》(CJJ179-2012)。1.5编制范围和内容郴州市苏仙区乡镇垃圾集中收集转运体系可行性研究报告4湖南省建筑设计院1、由于苏仙区城区生活垃圾已纳入市区收运系统并作统一处理,且根据苏仙区政府统筹规划,本次可行性研究编制范围仅包括苏仙区周边乡镇:栖凤渡镇、五里牌镇、许家洞镇、桥口镇、望仙镇、坳上镇、良田镇、马头岭乡,不含白露塘镇、五盖山镇。根据苏仙区政府介绍,由于白露塘镇镇区80%以上面积属于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镇区及周边农村的垃圾收运归有色金属产业园管理,应业主要求,该区不在设计范围之内。由于五盖山镇为旅游风景区,该区生活垃圾自主收运,应业主要求,该区不在设计范围内。2、对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方案进行比选,确定生活垃圾收运方案。3、确定生活垃圾转运站、收集站、生活垃圾收集点以及配置生活垃圾收运车辆的数量。4、根据收运处理方案,确定收运工程的技术路线和设备工艺。5、对生活垃圾收集及转运工程进行投资估算,并对其进行财务评价和经济分析。1.6编制原则生活垃圾转运及处理项目是城乡环境治理项目,应在总体规划、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的指导下,吸收近年来生活垃圾转运的成熟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布置站址、处理工艺,严格控制二次污染,防止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同时,必须依据以下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规范及标准。(2)从苏仙区的实际出发,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采取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城镇发展相协调,既保护环境,又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效益。(3)根据苏仙区各乡镇总体规划,结合其气候特点、城市生活水平、消费结构等,合理论证城镇垃圾产量,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及工程实施计划。(4)根据苏仙区城市规模与特点和生活垃圾理化特性及组成,同时综合考虑后续处理环节的技术特点,选择适合于乡镇生活垃圾转运及处理的方式,使所选的工艺技术成熟、经济合理、工程投资较少且日常管理费用低,以取得良好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郴州市苏仙区乡镇垃圾集中收集转运体系可行性研究报告5湖南省建筑设计院(5)应尽量提高垃圾转运机械化水平,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垃圾运输要实现密闭化,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符合国家垃圾收运技术发展规划。(6)合理设计生活垃圾转运站服务范围及收运距离,使垃圾转运经济合理;合理布置转运站,提高土地利用率,使站区环境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避免扰民现象的发生。郴州市苏仙区乡镇垃圾集中收集转运体系可行性研究报告6湖南省建筑设计院2城镇概况2.1苏仙区基本情况2.1.1地理位置苏仙区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中部,湘江支流耒水上游,南岭山脉北麓,处郴州市中心,北瞻衡岳,南恃五岭,东界罗霄,是郴州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苏仙区前身为原郴县,自秦置郴县,县城先后为郡、州、路、府、区治,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199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郴县设立苏仙区。全区设南塔街道办事处、苏仙岭街道办事处、白鹿洞街道办事处、王仙街道办事处、观山洞街道办事处、卜里坪街道办事处6个街道办事处,许家洞镇、栖凤渡镇、桥口镇、良田镇、坳上镇、五里牌镇、望仙镇、五盖山镇8个镇,马头岭乡1个乡,共有170个村,58个社区居委会,全区总面积1342.28平方km,耕地14964.2公顷,127996户,403299人。政府驻郴州市苏园路。苏仙区由于地处有湖南“南大门”之称的郴州市中部,交通运输条件相当便捷,城区距省城长沙320km,距广州市332km,依托武广高铁,现北上武汉,南下深圳,均可实现3小时到达。与纵贯南北的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横穿东西的厦蓉高速公路,郴资桂高等级公路一起组成了苏仙区优越的交通格局。2.1.2地形地貌苏仙区位于南岭山脉中段北麓。东南、西南群山屹立,西北低平开阔,形成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整个朝北倾斜的地势。东南部由西山、五盖山两大山体组成,山势高峻,山体庞大,山脉走向近南北向,纵向并列,海拨在1000m以上,最高峰狮子口海拨1913.8m。西南部的骑田岭山体,山势雄伟,山体群峰林立,地表起伏大,山体多呈北东西南走向。骑田岭和五盖山成为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沿着骑田岭五盖山脊线,南面溪河南流入珠江,北面溪河北去注湘江。西山、五盖山、骑田岭三大山体之间形成南北走向的谷。西山与五盖山之间的大奎上谷地,五盖山与骑田岭之间的坳上、良田、廖家湾谷地,二条谷地平行排列,成为农业生产的耕作区和由湖南通向广东的交通要道。中部山地、丘陵、岗地、郴州市苏仙区乡镇垃圾集中收集转运体系可行性研究报告7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平原相间分布。东北与西北地势低平坦开阔,海拨一般在300m以下,地面起伏和缓,坡度在5-10之间,最低处在西河出口处洗金滩,海拨104m,河流两岸的溪谷平原呈串珠状分布在河道两侧低平处,并以河床为中心,分别向两侧形成一、二、三级阶地。2.1.3地质条件苏仙区位于南岭东西和复杂构造带中段北缘。自元古界震旦系以来,区境历多次构造运动,尤以印支、燕山运动最为强烈,致使区域性的东西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及新华厦系构造比较明显。境内内地地层发育,从元古震旦系至新生界第四系各时代地层,除奥陶系、志留系、下泥盆统、上中三迭统、上中侏罗统和第三系缺失外,其余系均有出露,其中以泥盆系、石炭系和二迭系出露最广,侏罗系最少。境内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深层侵入,分布集中,大部分出露于区境东南部,主要岩体有王仙岭花岗岩体和千里山花岗岩体。2.1.4气候条件苏仙区位于南岭山脉北麓,地处24°53′--26°50′N的亚热带气候带,多年平均气温17.4℃,多年平均降水量1452.1mm。地势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山字箕形。南岭山脉的几条主要山系在郴州呈东北──西南向走势,对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起阻挡抬升作用,对西南暖湿气流起屏障作用,使苏仙区的气候除了有亚热带湿润气候的主要特征外,还有明显的地方性小气候的特征。即具有光、热、水同季而且配合良好的四季分明的大气候特征,也有因地形地貌影响,使光、热、水等气候要素重新分配,形成气温的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和降水的山区多、平地丘陵区少、局地存在暖区和降水集中区的小气候。冬春两季,受蒙古高压控制,苏仙区盛行偏北的大陆季风,多冷空气活动;夏秋两季,则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低压控制,盛行偏南风的热带海洋性湿润季风,呈现出:冬冷夏热,春雨多,夏季暑热期长,秋高气爽,但有时也秋雨绵绵,山地气候多样的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平地丘陵区的冬夏季长而春秋季短,山区则冬季长,而春、夏、秋季短。2.1.5综合经济郴州市苏仙区乡镇垃圾集中收集转运体系可行性研究报告8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全区经济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179.1亿元,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18.6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49.6亿元,增长11.2%。按常住人口计,人均生产总值达4.42万元。全区三次产业的比重为6.1:66.2:27.7,其中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04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02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1%,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