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视野下的教与学——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策略1一、实践背景当今,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存在着“信息技术课=微机课”、“信息技术课=软件课”、“信息技术课=游戏课”、“信息技术课=文化课”、“信息技术课=集训课”、“信息技术课=无序课”等误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学习资源匮乏或无序导致学生的资源意识薄弱、信息视野闭塞等问题。《普通高中技术领域(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的学科思想与目标。作为非高考学科的高中信息技术,如何在学科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形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以教育科研课题为牵引进行探索,研究出本学科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二、经验简介本经验即是在课题牵动下,从学科教学问题出发,通过对国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校本化实践与实施,分别开展“教”与“学”层面上的资源构建、重组与优化:1.“教”的层面,进行教材内容整合,形成专题化校本课程资源;2.“学”的层面,进行学习资源构建,给学生呈现多元化学习手段。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优化,进而形成三种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努力追求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资源的教与学,引发学生树立资源意识,自主探究,高效学习。从学生现实需求与未来发展要求出发,实施课程与课堂双重变革与创新。2特色理念:本经验就是通过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践,开展以专题为单位、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的实践,解决现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陈旧性与信息技术发展的领先性矛盾,为学生提供先进的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案例,使课程更富系统性、联接性、发展性和实践性。本经验致力于结构化学案设计和多样化学生学习资源开发与构建,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过程体验,开阔信息视野,形成资源意识。这对于解决“互联网+”信息时代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高要求与其实际获取信息、应用信息的低能力构成的矛盾,具有创新性意义。本经验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基础,构建理论新授课、实践操作课、复习课三种不同课型的高效教学策略,谋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实践。这对于解决学科课时有限性与课程内容丰富性的矛盾,兼顾学生现实学业水平测试与未来应对社会挑战的双重要求,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理论基础:1.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标准中提出:“信息技术课程要体现5大理念,即:①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②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③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⑤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一定的学习材料,通过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3.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教材内容的整合、学习资源的构建及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3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实施目标:通过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形成专题化、多样化、结构化的“教”与“学”资源,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信息资源意识、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开阔信息视野,进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资源视野下高效学习的能力。三、具体操作流程第一步:学情调研与分析学年伊始,我会针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及信息技术知识需求两方面问题分别设计教师访谈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回收问卷后进行归纳和整理,总结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课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和学习兴趣点。在多年的教情和学情调研分析中,发现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传统教材教学内容陈旧,其多面性和创新性体现较少;教学手段亟待改善和多样化调整;学生学习资源匮乏。42.多数学生经历的小学、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能不高,呈现出游戏化、无序化、不规范的特点。3.学生信息素养有待提高。学生初中阶段积累的信息技术基础不够扎实;学生基本信息素养偏低,例如:word和excel基本操作不熟练;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部分缺少基本概念。4.面对相对优秀的一中学生群体,提升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工具服务于日常学习与生活的期望值较高。第二步:课程教学资源准备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辽宁省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和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结合我校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学情,把握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将最前沿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引入课堂,势必有利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因此,本人对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与优化。(一)教材内容整合:“必修5+选修2”七大专题我市学生现选用浙江教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和《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教材,在仔细研读、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作整合与重组。必修部分《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分为五大专题:专题专题内容知识细项课时分配专题一信息技术概论及电脑基础知识①信息技术及其含义②信息技术含义及其发展③计算机系统及其分类④计算机硬件配置5专题二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①网络资源下载②搜索引擎③电子邮件④信息安全4专题三OFFICE办公软件应用①Word应用85选修部分《多媒体应用技术》分为两大专题:专题专题内容知识细项课时分配专题一多媒体技术概论①多媒体技术的含义及特征②多媒体技术的发展③不同类型多媒体2专题二多媒体制作软件基础知识及应用①Photoshop应用②Flash应用③Audition应用④Uleadvideostudio应用6其中,每个专题分别对应学考大纲的不同考点,理论与实践的掌握程度同样严格遵循考纲能力要求的不同级别(A级、B级、C级)。实践证明,这种基于课本又超越课本的课堂深受学生欢迎。(二)专题化学习资源:“线上、线下混合式”七种资源有机整合教材内容的同时,我为学生准备和构建了七种“线上、线下”混合式、专题化学习资源。1.结构化学案集在一中情智课堂理论与实践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结合其他学科优秀学案资源,我将本学科学案结构设计为七个方面:①学习目标:以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和日常生活需要作为切入②Excel应用③PPT应用专题四初识算法①算法的含义及其应用②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2专题五数据库及其应用①数据库管理的含义及目的②Access简单应用26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助于学习自检和归纳。②知识框架:常以思维导图或框架结构图来表示,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明晰和建构整个知识体系。③知识点提炼:既面向日常实践又囊括学业水平考试考点,使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理清知识要点。④考点精炼:历年真题演练。⑤知识链接:此部分为课堂延伸,扩充学生知识面。⑥资源推荐:向学生推荐线上、线下学习资源。有效弥补师生因课时有限带来的缺憾,向学生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⑦学习自评表: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让学习了然于胸。2.教学微视频随着“翻转课堂”、“微课程”等新兴教学名词的出现,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动课程改革的不竭动力。教学微视频是“翻转课堂”、“微课程”的重要载体,而面对“非高考学科”——信息技术,我想教学微视频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新媒体。它可以针对不同学情基础而设计,针对不同课型而使用,学生通过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教学微视频分别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学微视频也可以作为一项永久性学习资源,为学生随时使用。目前,我校信息技术教学微视频由教师与部分学生共同录制而成,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使学生获得了更丰富的学习体验。3.思维导图集为了使学生更明晰知识结构中的层级关系,我在每节课的课前会展示上节课的思维导图或知识框图。在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时,每节课的思维导图则成为复习的抓手,知识重点与脉络一目了然。4.习题集在结构化学案及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中,我分别使用真题链接、课后练习、章节习题和考前每日小练作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媒介。此部分习题需要教师精心筛选,要避免知识重复和偏题怪题。75.实践素材实践素材的准备是实践操作课效果优良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课程必修部分第三专题、选修部分第二专题都是历年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考点,能否切实、有效地理解学业水平考试中各项知识点,需要学生认真利用素材进行实践。教师可以根据学情为不同水平、不同梯度的学生设置不同任务,与之相适应,完备的实践素材同样必不可少。(上图为专题三第一讲word第二课时任务,分别对应学业水平考试六个考点。)(上图为word中重要操作:分栏,在任务中给予提示。)86.课程云资源以往,我推荐给学生的课外资源基本上由信息技术课堂公共邮箱来实现。今年,我开始尝试使用百度云盘来承载学习资源。这不仅向学生形象地展现了“云”存储的实际效果,也向学生传递达了信息时代“共享”的意义。为避免U盘等存储介质可能引发的病毒入侵,在我的建议下,学生多数都拥有了自己的云盘空间,方便信息存储和传递。7.网络学习资源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容量大、范围广。为解决课时所限问题,我不仅使用云盘介质共享信息,还根据学生问卷中的兴趣点、按不同课程内容、定期向学生推介网络学习资源。已推介的网络学习平台有:“我要自学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网易公开课”等,已推荐的实用软件有:硕鼠(从网页中下载视频的工具)、easyrecovery(文件误删还原工具)等。第三步:课堂教学实践在优化与重组教学内容基础上,我将日常教学分为三种课型:理论新授课、实践操作课和复习课,并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策略。1.理论新授课——七步教学法9在理论新授课中,借鉴原有五步教学法,结合我校“情智课堂”基本理念,探索出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的七步教学法。(1)学案导学。由于学科特殊性,信息技术学案不宜让学生课前完成。教师在课前会留给学生2-3分钟浏览学案,使其初步了解学习内容。(2)创设情境。教师可以用妙趣横生的几句话、或精彩的FLASH动画、视频和故事来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学习欲望。(3)新课讲授。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现场的表现及对重难点的理解情况进行适时讲解和点拨,对重点内容进行强化与指导。(4)任务驱动。为不同水平的学生组成小组安排相应难度的任务,或将不同水平的学生编为一组给予不同分工。学业水平考试虽为笔试测试,但许多知识点多为实践变式。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要留给学生充分的体验时间,学中做,做中学。(5)小组展示。学生通过任务展示,获得满足感与自豪感。在展示、讲解的过程中,易暴露学习中存在问题。师生碰撞、生生碰撞,生成智慧。(6)知识延伸。教师创建百度云盘资源平台,定期上传与课内外关联的知识和信息,学生可以借助此平台推荐、共享信息资源。信息时代,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是信息技术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7)课堂小结。利用学案的考点精练、学生自评表来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督促学生独立完成知识框架导图,形成整节课的知识建构。2.实践操作课——三步一驱10在实践操作课堂教学中,我制定了“三步一驱”教学策略,即通过任务驱动、合作探究、小组展示三个步骤,驱使师生互助提升。(1)任务驱动。此环节注重实践操作素材的构建,为不同学情的学生准备层级化、多样化实践素材,并根据操作点的难易程度配备相应的任务攻略及教学微视频。学生能自主学习完成的知识教师不讲。(2)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合作、协作完成任务,提升小组凝聚力、资源共享意识。学生之间能合作完成的任务教师不讲。(3)小组展示。择优、择难点、不同点进行展示,教师点拨、点评,将知识升华。师生碰撞,教学相长,互助提升。3.复习课——三位一体复习课我主要设置了三种学习资源供学生选择:(1)习题集——查摆问题(2)思维导图——突破难点思维导图