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成绩_________从三峡大坝看水利大坝的经济效益课程:大坝变形观测院系: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姓名:刘迪学号:2009302590055时间:二○一○年五月2/5从三峡大坝看水利大坝的经济效益更立西江石璧,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毛泽东古往今来,地球上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莫过于洪水。人类与洪水抗挣的历史久远,并在抗挣中催生了人类的早期文明。华夏民族尤重治水,且在治水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胆量和智慧。治水者名垂千古,水利工程福泽万代,古代大禹和李冰父子及古都江堰工程就是很好的例证。世界第三长河长江,源于世界屋脊,上经“天府之国”,中贯“鱼米之乡”,下串“人间天堂”,给两岸以灌溉之利和舟楫之便。然而,它一旦暴怒,便为浩劫,沃野成为泽国,民众或为鱼鳖,是中华民族一大心腹之患。尤其在险段荆江,每至汛期,千余万人头枕悬河,夜不成寐。所以,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昌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是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出发点1994年12月14日,当今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工程正式动工,它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人民币(按1993年5月末价格计算),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113万移民的安置费300.7亿元;输变电工程153亿元。三峡工程的建成使得地球上又出现一座能在太空直接观察到的宏伟建筑。如此浩大的工程的构想与实施必是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尽管如此,耗资巨大的水利工程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的收益,其负面影响也不能忽视,如何最大实现三峡工程的最大的经济效益?如何减小它带来影响?这同样是个难题。三峡工程的主要工程效益与经济效益:1)防洪:作为80后的我们也许不知,我们的父辈一定对1998年的那场长江特大洪水记忆犹新,那场长江大洪水共夺走了1500多人的生命,导致231万人受灾,670万群众和数十万军队参加抗洪抢险,耗用抢险物资130多亿元。除簰洲湾溃口外,长江九江大堤决口,湖北执行荆江分洪预案,分洪区内51万多人舍家弃业、扶老携幼、牵牛赶猪地转移……大洪水留给人们的是惨痛的记忆。“抑洪水而天下平,驱猛兽而百姓宁”。据史料记载,自汉朝到清朝的2100年间,长江洪水平均不到十年就有一次大的泛滥。解除长江洪患,是中下游人民世世代代的梦想。“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流经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沃野千里,是粮库、棉山、油海、鱼米之乡,是长江流域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属国家重要商品粮棉和水产品基地。荆江防洪问题,是当前长江中下游防洪中最严重和最突出的问题。三峡大坝蓄水至175米后,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将达到221.5亿立方米,相当于4个荆江分洪区的可蓄洪水量。遇特大洪水,调节三峡库容能有效调控洪水,保护长江中下游至少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耕地。3/5其实,三峡工程防洪已经“小试牛刀”。2004年的长江洪水中,蓄水刚一年的三峡工程首次拦洪错峰,成功缓解了荆江的行洪压力。今年蓄水至156米后,防洪功能将更上一层楼。有专家估计,三峡工程每年防洪的直接经济效益将达到22亿元至25亿元。若遇特大洪水,一次即可避免淹没损失几百亿元。随着三峡工程的推进,长江中下游人们的安全感越来越强。许多沿江城市纷纷在千百年来行洪的江滩上建起公园,供人们休闲。江城武汉市沿江十几公里的江滩防洪坝已变成了美丽的公园,每天有数万市民在江滩流连,笑看滚滚长江东逝水。2)发电: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1820万kW,年均发电量847亿kW·h。三峡水电站若电价暂按0.18~0.21/(kW·h)计算,每年售电收入可达181亿~219亿元,除可偿还贷款本息外,还可向国家缴纳大量所得税。三峡电机组全部建成后,可以顶10个大亚湾核电站发出的电量,而且三峡电近年也已经源源不断地驰援缺电严重的广东。三峡电输入广东的电网脉络,已经有两年多了,而最近两年,恰是广东十年来缺电最严重的时期。将来,三峡工程的电力会源源不断地送往沪、赣、浙、皖、豫、鄂、湘、粤、渝.如果将三峡水电站替代燃煤电厂,相当于7座260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可减少燃煤5000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亿吨,二氧化硫200万吨,一氧化碳约1万吨,氮氧化合物约37万吨以及大量的工业废物3)航运: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过去,从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有550公里处在急流、险滩、浅滩之中。从武汉到宜昌只能行3000吨级船队,从宜昌到重庆只能行1500吨级船队。轮船过险滩出现困难时,岸上的绞车就用缆绳拉,甚至还需要纤夫拉。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至135米水位后,急流险滩无影无踪。以前从重庆到宜昌行船来回得走8天,现在只要两天。以前,在长江三峡拖轮最多拖两艘驳船,现在可以拖10艘。蓄水到156米水位后,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主城区港口。4)旅游:三峡大坝的旅游发展,收入潜力最终每年可以接近60亿元。三峡总公司实业总公司的负责人曾对外表示,三峡旅游工程完工后,初期每年的旅游收入有望达到30亿元。另据行业测算,三峡大坝旅游区每直接收入1元,民航、铁路、公路可增加收入20元,相关行业消费至少可达4.3元。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第三产业相应增加10.7元。三峡坝区每年过百万的游客为宜昌市贡献约11%的GDP份额。为此,宜昌市制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到2010年宜昌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第三组数据则是,宜昌市一学术机构研究预测,三峡工程建成后的初期,每年去三峡的游客将达到1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有望达到200亿,人均在三峡的消费超过1500元。长发展公司成立后,2003年三峡大坝的参观门票从32元涨到68元,2006年再次涨至105元。而这年前往参观三峡大坝的游客人数达到130万人次,仅此门票收入就超过1亿元。4/5三峡大坝对经济、环境、生态的负面影响:1)库区居民搬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我们知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对家乡故土有着深深的依恋,背井离乡,身在他国,往往是炎黄子孙最大的苦楚,但三峡大坝的筹建使得无数人不得不离开哺育自己多年的家乡。建成后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重庆市、湖北省的20个县(市)。三峡水库淹没涉及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受淹没或淹没影响的工矿企业1599家,水库淹没线以下共有耕地(含柑桔地)2.45万公顷;淹没公路824.25公里,水电站9.22万千瓦;淹没区房屋面积为3459.6万平方米,淹没区居住的总人口为84.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15万人)。考虑到建设期间内的人口增长和二次搬迁等其它因素,三峡水库移民安置的动态总人口将达到113万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适宜的土地已被开垦和占用,大部分的人口将会被安置到近年来人口业已过剩的水库上游贫瘠的高地上。安置100多万人的生产生活,无疑是等于重建一个社会,必将打乱原有的经济结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会在相当长的时期造成生产力水平下降,致使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再者,由于历史和交通的原因,境内工业集中布局于长江沿岸的城市和集镇。所以三峡工程淹没的工厂多,损失也大。长江沿岸的千年古镇人文遗失,那些古调古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赖以发展的土壤,到他乡人生地不熟悉,尤其是那些方言和地方戏曲无法再发展传承。2)泥沙淤积:河流的泥沙会带来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后果。长江是世界上泥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每年都会带走5到10亿吨的泥沙,尽管水库的泥沙流速难以预测,但专家普遍认为一般情况下每年河流携带的泥沙都将会被大坝截住。若此种假设成立,长江所携带的泥沙将在100年内填满水库。水库中的泥沙沉积会对下游造成影响。几千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带一直把这些泥沙作为农田和渔业的营养源泉。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发出警告:水库尾部附近的泥沙流速会加快,在旱季将严重影响上游的通航,水库尾部的泥沙还会抬高河岸。成问题的是还无法准确的预测水库泥沙的沉积速度。此种情况有可能使经济效益比预期的要低很多,即便有可靠的泥沙,沉积速度记录,泥沙沉积的速度与位置也是难以预测。3)生态破坏:三峡工程建库后,直接受淹没影响的陆生植物物种有120科、358属、560种。其中绝大部分在未受淹没影响的地区广为分布……这一水域恰恰是中国特有的千种珍稀鱼类的主要栖息地,其中仅仅只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中华鲟和白鳍豚更令人关注。葛洲坝的建成可能已严重影响了中华鲟的繁殖,白鳍豚的数量也下降到仅有几百条,此外,另一值得关注的野生物种当属濒临灭绝的西伯利亚鹤,长江中下游恰恰是其越冬的栖息地,无疑也将受到大坝的影响。4)库区传染病:水库所处的地区还是水源传染病易发地区,如血吸虫病。人们担心被淹没的农田和居民区会释放出有毒物质和污染物。水库对水流的控制会增加上海市地下含水层海水入侵的可能,从而影响到上海市的供水,归根结底,三峡大坝造成的影响可涉及的范围是事先无法预测的。一旦大坝建成,它的影响将持续几十年乃至几个世纪。5/5从三峡工程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水利工程在兴建的同时必然会产生许多对我们有害的方面。特别是大型水利工程,移民问题,泥沙问题,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经济效益减少等问题更令人担忧。我们兴建水利工程是为了使人类更好的生活在这一“水”球上,但若不经切实真正有效详细的设计和思考,也许弊还是要大。若一个工程真正投入建设实施,我们一定要尽量减少它给我们带来的弊端,使得人们受之福而不患其灾。水利工程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方面,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是水利工程成功的重要途径。关键字:三峡大坝、经济效益、防洪、发电、旅游、航运、负面效应、移民、泥沙淤积、古迹破坏、生态破坏、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