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科概述讲稿同学们,你们好!我是二院耳鼻喉科教研室的夏纪严,今天由我开始讲授咽喉科学部分,这是我的邮箱地址,欢迎同学们在本专业上有什么问题,可以通过发邮件与我联系,我会尽量为大家解决。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学习的是咽喉科部分的内容。首先学习的是概述的部分,因为今天是咽喉科学开头,所以我们先对咽喉科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我们对咽喉科学部分有个一些的认识,然后进入各论的学习。首先我们先学习咽喉的解剖与生理。我们每天都会用到咽喉,但我们对咽喉子有多少认识呢?其实咽喉包含很多我们看不到的重要结构,具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所以我们要好好的认识它。咽喉上连口鼻,下通肺胃,是气息出入及饮食水谷的共同通道,具有司饮食、行呼吸、发声音的功能。正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说:“夫喉以候气,咽以咽物,咽接三腕以通胃,喉通五脏以系肺。”说明了咽喉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下面我们从几个部分讲述咽喉科概述,首先是咽喉的解剖与生理一、咽喉与脏腑的关系咽喉既是人体饮食、呼吸之要道,又是经脉循行之要冲,所以咽喉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与五脏六腑有密切关系,其中与肺、胃、脾、肾、肝等脏腑关系较为密切。(一)咽喉与肺所属关系:喉位在前,下接气道,与肺相通,为肺系之所属。《疮疡经验全书·卷一》说:“喉应天气,乃肺之系也。”在经络联系上,肺之经脉入肺脏,上循咽喉,构成了肺与喉的互相联系。生理关系:肺与喉均为肺之系,它们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行呼吸、发声音”的生理功能。”肺气充沛,宣发舒畅,喉的功能才得健旺,呼吸方能通顺,语言才能宏亮。病理关系:肺失调和,可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肺失宣降,邪滞咽喉;肺经热盛,上攻咽喉而为病;肺阴受损,气阴不足,咽喉失之濡养,甚则虚火上攻而致咽喉疾病。治疗关系:咽喉疾病常常从肺论治。临床上,风邪袭肺或肺经热盛者,常用疏风宣肺,清热解毒等治法;若肺气虚弱或阴虚肺燥者,常用补肺敛气,养阴清肺之法。(二)咽喉与胃所属关系:咽位在后,下接食道,与胃相通,为胃系之所属。生理关系:咽与胃属于胃系,咽为胃之通道,其生理功能为司饮食吞咽。《重楼玉钥·喉科总论》:“咽者咽也,主通利水谷,为胃之系,乃胃气之通道也。”《医贯·卷一》也说:“咽系柔空,下接胃本,为饮食之路,水谷同下,并归胃中,乃粮运之关津也。”病理关系:胃为燥土,性喜润恶燥,胃腑热盛时,火热易循经上炎于咽喉而致热性咽喉病。如《血证论·卷六》说:“凡咽痛而饮食不利者,胃火也。”治疗关系:不少咽喉病证,从脾胃论治。临床上,常有清热解毒,利膈通便,清胃泻火,养胃生津,补中益气等治法。(三)咽喉与脾所属关系:脾与胃互为表里,足太阴脾经络于胃,循咽喉连于舌本,因此脾与咽喉有着直接与间接的联系。《重楼玉钥·诸风秘论》说:“咽主地气,属脾土。”明确指出它们的所属关系。生理关系:脾胃共主腐熟水谷,输布精微,咽喉得脾气的输布而健旺。而咽喉的生理功能健旺,饮食呼吸调畅,脾胃才能完成其消化吸收输布之功。如《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说:“咽喉者,脾胃之候。”说明咽喉与脾(胃)在生理功能方面有密切的关系。病理关系:脾脏病变引起的咽喉病,一方面,与胃并见的,其病理变化多为实热证,如《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说:“脾胃有热,则热气上冲,致咽喉肿痛。”另一方面,因脾虚而致的多为虚证咽喉病。治疗关系:参阅咽喉与胃的关系。(四)咽喉与肾所属关系;足少阴肾经之脉入肺中,循喉咙,在经络上有直接联系。生理关系;肾为藏精之脏,肾精充沛,上输于肺,濡养咽喉,使咽喉生理功能健旺,声音宏亮,呼吸均匀,且不易为邪毒所犯。病理关系:肾脏病理变化而致的咽喉疾病多为虚证。肾阴虚,虚火上炎,或肾阳虚,虚阳上越,均可循经上炎于咽喉而为病。治疗关系:咽喉的某些病证可以从肾论治。常有滋养肾阴,温补肾阳,引火归原等治法。(五)咽喉与肝所属关系:足厥阴肝经之脉,循喉咙,入颃颡。生理关系:肝主疏泄,而肝之经气上于咽喉,故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则咽喉通利。病理关系: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引起咽喉疾患。若肝气郁结,肝气上逆,肝郁脾滞,痰气互结,上逆于咽喉,可致咽喉梗梗不利或声音不畅;肝气久郁化火,上炎咽喉,致咽喉疼痛。治疗关系:一些咽喉病证可以从肝论治。临床常有疏肝解郁,行气化痰,清肝泻火等治法。二、咽喉与经络的关系简单讲述咽喉与经络的关系三、咽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一)咽的应用解剖学咽是呼吸和消化的共同通道,上起颅底,下达第六颈椎平面,相当于环状软骨下缘与食管口连接,全长约12cm,前后扁平,上宽下窄,略呈漏斗形。咽前面通鼻腔、口腔和喉,后壁与椎前筋膜相邻。1.咽的分部: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图3-5-1)。(1)鼻咽(nasopharynx)也称上咽,从硬腭向后作一假想延长线,此线平面以上的咽部称鼻咽。其顶壁由碟骨体及枕骨底部构成,呈穹窿状。顶部与后壁交界处有淋巴组织团块,称腺样体(adenoid),又称咽扁桃体。前壁以后鼻孔为界,经此与鼻腔相通。后壁平对第1、2颈椎。鼻咽两侧有咽鼓管的咽口,位于下鼻甲后端后方约1.0~1.5cm处。咽口周围有散在的淋巴组织称咽鼓管扁桃体,咽口上方有一隆起,称咽鼓管圆枕,圆枕后上方有一凹陷区,称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其上方接近颅底之破裂孔,鼻咽恶性肿瘤常循此侵入颅内。下方与口咽相通,但在吞咽时,因软腭上提与咽后壁接触,鼻咽与口咽暂时隔开。(2)口咽也称中咽,位于鼻咽以下舌骨延线以上的部分,前方经咽峡与口腔相通。所谓咽峡,乃上由悬雍垂(uvula)和软腭游离缘、下由舌背以及两侧由腭舌弓(palatoglossalarch)和腭咽弓(palatopharyngealarch)围成的环形狭窄部分。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为扁桃体窝,(腭)扁桃体即位于其中。在每侧腭咽弓的后方有纵行条状淋巴组织,名咽侧索(lateralpharyngealbands)。后壁平对第2、3颈椎体,黏膜下有散在的淋巴滤泡。(3)喉咽(laryngopharynx)也称下咽(hypopharynx),舌骨延线以下与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下端连接食管,该处有环咽肌环绕;后壁平对第2、3颈椎;前方通喉腔,在会厌前方,舌会厌外侧襞(lateralglossoepiglotticfold)和舌会厌正中襞(medianglossoepiglotticfold)之间,左右各有一会厌谷(valleculaepiglottica),异物常停留于此处。两侧杓会厌襞的外下方有梨状窝(pyriformsinus),喉上神经内支经此窝入喉并分布于其黏膜之下。两侧梨状窝之间,环状软骨板之后方称环后隙(postericoidspace),其下方即为食管入口。喉的解剖结构喉腔内部由于声带(vocalcords)的分隔,可分成声门上区(supraglotticportion),声门区(glotticportion)和声门下区(infraglotticportion)三部。(1)声门上区位于声带上缘以上,其上口通喉咽部,呈三角形,称喉入口(laryngealinlet)。声门上区之前襞为会厌软骨,两侧壁为杓状会厌襞,后襞为杓状软骨。声门上区内有:1)喉前庭(laryngealvestibule)介于喉入口与室带之间。2)室带亦称假声带,。(2)声门区位于声带之间,包括两侧声带、前连合和后连合。声带位于室带下方,左右各一,由声韧带、肌肉、黏膜组成。在间接喉镜下声带呈白色带状,边缘整齐,由于其后端附着于杓状软骨的声带突,故可随声带突的运动而张开或闭合。声带张开时,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称为声门裂,简称声门,空气由此进出,亦为喉最窄处。声门裂之前端称前连合,后端称后连合。(3)声门下区为声带下缘以下至环状软骨下缘以上的喉腔,该腔上小下大。幼儿期此区黏膜下组织结构疏松,炎症时容易发生水肿,常引起喉阻塞。此外,随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发展,声门旁区(paraglotticportion)的临床解剖特点渐引起重视,该区位于声门旁间隙,其界限是:前外界为甲状软骨、内下界为弹性圆锥、内侧为喉室及其周围纤维膜、后界为梨状窝黏膜。原发于喉室的癌舯,甚易侵犯声门旁隙。2.咽壁的构造(1)咽壁的分层咽壁从内到外有四层,即黏膜层、纤维层、肌肉层和外膜层。1)黏膜层鼻咽的黏膜与鼻腔及咽鼓管黏膜相连续,其表面层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中含混合腺。口咽及喉咽的黏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黏膜下层除含有丰富的黏液腺和浆液腺外,还有大量的淋巴组织聚集。2)纤维层位于黏膜层与肌肉层之间,由结缔组织构成,上方附着于枕骨底部及颞骨岩部,上厚下薄,在咽后壁中线之部分特别坚韧,形成咽缝(pharyngealraphe),为咽缩肌的附着处。3)肌肉层按其功能的不同,分为三组:①咽缩肌组:有咽上、中、下三对缩肌,各咽缩肌纤维斜行,由下而上呈叠瓦状排列。咽缩肌收缩时,咽腔缩小,将食物压入食管。②提咽肌组:包括茎突咽肌、咽腭肌及咽鼓管咽肌。三对提咽肌为纵行纤维,收缩时可使咽喉上举,协助完成吞咽动作。③腭帆肌组:包括腭帆提肌、腭帆张肌、咽腭肌、舌腭肌和悬雍垂肌等。具有缩小咽峡、关闭鼻咽、分隔鼻咽与口咽的作用。4)外膜层覆盖于咽缩肌之外,上薄下厚,系颊咽筋膜的延续。(2)筋膜间隙在咽壁的后方及二侧,有由颈部筋膜构成的潜在性蜂窝组织间隙。这些间隙的存在,有利于在吞咽动作及颈部活动时,软组织的协调一致,以获得正常的生理功能。咽部的众多间隙中较重要的有咽后隙及咽旁隙。1)咽后隙(retropharyngealspace)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上起颅底,下至上纵隔,相当于第1、2胸椎平面,两侧以薄层筋膜与咽旁隙相隔,中线处被咽缝将其分为左右两部分。隙内有疏松的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在婴幼儿,隙内有较多淋巴结,儿童期逐渐萎缩,至成年仅有极少淋巴结。扁桃体、口腔、鼻腔后部、鼻咽、咽鼓管及鼓室等处的淋巴引流于此。因此,这些部位的炎症可引起咽后淋巴结感染化脓,脓肿偏于一侧,以小儿多见。2)咽旁隙(parapharyngealspace)。位于咽后隙的两侧,左右各一,形如锥体,底向上,尖向下。上界为颅底,下达舌骨大角处;内侧以颊咽筋膜及咽缩肌与扁桃体相邻;外侧为下颌骨升支、翼内肌和腮腺的深面;后界为颈椎前筋膜。茎突及其附着肌肉将此隙分为前后两部。前隙较小,内有颈外动脉及静脉丛通过3.咽的淋巴组织咽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称为咽淋巴环,主要由腭扁桃体、腺样体、舌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咽侧索以及咽后壁淋巴滤泡等构成内环。内环淋巴流向颈部淋巴结,后者又互相交通,自成一环,称外环,主要由咽后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组成。了解咽淋巴环的联系,对咽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腭扁桃体习称扁桃体,位于口咽两侧由腭舌弓和腭咽弓围成的扁桃体窝内,为咽淋巴组织中最大者。1)扁桃体的结构扁桃体淋巴生发细胞、滤泡间组织(间质)、结缔组织支架构成。2)扁桃体的血管动脉有五条,均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①腭降动脉,为上颌动脉的分支,分布于扁桃体上端及软腭。②腭升动脉。③面动脉之扁桃体支。④咽升动脉扁桃体支。以上4支均分布于扁桃体及腭舌弓、腭咽弓。⑤舌背动脉,来自舌动脉,分布于扁桃体下端。扁桃体包膜外有一静脉丛,将静脉血流入咽静脉丛及舌静脉,最后汇入颈内静脉。3)扁桃体的神经扁桃体由咽丛、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以及舌咽神经的分支所司理。(2)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pharyngealtonsil),位于鼻咽顶与后壁交界处,形如半个剥皮桔子,表面不平,有5~6条纵形沟裂,居正中之沟裂最深。腺样体出生后即存在,6~7岁最大,一般在10岁以后逐渐萎缩。(3)舌扁桃体4.咽的血管、神经及淋巴(1)动脉咽部的血液供应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有咽升动脉的咽支,面动脉的腭升动脉和扁桃体动脉,舌动脉的舌背支以及腭降动脉。(2)静脉经咽静脉丛与翼丛相通,流经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二)咽喉生理学咽为消化和呼吸的通道,具有下列的生理功能。1.呼吸功能咽黏膜内或黏膜下含有丰富的腺体,当吸入空气经过咽部时,继续得到调温、湿润及清洁,但弱于鼻腔的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