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20040878李玉洁1汉语中的语言禁忌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伴随着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人们用语言来进行社会交往、人际交流。但自语言形成之日起,语言就已经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工具,而成为风俗的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在通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可以听到“灯下不说鬼,进山不说狼”、“一语成谶”的说法,就反映出人们通常相信语言具有某种魔力,相信语言这种符号,与它所代表的真实内容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完全同一的效应关系的思想。因此在交际中人们出于某种原因不能、不敢或不愿说出某些词语,这些词语有的被认为危险、神圣、神奇,有的被认为令人难堪,还有的被认为不堪入耳,它们往往只限于在某些人或某种场合下使用,这一现象被称作语言禁忌。汉语言中的语言禁忌多是消极的。本文将汉语中的语言禁忌的几大类并简析如下:1称谓禁忌1.1长辈禁忌在中国,称谓禁忌根源于社会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宗法社会,尊祖敬宗是中国人的一贯传统,特别忌讳直呼长辈的名字。汉族说与写,都忌言及祖先、长辈的名字。司马迁写《史记》,因其父名”谈”,所以把”赵谈”改为”赵同”,把”李谈”改为”李同”;清朝刘温叟,因其父名”岳”,竟终身不听”乐”。直至现时,子女仍然禁忌直呼长辈的名字,更不能叫长辈的乳名,晚辈称呼长辈时,一般应以辈份称谓代替名字称谓,如叫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等等。这类称谓可明示辈份关系,也含有尊敬的意思。不但家族内长幼辈之间是如此,师徒关系长幼辈之间也是如此。1.2同辈禁忌不但晚辈忌呼长辈名字,即使是同辈人之间,称呼时也有所忌讳。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出于对对方的尊敬,也不宜呼其名。一般常以兄、弟、姐、妹、先生、女士、同志、师傅等等相称。在必须问到对方名字时,还要客气地说“请问尊讳”,“阁下名讳是什么”等等。我国有些地方的人结婚生过孩子后,别人就不再直呼其名,而是按其子女的名字,称为“某某他爹”、“某某他妈”。汉族也有类似的习俗。甚至一结婚,一成家,就改了称呼。妻子叫丈夫“外头的”、“掌柜的”、“当家的”;丈夫称妻子为“屋里的”、“做饭的”、”内当家的”。再不然就是互相认“哎”、“嗯”来招呼,一般很少再直呼其名。外人称呼他们,也是“某某的男人”、“某某的女人”,“某某的老头”、“某某的老婆”。虽然这样说着麻烦,而且也指出了另一个人的名字,但因为所说的不是其本人的名字,所以也算是做到了没有直呼其名,因而是不犯忌讳的。2名字禁忌古时中国人认为,名字并非一般的语言符号,它与指甲、毛发、牙齿等一样是身体的一部分,它具有某种超人的力量,人们的灵魂就附在人的名字上,如果被人利用巫术,加害自身。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人的名字在原有的迷信观念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层政治礼教色彩。一方面,朝廷、礼书对帝王之名、圣人之名、父祖之名作了各种避讳规定;另一方面,在封建礼教影响下的人们,根据自己的封建人生观又对名字的作用加以发挥,结果使得人的名字更具有某种神秘、甚至恐怖的力量。姓名禁忌登峰造极的表现是封建时代避帝王之讳,在这方面稍汉语言20040878李玉洁2有不慎甚至回招来杀身之祸。如清代曾有一科举试题《维民所止》,被认为主考官寓意要杀“雍正”的头。还有一些宫廷阴谋就从名字作为手段而引发,比如汉武帝时的巫毒之祸,导致太子被杀。以前从事迷信活动时,人们相信将别人的名字写在木偶上,则这个木偶代表此人,然后每日用针刺木偶,则此人不久即会死亡。这种故事在各种口头文学,故事小说中都有提及。在封建社会里,名字禁忌大致有五种:国讳、官讳、圣讳、家讳、恶人之讳。所谓国讳,主要是避讳皇帝本人及其祖父之名。比如,秦始皇姓赢名政,为避讳“政”字,就改“正月”为“端月”,或改“正”字的读音为平声。唐太宗李世民,为了避讳,唐人行文用“代”代替“世”字,用“人”代替“民”字,观世音因此而略称观音,民部改称“户部”。官讳指避讳达官贵人的名字。例如,州官田登,因避讳登(灯)字,竟把“放灯”改为”放火”。于是留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成语典故。”圣讳就是避开圣人的名字。圣讳既包括朝廷规定的圣人讳,也包括人们自发地为圣贤避讳。比如,孔子之名丘、老子之名耳、周公之名旦、孟子之名轲,皆为圣讳。家讳就是在日常言谈或行文用字时,要求回避父祖以及所有长辈的名字。俗话说:“子不言父名,徒不言师讳”就是这个道理。家讳在某些方面表现得与称谓禁忌有所类似。所谓避恶人讳,就是忌讳提及那些臭名昭著、人们厌恶的名字。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原来”一词,实际上在明朝以前写作“元来”,就是因为到了明朝初期,从皇帝、大臣到平民百姓厌恶元朝的统治,顾忌它卷土重来,所以把人们日常用的“元来”一词改写为“原来”,以避恶人讳。3岁数、属相禁忌人的名字要避讳,人的岁数、属相也有所避讳。中原一带最普遍的岁数忌讳是七十三、八十四、一百岁等等。岁数忌言七十三、八十四,据说与孔孟二圣的终年有关。传说孔子是七十三岁死的,孟子是八十四岁死的。因此人们以为这两个岁数是人生的一大关口,连圣人都难以逃避的,一般人更不用提,所以都很忌讳。俗语中有“七十三、八十四,不死也是眼窝刺”,“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等等一些说法。此俗流行于中原一带,其他地区也习见,至今不衰。岁数又忌称言“百岁”。百岁常常用来指人寿之极限,如“百年和好”、“百年之后”等等都是暗指寿限之极的,所以若要问到某个人的岁数时,是忌讳说百岁的。真正是一百岁整,也要只说是九十九岁。4凶祸词语禁忌由于迷信思想,人们相信吉凶祸福是由命运安排的,由此产生了趋吉避凶的观念。民间有“说凶即凶,说祸即祸”的畏惧心理,因而禁忌提到凶祸一类的字眼,惟恐因此而致凶祸的真正来临。凶祸词语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本身没有凶祸之意,只是其读音与凶祸词语谐音,因而犯了词语禁忌。二是词语本身有凶祸之意。谐音凶祸词最常见的估计是“四”这个字了,数字“四”在中国及日本、韩国、朝鲜等一些亚洲国家被视为一个不吉祥的数字,究其原因,它的发音与”死”字谐音。在日本医院里没有四层,也没四号房间或病房,探望病人千万不可提四字。在中国,车牌号码、电话号码尾数有四的就不受欢迎。人们尤其要避开“十四”,谐音“要死”、“五十四”,谐音“我死”,四十四、四百四十四、四千四百四十四等数字。“金利来”名牌衬衫。,英文名称为(Goldlion),意为“金狮”,由于“狮”和“死”谐音,犯了广东人和东南亚国家华人的忌讳,因而音意译结合取现在的名字。再如乘船的人,忌讳说“住”、“翻”,所以称“箸”为“筷”,汉语言20040878李玉洁3称“帆布”为“抹布”。其它“沉”、“停”、“破”、“漏”之类的话语也都在禁言之列。民间送礼忌送钟、送伞,因“钟”和“终”同音,“伞”和”散”同音。这些都是由于谐音而引起凶祸之意的例子。为了防止凶祸的事情发生,民间在语言方面还忌讳说出与凶祸直接或者间接有关的词语。比如太平天国用干支纪年,却因讳言“丑”字,而改“丑”为”好”;讳言”害”字,而改“亥”为“开”;讳言“冇”字,而改“卯”为”荣”。广州一带,旧时因为方言”空”与“凶”同音,所以把“空屋招租”改成“吉屋招租”。平时人们忌说“眉毛倒了”,是忌讳“倒霉”之意。忌言“梨”、”伞”,而称“圆果”、“竖笠”,是避讳“离散”的意思。忌言“苦瓜”而称“凉瓜”,是要避开苦难之“苦”字。忌言“吃药”,而称“吃好茶”,是忌讳“生病”之意。香港探望病人和亲友时,忌讳送剑兰、茉莉、梅花等花束。因为“剑兰”与“见难”(意为日后难相见了)谐音;“茉莉”和“没利”、“末利”谐音;“梅”与“霉”谐音,故被视为“倒霉”、“不吉利”的花卉。特别不适宜送给病人和从商的亲友。这一切都是避凶求吉的语言禁忌现象,民间称之为“讨口彩”。死亡是人们最恐惧、最忌讳的了,所以“死”字是不能提及的。在汉语中与“死”相关的婉曲语有200多个。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死”的婉曲语代表了不同的等级。《礼记·曲礼》云:“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是从贵贱、尊卑方面对死事的异称,是某种等级观念的表现,然而也含有对“死”字的避忌意义。此外,对不同信仰者之死有不同表示法,佛教徒死称“涅槃”,僧人死用“归真”、“圆寂”、“人寂”、“灭度”、“坐化”;道教徒死用“羽化”、“尸解”;基督教徒死用“见上帝”。有神论者言死常用“见阎王”、“上西天”、“归西”、“归天”;马列主义者常用“见马克思”代死的叫法。对不同价值之死有不同表示法,褒义的有:“牺牲、捐躯、捐生、授命、玉碎、效命、成仁、取义、就义、以身许国”等。贬义的有:“横死、丧生、送命、毙命、死于非命、呜呼、完蛋,了结”等。此外,还有一种常于人生仪礼或生活经历的关键时刻存在的冲犯禁忌语。比如民间常有地名冲犯的禁忌,以为某些地名有凶厄的意义,或者能够冲犯自己的本命,因而忌讳提及或者忌讳过往、居住于此地。如《三国演义》中凤雏死于“落凤坡”的传说,便是基于这一俗信禁忌而形成的例证。至今某地有杨家营与郎垒村,毗邻相望,久不往来。皆因“杨”与“羊”谐音,“郎”与“狼”谐音,杨家营人恐与郎垒村人往来会被冲破克伤自己的本命。至今两村通婚仍有忌讳。这一类的例子也属语言禁忌的一个侧面。5亵渎词语和咒骂语禁忌民间的朴素的道德观也促使一些带有亵渎意味的词语成为禁忌。民间通常以为涉及到性行为和性器官的词语是一种亵渎语,一般所谓“有教养的”或者“老实本分的”人都羞于启齿。在不得不说到性器官时,要用“那个”、“下部”、“阴部”等来代替。说到性行为时,也要用“办事”、“房事”、“同床”、“夫妻生活”、“男女关系”、“偷鸡摸狗”、”寻花问柳”等等委婉词语来代替。甚至连容易引起生殖部位联想的“拉屎”、“撒尿”、“上厕所”、“月经”等等也都在忌讳之列,一般要改为“出恭”、“解手”、“方便方便”、“如厕”、“上一号”、“例假”等等。汉语中,骂人时常以生殖器或性行为来羞辱对方,说明人们相信这一类词语具有诅咒力,能够毁伤仇人的灵魂或者肉体。因此,在没有仇人在场,或不想诅咒什么人时,这一类词语就是应当避忌的了。如北京口语忌用“蛋”字,讳言“蛋”汉语言20040878李玉洁4字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是骂人之辞。而只所以用“蛋”来骂人,是因为蛋指睾丸,是男性生殖器的一部分,因而它有亵渎人、诅咒人的作用。除了以上与性器官、性行为有关的一些语言禁忌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带有亵渎性质的语言禁忌。有一个笑话,说是赫鲁晓夫视察一个养猪场,记者拍了一张赫鲁晓夫视察猪圈的照片,第二天登于报纸,下注“左起第二位是赫鲁晓夫同志”,让人以为是在骂赫鲁晓夫。例如“猪”、“狗”、“驴”、“牛”等畜类常常被用来咒骂人,因而平时便忌讳在人前说到这些动物,尤其不能和人相提并论,否则,会伤害别人,引起斗殴纠纷。与和尚、道士说话,更不能说出“驴”和“”牛”字,因为和尚最忌被骂作“秃驴”,道士最忌被咒作“牛”鼻子”。有生理缺陷的人,也讳忌当面嘲笑他的缺陷,这也是对人不尊重的亵渎行为。如当着秃头的人忌言秃,当着跛腿的人忌言瘸等等。民间一般都喜少恶老,湖南一带,无论老幼都以“芽里”相称。虽七八十岁的老人也不例外。若称其为“老人家”,则要生气的。现时代,青年女子喜瘦忌胖,若言其瘦,则喜以为是称赞其身材苗条,长得漂亮;若说其胖,则满脸不悦,以为是挖苦她体形难看,长得不美。类似此种禁忌也是很多的,各地不一,举不胜举。总起来一点,凡属于对人不尊重、轻慢待人的亵渎话语一般都是有所忌讳的。6破财词语禁忌财运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有关“破财”的词语禁忌也是语言禁忌集中出现的领域之一。例如,过去在许多地方在春节期间都有卖财神的小贩走街串巷,上门推销;卖财神不能说卖,而要说“送”,买财神也不能说买,要说“请”,否则就是不恭,得不到财神的保佑;如果不想买也绝不能说”不要”,只能说”已经有了”,否则就得罪了财神,会破财。河南一带做饭时,忌讳说出“少”、“没”、“光”、“不够”、“完了”等词语,认为说了这些不吉利的字眼就真的会出现缺粮少食的后果。四川一带过去忌讳说”舌”字,因为“舌”谐音“折本”、“折财”的“折”,为此把“猪舌”叫做“猪招财”、“牛舌”叫做“牛招财”。在各地这一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